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自信学习反驳 写作目标 了解驳论文的基本特点,学习反驳的方法和驳论文的写法 2、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时,学会恰当、有理、有力的反驳 写法指导 、反驳型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凡议论文,目的都是为了阐明自身论点。但在阐明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 两种类型,一是证明,一是反驳。所谓证明就是从正面论述观点的正确,从 正面去证明观点的成立,也叫立论。反驳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论据或论 证过程,以树立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也叫驳论。证明与反驳都是论证的 方法。在一篇文章中有时需要从正面去立论,有时又需要直接批驳对方的错 误观点,也可以同时运用证明和反驳。在驳论文写作中,一般是先指出对方 错误的实质,或直接反驳(驳论点),或间接反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 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二、反驳型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反驳型议论文的写作,大体要掌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立攻击目标 反驳型议论文不论是反击敌人,揭露驳斥敌论的诽谤诬陷还是批判某种 思想、行为错误,都是为了驳倒对方,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以此来明辨是 非,匡正错误,弘扬真理,伸张正义。因此,在写驳论文时,首先要明确反 驳的论点,即确立攻击目标 在针对某一论调写反驳文章时,可以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抓住谬论的 要害,针锋相对地予以反驳。如“有钱能使鬼推磨″、“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 等,这些题目已经点出了错误论点,相对而言比较好分析反驳,但有些题目 或材料提出了几种论点,里面有正有误时,这就要针对几种论点逐一分析, 在分清是非曲直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驳论点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风:春之和风,吹绿杨柳;夏之狂风,摧枯拉朽 秋之金风,染熟万物;冬之寒风,万物肃容。人间也有各种各样的风:追星 之风,迷失自我;时髦之风,盲目攀比;受贿之风,锒铛入狱;高尚之风, 万古留名…轻的我们应该追风才行 以上材料,它仅仅提示我们要“追风〃,但追什么样的风?这就需要我们深入 辨析,才能确立自己反驳的论点。 在我们根据某一事件或某一材料来写驳论文时,有的错误观点很有迷惑 性,若不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是很难找出破绽的。对此,必须有较高的理 论修养和实践经验,方能嗅出“花香”和“毒草〃的不同滋味,从而写出比较高 水平的驳论文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写作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基本特点,学习反驳的方法和驳论文的写法。 2、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时,学会恰当、有理、有力的反驳 写法指导 一、反驳型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凡议论文,目的都是为了阐明自身论点。但在阐明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 两种类型,一是证明,一是反驳。所谓证明就是从正面论述观点的正确,从 正面去证明观点的成立,也叫立论。反驳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论据或论 证过程,以树立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也叫驳论。证明与反驳都是论证的 方法。在一篇文章中有时需要从正面去立论,有时又需要直接批驳对方的错 误观点,也可以同时运用证明和反驳。在驳论文写作中,一般是先指出对方 错误的实质,或直接反驳(驳论点),或间接反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 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二、反驳型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反驳型议论文的写作,大体要掌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立攻击目标 反驳型议论文不论是反击敌人,揭露驳斥敌论的诽谤诬陷还是批判某种 思想、行为错误,都是为了驳倒对方,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以此来明辨是 非,匡正错误,弘扬真理,伸张正义。因此,在写驳论文时,首先要明确反 驳的论点,即确立攻击目标。 在针对某一论调写反驳文章时,可以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抓住谬论的 要害,针锋相对地予以反驳。如“有钱能使鬼推磨”、“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 等,这些题目已经点出了错误论点,相对而言比较好分析反驳,但有些题目 或材料提出了几种论点,里面有正有误时,这就要针对几种论点逐一分析, 在分清是非曲直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驳论点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风:春之和风,吹绿杨柳;夏之狂风,摧枯拉朽; 秋之金风,染熟万物;冬之寒风,万物肃容。人间也有各种各样的风:追星 之风,迷失自我;时髦之风,盲目攀比;受贿之风,锒铛入狱;高尚之风, 万古留名……年轻的我们应该追风才行。 以上材料,它仅仅提示我们要“追风”,但追什么样的风?这就需要我们深入 辨析,才能确立自己反驳的论点。 在我们根据某一事件或某一材料来写驳论文时,有的错误观点很有迷惑 性,若不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是很难找出破绽的。对此,必须有较高的理 论修养和实践经验,方能嗅出“花香”和“毒草”的不同滋味,从而写出比较高 水平的驳论文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 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 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 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 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针对以上材料,写一篇驳论文的话,反驳什么呢?仔细分析后,我们才 明白材料包含着“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因此,我们反驳的只能是“人 才与(集体)环境没有关系〃的错误论点。 (二)抓住敌论要害 反驳犹如作战,作战要讲究战略战术,一着制胜,速战速决才是最好的 战役。反驳,首先要找寻到突破口,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击中敌论的要害, 取得论辩的全胜。对“开卷有益”的反驳,要抓住敌论要害:“要看读什么书, 为什么读和怎样去读。读好书有益,读内容不好、乃至有毒的书,非但无益 反而有害”。 (三)讲究反驳方法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自然可以从 议论文的三要素着手,或者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者采用迂回间接的方式, 从对方的论据、论证入手,证明它的虚妄和荒唐,从而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 目的 1、反驳论点。 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这是驳论文中最常用的形式。这种反驳论点的方 法,可以通过例证反驳,即提出新的事实论据,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例证 反驳,常采用的方式是先总括出对方的错误的论点,然后摆出事实证明其荒 唐谬误,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例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作者针对国 民党当局的反动论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摆出 确凿事实,证明“友邦”并非友邦,而是日本侵略者的同伙,是国民党反动政 府的后台,是中国人民的死敌。随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友邦要我们 人民身受宰割,寂然无声,略有‘越轨’,便加杀戮:党国是要我们遵从这友 邦人士的希望,否则就残酷镇压。 反驳论点还可以运用反证法和归谬法 2、反驳论据。 论点和论据,是议论文的两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论点是论据的集中和 升华;论据是论点的基础和支撑。驳倒论据,犹如釜底抽薪,对方论点也便 颓然倒塌。 论据通常有三种:事实论据、数字论据和理论论据。反驳论据也就常常 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揭露其事实虚假、数字含混或理论的荒谬。《“友邦 惊诧”论》也运用了反驳论据来反驳论点的方法,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分析 3、反驳论证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 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 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 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 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针对以上材料,写一篇驳论文的话,反驳什么呢?仔细分析后,我们才 明白材料包含着“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因此,我们反驳的只能是“人 才与(集体)环境没有关系”的错误论点。 (二)抓住敌论要害 反驳犹如作战,作战要讲究战略战术,一着制胜,速战速决才是最好的 战役。反驳,首先要找寻到突破口,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击中敌论的要害, 取得论辩的全胜。对“开卷有益”的反驳,要抓住敌论要害:“ 要看读什么书, 为什么读和怎样去读。读好书有益,读内容不好、乃至有毒的书,非但无益 反而有害”。 (三)讲究反驳方法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自然可以从 议论文的三要素着手,或者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者采用迂回间接的方式, 从对方的论据、论证入手,证明它的虚妄和荒唐,从而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 目的。 1、反驳论点。 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这是驳论文中最常用的形式。这种反驳论点的方 法,可以通过例证反驳,即提出新的事实论据,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例证 反驳,常采用的方式是先总括出对方的错误的论点,然后摆出事实证明其荒 唐谬误,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例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作者针对国 民党当局的反动论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摆出 确凿事实,证明“友邦”并非友邦,而是日本侵略者的同伙,是国民党反动政 府的后台,是中国人民的死敌。随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友邦’要我们 人民身受宰割,寂然无声,略有‘越轨’,便加杀戮;党国是要我们遵从这‘友 邦人士’的希望,否则就残酷镇压。” 反驳论点还可以运用反证法和归谬法 2、反驳论据。 论点和论据,是议论文的两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论点是论据的集中和 升华;论据是论点的基础和支撑。驳倒论据,犹如釜底抽薪,对方论点也便 颓然倒塌。 论据通常有三种:事实论据、数字论据和理论论据。反驳论据也就常常 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揭露其事实虚假、数字含混或理论的荒谬。《“友邦 惊诧”论》也运用了反驳论据来反驳论点的方法,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分析。 3、反驳论证
论据与论点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成为论点的有力支撑。指 出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也可以达到反驳的目的。论证的错 误表现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演绎过程中大小前提与结论不合逻辑;有时是作 者在一篇文章内的观点间自相矛盾;有时是论点与论据之间推理不妥…总之, 只要发现对方在论证上有逻辑错误,就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展开反驳。如“我 们班有些同学,追求奇装异服,跟风赶时髦,男女经常混杂….这说明精神污 染在这里很严重 论述,没有明确“精神污染″的涵义,与上面列举的内 容毫不相关,逻辑关系也就错了。 驳论文的基本结构 树立靶子一一分析批驳一一得出结论 树靶就是摆出对方错误观点。 如何批驳错误观点? 反驳论点 就是对论敌的论点进行批驳,指出它的荒谬和虚假。比较常用的方法是 直接驳斥,即用正确的论点和事实直接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 1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 如《“知足常乐”析一一不知足才常乐》一文的立论: 古人云:“知足常乐”。