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分析方便,我们不妨把综合会计等式进行变形,变形后的综合会计等式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所以这笔业务的发生使得上述会计等式左边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减少了4000 元;同时使得等式左边费用中的销售费用增加了4000元,会计等式仍然保持平 衡。见下表2-13: 表2-13 Z企业资产负债表 资产 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 金额 货币资金 97000-4000 短期借款 10000 应收账款 10000 应付账款 23000 长期借款 15000 流动资产合计 126000 负债合计 30000 固定资产 40000 主营业务收入 40000 销售费用 0+4000 实收资本 85000 未分配利润 15000 合计 170000 计 170000 综上所述,企业发生的任何会计事项,不管它涉及哪个会计要素,最终都不 会破坏企业会计等式的平衡。另外,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既不受任何会计事项的 影响,也不受企业类型、业务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的影响。为此,会计等式通常也 被称为会计恒等式。 第二节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的概念及其设置的作用 )会计科目的概念 由第一节可知,会计对象被按经济内容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 入、费用和利润等六项要素。但这样的分类比较粗糙,还不能完整、系统、分类 地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所以应该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科学地进行再分 类。如就资产要素而言,企业中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很多:企业存在银行的款项、 企业购入的准备投入生产的材料、生产用的设备、出纳手中的库存现金等,显然 它们都属于资产,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又如企业欠销货方的货款和向银行 借入的款项同属于负债,但它们的经济内容不同,来源渠道也不同,前者是在赊 购或结算中形成的;而后者则是向银行举债形成的。所以在会计核算时需要对这 些不同性质的项目进行分别核算,需要用不同的名称来区别这些不同类别的项 目,而这些不同的名称就是我们要讨论的会计科目。 16
16 了分析方便,我们不妨把综合会计等式进行变形,变形后的综合会计等式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所以这笔业务的发生使得上述会计等式左边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减少了 4 000 元;同时使得等式左边费用中的销售费用增加了 4 000 元,会计等式仍然保持平 衡。见下表 2-13: 表 2-13 Z 企业资产负债表 年 1 月 13 日 单位:元 资产 金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 益 金额 货币资金 97 000-4 000 短期借款 10 000 应收账款 10 000 应付账款 5 000 存货 23 000 长期借款 15 000 流动资产合计 126 000 负债合计 30 000 固定资产 40 000 主营业务收入 40 000 销售费用 0+4 000 实收资本 85 000 未分配利润 15 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 100 000 合计 170 000 合计 170 000 综上所述,企业发生的任何会计事项,不管它涉及哪个会计要素,最终都不 会破坏企业会计等式的平衡。另外,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既不受任何会计事项的 影响,也不受企业类型、业务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的影响。为此,会计等式通常也 被称为会计恒等式。 第二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及其设置的作用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由第一节可知,会计对象被按经济内容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 入、费用和利润等六项要素。但这样的分类比较粗糙,还不能完整、系统、分类 地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所以应该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科学地进行再分 类。如就资产要素而言,企业中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很多:企业存在银行的款项、 企业购入的准备投入生产的材料、生产用的设备、出纳手中的库存现金等,显然 它们都属于资产,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又如企业欠销货方的货款和向银行 借入的款项同属于负债,但它们的经济内容不同,来源渠道也不同,前者是在赊 购或结算中形成的;而后者则是向银行举债形成的。所以在会计核算时需要对这 些不同性质的项目进行分别核算,需要用不同的名称来区别这些不同类别的项 目,而这些不同的名称就是我们要讨论的会计科目
可见,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所作的进一步分类,在整个会计 课程的学习中也离不开会计科目的运用。其实,我们在前面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 中,已经不自觉地用到了部分会计科目的名称,如资产类会计科目: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原材料等: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负债类 会计科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等:收入类会计科目:主营业务收入 等;费用类会计科目:销售费用等。 为了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作一个形象的比喻:如 果把会计要素比喻为会计王国的六大家族,则会计科目就是六大家族中的百家 姓。假如我们把会计要素分得更细更为具体,每一具体的类别给予一个名称,这 个名称就是会计科目。 为了全面、系统、分类地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及由此引起各项会 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用户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每 个会计主体成立后,在进行会计核算之前必须先设置会计科目。这犹如每个婴儿 出生后首先得有个名字一样。 (二)会计科目的作用 会计科目的设置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我国,会计科 目是会计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主管会计工作的财政部门制定。通过设置会 计科目,将复杂众多的经济业务加以科学分类,转变为有规律的经济信息,为以 后填制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奠定基础,为会计信息使用者 提供全面、统一的会计信息创造条件。具体而言,会计科目有如下作用 会计科目是组织会计核算的依据 会计科目作为基本的会计制度,它规定了会计科目包括的核算范围、具体内 容、核算方法、编制会计分录方法、明细核算和登记账簿的要求等。根据会计科 目的规定可以组织会计核算;在账簿中设置账户;进行日常事项的处理,确定会 计分录,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可见会计科目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条件,如果没有会计科目的设置,我们无法想象会计工作该如何进行。 2、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管理的手段 对会计科目的有关规定,是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控制的标准。如有关库存现 金、银行存款会计科目的有关规定,可以控制货币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同时,这 种控制是制度性的事前控制。若会计科目的设置能够具体、全面又正确,就能充 分发挥这种事前控制的作用。另外,会计科目提供的信息是进行监督、分析和考 核的依据 3、会计科目是加强国民经济核算的工具 会计科目作为统一的会计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名称、内容和核算方法, 保证了与统计、计划指标口径的一致;它所提供的资料,便于分析利用,也便于
17 可见,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所作的进一步分类,在整个会计 课程的学习中也离不开会计科目的运用。其实,我们在前面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 中,已经不自觉地用到了部分会计科目的名称,如资产类会计科目: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原材料等;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负债类 会计科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等;收入类会计科目:主营业务收入 等;费用类会计科目:销售费用等。 为了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作一个形象的比喻:如 果把会计要素比喻为会计王国的六大家族,则会计科目就是六大家族中的百家 姓。假如我们把会计要素分得更细更为具体,每一具体的类别给予一个名称,这 个名称就是会计科目。 为了全面、系统、分类地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及由此引起各项会 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用户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每 个会计主体成立后,在进行会计核算之前必须先设置会计科目。这犹如每个婴儿 出生后首先得有个名字一样。 (二)会计科目的作用 会计科目的设置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我国,会计科 目是会计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主管会计工作的财政部门制定。通过设置会 计科目,将复杂众多的经济业务加以科学分类,转变为有规律的经济信息,为以 后填制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奠定基础,为会计信息使用者 提供全面、统一的会计信息创造条件。具体而言,会计科目有如下作用: 1、会计科目是组织会计核算的依据 会计科目作为基本的会计制度,它规定了会计科目包括的核算范围、具体内 容、核算方法、编制会计分录方法、明细核算和登记账簿的要求等。根据会计科 目的规定可以组织会计核算;在账簿中设置账户;进行日常事项的处理,确定会 计分录,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可见会计科目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条件,如果没有会计科目的设置,我们无法想象会计工作该如何进行。 2、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管理的手段 对会计科目的有关规定,是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控制的标准。如有关库存现 金、银行存款会计科目的有关规定,可以控制货币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同时,这 种控制是制度性的事前控制。若会计科目的设置能够具体、全面又正确,就能充 分发挥这种事前控制的作用。另外,会计科目提供的信息是进行监督、分析和考 核的依据。 3、会计科目是加强国民经济核算的工具 会计科目作为统一的会计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名称、内容和核算方法, 保证了与统计、计划指标口径的一致;它所提供的资料,便于分析利用,也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