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古代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 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过程中的三个转移、四大特点、四 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 个趋势 而在古代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 1.三个转移 此可见,在古代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权利法案》颁布)」 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2)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内阁制形成)。 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3)民主权利由贵族扩大到工业资产阶级(1832年议会 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改革),并下移到全体公民。 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2.四大特点 答案C (1)以内阁制为核心。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古代雅典由抽签产生的公民陪 (2)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 审团全面负贡司法活动的做法,可知C项正确:古代雅典由 相是最高行政首脑。 公民陪审团审理案件,非职业法官,故A项错误;古代雅典 (3)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下院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 由公民陪审团解释法律,而古罗马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解释 的政党组建内阁,并由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 法律,故B项错误:古代雅典公民陪审团维护公民的法律权 (4)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盏,但不包括外邦人、奴隶等,故D项错误。 3.四个趋势 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早期内阁的 延续性 《权利法案》重中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 形成到内阁制度的完善 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 1689年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原则:18世纪英国 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都 渐进性 逐渐形成内阁制度: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 是在继承古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况不同,英国法律制 治权利:19世纪中期以后选举权逐步扩大到普选 度是从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并一直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 向前发展。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三百多年来,一直以自 己“无宪法”但有发达的宪政的迷人风采彪炳于世。一些基 创新性 如君主立宪制、内阁制度、两党制都具有开创性 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一直未宣布废弃它们, 英国“新的政治设施总是兴建于旧设施的基础之上”。 法制化 英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与法治化进程密切相关 摘编自夏新华、丁峰《借鉴与移植: 外来宪法文化与中国宪制发展》 学以致用 问题探究 英国历史学家屈威廉在他的专著《英国革命:1688一 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宪法文化的特征,并说明《权利法 1689》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认为它 案》确立的宪政原则。 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会合在一起来帮助和拯救 提示特征:原生性(独立自主性):不成文性:延续性 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 (保守性)。宪政原则:法治:议会主权(议会至上)。 在此主要是指( A.王权时代结束 核心归纳 B.国王和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的关系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作用和局限性 C,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1.作用 D.内阁制度形成 (1)否定了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独裁,保证了资产阶 答案C 级的民主利益,对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权利法案》的 (2)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 通过使得议会的权力逐渐超过国王,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 集团间的矛盾,有效防止封建势力复辟,稳定了资本主义 故选C项:“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 制度。 度,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国王仍是形式上的 (3)在这一制度下,无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在一定程度 国家元首,排除A项:“光荣革命”后,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 上进行合法斗争,有助于维护无产阶级的合法权益,推动国 治”的地位,其与议会不是制衡关系,排除B项:1721年,担 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 2.局限性: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有很大 英国的内阁制度开始逐渐形成,这与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 的历史局限,如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 不符,排除D项。 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 11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学以致用 古代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 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 而在古代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 此可见,在古代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 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古代雅典由抽签产生的公民陪 审团全面负责司法活动的做法,可知C项正确;古代雅典由 公民陪审团审理案件,非职业法官,故 A 项错误;古代雅典 由公民陪审团解释法律,而古罗马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解释 法律,故B项错误;古代雅典公民陪审团维护公民的法律权 益,但不包括外邦人、奴隶等,故D项错误。 二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权利法案》重申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 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 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都 是在继承古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况不同,英国法律制 度是从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并一直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 向前发展。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三百多年来,一直以自 己“无宪法”但有发达的宪政的迷人风采彪炳于世。一些基 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一直未宣布废弃它们, 英国“新的政治设施总是兴建于旧设施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夏新华、丁峰《借鉴与移植: 外来宪法文化与中国宪制发展》 问题探究 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宪法文化的特征,并说明《权利法 案》确立的宪政原则。 提示 特征:原生性(独立自主性);不成文性;延续性 (保守性)。宪政原则:法治;议会主权(议会至上)。 核心归纳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作用和局限性 1.作用 (1)否定了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独裁,保证了资产阶 级的民主利益,对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 集团间的矛盾,有效防止封建势力复辟,稳定了资本主义 制度。 (3)在这一制度下,无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在一定程度 上进行合法斗争,有助于维护无产阶级的合法权益,推动国 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2.局限性: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有很大 的历史局限,如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 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 拓展延伸 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过程中的三个转移、四大特点、四 个趋势 1.三个转移 (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权利法案》颁布)。 (2)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内阁制形成)。 (3)民主权利由贵族扩大到工业资产阶级(1832年议会 改革),并下移到全体公民。 2.四大特点 (1)以内阁制为核心。 (2)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 相是最高行政首脑。 (3)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下院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 的政党组建内阁,并由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 (4)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3.四个趋势 延续性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早期内阁的 形成到内阁制度的完善 渐进性 1689年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原则;18世纪英国 逐渐形成内阁制度;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 治权利;19世纪中期以后选举权逐步扩大到普选 创新性 如君主立宪制、内阁制度、两党制都具有开创性 法制化 英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与法治化进程密切相关 学以致用 英国历史学家屈威廉在他的专著《英国革命:1688— 1689》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认为它 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会合在一起来帮助和拯救 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 在此主要是指( ) A.王权时代结束 B.国王和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的关系 C.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D.内阁制度形成 答案 C 解析 “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权利法案》的 通过使得议会的权力逐渐超过国王,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 故选C项;“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 度,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国王仍是形式上的 国家元首,排除 A项;“光荣革命”后,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 治”的地位,其与议会不是制衡关系,排除B项;1721年,担 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 英国的内阁制度开始逐渐形成,这与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 不符,排除D项。 11
历史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配人教版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A.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 B.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 一、选择题 C.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 L.《雅典的胜利》中指出,多达两万名雅典公民,可以拿到国 D.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 家发放的不同形式的津贴。约占雅典公民人口的1/2,甚 答案D 至更多。这有利于()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 A.改变雅典公民参政的政治结构 于太阳”,可知当时教权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根据题干材 B提高雅典公民的文化素质 料“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 C,实现雅典公民政治地位的平等 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 D.消除雅典公民之间的矛盾 实的世界”,可知但丁主张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故D项 答案A 正确。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实行 5.1215年,因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 的津贴制度使“约占雅典公民人口的1/2,甚至更多”的公 签署《大宪章》。《大宪章》规定,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 民积极参政,这就使大量平民参与到政权中来,从而有利 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监督 于改变雅典公民参政的政治结构,故A项正确:津贴制度 《大宪章》的执行:国王若违反规定,可对其进行制裁。这 和雅典公民的文化素质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津贴 段材料主要说明《大宪章》( 制度不能实现雅典公民政治地位的平等,故C项错误:津 A.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贴制度无法消除雅典公民之间的矛盾,故D项错误。 B.保护了贵族和教会权益 2.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32年的斯巴达公民大会上,首先是 C.体现了王权有限的原则 外邦使节发言,然后是斯巴达内部的辩论,发言者为国王 D.体现了自由平等的精神 阿基达马斯和主持会议的监察官,结果国王的主张遭到失 答案C 败。这说明斯巴达城邦( 解析根据题千材科,可知《大宪章》的制定体现了王权有 A.监察官拥有实权 限的原则,C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 B.国王阿基达马斯与监察官矛盾尖锐 的原则,排除A项:《大宪章》是贵族迫使国王签署的,防 C.公民大会有否决权 止国王擅自征税,其中未体现出对教会权盖的保护,排除 D.公民大会辩论的结果受外邦使节影响 B项:《大宪章》是对王权的限制,不能体现出自由平等精 答案C 神,排除D项。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斯巴达公民大会上,国王的 6.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 主张遭到失败,这说明公民大会有否决权,故选C项。 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 3.古罗马的“执政官”按字义解释就是“共同协议者”。按规 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作者旨在说明 定,两名执政官每年由选举产生,彼此拥有否决权。在执 行职务时,执政官坐在象牙宝座上,由仪仗卫队守护。在 A.其他国家不具备实行民主制的条件 出行时,有12名侍卫捧着“法西斯”束棒随行。由此可见, B.美国联邦宪法缺乏普遍意义 古罗马执政官() C.政治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情 A是共和国权力的中心 D.美国民主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B.有着国家元首的地位 答案C C是古代民主制的象征 解析托克雏尔强调联邦宪法符合美国国情,而不是认为 D.行使内外事务独裁权 其他国家不具备实行民主制的条件,故A、D两项均错误, 答案B C项正确:联邦宪法是美国的根本大法,故B项错误。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古罗马两名执政官执掌行政权力 7.有法国学者认为,法兰西1875年宪法长命的秘决在于, 且享有特殊荣誉,说明其地位高,故选B项;古罗马共和 “它使得1789年以来支离破碎的两个法国得以和平共处: 国的权力中心是元老院,排除A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 一个是革命的法国,另一个是旧制度的法国”。这是指法 D项忽略了两名执政官的相互否决与牵制,排除。 国1875年宪法() 4.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 A.保留了专制传统 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 B.满足了不同诉求 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 C.确立了民主共和 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 D.保障了国家统 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本意在于() 答案B
