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2.1晶态结构2. 1. 1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2. 1. 2聚合物的晶体结构2.1.3聚合物的结晶形态2. 1.4晶态聚合物的结构模型2. 1. 5结晶度和晶粒尺寸
2.1 晶 态 结 构 2.2 非 晶 态 结 构 2.3 液 晶 态 结 构 2.4 聚 合 物 的 取 向 结 构 2.5 高 分 子 合 金 的 形 态 结 构 第 二 章 聚 合 物 的 凝 聚 态 结 构 2.1.1 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2.1.2 聚合物的晶体结构 2.1.3 聚合物的结晶形态 2.1.4 晶态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2.1.5 结晶度和晶粒尺寸
2.0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主价力:共价键金属键离子键次价力(内聚力、余价力)范德华力:静电力诱导力色散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合性)氢键 有方向性和饱合性
主价力:共价键 金属键 离子键 次价力(内聚力、余价力): 范德华力:静电力 诱导力 色散力 (没有方向性和饱合性) 氢键 有方向性和饱合性 2.0 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
2.0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1)静电力:偶极力,定向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有取向效应静电力的相互作用能2号E=-3R°KTμ:偶极矩R:分子间距离k:玻尔兹曼常数T:绝对温度通常Ek:12~20kJ/mol从关系式发现:Ek与 μ成正比,与R6和T成反比
(1) 静电力:偶极力,定向力 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有取向效应 静电力的相互作用能 μ:偶极矩 R:分子间距离 k:玻尔兹曼常数 T:绝对温度 通常Ek:12~20kJ/mol 从关系式发现:Ek与μ成正比,与R6和T成反比 2.0 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 KT u R u 3 2 E - 2 2 6 2 1 k
2.0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2)诱导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与极性分子之间永久偶极(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产生的诱导偶极诱导力的相互作用能(α,uz + αz)E, =_ (Re通常Ed:6~12kJ/mol从关式看:Ed只与α成正比,与R6成反比,与T无关
2.0 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 (2)诱导力 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 性与极性分子之间 永久偶极(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产生的诱导偶极 诱导力的相互作用能 通常Ed:6~12kJ/mol 从关式看:Ed只与α成正比,与R6成反比,与T无关 6 2 2 1 2 1 2 ( ) R ED
2.0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3)色散力分子瞬时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存在于一切分子之中,最常见的一种色散力的相互作用能 E=号)I:分子电离能通常EL:0.8~8.4kJ/mol从关系式发现:EL与分子极化率α和分子间距R有关
2.0 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 (3)色散力 分子瞬时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存在于一切分子 之中,最常见的一种 色散力的相互作用能 I:分子电离能 通常EL:0.8~8.4kJ/mol 从关系式发现:EL与分子极化率α和分子间距R有关 ) R )( I I I I ( 2 3 E - 6 1 2 1 2 1 2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