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调节击球的力量:发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球速的快慢,因此决定了球的打出距离: (3)掌握回球的旋转:当球带上旋时,可增加第一弧线的曲度,加快第二弧线的飞行 速度,有助于压低第二弧线的高度:当球带下旋时,可减小第一弧线的曲度,缩短第二弧 线的打出距离,增加弹起弧线的高度:当球带侧旋时,球的第一弧线和第二弧线都会向同 一方向(左边或右边)侧拐。 刚开始练习,球的弧线不妨稍高一点,这样有助于保证命中率,增加练习的兴趣。但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就要逐渐掌握如何压低弧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加大回球的威胁。 二、掌握基本的正、反手技术 (一)基本姿势与站位 1、基本姿势 打球时的准备姿势实际上是因各人身体条件、技术风格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的,但万变 拿起你的乒乓球拍 不离其宗,总有一个合理的基本姿势是共通的,对初学者来说,这就是一把快速进阶的门 钥匙。 两肩基本同高,未 下领稍内收, 球拍不要沉得 击球时避免刻意耸 两眼注视来球。 过低,否则不 肩、沉肩。 利于处理台内 持拍手臂自然弯曲, 球、上旋球尤 上身略前倾, 置于身体右侧,大 其是弧图球。 适度收腹含胸。 臂与前臂的夹角接 近90度。 手腕放松,持 拍于腹前,离 身体约两个拳 头远。 左脚稍前,以便正手击球时借助 双脚开立比肩 转体的力量。双脚前脚掌内侧着 双膝微屈,保持弹性, 略宽,以保持 不持拍手自然放 地,略提踵,这与上身前倾相辅 蓄积力量以便随时起动。 身体重心的稳 于腹前,帮助保 相成,使重心前压,便于迎前击球。 定性。 持身体平衡。 本图以右手持拍为例,本书其它章节,无特殊说明也均如此。 练习提示 新手打球时,常把腰板挺得直直的,如同站军姿,殊不知这会使动作的灵活性大 打折扣,移动起来身体的重心也过高不够敏捷。如果形成了习惯,日后更会影响击球时 向前的发力。 收腹含胸不等于驮背弯腰,不能绵软无力,而是要保持适度的弹性。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3
23 (2)调节击球的力量:发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球速的快慢,因此决定了球的打出距离; (3)掌握回球的旋转:当球带上旋时,可增加第一弧线的曲度,加快第二弧线的飞行 速度,有助于压低第二弧线的高度;当球带下旋时,可减小第一弧线的曲度,缩短第二弧 线的打出距离,增加弹起弧线的高度;当球带侧旋时,球的第一弧线和第二弧线都会向同 一方向(左边或右边)侧拐。 刚开始练习,球的弧线不妨稍高一点,这样有助于保证命中率,增加练习的兴趣。但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就要逐渐掌握如何压低弧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加大回球的威胁。 练习提示 ※新手打球时,常把腰板挺得直直的,如同站军姿,殊不知这会使动作的灵活性大 打折扣,移动起来身体的重心也过高不够敏捷。如果形成了习惯,日后更会影响击球时 向前的发力。 ※收腹含胸不等于驮背弯腰,不能绵软无力,而是要保持适度的弹性。 1入门 · 拿起你的乒乓球拍 二、掌握基本的正、反手技术 (一)基本姿势与站位 1、基本姿势 打球时的准备姿势实际上是因各人身体条件、技术风格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的,但万变 不离其宗,总有一个合理的基本姿势是共通的,对初学者来说,这就是一把快速进阶的门 钥匙。 