历 史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配人教版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 巩固 一、选择题 1.《雅典的胜利》中指出,多达两万名雅典公民,可以拿到国 家发放的不同形式的津贴。约占雅典公民人口的1/2,甚 至更多。这有利于( ) A.改变雅典公民参政的政治结构 B.提高雅典公民的文化素质 C.实现雅典公民政治地位的平等 D.消除雅典公民之间的矛盾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实行 的津贴制度使“约占雅典公民人口的1/2,甚至更多”的公 民积极参政,这就使大量平民参与到政权中来,从而有利 于改变雅典公民参政的政治结构,故 A项正确;津贴制度 和雅典公民的文化素质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津贴 制度不能实现雅典公民政治地位的平等,故C项错误;津 贴制度无法消除雅典公民之间的矛盾,故D项错误。 2.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32年的斯巴达公民大会上,首先是 外邦使节发言,然后是斯巴达内部的辩论,发言者为国王 阿基达马斯和主持会议的监察官,结果国王的主张遭到失 败。这说明斯巴达城邦( ) A.监察官拥有实权 B.国王阿基达马斯与监察官矛盾尖锐 C.公民大会有否决权 D.公民大会辩论的结果受外邦使节影响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斯巴达公民大会上,国王的 主张遭到失败,这说明公民大会有否决权,故选C项。 3.古罗马的“执政官”按字义解释就是“共同协议者”。按规 定,两名执政官每年由选举产生,彼此拥有否决权。在执 行职务时,执政官坐在象牙宝座上,由仪仗卫队守护。在 出行时,有12名侍卫捧着“法西斯”束棒随行。由此可见, 古罗马执政官( ) A.是共和国权力的中心 B.有着国家元首的地位 C.是古代民主制的象征 D.行使内外事务独裁权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古罗马两名执政官执掌行政权力 且享有特殊荣誉,说明其地位高,故选 B项;古罗马共和 国的权力中心是元老院,排除 A 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 D项忽略了两名执政官的相互否决与牵制,排除。 4.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 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 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 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 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本意在于( ) A.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 B.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 C.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 D.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 于太阳”,可知当时教权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根据题干材 料“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 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 实的世界”,可知但丁主张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故 D项 正确。 5.1215年,因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 签署《大宪章》。《大宪章》规定,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 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监督 《大宪章》的执行;国王若违反规定,可对其进行制裁。这 段材料主要说明《大宪章》( ) A.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保护了贵族和教会权益 C.体现了王权有限的原则 D.体现了自由平等的精神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大宪章》的制定体现了王权有 限的原则,C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 的原则,排除 A项;《大宪章》是贵族迫使国王签署的,防 止国王擅自征税,其中未体现出对教会权益的保护,排除 B项;《大宪章》是对王权的限制,不能体现出自由平等精 神,排除D项。 6.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 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 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作者旨在说明 ( ) A.其他国家不具备实行民主制的条件 B.美国联邦宪法缺乏普遍意义 C.政治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情 D.美国民主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答案 C 解析 托克维尔强调联邦宪法符合美国国情,而不是认为 其他国家不具备实行民主制的条件,故 A、D两项均错误, C项正确;联邦宪法是美国的根本大法,故B项错误。 7.有法国学者认为,法兰西1875年宪法长命的秘诀在于, “它使得1789年以来支离破碎的两个法国得以和平共处: 一个是革命的法国,另一个是旧制度的法国”。这是指法 国1875年宪法( ) A.保留了专制传统 B.满足了不同诉求 C.确立了民主共和 D.保障了国家统一 答案 B 12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一个是革命的法国,另一个是旧制 授教会法: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所有教会、世俗政府,包 度的法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1875年宪法是保 括个人的薪俸都需要“王权的誓言”保障。这些举措旨在 皇派和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满足了不同诉求,故B项 ( 正确。 A.为建立君主立宪制扫除障碍 二、非选择题 B.激化世俗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8.材料一雅典人有这样的观念:一方面,公民个人参与政 C.以集权的方式促进国家转型 治的权利非常充分;另一方面,个人的权利必须建立在对 D.进一步拓展英国的海外市场 共同利益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之下。如果某一个人威胁到 答案C 甚至伤害到共同体的利盖,那么,这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就 解析16世纪以来,法案规定英国领域内由一个国王领 不复存在了,个人的利盏是从属于共同体利盏的。 导,议会承认王权高于教权,所有教会、世俗政府,包括个 摘编自黄洋《黄洋谈雅典 人的薪俸都需要“王权的誓言”保障。据此并结合所学知 民主与西方民主传统》 识,可知这些举措体现了英国中央集权的加强,促进了英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 国向近代国家转型,故C项正确:《权利法案》为建立君主 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一代理”的 立宪制扫除障碍,故A项错误:激化世俗王权与教会的矛 “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 盾不是采取这些举措的目的,故B项错误:题千材料中的 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 措施与拓展英国的海外市场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 3.1879年,法国温和共和派格雷维当选为总统,推行了一系 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 列巩固共和制的改革。议会修改了宪法,规定共和制度不 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 可触犯,禁止以前的皇族成员参选共和国总统。共和派政 现。与此同时,美国还找到了妥善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 府对军队、法院、各省行政机构以及政府各部进行人员调 权力划分,保证了中央政府权力的强大。总之,美国在吸 整,使权力全部落入共和派手中。这表明当时法国( 收和借鉴的基础上创立了联邦共和体制。 A.照搬了美国的民主共和体制 一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 B.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 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C,民主共和体制逐渐得到稳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D.君主派已经退出政治舞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于古代雅典民 答案C 主制度,美国民主制度的新变化。 解析题千材料中“议会修改了宪法,规定共和制度不可 参考答案(1)基本原则: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或公民 触犯,禁止以前的皇族成员参选共和国总统。…使权力 有充分参与政治的自由):城邦至上(城邦集体利益高于个 全部落入共和派手中”的做法进一步巩固了共和制,故C 人自由)。 项正确:美国是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法国是议会制民主共 (2)新变化: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间接民主):强化 和制,法国不是照搬美国共和制政体,故A项不正确:题 行政权,总统权力较大: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联邦制。 