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兖州六中2013届高三语文元月检测试题 2013-1-5 、基础训练(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歆羡(xin 殷红(yan) 气氛(fen) 贻人口实(y1) B.泥淖(nao) 按捺(nai) 福祉(zhi) 天寒地坼(che) C.宽宥(you) 感喟(kui) 恬静(tian) 丘之貉(he) D.唁函(ydn) 拙笨(zhu0)内疚(ju) 为虎作伥( chang) 答案:A 解析:B项,“捺”应读“na”;C项,“貉”应读“he”:D项,“疚”应读 “ji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跳槽 邻界点 醍醐灌顶 树倒猢狲散 B.心扉 协奏曲 骨鲠在喉 时世造英雄 C.像素 副食品 不记前嫌 家书抵万金 D.饯行 热烘烘 先发制人 蚍蜉撼大树 答案:D 解析:A项,“邻”应为“临”;B项,“世”应为“势”;C项,“记”应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 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B.上中学时,老师鼓励丁学良有机会要到哈佛读几年书,没想到一语成谶,后 来丁学良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去哈佛读社会学的博士 C.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 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D.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 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答案:C 解析:C项,待价而沽,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符合句意。A项,风姿绰约: 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而不能说歌舞。使用对象不对。B项,一语成瀣:是 指“不幸言中”,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感情色彩不当。D项 积羽沉舟: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 严重的后果。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面对教育部推行的汉语四六级考试,国人纷纷质疑:这种考试真能改 善“外语热、国语冷”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吗? B.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 普羊为原型,造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C.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 易和社会的不公正,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 D.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宇 宙飞船,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国人无不为它所骄傲。 答案:B
山东省兖州六中 2013 届高三语文元月检测试题 2013-1-5 一、基础训练(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歆羡(xīn) 殷红(yān) 气氛(fēn) 贻人口实(yí) B.泥淖(nào) 按捺(nài) 福祉(zhǐ) 天寒地坼(chè) C.宽宥(yòu) 感喟(kuì) 恬静(tián) 一丘之貉(hè) D.唁函(yàn) 拙笨(zhuō) 内疚(jiū) 为虎作伥(chānɡ) 答案:A 解析:B 项,“捺”应读“nà”;C 项,“貉”应读“hé”;D 项,“疚”应读 “ji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跳槽 邻界点 醍醐灌顶 树倒猢狲散 B.心扉 协奏曲 骨鲠在喉 时世造英雄 C.像素 副食品 不记前嫌 家书抵万金 D.饯行 热烘烘 先发制人 蚍蜉撼大树 答案:D 解析:A 项,“邻”应为“临”;B 项,“世”应为“势”;C 项,“记”应为 “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 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B.上中学时,老师鼓励丁学良有机会要到哈佛读几年书,没想到一语成谶,后 来丁学良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去哈佛读社会学的博士。 C.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 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D.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 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答案:C 解析:C 项,待价而沽,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符合句意。A 项,风姿绰约: 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而不能说歌舞。使用对象不对。B 项,一语成瀣:是 指“不幸言中”,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感情色彩不当。D 项, 积羽沉舟: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 严重的后果。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面对教育部推行的汉语四六级考试,国人纷纷质疑:这种考试真能改 善“外语热、国语冷”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吗? B.2012 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 普羊为原型,造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C.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 易和社会的不公正,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 D.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宇 宙飞船,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国人无不为它所骄傲。 答案:B
解析:A项,“改善”与“现象”搭配不当;C项,结构混乱,开始的主语为“美 国民众”,最后分句的主语暗换成了“示威活动”;D项,成分赘余。“国人无 不为它所骄傲”应改为“国人无不为它骄傲”。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国际雕塱大会是世界雕塑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髙、影响最深远的综合性盛会,被 称为雕塑界的“奧林匹克”。众所周 还要继续努力。 ①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做的事很多,路还很长 ③城市的雕塑文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④雕塑是人类文明艺术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象征 ⑤一座城市想成为雕塑名城,仅仅靠收藏雕塑精品是不够的 ⑥还应该引领最新的雕塑潮流,成为新的艺术思想、艺术流派、艺术模式的产地 A.⑤⑥④①③② B.⑤⑥②④①③ C.④①③⑤⑥② ④①③②⑤⑥ 答案:C 解析:由①中的“更是”可知①在④后面:由⑤中的“仅仅……是不够的”和⑥ 中的“还应该”可知⑥在⑤后面;根据语境,⑤⑥是对③的简要说明,②是对 ③⑤⑥的一个小结。故选C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情与辞 朱光潜 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 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 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文字有言情 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 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 理化教科书之类。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 感是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的。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 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 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是一种心情 情感无法直接表现于文字,都必借事、理、物烘托出来,这就是说,都必须化成 思想。行文的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 种情致,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创造也并非无 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 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 番“人为”。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在文学的艺 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 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 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感,让它“自然流露”,结果会像一个掘石匠而不 能像一个雕刻家。雕刻家的任务是给那块顽石一个完整的形式,一条有灵有肉的 生命