上 身 略 前 倾, 适度收腹含胸。 持拍手臂自然弯曲, 置 于 身 体 右 侧, 大 臂与前臂的夹角接 近 90 度。 手腕放松,持 拍于腹前,离 身体约两个拳 头远。 双 膝 微 屈, 保 持 弹 性, 蓄积力量以便随时起动。 左脚稍前,以便正手击球时借助 转体的力量。双脚前脚掌内侧着 地,略提踵,这与上身前倾相辅 相成,使重心前压,便于迎前击球。 两肩基本同高,未 击球时避免刻意耸 肩、沉肩。 下 颌 稍 内 收, 两眼注视来球。 球 拍 不 要 沉 得 过 低, 否 则 不 利 于 处 理 台 内 球、 上 旋 球 尤 其是弧圈球。 不持拍手自然放 于腹前,帮助保 持身体平衡。 双 脚 开 立 比 肩 略 宽, 以 保 持 身 体 重 心 的 稳 定性。 本图以右手持拍为例,本书其它章节,无特殊说明也均如此
2、合理站位 打球时,由于来球的线路总在变化,你的站位也需不断地相应调整,但无论怎么变, 你总会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基本站位,这是你每一分球的起始站位,也是打球过程中还原 的“坐标零点”。不同人打法不一,基本站位也略有不同:擅长正手侧身抢攻的人,会 站在偏球台左侧,甚至左脚可能在球台左边线以外:擅打相持球或反手好的人,则会站 位中间略偏左:快攻好的,会站得离台稍近些:弧圈多的,则会略为退台:防守型选手, 离台就更远。对初学者来说,基本站位在中间偏右的正手位,离球台端线约半步远,是 比较合适的。 63 近台快攻型基本站位弧圈图型基本站位 削攻结合型基本站位 正手卡正手位 正手与反手是指你用球拍的哪一面击球,而正手位和反手位是指来球到你球 台的哪一边。用正手击球,你既可以在正手位,也可以在反手位,后者称为“侧 身正手”击球。当球飞向你可以侧身的位置时,即称作到你的“侧身位”。几乎 所有的正手技术,都可以用正手在“侧身位”完成。 (二)正手击球 乒乓球的技术动作多种多样,但在击球的动作结构方面却有着共同的规律,通常分为 ■击球前:判断、选位、移步、引拍、迎球 ■击球时:决定击球时间、击球部位、拍面角度、挥拍方向: ■击球后:随势挥拍、还原。 下面,让我们先以基本的正手攻球为例,来看看如何引拍、迎球、触球和还原。 1、引拍 射箭先拉弓,打球先引拍。引拍是迎球挥拍前必要的准备动作,为的是更好地发力击球, 引拍的方向决定了回球的旋转性质,引拍是否及时决定着能否在合适的击球点触球。如果 事先没有引拍,而是把球拍停在原位“守株待兔”,你的球拍就成了没有生命的墙壁,只 能做被动反射,无法主动控球。 24
24 2、合理站位 打球时,由于来球的线路总在变化,你的站位也需不断地相应调整,但无论怎么变, 你总会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基本站位,这是你每一分球的起始站位,也是打球过程中还原 的“坐标零点”。不同人打法不一,基本站位也略有不同:擅长正手侧身抢攻的人,会 站在偏球台左侧,甚至左脚可能在球台左边线以外;擅打相持球或反手好的人,则会站 位中间略偏左;快攻好的,会站得离台稍近些;弧圈多的,则会略为退台;防守型选手, 离台就更远。对初学者来说,基本站位在中间偏右的正手位,离球台端线约半步远,是 比较合适的。 近台快攻型基本站位 弧圈型基本站位 削攻结合型基本站位 正手≠正手位 正手与反手是指你用球拍的哪一面击球,而正手位和反手位是指来球到你球 台的哪一边。用正手击球,你既可以在正手位,也可以在反手位,后者称为“侧 身正手”击球。当球飞向你可以侧身的位置时,即称作到你的“侧身位”。几乎 所有的正手技术,都可以用正手在“侧身位”完成。 (二)正手击球 乒乓球的技术动作多种多样,但在击球的动作结构方面却有着共同的规律,通常分为: 击球前:判断、选位、移步、引拍、迎球; 击球时:决定击球时间、击球部位、拍面角度、挥拍方向; 击球后:随势挥拍、还原。 下面,让我们先以基本的正手攻球为例,来看看如何引拍、迎球、触球和还原。 1、引拍 射箭先拉弓,打球先引拍。引拍是迎球挥拍前必要的准备动作,为的是更好地发力击球, 引拍的方向决定了回球的旋转性质,引拍是否及时决定着能否在合适的击球点触球。如果 事先没有引拍,而是把球拍停在原位“守株待兔”,你的球拍就成了没有生命的墙壁,只 能做被动反射,无法主动控球