千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故B项不正 拓展·提高 确;题千材料只是体现了共和派权力得以扩大,没有反映 君主派退出政治舞台,故D项不正确。 1.在希波战争中,雅典海军的创始人塞米托克利率军打退了 波斯军队的进攻,保卫了雅典的安全:凯旋后,他却因为在 挑战·创新 战争中集中了太大的权力而被雅典公民投票确定为放逐 研究制度,不该专从制度本身看,而该会通着与此制 对象,最后流浪他乡。这表明当时雅典( 度相关之一切史实来研究。这有两点原因,一因制度必针 A.注重防范僭主政治 对当时实际政治而设立而运用。单研究制度本身而不贯 B.政治生活缺乏合法程序 通之于当时之史事,便看不出该项制度在当时之实际影 C.贵族特权受到限制 响。一因每一制度自其开始到其终了,在其过程中也不断 D.民众要求和平反对战争 有变动,有修改。历史上记载制度,往往只举此一制度之 答案A 标准的一段落来作主,其实每一制度永远在变动中,不配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中保卫雅典城邦安全的战斗英雄因 合当时的史事,便易于将每一制度之变动性忽略了,而误 权力过大而被雅典公民放逐,可知当时的雅典注重防范僭 认为每一制度常是凝滞優化,一成不变地存在。 主政治,A项正确:塞米托克利被流放符合雅典民主政治 一钱移《中国历史研究法》 的程序,排除B项;题千材料未涉及贵族特权受到限制, 结合材料与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的形成与 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战争结束后的事件,排除 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 D项。 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闸述须有史实依据) 2.1533年颁布的《终止上诉法案》宣称英国领域内由一个国 参考答案示例 王领导:此后议会又承认王权高于教权,并且禁止大学教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 13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一个是革命的法国,另一个是旧制 度的法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1875年宪法是保 皇派和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满足了不同诉求,故B项 正确。 二、非选择题 8.材料一 雅典人有这样的观念:一方面,公民个人参与政 治的权利非常充分;另一方面,个人的权利必须建立在对 共同利益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之下。如果某一个人威胁到 甚至伤害到共同体的利益,那么,这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就 不复存在了,个人的利益是从属于共同体利益的。 ———摘编自黄洋《黄洋谈雅典 民主与西方民主传统》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 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 “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 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 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 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 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 现。与此同时,美国还找到了妥善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 权力划分,保证了中央政府权力的强大。总之,美国在吸 收和借鉴的基础上创立了联邦共和体制。 ———摘编自李剑鸣 《“共和”与“民主”的趋同: 美国革命时期对 “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于古代雅典民 主制度,美国民主制度的新变化。 参考答案 (1)基本原则: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或公民 有充分参与政治的自由);城邦至上(城邦集体利益高于个 人自由)。 (2)新变化: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间接民主);强化 行政权,总统权力较大;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联邦制。 拓展 提高 1.在希波战争中,雅典海军的创始人塞米托克利率军打退了 波斯军队的进攻,保卫了雅典的安全;凯旋后,他却因为在 战争中集中了太大的权力而被雅典公民投票确定为放逐 对象,最后流浪他乡。这表明当时雅典( ) A.注重防范僭主政治 B.政治生活缺乏合法程序 C.贵族特权受到限制 D.民众要求和平反对战争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保卫雅典城邦安全的战斗英雄因 权力过大而被雅典公民放逐,可知当时的雅典注重防范僭 主政治,A项正确;塞米托克利被流放符合雅典民主政治 的程序,排除 B项;题干材料未涉及贵族特权受到限制, 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战争结束后的事件,排除 D项。 2.1533年颁布的《终止上诉法案》宣称英国领域内由一个国 王领导;此后议会又承认王权高于教权,并且禁止大学教 授教会法;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所有教会、世俗政府,包 括个人的薪俸都需要“王权的誓言”保障。这些举措旨在 ( ) A.为建立君主立宪制扫除障碍 B.激化世俗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C.以集权的方式促进国家转型 D.进一步拓展英国的海外市场 答案 C 解析 16世纪以来,法案规定英国领域内由一个国王领 导,议会承认王权高于教权,所有教会、世俗政府,包括个 人的薪俸都需要“王权的誓言”保障。据此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这些举措体现了英国中央集权的加强,促进了英 国向近代国家转型,故C项正确;《权利法案》为建立君主 立宪制扫除障碍,故 A项错误;激化世俗王权与教会的矛 盾不是采取这些举措的目的,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的 措施与拓展英国的海外市场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3.1879年,法国温和共和派格雷维当选为总统,推行了一系 列巩固共和制的改革。议会修改了宪法,规定共和制度不 可触犯,禁止以前的皇族成员参选共和国总统。共和派政 府对军队、法院、各省行政机构以及政府各部进行人员调 整,使权力全部落入共和派手中。这表明当时法国( ) A.照搬了美国的民主共和体制 B.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 C.民主共和体制逐渐得到稳固 D.君主派已经退出政治舞台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中“议会修改了宪法,规定共和制度不可 触犯,禁止以前的皇族成员参选共和国总统。……使权力 全部落入共和派手中”的做法进一步巩固了共和制,故 C 项正确;美国是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法国是议会制民主共 和制,法国不是照搬美国共和制政体,故 A 项不正确;题 干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故 B项不正 确;题干材料只是体现了共和派权力得以扩大,没有反映 君主派退出政治舞台,故D项不正确。 挑战 创新 研究制度,不该专从制度本身看,而该会通着与此制 度相关之一切史实来研究。这有两点原因,一因制度必针 对当时实际政治而设立而运用。单研究制度本身而不贯 通之于当时之史事,便看不出该项制度在当时之实际影 响。一因每一制度自其开始到其终了,在其过程中也不断 有变动,有修改。历史上记载制度,往往只举此一制度之 标准的一段落来作主,其实每一制度永远在变动中,不配 合当时的史事,便易于将每一制度之变动性忽略了,而误 认为每一制度常是凝滞僵化,一成不变地存在。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结合材料与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的形成与 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 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示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 13
历史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配人教版 命取得成功的结果。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1832年采取了降低候 了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 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等改革措施,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 政体的初步确立。随后不断演变,18世纪初,国王不懂英 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后经历次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 语而很少参加内阁会议,于是重要大臣就出来主持内阁会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议,并把内阁的意见向国王汇报,主持内阁会议的大臣成 综上所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是国 为首相,内阁制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国王“统而不治”,使 家权力重心不断下移的过程,同时也是英国政治制度更趋 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人开展, 民主化的过程。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知识概览 中华民国成立 中 民国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期的政 1.