了解工程间题的数值求解方法,线性单元,工程间题,数值方法,直接公式法平面单元,立体单元,整体、局部和自然最小势能法,加权余数法。坐标。线性单元,平面单元,立体单元,了解线性单元,平面单元,立体单元,整整体、局部和自然坐标,一维单元体、局部和自然坐标的基本概念。掌握一2例子。维间题处理方法,如热传递问题、固体力4学间题等。一维问题处理,热传递问题,固体力学间题。了解二维单元,矩形单元,平行四边形单二维单元,矩形单元,平行四边形元,线性三角形单元,平面三角形单元的单元,线性三角形单元,平面单元,3基本概念。掌握二维间题的处理方法,如4二维问题处理,二维热传导间题,二维热传导间题,二维固体力学间题,流二维固体力学间题,流体力学间题体力学问题等。三维单元,四节点四面体单元,基了解三维单元,四节点四面体单元基本概于四面体单元的三维固体力学间念。掌握基于四面体单元的三维固体力学题的有限元分析,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和八节点六面体单元的八节点六面体单元。求解方法。掌握利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建模的方S使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建模4法掌握静力学分析方法,会分析应力,应变6静力学分析,应力,应变分析4间题。动力学分析,动力学摸态分析,谐掌握动力学分析方法,可利用软件进行动响应分析力学摸态分析,谐响应分析掌握热分析,流体分析和电磁分析方法。热分析,流体分析,电磁分析84实验部分必开/实验实验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仪器要学序号实验项目名称时求选开类型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小班授课,并融合课程讨论与课后仿真实验进行教学。14
14 1 工程问题,数值方法,直接公式法, 最小势能法,加权余数法。 了解工程问题的数值求解方法,线性单元, 平面单元,立体单元,整体、局部和自然 坐标。 4 2 线性单元,平面单元,立体单元, 整体、局部和自然坐标,一维单元 例子。 一维问题处理,热传递问题,固体 力学问题。 了解线性单元,平面单元,立体单元,整 体、局部和自然坐标的基本概念。掌握一 维问题处理方法,如热传递问题、固体力 学问题等。 4 3 二维单元,矩形单元,平行四边形 单元,线性三角形单元,平面单元。 二维问题处理,二维热传导问题, 二维固体力学问题,流体力学问题 了解二维单元,矩形单元,平行四边形单 元,线性三角形单元,平面三角形单元的 基本概念。掌握二维问题的处理方法,如 二维热传导问题,二维固体力学问题,流 体力学问题等。 4 4 三维单元,四节点四面体单元,基 于四面体单元的三维固体力学问 题的有限元分析, 八节点六面体单元。 了解三维单元,四节点四面体单元基本概 念。掌握基于四面体单元的三维固体力学 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和八节点六面体单元的 求解方法。 4 5 使用 ANSYS 软件,进行有限元建模 掌握利用 ANSYS 软件进行有限元建模的方 法。 4 6 静力学分析,应力,应变分析 掌握静力学分析方法,会分析应力,应变 问题。 4 7 动力学分析,动力学摸态分析,谐 响应分析 掌握动力学分析方法,可利用软件进行动 力学摸态分析,谐响应分析 4 8 热分析,流体分析,电磁分析 掌握热分析,流体分析和电磁分析方法。 4 实验部分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 时 实验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仪器要 求 必开/ 选开 实验 类型 三、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小班授课,并融合课程讨论与课后仿真实验进行教学
四、课程思政内容(说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入手优化课程思政设计,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教育。)在介绍《有限元方法及应用》的理论间题时与我国的科技发展相关联,特别是我国在有限元分析和仿真软件方面目前全部依赖国外,通过理论分析,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限元分析和仿真软件。在讲解ANYSY软件的使用时,我国的大部分工程问题需要用到ANSUYS软件,学好它为国家设计出更好的产品。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说明:本课程支撑的知识获得、科研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1.通过本课程中有限元分析理论方法的学习,培养研究生利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复杂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和算法实现的能力。2.通过本课程中ANSYS软件的学习,培养研究生利用ANSYS软件分析和仿真计算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六、课程成绩评定(说明:成绩组成部分,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等。)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查,成绩评定为:理论课部分50%+上机部分50%。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有限元分析----ANSYS理论与应用,【美】saeedmoaveni著,欧阳宇王崧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参考书:ANSYS工程应用范例入门与提高,张朝晖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八、编制与审核负责人工作内容完成时间格进2024.6.6编制(任课教师)朴#罩2024.6.6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闻小永2024.6.6批准(主管院长)15
15 四、课程思政内容 (说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 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入手 优化课程思政设计,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教育。) 在介绍《有限元方法及应用》的理论问题时与我国的科技发展相关联,特别是我国在有 限元分析和仿真软件方面目前全部依赖国外,通过理论分析,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开发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有限元分析和仿真软件。在讲解 ANYSY 软件的使用时,我国的大部分工程问题 需要用到 ANSUYS 软件,学好它为国家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 (说明:本课程支撑的知识获得、科研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达成 与评价方式) 1. 通过本课程中有限元分析理论方法的学习,培养研究生利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复杂 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和算法实现的能力。 2. 通过本课程中 ANSYS 软件的学习,培养研究生利用 ANSYS 软件分析和仿真计算工程 问题的实践能力。 