左肩转向来球 右肩自然略下沉 ■当来球高而慢时, 左脚外侧离 可适当加大引拍的幅度, 右脚在后,身体向右转 高手引拍,以利加力扣杀 动,面向来球方向,用 地,左膝相对 放松。 当来球速度快、孤线低时, 转腰(髋)带动持拍手 应减小引拍幅度,加快引 臂向右后方引拍,便于 右腿屈膝程度咯加 拍速度,避免来不及迎前 让出击球的空间 大,重心压在右脚上 造成球“顶”拍。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拿起你的乒乓球拍 练习提示 引拍时大臂放松,只起牵引作用,不要刻意往后拉大臂,而要找到用腰部直接 控制前臂的感觉。 身体重心在向后引拍时,由两脚均匀分担,转向以右脚支撑为主,并略为下沉。 ※拍形切勿太压。 拍形的调节 垂直 打乒乓球,调节非常重要,而最基本的 稍前倾 稍后仰 调节方法,就是控制击球的拍形。拍形通常 是指拍面与台面所构成的角度。尽管从引拍 前倾 后仰 到触球这一过程中,拍形还可能有所微调, 但拍形的基本状态是从引拍那一刻起就己决 定。因此,在你开始引拍时,就需要注意保 持合理的拍形。对于一般的不转来球,拍形 以接近垂直、略微前倾为宜,这样有助于保证击球的稳定性:当来球较高或 带上旋时,拍形可适当前倾:当来球较低或带下旋时,拍形可适度后仰。 2、迎球 引拍是蓄积力量的过程,而 迎球是借助身体转动获得加速度。 对初学者来说,手臂挥拍的 用身体带动手臂 动作很重要,但要想真正打好乒 向左前上方挥拍 兵球,必须一开始就悉心体会迎 球时身体各部分的发力顺序,这 是一个力量从蹬地脚始,经腰髋、 顺势向左 右脚避地,促使 肩关节、肘关节向上向前传递至 前转腰转 身体重心开始向 手腕手指的过程。 髋 在前的左脚转移 25
25 当来球高而慢时, 可适当加大引拍的幅度, 高手引拍,以利加力扣杀; 当来球速度快、弧线低时, 应减小引拍幅度,加快引 拍速度,避免来不及迎前 造成球“顶”拍。 练习提示 ※引拍时大臂放松,只起牵引作用,不要刻意往后拉大臂,而要找到用腰部直接 控制前臂的感觉。 ※身体重心在向后引拍时,由两脚均匀分担,转向以右脚支撑为主,并略为下沉。 ※拍形切勿太压。 2、迎球 引拍是蓄积力量的过程,而 迎球是借助身体转动获得加速度。 对初学者来说,手臂挥拍的 动作很重要,但要想真正打好乒 乓球,必须一开始就悉心体会迎 球时身体各部分的发力顺序,这 是一个力量从蹬地脚始,经腰髋、 肩关节、肘关节向上向前传递至 手腕手指的过程。 拍形的调节 打乒乓球,调节非常重要,而最基本的 调节方法,就是控制击球的拍形。拍形通常 是指拍面与台面所构成的角度。尽管从引拍 到触球这一过程中,拍形还可能有所微调, 但拍形的基本状态是从引拍那一刻起就已决 定。因此,在你开始引拍时,就需要注意保 持合理的拍形。对于一般的不转来球,拍形 以接近垂直、略微前倾为宜,这样有助于保证击球的稳定性;当来球较高或 带上旋时,拍形可适当前倾;当来球较低或带下旋时,拍形可适度后仰。 1入门 · 拿起你的乒乓球拍 右脚在后,身体向右转 动,面向来球方向,用 转腰(髋)带动持拍手 臂向右后方引拍,便于 让出击球的空间 右肩自然略下沉 左肩转向来球 右 腿 屈 膝 程 度 略 加 大,重心压在右脚上 左 脚 外 侧 离 地,左膝相对 放松。 右脚蹬地,促使 身体重心开始向 在前的左脚转移 用身体带动手臂 向左前上方挥拍 顺 势 向 左 前 转 腰 转 髋