解析:A 项,“改善”与“现象”搭配不当;C 项,结构混乱,开始的主语为“美 国民众”,最后分句的主语暗换成了“示威活动”;D 项,成分赘余。“国人无 不为它所骄傲”应改为“国人无不为它骄傲”。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国际雕塑大会是世界雕塑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深远的综合性盛会,被 称为雕塑界的“奥林匹克”。众所周 知, , , , , , ,还要继续努力。 ①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做的事很多,路还很长 ③城市的雕塑文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④雕塑是人类文明艺术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象征 ⑤一座城市想成为雕塑名城,仅仅靠收藏雕塑精品是不够的 ⑥还应该引领最新的雕塑潮流,成为新的艺术思想、艺术流派、艺术模式的产地 A.⑤⑥④①③② B.⑤⑥②④①③ C.④①③⑤⑥② D. ④①③②⑤⑥ 答案:C 解析:由①中的“更是”可知①在④后面;由⑤中的“仅仅……是不够的”和⑥ 中的“还应该”可知⑥在⑤后面;根据语境,⑤⑥是对③的简要说明,②是对 ③⑤⑥的一个小结。故选 C 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情与辞 朱光潜 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 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 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文字有言情 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 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 理化教科书之类。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 感是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的。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 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 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是一种心情。 情感无法直接表现于文字,都必借事、理、物烘托出来,这就是说,都必须化成 思想。行文的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 种情致,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创造也并非无 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 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 一番“人为”。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在文学的艺 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 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一 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感,让它“自然流露”,结果会像一个掘石匠而不 能像一个雕刻家。雕刻家的任务是给那块顽石一个完整的形式,一条有灵有肉的 生命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在沉静中 经过一番回味,情感才由主观的感触变成客观的观照对象,才能受思想的洗炼与 润色,思想才能为依稀隐约不易捉摸的情感造岀一个完整的可捉摸的形式和生 命。这个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就大概说,文学作品可分为三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 情”。心里感觉到口里也就说出十分,那是“情尽乎辞”;心里感觉到十分,口 里只说出七八分,那是“情溢乎辞”;心里只感觉到七八分,口里却说出十分, 那是“辞溢乎情”。就常识说,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不过,“情溢乎 辞”也未尝没有它的好处。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 意味也不能很深永。艺术的作用不在陈述而在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 穷”。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把 所有的话都说尽了,读者的想象就没有发挥的机会,虽然“观止于此”,究竟“不 过尔尔”。拿绘画来打比,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都 尽量地和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 有趣。画家和画匠的分别就在此。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 在选择与安排之中能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糟糠。 (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6.下列关于“情与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无法直接用“辞”来表现,不借助事、理、物是没有办法表现 出来的,这意味着“情”最终必须转化为思想 B.“情”是一种自然状态,只要将其融合到思想之中,就是文学的艺术 “辞”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它是思想情感的载体。 C.文学作品可以依据作者写出来的话是否完全把心里的感觉说尽,大体 分为“情尽乎辞”“情溢乎辞”“辞溢乎情”三种。 D.从常识上讲,情尽乎辞,也就是作者写出来的文字能把心里所有的感 觉完全表现出来应该是文学的理想 答案:B 解析:B项,“只要将其融合到思想之中,就是文学的艺术”不合文意,还缺少 “达之于辞”这个必备条件。原文是说“融情如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 术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必须具有抒情性并表现某种心灵上的感触, 这种感触可以是明显的或微妙的,甚至可以是难以表达的。 B.艺术来源于自然,艺术根据自然,经过文学家的熔铸雕琢,选择安排, 而不是无中生有地胡乱创造,结果就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 C.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因此 一个作家不能仅信赖自己的生糙的情感,让情感“自然流露” D.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这句名言 表达出来的关于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答案:B 解析:B项,文学只是艺术的一种,艺术“经过文学家的熔铸雕琢”错。 8.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在沉静中 经过一番回味,情感才由主观的感触变成客观的观照对象,才能受思想的洗炼与 润色,思想才能为依稀隐约不易捉摸的情感造出一个完整的可捉摸的形式和生 命。这个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就大概说,文学作品可分为三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 情”。心里感觉到口里也就说出十分,那是“情尽乎辞”;心里感觉到十分,口 里只说出七八分,那是“情溢乎辞”;心里只感觉到七八分,口里却说出十分, 那是“辞溢乎情”。就常识说,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不过,“情溢乎 辞”也未尝没有它的好处。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 意味也不能很深永。艺术的作用不在陈述而在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 穷”。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把 所有的话都说尽了,读者的想象就没有发挥的机会,虽然“观止于此”,究竟“不 过尔尔”。拿绘画来打比,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都 尽量地和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 有趣。画家和画匠的分别就在此。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 在选择与安排之中能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糟糠。 (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6.下列关于“情与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情”无法直接用“辞”来表现,不借助事、理、物是没有办法表现 出来的,这意味着“情”最终必须转化为思想。 B.“情”是一种自然状态,只要将其融合到思想之中,就是文学的艺术; “辞”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它是思想情感的载体。 C.文学作品可以依据作者写出来的话是否完全把心里的感觉说尽,大体 分为“情尽乎辞”“情溢乎辞”“辞溢乎情”三种。 D.从常识上讲,情尽乎辞,也就是作者写出来的文字能把心里所有的感 觉完全表现出来应该是文学的理想。 答案:B 解析:B 项,“只要将其融合到思想之中,就是文学的艺术”不合文意,还缺少 “达之于辞”这个必备条件。原文是说“融情如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 术”。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必须具有抒情性并表现某种心灵上的感触, 这种感触可以是明显的或微妙的,甚至可以是难以表达的。 B.艺术来源于自然,艺术根据自然,经过文学家的熔铸雕琢,选择安排, 而不是无中生有地胡乱创造,结果就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 C.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因此 一个作家不能仅信赖自己的生糙的情感,让情感“自然流露”。 D.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这句名言 表达出来的关于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答案:B 解析:B 项,文学只是艺术的一种,艺术“经过文学家的熔铸雕琢”错。 8.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缺少情致的 文字,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 B.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这是因为人是 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又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 C.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这种“情溢乎辞”的文学作品的意味 更加深永,还可让读者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 D.用绘画来比喻文学创作的高明之处在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在表达某种感情时 文字越多就越啰嗦,而语言越简省就越生动有趣 答案:D 解析:D项,原文中并未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判定文学作品是否生动,关键是做到 以有限寓无限。