六、课程成绩评定 (说明:成绩组成部分,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等。)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查,成绩评定为:理论课部分 50%+上机部分 50%。 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有限元分析-ANSYS 理论与应用,[美]saeed moaveni 著,欧阳宇 王崧等 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ANSYS 工程应用范例入门与提高,张朝晖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八、编制与审核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任课教师) 2024.6.6 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 2024.6.6 批准(主管院长) 2024.6.6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IST513专业英语课程编码英文名称考核方式考试■考查Specialty English口公共必修课学分1口专业必修课口公共选修课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总学时16口补修课口其他口本研一体化课程口特色课程口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口全英文授课课程课程特点实验学时0口双语授课课程口案例课程口校企联合课程口其他先修课程(已具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备知识能力)适用学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工程方向)学位类别(领域)一、课程教学目标(说明:根据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本课程特性与内涵,概括性的确定出学习者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在大学英语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工程方向)等专业研究生,经过16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专业英语基础词汇及专业术语,掌握专业文献基本英语表达方式,能读懂文献所要表达的基本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接触一些较新的前沿动态信息;熟悉当前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类专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解和阅读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类专业英文文献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科技文章的翻译能力,开阔视野,提高学术交流及成果推广,为全面提高书面科技文体的语言英语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包括:16
16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专业英语 课程编码 IST513 英文名称 Specialty English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补修课 □其他_ 学分 1 总学时 16 课程特点 □本研一体化课程 □特色课程 □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全英文授课课程 □双语授课课程 □案例课程 □校企联合课程 □其他_ 实验学时 0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工程方向) 一、课程教学目标 (说明:根据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本课程特性与内涵,概括性的确定出学习者学习该课 程后,在知识、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是在大学英语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集成 电路工程方向)等专业研究生,经过 16 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等专业英语基础词汇及专业术语,掌握专业文献基本英语表达方式,能读懂文献所 要表达的基本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接触一些较新的前沿动态信息;熟悉当前电子科 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类专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解和阅 读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类专业英文文献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科技文章 的翻译能力,开阔视野,提高学术交流及成果推广,为全面提高书面科技文体的语言英语水 平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包括:
课程目标1:掌握电子信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术语,读懂专业英文文献;课程目标2:能利用英文文献辅助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工程间题进行研究获得有效结论;课程目标3:能够利用英语和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理论部分序号学时教学内容提要基本要求掌握研究专业领域文献查找方法,了解顶级期刊及行业相关动态;掌握超大规模集第一章掌握超大规模集成技术1成电路技术、存储器件、微处理器等方面4存储器件和微处理器的基本知识的术语:能用英文进行交流和发表自己的见解。掌握放大器、低通滤器、模数转换器、低第二章掌握常用的放大器、低通通滤波器、模数转换器(ADC)等相关术语和24滤器、模数转换器的基本结构及原了解相关知识,能阅读和翻译相关的英文理文献资料。掌握常用的开关电源、时钟信号和互连器件等相关术语和了解相关知识,了解当期第三章掌握常用的开关电源、时3行业的最新动态,能阅读和翻译一般难度4钟信号和互连器件的基本结构的专业文献,能用英文对专业的文献资料进行汇报。了解和熟悉英文文献中关于微处理器内核、嵌入式系统设计语言、实时操作系统、第四章了解微处理器内核、嵌入信号源等内容,能够阅读和理解相关的文4式系统设计语言即实时操作系统4献资料,并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不受语言的选择障碍地实用和操作相关设备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实验部分实验学实验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仪器要必开/序号实验项目名称时求类型选开//1117