练习提示 ※注意找到身体重心往前“压”甚至“扑”的感觉,这才是迎球的本质。 ※及时迎球,尽可能在身前击球。 ※多数时候,迎球不是一条直线往前的,而是略走弧形,这样才便于制造球的弧线。 击球的时间 根据来球落台弹起后第二弧线的不 上升前期 上升后期 降后期 同阶段,通常把击球时间分为上升前期、 期 前 上升晚期、高点期、下降前期、下降晚 期五段。迎球就是为了争取较早的击球 时间,所以也称为“迎前”。如果我们说 “击球时间太晚”,通常来球己到了下降 期。初学时,以高点期击球为宜,因为这时球的位置最高,最容易回球过网。 如果错过了高点期,也可在下降前期,但切忌等到下降晚期去“捞球”。 3、触球 触球瞬间,是整个击球过程的精华所在,它不但赋予了球力量, 更直接决定了击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此时的关键,除拍形之外, 就在于击球的部位。 让我们把乒乓球看作时钟,球的顶部是12点(也就是0点), 底部是6点,从0到6点分别对应不同的击球部位。 击球部位是与拍形息息相关的:当拍形接近垂 直时,会接触球的中部(3点处):拍形前倾,多为 上中部 触球中上部或上中部:拍形后仰,则是触球中下部 中上 或下中部:上部和下部则很少成为击球部位。当然, 中韶 实际的乒乓球是一个三维的球体,而不是时钟那样的平面,所以,以击 中下部 球者为参照物,球体还可以大致划分为正面(对着击球者的一面)、背面(背 下中都 对击球者的一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每一个面都可以看作一个时钟。比如, 当我们接触球体右侧面的4点处时,就称为触球的“右侧中下部”。对于 基本正手攻球而言,接触球体背面(略偏右侧)的中部是较为合适的。 此外,拍面方向也很重要。相对于持拍者自身而言,拍面 方向可以分为向左、向右和向前(平行于球台端线)。如果不考 虑来球的旋转,拍面方向和来球方向就综合决定了回球的线路 角度,比如,当来球是斜线右大角时,击球的拍面方向就需适 当向左偏,假如拍面正对前方,回球很可能会从球台右侧出界。 当然,触球时还有许多诀窍,比如,此前从引拍到迎球, 肌肉基本都是放松的,但在触球瞬间,肌肉需要突然收缩发力, 手指用力抓拍,以强化给球的加速度。 向前 26
26 3、触球 触球瞬间,是整个击球过程的精华所在,它不但赋予了球力量, 更直接决定了击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此时的关键,除拍形之外, 就在于击球的部位。 让我们把乒乓球看作时钟,球的顶部是 12 点(也就是 0 点), 底部是 6 点,从 0 到 6 点分别对应不同的击球部位。 击球部位是与拍形息息相关的:当拍形接近垂 直时,会接触球的中部(3 点处);拍形前倾,多为 触球中上部或上中部;拍形后仰,则是触球中下部 或下中部;上部和下部则很少成为击球部位。当然, 实际的乒乓球是一个三维的球体,而不是时钟那样的平面,所以,以击 球者为参照物,球体还可以大致划分为正面(对着击球者的一面)、背面(背 对击球者的一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每一个面都可以看作一个时钟。比如, 当我们接触球体右侧面的 4 点处时,就称为触球的“右侧中下部”。对于 基本正手攻球而言,接触球体背面(略偏右侧)的中部是较为合适的。 此外,拍面方向也很重要。相对于持拍者自身而言,拍面 方向可以分为向左、向右和向前(平行于球台端线)。如果不考 虑来球的旋转,拍面方向和来球方向就综合决定了回球的线路 角度,比如,当来球是斜线右大角时,击球的拍面方向就需适 当向左偏,假如拍面正对前方,回球很可能会从球台右侧出界。 当然,触球时还有许多诀窍,比如,此前从引拍到迎球, 肌肉基本都是放松的,但在触球瞬间,肌肉需要突然收缩发力, 手指用力抓拍,以强化给球的加速度。 练习提示 ※注意找到身体重心往前“压”甚至“扑”的感觉,这才是迎球的本质。 ※及时迎球,尽可能在身前击球。 ※多数时候,迎球不是一条直线往前的,而是略走弧形,这样才便于制造球的弧线。 击球的时间 根据来球落台弹起后第二弧线的不 同阶段,通常把击球时间分为上升前期、 上升晚期、高点期、下降前期、下降晚 期五段。迎球就是为了争取较早的击球 时间,所以也称为“迎前”。如果我们说 “击球时间太晚”,通常来球已到了下降 期。初学时,以高点期击球为宜,因为这时球的位置最高,最容易回球过网。 如果错过了高点期,也可在下降前期,但切忌等到下降晚期去“捞球