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满足,他就会永远快乐 如果把这话理解为今天的青年在生活上知足,不作不切实际的追求倒也不错。 但是要从对事业的追求上来理解,这话却是不对的 这里,先提出原论题,“知足常乐”,而后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个与原论题 相反的新论点,即“不知足才常乐 2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虚假判断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 观点:头发长,见识短 反驳:那头发短的,就一定冰雪聪明吗? 2例证法:运用大量的典型事例驳斥对方观点的方法 个英国记者对周恩来总理说:“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将来一定会向外国扩 张 总理说:“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英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4400万 不算太多,但是英国在一个很长时间里曾经是日不落'殖民帝国。美国的面积 略小于中国,而美国的人口还不及中国的五分之一。但是美国的军事基地遍 及全球。美国的海外驻军达150万人。中国人口虽多,但是没有一兵一卒驻 在外国领土,更没有在外国建立一个军事基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
论据与论点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成为论点的有力支撑。指 出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也可以达到反驳的目的。论证的错 误表现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演绎过程中大小前提与结论不合逻辑;有时是作 者在一篇文章内的观点间自相矛盾;有时是论点与论据之间推理不妥……总之, 只要发现对方在论证上有逻辑错误,就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展开反驳。如“我 们班有些同学,追求奇装异服,跟风赶时髦,男女经常混杂……这说明精神污 染在这里很严重。”这一论述,没有明确“精神污染”的涵义,与上面列举的内 容毫不相关,逻辑关系也就错了。 驳论文的基本结构: 树立靶子——分析批驳——得出结论 树靶就是摆出对方错误观点。 如何批驳错误观点 ? 反驳论点 就是对论敌的论点进行批驳,指出它的荒谬和虚假。比较常用的方法是 直接驳斥,即用正确的论点和事实直接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 1 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 如《“知足常乐”析——不知足才常乐》一文的立论: 古人云:“知足常乐”。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满足,他就会永远快乐。 如果把这话理解为今天的青年在生活上知足,不作不切实际的追求倒也不错。 但是要从对事业的追求上来理解,这话却是不对的。 这里,先提出原论题,“知足常乐”,而后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个与原论题 相反的新论点,即“不知足才常乐”。 2 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虚假判断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 观点:头发长,见识短 反驳:那头发短的,就一定冰雪聪明吗 ? 2.例证法:运用大量的典型事例驳斥对方观点的方法。 一个英国记者对周恩来总理说:“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将来一定会向外国扩 张。” 总理说:“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英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 4400 万, 不算太多,但是英国在一个很长时间里曾经是‘日不落’殖民帝国。美国的面积 略小于中国,而美国的人口还不及中国的五分之一。但是美国的军事基地遍 及全球。美国的海外驻军达 150 万人。中国人口虽多,但是没有一兵一卒驻 在外国领土,更没有在外国建立一个军事基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
并不决定于人口多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制度。” 3比喻法:用生动形象的事例作巧妙的比喻 有外国记者如是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 见见钱钟书”。简直把他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然而,他却常 常闭门谢客,避之唯恐不及。曾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来到中国,给钱钟书 打电话,想拜见他,钱钟书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 又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4引证法:引用名人名言,权威观点来增强说服力。 (一个日本女记者问朱镕基总理) “昨天我家中被贼偷了,有人说是中国人干的,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总理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我记得战国时晏子出使楚国,曾经说一个人在齐国可以安居乐业,而到 楚国却成为盜贼,原因仅在于民风问题。因此我建议贵国的政府应该致力于 民众道德礼仪的培养,只有环境好了,才可以杜绝偷盗 5归谬法 归谬法,又叫引申论证,这种方法是为证明对方论点是虚假的,先假定 它是真的,然后以它为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出非常荒谬的结论,以证明 对方论点的错误。归谬法是将对方论点的错误合理的“放大”并推向极端, 使之暴露全部的谬误、荒唐而不攻自破。这实际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如问:中国现在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中国是否会因此 变成资本主义 答:你认为每天喝牛奶就会变成奶牛吗 观点:作品越高深知音就越少 反驳:“倘若说作品越髙深知音越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 上的杰作了 6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 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在巴黎会议上,日本代表牧野伸显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 中国代表顾维钧站起身问道:“西方出了个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 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 个圣人,他叫孔子,连日本人也奉他为东方的圣人。牧野先生你说对吗? 牧野不得不承认:“是的。” 顾维钧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 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如耶路撒冷是东方的圣地。因
