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还原 触球之后,球拍还需顺势挥动一小段距离,至上身基本转至正对 球台为止,以化解挥拍的惯性,“把动作做完整”。这也是一个身体重 心完成转移的过程,即重心由引拍时的右脚支撑,转为落到左脚前脚 掌上。因此,在完成击球后,首先要还原身体的重心,让重心回复到 两脚之间(实际是略偏右脚为下一次正手击球做好准备),以重心的还 原带动手臂的还原,这样才利于连续击球。当在移动中击球时,更要 注意脚下的还原。这就如同箭射出后,弓弦必然要回到初始状态,否 则下一箭将难以为继。 正手击球的常见误区 夹臂 抬肘 撇腕 夹紧的大臂,会令你难以这时会有三种来球令你感到拍形外撇,往往是因为向左转 发力,日后更无法学习拉棘手:正手大角度来球;强体时左肩刻意前顶、转得过早, 弧圈。把你的肩膀放松些,烈下旋球;齐肩、稍快的半而上肢其它部分未及跟上。某 让动作舒展起来。 高球。 些高水平选手也会特意用外撇 的拍形打出滑拍,或借以增大 击球力量,但对初学者来说, 这会直接影响击球的命中率。 翘拍 仰拍 拍头上翘是初学横拍的常见仰拍攻球时拍形应是适度前 误区,这与握拍方式正确与倾的,而不能后仰,关键在 否有很大关系。请注意,横于用食指和拇指的压紧与放 吊腕 拍拍头的指向,与前臂的延松来调节拍形。 直拍常见,有时与握拍过松 长线是基本一致的。 有关。 28
28 4、还原 触球之后,球拍还需顺势挥动一小段距离,至上身基本转至正对 球台为止,以化解挥拍的惯性,“把动作做完整”。这也是一个身体重 心完成转移的过程,即重心由引拍时的右脚支撑,转为落到左脚前脚 掌上。因此,在完成击球后,首先要还原身体的重心,让重心回复到 两脚之间(实际是略偏右脚为下一次正手击球做好准备),以重心的还 原带动手臂的还原,这样才利于连续击球。当在移动中击球时,更要 注意脚下的还原。这就如同箭射出后,弓弦必然要回到初始状态,否 则下一箭将难以为继。 正手击球的常见误区 夹臂 夹紧的大臂,会令你难以 发力,日后更无法学习拉 弧圈。把你的肩膀放松些, 让动作舒展起来。 抬肘 这时会有三种来球令你感到 棘手:正手大角度来球;强 烈下旋球;齐肩、稍快的半 高球。 撇腕 拍形外撇,往往是因为向左转 体时左肩刻意前顶、转得过早, 而上肢其它部分未及跟上。某 些高水平选手也会特意用外撇 的拍形打出滑拍,或借以增大 击球力量,但对初学者来说, 这会直接影响击球的命中率。 翘拍 拍头上翘是初学横拍的常见 误区,这与握拍方式正确与 否有很大关系。请注意,横 拍拍头的指向,与前臂的延 长线是基本一致的。 吊腕 直拍常见,有时与握拍过松 有关。 仰拍 仰拍攻球时拍形应是适度前 倾的,而不能后仰,关键在 于用食指和拇指的压紧与放 松来调节拍形
(三)反手击球 1、直拍反手推挡 1 2 3 入门·拿起你的乒乓球拍 4 6 ■根据个人身材的不同,站位离台约40-50厘米,多在球台左半台的1/3处: ■两脚开立,比肩略宽,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或两脚基本平行: ■上体略前倾,身体重心在两脚间,双膝微屈: ■拍面呈半横状,拍形近于垂直: ■握拍时食指稍用力,拇指放松: ■上臂和时部自然靠近身体右侧,上臂与前臂的夹角约为100度,肩部放松: ■手臂自然弯曲并作外旋,拍面角度稍前倾: ■上臂和肘关节内收自然靠近身体右侧,将球拍引至身体前方: ■当来球跳至高点期时,前臂和手腕迅速向前略向上推出去: ■触球刹那手腕外旋,拍面稍前倾击球中上部: ■以前臂和手腕发力为主,并适当借力。 2、横拍反手拨挡 身体保持正对来球 球拍引至腹前略 方向 偏左 前臂自然贴近身体, 球拍横身前,拍 肘部夹角接近90度 头略朝上 腰髋稍向左转) 右膝关节略内旋 右膝关节略内旋 右脚掌内侧地 29