练习提示 初学球时,击球时问虽不可过晚,但也不宜过早。一味抢在上升期击球,不仅可 能因为把握不好击球节奏而失误频频,更可能影响击球动作的舒展程度,令日后只会借 力不擅发力。 ★★★专家指导★★★ 1.为什么会漏球7 最常见的原因是判断失误,特别是初学者,因为 对球的弹跳规律还不够熟悉,判断不好来球的弧线, 找不准击球点,因此与球错肩而过。此时,除了多做 ·拿起你的乒乓球拍 熟悉球性的练习外,最好是请有一定水平的人做你的 陪练,帮助“喂球”,尽可能供出规律性的球,使你更 易上手。 还有一种比较“高级”的漏球,就是迎球时拍形压得太厉害,致使有效迎球面 积过小而漏球(如右上图所示)。有效迎球面积,是指球拍相对于来球弧线的正交面积, 拍形前倾或后仰越厉害,这一面积就越小。 2.为什么无法及时还原7 有弹性的弓弦通常总会自动复位,而击球者未 A 能及时还原,往往首先就是因为还原意识不够强。 初学者常常在打完一球之后,就不自觉地把动作停 下,等着对方回球,待来球差不多过网了,才想起 再次引拍,此刻已经晚了。还原动作与之前的引拍、 迎球、触球应是一气呵成的,中间不可有停顿,如 此周而复始,才能行云流水。 也有许多人,是因为单纯用手臂还原,而忽略 了借助身体重心还原,导致还原不及时的。当你击 图中所示:A代表单纯靠手 球时,身体是你整个动作的轴心,而手臂手腕球拍 臂还原,半径长、距离大;B 只是轴的外延,常识告诉我们,轴心的复位肯定比 代表以重心带动还原,半径 外延快,所以,以腰带手的还原是最迅速的。 短、距离小。你选哪一种? 还有的人,击球时过于紧张僵硬,球已经打出 去了,肌肉还得不到放松,必然也会影响还原速度。初学时,不妨默念击球次数,“1、2、 3、…”,加强对其中节奏感的体会,让陪练方把供球速度放慢,不急不徐地把每 一个球打“实”,把每一次动作做完整,找到肌肉交替紧张与放松的感觉,特别是 学会放松,这样才能及时还原。 27
27 练习提示 ※初学球时,击球时间虽不可过晚,但也不宜过早。一味抢在上升期击球,不仅可 能因为把握不好击球节奏而失误频频,更可能影响击球动作的舒展程度,令日后只会借 力不擅发力。 1. 为什么会漏球? 最常见的原因是判断失误,特别是初学者,因为 对球的弹跳规律还不够熟悉,判断不好来球的弧线, 找不准击球点,因此与球错肩而过。此时,除了多做 熟悉球性的练习外,最好是请有一定水平的人做你的 陪练,帮助“喂球”,尽可能供出规律性的球,使你更 易上手。 还有一种比较“高级”的漏球,就是迎球时拍形压得太厉害,致使有效迎球面 积过小而漏球 ( 如右上图所示 )。有效迎球面积,是指球拍相对于来球弧线的正交面积, 拍形前倾或后仰越厉害,这一面积就越小。 2. 为什么无法及时还原? 有弹性的弓弦通常总会自动复位,而击球者未 能及时还原,往往首先就是因为还原意识不够强。 初学者常常在打完一球之后,就不自觉地把动作停 下,等着对方回球,待来球差不多过网了,才想起 再次引拍,此刻已经晚了。还原动作与之前的引拍、 迎球、触球应是一气呵成的,中间不可有停顿,如 此周而复始,才能行云流水。 也有许多人,是因为单纯用手臂还原,而忽略 了借助身体重心还原,导致还原不及时的。当你击 球时,身体是你整个动作的轴心,而手臂手腕球拍 只是轴的外延,常识告诉我们,轴心的复位肯定比 外延快,所以,以腰带手的还原是最迅速的。 还有的人,击球时过于紧张僵硬,球已经打出 去了,肌肉还得不到放松,必然也会影响还原速度。初学时,不妨默念击球次数,“1、2、 3、……”,加强对其中节奏感的体会,让陪练方把供球速度放慢,不急不徐地把每 一个球打“实”,把每一次动作做完整,找到肌肉交替紧张与放松的感觉,特别是 学会放松,这样才能及时还原。 ★ ★ ★ 专 家 指 导 ★ ★ ★ 图中所示:A 代表单纯靠手 臂还原,半径长、距离大;B 代表以重心带动还原,半径 短、距离小。你选哪一种? 1入门 · 拿起你的乒乓球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