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 治制度 政党政治的尝试 颁布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训政”等相关历史史 国民党时期的“训政”与“宪政” 实,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 2.通过阅读史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代 革命时期进行政权建设的相关史实,理解中华 根据地和解放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政权建设实践的重要历史意 区的制度探索 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权建设 义,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制 度 建立 3.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曲折发展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理解中国特色的政治 中华人 民共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制度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增强制度自信 变 国的政 政治协商制度 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 治理体系 课前·基础认知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民国成立 目的 防止袁世凯独裁 时间 1912年1月1日 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 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 标志 内容 式成立,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 署才能生效 国旗 新建立的中华民国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阳历,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 与纪 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 意义 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 年 制度的进步意义 14
历 史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配人教版 命取得成功的结果。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 了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 政体的初步确立。随后不断演变,18世纪初,国王不懂英 语而很少参加内阁会议,于是重要大臣就出来主持内阁会 议,并把内阁的意见向国王汇报,主持内阁会议的大臣成 为首相,内阁制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国王“统而不治”,使 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1832年采取了降低候 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等改革措施,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 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后经历次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综上所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是国 家权力重心不断下移的过程,同时也是英国政治制度更趋 民主化的过程。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素养·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1.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 颁布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训政”等相关历史史 实,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 2.通过阅读史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进行政权建设的相关史实,理解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政权建设实践的重要历史意 义,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3.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理解中国特色的政治 制度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增强制度自信 课前·基础认知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民国成立 时间 1912年1月1日 标志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 式成立,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国旗 与纪 年 新建立的中华民国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阳历,以 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目的 防止袁世凯独裁 内容 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 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 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 署才能生效 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 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 制度的进步意义 14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3.政党政治的尝试 的起义和暴动中,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各 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 级苏维埃政权陆续建立起来。 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 (2)建立: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 背景 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 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 尝试 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宋教仁等人想通过议会斗 政府正式成立。 (3)政权性质: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 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劳苦民众。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 表现 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 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 (4)评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 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 2.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 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 的局限性和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 在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中国共产党适应抗日民 背景 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压下去 结果 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 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就任正 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式大总统后,袁世凯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 政权 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中 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特色 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 作,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 微思考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尝试为什么以失败 占三分之一 告终? 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 评价 提示(1)缺乏强有力的中夹政府,地方各自为政,不具 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有实行政党政治的条件。 3.