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 帝伐并州,太师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 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 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 举乃中,授腻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 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 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 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捏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 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 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 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 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 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 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 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 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日:“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 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邃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 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 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 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 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B.务施贷以赒乡 务:致力于
A.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缺少情致的 文字,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 B.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这是因为人是 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又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 C.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这种“情溢乎辞”的文学作品的意味 更加深永,还可让读者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 D.用绘画来比喻文学创作的高明之处在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在表达某种感情时, 文字越多就越啰嗦,而语言越简省就越生动有趣。 答案:D 解析:D 项,原文中并未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判定文学作品是否生动,关键是做到 以有限寓无限。 三、文言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 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 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 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 举乃中,授腻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 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 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 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捏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 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 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 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 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 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 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 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 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日:“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 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邃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 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 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 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 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 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显:显达。 B.务施贷以赒乡 务:致力于
C.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破:揭穿。 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夺:强取。 答案:D(夺:改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B.吾惭不及古人,而俱后世讥我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其在衮冕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数以告,乃得还第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答案:C(A项,前一个是副词,将要;后一个是连词,表递进,而且。B项,前 个是连词,表并列,又;后一个是连词,表转折,却。C项,两个都是副词, 表揣测语气,大概。D项,前一个是副词,才;后一个是判断词,是)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③及其临事,破奸发伏, 逆见随决④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⑥ 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答案:B(①表现其谦让有德;④表现其性格刚毅,不附和别人;⑤表现其有责 任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公少年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 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 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 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 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答案:D(“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错误,应为“下诏准许他 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3分) (2)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3分) (3)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4分)
C.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破:揭穿。 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夺:强取。 答案:D(夺:改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蜀人随之者万计, 且观公所为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B. 吾惭不及古人,而俱后世讥我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 其在衮冕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 数以告,乃得还第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答案:C(A 项,前一个是副词,将要;后一个是连词,表递进,而且。B 项,前 一个是连词,表并列,又;后一个是连词,表转折,却。C 项,两个都是副词, 表揣测语气,大概。D 项,前一个是副词,才;后一个是判断词,是)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 ③及其临事,破奸发伏, 逆见随决 ④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 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⑥ 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答案:B(①表现其谦让有德;④表现其性格刚毅,不附和别人;⑤表现其有责 任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公少年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 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 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 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 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答案:D(“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错误,应为“下诏准许他 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 第 II 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3 分) (2)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3 分) (3)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