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四》《表达交流》 《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同步练习试卷【5】含答案考点及解 析 班级 姓名: 分数: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的“之”作为代词,其指代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吾羞,不忍为之下(他,指代蔺相如) B.而相如廷叱之(他,指代秦王) C.且庸人尚羞之(他,指代廉颇)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指代廉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句中的“之指代“蔺相如竭力躲避廉颇的做法。对于“之″这种重点虚词,平时学 习应做好整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有约束者也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 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 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 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A项,“约 束”,今义:限制;古义:盟约。B项,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古义: 指出,给人看。C项,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古义:公开扬言
2018-2019 年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四》《表达交流》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同步练习试卷【5】含答案考点及解 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的“之”作为代词,其指代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吾羞,不忍为之下(他,指代蔺相如) B.而相如廷叱之(他,指代秦王) C.且庸人尚羞之(他,指代廉颇)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指代廉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句中的“之”指代“蔺相如竭力躲避廉颇的做法。对于“之”这种重点虚词,平时学 习应做好整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有约束者也。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 120 个实词, 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 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 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A 项,“约 束”, 今义:限制;古义:盟约。B 项,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古义: 指出,给人看。C 项,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古义:公开扬言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执手/相看/眼,竟无/语凝噎 B.念去去/千里/烟波 C.便纵/有/千种/风情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噎;B念/去/千里/烟波:C便/纵有/千种/风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4.下列加点的成语,有误的一项是() 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 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一一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 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己 C.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 D.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 逼人和专横的 【答案】A 【解析】“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应用“休戚相关〃, 意思是“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EB) 例句:宁许以负秦曲回 ①屈节辱命 ②反欲斗两主 ③诚甘乐之 ④且庸人尚羞之园 A.①②园 B.②③ D.(1)(4)回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和①②均为使动用法,③④为意动用法。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 子具体的分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念去去/千里/烟波 C.便纵/有/千种/风情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B 念/去去/千里/烟波;C 便/纵有/千种/风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下列加点的成语,有误的一项是( ) 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 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 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C.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 D.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 逼人和专横的。 【答案】A 【解析】“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应用“休戚相关”, 意思是“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宁许以负秦曲• ①屈节辱命 ②反欲斗两主 ③诚甘乐之 ④且庸人尚羞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和①②均为使动用法,③④为意动用法。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 子具体的分析
6.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决负约不偿城 C.空自苦亡人之地 D.与旃毛并咽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孰”通“熟"C“亡”通“无,D“旃”通“毡”。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 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 字或声旁),此题中的“旃”通“毡”为同音通假,“孰”通“熟”为形声字通假,平时注意积累。 7选出下列划横线之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风乎舞雩 B.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 C.饭疏食饮水 D.约我以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与该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 语的词性有关。题干问的是“选出下列划横线之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风乎舞 雩(yu):到舞雩台上吹吹风,风:吹风,乘凉,名词活用作动词。“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 “衣”名词用作动词,穿。“饭疏食饮水″,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饭″,名词用作动词,吃 约我以礼”,意思是“用礼节来约束我的行动”,“礼”在此处没有活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评卷人得分 、现代文阅读 阅读《拿来主义》选段,完成小题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得“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 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 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 虽然形式和印度,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 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 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 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⑤没有拿来的,人 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8.(1)第一段中的“鱼翅”、“烟枪和烟灯”、“姨太太”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6.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决负约不偿城 C.空自苦亡人之地 D.与旃毛并咽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孰”通“熟”C“亡”通“无,D“旃”通“毡”。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 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 字或声旁),此题中的“旃”通“毡”为同音通假,“孰”通“熟”为形声字通假,平时注意积累。 7.选出下列划横线之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 A.风乎舞雩 B.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 C.饭疏食饮水 D.约我以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与该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 语的词性有关。题干问的是“选出下列划横线之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风乎舞 雩(yú):到舞雩台上吹吹风,风:吹风,乘凉,名词活用作动词。“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 “衣”名词用作动词,穿。“饭疏食饮水”,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饭”,名词用作动词,吃。 “约我以礼”,意思是“用礼节来约束我的行动”,“礼”在此处没有活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评卷人 得 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拿来主义》选段,完成小题。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得“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 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 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 虽然形式和印度,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 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 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 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⑤没有拿来的,人 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8.(1)第一段中的“鱼翅”、“烟枪和烟灯”、“姨太太”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借代 暗喻 D.借喻 (2)它们各指什么? ①“鱼翅"指 ②“烟枪和烟灯”指 ③“姨太太”指 分) 9第二段层次划分正确的是()(2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5 D.①②③④ 10.下面各句分别从什么角度阐明“拿来主义”的?(5分) ①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②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③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 ④他占有,挑选 ⑤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答案】 8.(1)D 2)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烟枪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 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应果断抛弃。 9.D 10①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②实行“拿来主义”的前提条件:③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 方法:④同③:⑤实行“拿来主义的结果。 【解析】 8 试题分析: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 体)说成乙(喻体)。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 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该段文字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的。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A.借代 B.暗喻 C.明喻 D.借喻 (2)它们各指什么? ①“鱼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烟枪和烟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姨太太”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9.第二段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 (2 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下面各句分别从什么角度阐明“拿来主义”的?(5 分) ①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 ②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 ③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 ) ④他占有,挑选。( ) ⑤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 【答案】 8.(1)D (2)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烟枪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 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 “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应果断抛弃。 9.D 10.①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②实行“拿来主义”的前提条件;③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 方法;④同③;⑤实行“拿来主义”的结果。 【解析】 8. 试题分析: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 体)说成乙(喻体)。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 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9. 试题分析:该段文字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的。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0
试题分析:这五句话分别从原因、条件、态度、方法和结果几个方面来阐述“拿来主义”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评卷人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叁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 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 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 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如奉璧奏秦王奏:进献 B.相如因持璧却立却:后退 C.负其强负:倚仗 D.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逆:迎合 1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拜送书于庭”相同的一句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何功之有哉 C.其制稍异于前 D.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答案】 11.D 12.C 【解析】 试题分析:逆:违背。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 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例句与C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被动句。B项宾语前置句。D项宾语前置句、 主谓倒装句。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 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 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评卷人[得分」四、诗歌鉴赏
试题分析:这五句话分别从原因、条件、态度、方法和结果几个方面来阐述“拿来主义”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评卷人 得 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 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 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 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相如奉璧奏秦王奏:进献 B.相如因持璧却立却:后退 C.负其强负:倚仗 D.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逆:迎合 1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拜送书于庭”相同的一句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何功之有哉 C.其制稍异于前 D.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答案】 11.D 12.C 【解析】 11. 试题分析:逆:违背。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 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2. 试题分析:例句与 C 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 项被动句。B 项宾语前置句。D 项宾语前置句、 主谓倒装句。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 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 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评卷人 得 分 四、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