17 课程目标 1:掌握电子信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术语,读懂专业英文文献; 课程目标 2:能利用英文文献辅助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获得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 3:能够利用英语和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第一章 掌握超大规模集成技术、 存储器件和微处理器的基本知识 掌握研究专业领域文献查找方法,了解顶 级期刊及行业相关动态;掌握超大规模集 成电路技术、存储器件、微处理器等方面 的术语;能用英文进行交流和发表自己的 见解。 4 2 第二章 掌握常用的放大器、低通 滤器、模数转换器的基本结构及原 理 掌握放大器、低通滤器、模数转换器、低 通滤波器、模数转换器(ADC)等相关术语和 了解相关知识,能阅读和翻译相关的英文 文献资料。 4 3 第三章 掌握常用的开关电源、时 钟信号和互连器件的基本结构 掌握常用的开关电源、时钟信号和互连器 件等相关术语和了解相关知识,了解当期 行业的最新动态,能阅读和翻译一般难度 的专业文献,能用英文对专业的文献资料 进行汇报。 4 4 第四章 了解微处理器内核、嵌入 式系统设计语言即实时操作系统 的选择 了解和熟悉英文文献中关于微处理器内 核、嵌入式系统设计语言、实时操作系统、 信号源等内容,能够阅读和理解相关的文 献资料,并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不受语言 障碍地实用和操作相关设备和阅读相关文 献资料。 4 实验部分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 时 实验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仪器要 求 必开/ 选开 实验 类型 / / / / / /
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小班授课,并融合课程讨论进行教学。四、课程思政内容1.通过专业英语学习,对前沿技术进行介绍与分析,阐述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科研工作者不屈不挠的赶超精神;2.通过对于重点、难点的分析与讲解、提问,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勇敢向前的学习习惯。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说明:本课程支撑的知识获得、科研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研究生掌握专业文献基本英语表达方式,读懂文献所要表达的基本内容,具备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完成自主文献查阅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了解本专业较新的前沿动态信息。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科技文章的翻译能力,开阔视野,提高学术交流及成果推广,为全面提高书面科技文体的语言英语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六、课程成绩评定(说明:成绩组成部分,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等。)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查,成绩评定为:总评成绩=考勤15%+经典相关专业文献阅读报告50%+期末测试35%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程:第5版》,任治刚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2.《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R.R.Jorda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5-2-13。参考书:1.<《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英语》:第2版,殷红、彭珍瑞主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英语》,张剑主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2。2.《通信工程专业英语教程》,任治刚主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18
18 三、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小班授课,并融合课程讨论进行教学。 四、课程思政内容 1. 通过专业英语学习,对前沿技术进行介绍与分析,阐述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 和科研工作者不屈不挠的赶超精神; 2. 通过对于重点、难点的分析与讲解、提问,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勇敢向前 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 (说明:本课程支撑的知识获得、科研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达成 与评价方式)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研究生掌握专业文献基本英语表达方式,读懂文献所要表 达的基本内容,具备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完成自主文献查阅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了解 本专业较新的前沿动态信息。 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科技文章的翻译能 力,开阔视野,提高学术交流及成果推广,为全面提高书面科技文体的语言英语水 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课程成绩评定 (说明:成绩组成部分,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等。)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查,成绩评定为:总评成绩=考勤 15%+经典相关专业文献阅读报 告 50%+ 期末测试 35%。 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 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程:第 5 版》,任治刚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2.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R. R. Jord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2-13。 参考书: 1.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英语》:第 2 版,殷红、彭珍瑞主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社,2017。 3.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英语》,张剑主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2。 2. 《通信工程专业英语教程》,任治刚主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