29 根据个人身材的不同,站位离台约 40-50 厘米,多在球台左半台的 1/3 处; 两脚开立,比肩略宽,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或两脚基本平行; 上体略前倾,身体重心在两脚间,双膝微屈; 拍面呈半横状,拍形近于垂直; 握拍时食指稍用力,拇指放松; 上臂和肘部自然靠近身体右侧,上臂与前臂的夹角约为 100 度,肩部放松; 手臂自然弯曲并作外旋,拍面角度稍前倾; 上臂和肘关节内收自然靠近身体右侧,将球拍引至身体前方; 当来球跳至高点期时,前臂和手腕迅速向前略向上推出去; 触球刹那手腕外旋,拍面稍前倾击球中上部; 以前臂和手腕发力为主,并适当借力。 2、横拍反手拨挡 (三)反手击球 1、直拍反手推挡 1 2 3 4 5 6 1入门 · 拿起你的乒乓球拍 右脚掌内侧蹬地 右膝关节略内旋 右膝关节略内旋 腰髋稍向左转 球拍横身前,拍 头略朝上 身体保持正对来球 方向 前臂自然贴近身体, 肘部夹角接近 90 度 球拍引至腹前略 偏左 TTW TTW TTW TTW TTW TTW
■前臂伸出迎球: ■拍形稍前倾触球中上部: ■顺势挥拍,重心自然转移回右脚。 通过这幅图,前臂和手腕在击 球过程中的屈伸变化一目了然: ■引拍时,大臂内旋,前臂略 内旋,手腕作屈和内收,蓄势待发: ■迎球时,前臂加速挥出,同时外旋,大臂也随之外旋: ■触球时,手腕配合作伸和外展: ■击球后,前臂继续顺势挥动,随即迅速还原到起始姿势。 6 练习提示 ※尽管是以前臂和手腕发力为主,但尽可能找到以腰部控制回球方向的感觉,且手 腕避免晃动。 滋 引拍的位置不宜过低,否则容易形成自下而上“蹭球”,摩擦有余而撞击不足,回 球易出界。 击球瞬间,横握拍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加力抓紧拍柄,拇指用力向前压拍,以 加强拍形控制和发力。 30
30 练习提示 ※尽管是以前臂和手腕发力为主,但尽可能找到以腰部控制回球方向的感觉,且手 腕避免晃动。 ※引拍的位置不宜过低,否则容易形成自下而上“蹭球”,摩擦有余而撞击不足,回 球易出界。 ※击球瞬间,横握拍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加力抓紧拍柄,拇指用力向前压拍,以 加强拍形控制和发力。 1 2 3 4 5 6 前臂伸出迎球; 拍形稍前倾触球中上部; 顺势挥拍,重心自然转移回右脚。 通过这幅图,前臂和手腕在击 球过程中的屈伸变化一目了然: 引拍时,大臂内旋,前臂略 内旋,手腕作屈和内收,蓄势待发; 迎球时,前臂加速挥出,同时外旋,大臂也随之外旋; 触球时,手腕配合作伸和外展; 击球后,前臂继续顺势挥动,随即迅速还原到起始姿势。 TTW TTW TTW TTW TTW TTW