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权建设 (2)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虽然民国初期建立了众多 解放战争期间,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和解放区的日 政党,但是并不具有执政的能力。 背景 益扩大,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采取在解放区设 (3)君主专制制度虽然被推翻,但是封建专制势力依然 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 强大。 政权 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 4.国民党的“训政” 特色 以下行政单位,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间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后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 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内容 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 法律 共同钢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 府总揽执行 依据 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 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 政府的重大国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实质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 建立 5国民党的“宪政” 建 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起来 时间 1948年 立 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 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 内容 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 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国 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企图以 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评价 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但最终逃脱不了 意义 崩溃的命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1.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背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 15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3.政党政治的尝试 背景 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 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 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 尝试 表现 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宋教仁等人想通过议会斗 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 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 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 结果 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 的局限性和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 压下去 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就任正 式大总统后,袁世凯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 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微思考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尝试为什么以失败 告终? 提示 (1)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地方各自为政,不具 有实行政党政治的条件。 (2)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虽然民国初期建立了众多 政党,但是并不具有执政的能力。 (3)君主专制制度虽然被推翻,但是封建专制势力依然 强大。 4.国民党的“训政” 时间 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后 内容 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 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 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 府总揽执行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 政府的重大国务 实质 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5.国民党的“宪政” 时间 1948年 内容 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 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评价 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企图以 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但最终逃脱不了 崩溃的命运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背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 的起义和暴动中,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各 级苏维埃政权陆续建立起来。 (2)建立: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 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政府正式成立。 (3)政权性质: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 劳苦民众。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 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4)评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 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2.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 背景 在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中国共产党适应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政权 特色 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 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中 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 作,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 占三分之一 评价 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 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3.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权建设 背景 解放战争期间,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和解放区的日 益扩大,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采取在解放区设 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 政权 特色 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 以下行政单位,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 立 法律 依据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立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 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起来 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 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意义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 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国 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 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