并不决定于人口多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制度。” 3.比喻法:用生动形象的事例作巧妙的比喻 有外国记者如是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 见见钱钟书”。简直把他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然而,他却常 常闭门谢客,避之唯恐不及。曾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来到中国,给钱钟书 打 电话,想拜见他,钱钟书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 又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4.引证法:引用名人名言,权威观点来增强说服力。 (一个日本女记者问朱镕基总理) “昨天我家中被贼偷了,有人说是中国人干的,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总理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我记得战国时晏子出使楚国,曾经说一个人在齐国可以安居乐业,而到 楚国却成为盗贼,原因仅在于民风问题。因此我建议贵国的政府应该致力于 民众道德礼仪的培养,只有环境好了,才可以杜绝偷盗。 5 归谬法 • 归谬法,又叫引申论证,这种方法是为证明对方论点是虚假的,先假定 它是真的,然后以它为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出非常荒谬的结论,以证明 对方论点的错误。归谬法是将对方论点的错误合理的“放大”,并推向极端, 使之暴露全部的谬误、荒唐而不攻自破。这实际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如问:中国现在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中国是否会因此 变成资本主义? 答:你认为每天喝牛奶就会变成奶牛吗? 观点:作品越高深知音就越少 反驳:“倘若说作品越高深知音越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 上的杰作了。 6.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 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在巴黎会议上,日本代表牧野伸显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 中国代表顾维钧站起身问道:“西方出了个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 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 一个圣人,他叫孔子,连日本人也奉他为东方的圣人。牧野先生你说对吗?” 牧野不得不承认:“是的。” 顾维钧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 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如耶路撒冷是东方的圣地。因
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小试牛刀: (1)请同学们反驳 观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反驳: (2)指出反驳方法? 观点:报纸刊登:亲自下到基层的干部是好干部。 反驳:倘若报纸有一天出现下面的字样,不知读者该作何感想: 某姓农民黎明即起,亲自拿起农具,亲自甩开膀子锄地……. 某校教师作风过硬,亲自给学生讲课。” 某演员亲自上台演戏 司机亲自开车 厨师亲自掌勺 答案:深入基层,了解下情,本来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分内的事。但新闻报道往往 对这类事情做了过火的宣传,对这种现象,有人习以为常,有人不以为意,有人 不置可否。文章对这种现象并没有直接进行批驳,而是按照这种逻辑进行推理, 使人们一眼就看出这种说法的荒谬,这种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归谬法) 驳论据 就是针对虚假的论据进行批驳,指出这些论据是错误的。因为论敌的论 点是由论据来支撑的,批倒了论据,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驳倒了论据观点 也就难以成立 如何反驳论据 反驳论据也就常常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揭露其事实虚假、数字含混 或理论的荒谬。 《文学和出汗》采用的就是驳论据法:对方的观点是“文学当描写永久不 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论据是“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 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人不这样,就都消灭了″。鲁迅先生就抓 住了对方论据中的不合理成分,“消灭了”的东西以后是不会有人再看到的, 那么“现在的教授”又从何看见?又怎么能断定它描写的是什么呢? 孔明游说江东,张昭说你和刘备都是无能之辈,不值与谈
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小试牛刀: (1)请同学们反驳: 观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反驳: (2)指出反驳方法? 观点:报纸刊登:亲自下到基层的干部是好干部。 反驳:倘若报纸有一天出现下面的字样,不知读者该作何感想: “某姓农民黎明即起,亲自拿起农具,亲自甩开膀子锄地……” “某校教师作风过硬,亲自给学生讲课。” 某演员亲自上台演戏 司机亲自开车 厨师亲自掌勺… 答案:深入基层,了解下情,本来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分内的事。但新闻报道往往 对这类事情做了过火的宣传,对这种现象,有人习以为常,有人不以为意,有人 不置可否。文章对这种现象并没有直接进行批驳,而是按照这种逻辑进行推理, 使人们一眼就看出这种说法的荒谬,这种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归谬法) 驳论据 就是针对虚假的论据进行批驳,指出这些论据是错误的。因为论敌的论 点是由论据来支撑的,批倒了论据,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驳倒了论据观点 也就难以成立。 如何反驳论据 反驳论据也就常常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揭露其事实虚假、数字含混 或理论的荒谬。 《文学和出汗》采用的就是驳论据法:对方的观点是“文学当描写永久不 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论据是“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 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人不这样,就都消灭了”。鲁迅先生就抓 住了对方论据中的不合理成分,“消灭了”的东西以后是不会有人再看到的, 那么“现在的教授”又从何看见?又怎么能断定它描写的是什么呢? 孔明游说江东,张昭说,你和刘备都是无能之辈,不值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