横拍反手击球的常见误区 左脚在后,右脚在 击球点偏离身体左 1 前,而且两脚的前 侧太远。注意随时 后距离较大,这是 移动步法,保持来 反手拉弧图的架 球与身体间适当的 势,不适合反手拨 相对位置。 挡,尤其不适合初 学者,难以照顾全 台和侧身。 ·拿起你的乒乓球拍 引拍的起始位置过 肘部前出,胳膊伸 低,拍形压得太平, 直,会使你的整个 这会使整个迎球动 上肢显得僵硬,缺 作向上幅度太大, 少发力空间。 削弱击球时向前的 用力,容易漏球。 避免这样直上直下 夹臂,引拍时会影 地“抬球”,适度 响大臂的内旋和前 收腹含胸、降低重 臂后引,难以发力 心,给引拍一个空 击球。 间,切记击球是一 个向前兼向上的弧 形动作。 ★★★专家指导★★★ 为什么反手击球时球总是碰到手指? 横拍的握拍方式决定了食指需要贴在球拍背面的拍面上,这使得它击球时碰到 球的概率比正面的拇指高得多。当击球者对来球的线路方向判断不够准确,或来球 带有侧旋而使其弧线向左侧拐时,球就可能碰到食指。要避免这种情况,除加强判 断外,关镀在于调节拍形和拍面方向,使之合理迎球。初学者对练时,也需尽可能 把球供到对方最舒服的位置,以提高练习效率。 31
31 横拍反手击球的常见误区 左脚在后,右脚在 前,而且两脚的前 后距离较大,这是 反 手 拉 弧 圈 的 架 势,不适合反手拨 挡,尤其不适合初 学者,难以照顾全 台和侧身。 击球点偏离身体左 侧太远。注意随时 移动步法,保持来 球与身体间适当的 相对位置。 引拍的起始位置过 低,拍形压得太平, 这会使整个迎球动 作 向 上 幅 度 太 大, 削弱击球时向前的 用力,容易漏球。 肘部前出,胳膊伸 直,会使你的整个 上肢显得僵硬,缺 少发力空间。 避免这样直上直下 地“ 抬 球 ”, 适 度 收腹含胸、降低重 心,给引拍一个空 间,切记击球是一 个向前兼向上的弧 形动作。 夹臂,引拍时会影 响大臂的内旋和前 臂后引,难以发力 击球。 为什么反手击球时球总是碰到手指? 横拍的握拍方式决定了食指需要贴在球拍背面的拍面上,这使得它击球时碰到 球的概率比正面的拇指高得多。当击球者对来球的线路方向判断不够准确,或来球 带有侧旋而使其弧线向左侧拐时,球就可能碰到食指。要避免这种情况,除加强判 断外,关键在于调节拍形和拍面方向,使之合理迎球。初学者对练时,也需尽可能 把球供到对方最舒服的位置,以提高练习效率。 ★ ★ ★ 专 家 指 导 ★ ★ ★ 1入门 · 拿起你的乒乓球拍
(四)正反手交替击球 现在,你已经掌握了正手和反手基本的斜线攻球,但是,乒乓球比赛中经常会有斜、 直线的变化,更需要正手与反手的交替使用,这种单项技术的结合(即结合技术),是日 后各种战术组合的雏形。所以,现在让我们分两步来试着练习正反手交替击球。 1、学会打直线 面对同样的来球时,打直线与打斜线最大的区别在于转体幅度、拍面方向和击球时间 W 3 、6 直板正手打直线 Yaa比 YamHa 2 3 6 横板正手打直线 32
32 (四)正反手交替击球 现在,你已经掌握了正手和反手基本的斜线攻球,但是,乒乓球比赛中经常会有斜、 直线的变化,更需要正手与反手的交替使用,这种单项技术的结合(即结合技术),是日 后各种战术组合的雏形。所以,现在让我们分两步来试着练习正反手交替击球。 1、学会打直线 面对同样的来球时,打直线与打斜线最大的区别在于转体幅度、拍面方向和击球时间: 1 2 3 4 5 6 直板正手打直线 横板正手打直线 1 2 3 4 5 6 TTW TTW TTW TTW TTW TTW TTW TTW TTW TTW TTW 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