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教案全集(二) 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二 基础教亲 江苏省淮中教育集团庞香生 总目录 第一专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本研习) ◎生命的强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美]海伦凯勒/3 渴生者/钱钢/10 ◎精神支点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16 最后的常春藤叶/[美]·亨利/22 ◎共享幸福 我的邻居胡蜂/苇岸/29 敬畏生命/[法]阿尔贝特史怀泽/34 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研习·探讨活动) ◎遣遇战争 个人的遭遇(节选)/[苏联]肖洛霍夫/4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德]海因里希伯尔/50 ◎黑暗中的心迹
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2 教案全集(二) 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二 基础教案 江苏省淮中教育集团 庞香生 总目录 第一专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本研习) ◎ 生命的强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美]海伦·凯勒/3 渴生者/钱钢/10 ◎ 精神支点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16 最后的常春藤叶/[美]欧·亨利/22 ◎ 共享幸福 我的邻居胡蜂/苇岸/29 敬畏生命/[法]阿尔贝特·史怀泽/34 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研习·探讨·活动) ◎ 遭遇战争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苏联]肖洛霍夫/4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德]海因里希·伯尔/50 ◎ 黑暗中的心迹
安妮日记(节选)/[德]安妮·弗兰克/60 ◎历史画外音 图片两组/68 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 ◎后人之鉴 六国论/苏洵/75 阿房宫赋/杜牧/77 千古江山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81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8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82 ◎血与火的记录 血肉筑起的滇缅路(节选)/萧乾/85 东史郎日记(二则)/[日本东史郎/90 第四专题如琢如磨(活动体验) ◎体味推敲″的奥妙 咬文嚼字/朱光潜/97 ◎追寻名作诞生的印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修改稿品评/103 ◎亲历词句锤炼的甘苦 句式调整/111 第一专题珍爱生命 教学内容 ◎强者之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美]海伦·凯勒 ◎精神支点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最后的常春藤叶 [美]欧·亨利
2 安妮日记(节选)/[德]安妮·弗兰克/60 ◎ 历史画外音 图片两组/68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 ◎ 后人之鉴 六国论/苏洵/75 阿房宫赋/杜牧/77 ◎ 千古江山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81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8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82 ◎ 血与火的记录 血肉筑起的滇缅路(节选)/萧乾/85 东史郎日记(二则)/[日本]东史郎/90 第四专题 如琢如磨(活动体验) ◎ 体味“推敲”的奥妙 咬文嚼字/朱光潜/97 ◎ 追寻名作诞生的印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修改稿品评/103 ◎ 亲历词句锤炼的甘苦 句式调整/111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教学内容: ◎ 强者之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美] 海伦·凯勒 ◎ 精神支点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最后的常春藤叶 [美] 欧·亨利
◎生灵的礼赞呱……呱… 俄]屠格涅夫 鸟啼 [英]劳伦斯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2、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 和思考。 3、学习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手法 4、学习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5、能够品味作品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 呈现方式: 文本研习 课时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上)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简介作者
3 ◎ 生灵的礼赞 呱……呱…… [俄] 屠格涅夫 鸟啼 [英] 劳伦斯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2、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 和思考。 3、学习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手法。 4、学习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5、能够品味作品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 呈现方式: 文本研习 课时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上)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 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帮 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 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 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 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 的信仰》《中流一一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 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1936年莎莉文逝世,波丽·汤普逊接替,也 成了她的亲密朋友。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 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 的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一一总统自由勋章 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二、阅读引导 1、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大体上了解全文的面貌。 要求学生认真思考“三天”这个字眼,注意作者在三天里看到了什么,抓住其中 主要的事物来透视她的思想感情。最好是一边读一边将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画出来,或者 加几句旁批。 一般盲人渴望见到光明为的是行动的方便,本文作者是否也有这种想法?读完课 文,作者的形象比自己原来所想的要高大得多,从而增强鉴赏的愿望。 2、上课后再默读一遍课文,同时列出作者在这三天里的主要活动,然后作简要 分析。 教师可以先列一个表 日期 活动 〖第一天〗 〖白天〗 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 回忆这一天
4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 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 50 年。在莎莉文的帮 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 年以优异成绩 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 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 50 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 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 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 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1936 年莎莉文逝世,波丽·汤普逊接替,也 成了她的亲密朋友。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 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 的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的崇敬。1964 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二、阅读引导 1、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大体上了解全文的面貌。 要求学生认真思考“三天”这个字眼,注意作者在三天里看到了什么,抓住其中 主要的事物来透视她的思想感情。最好是一边读一边将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画出来,或者 加几句旁批。 一般盲人渴望见到光明为的是行动的方便,本文作者是否也有这种想法?读完课 文,作者的形象比自己原来所想的要高大得多,从而增强鉴赏的愿望。 2、上课后再默读一遍课文,同时列出作者在这三天里的主要活动,然后作简要 分析。 教师可以先列一个表: 日期 活动 〖第一天〗 〖白天〗 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 回忆这一天
〖第二天〗 〖白天〗 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 〖夜晚〗 看戏 〖第三天〗 〖白天〗 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世界 〖夜晚〗 看喜剧 动一项由读得较快的学生自动到黑板前来填写,不必求全,有些内容如看狗的 眼睛、过东河桥、登帝国大厦等可以口头补充。然后指出,所有这些虚构的活动都是作者 精神世界和人格的写照,由此过渡到简要分析。 分析中应强调的是:(1)作者对自己周围的人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希望能看到 表现他们内心美的外部特征,这说明她是何等善良:;(2)她希望看到地球和它的居民的简 要历史,还要看到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这又显示了她积极进取的精神;(3)她关心日常 世界,希望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 又表现了她的博爱精神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 3、按课文顺序选择几段有代表性的文字,指导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技巧进行综合 分析 作家总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选定技巧,而后斟酌语言文字的;一段成功的文字常 常是综合运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巧,并且包含着作家的真情实感,它正表现着他(她) 的个人素质。由此看来,用综合分析的方式,似乎更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下面 举几个例子供参考: (1)“打量”麦西夫人。她要看的是面部的轮廓、面孔、眼和对人类的同情心 为的是永远记住她并认识她的温和、耐性和性格的力量。这充分表现了她对麦西夫人的感 激和尊敬,她视麦西夫人为“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 们”中最卓越的代表 (2)“看”书(凸字书和印刷书都包括在内)。“用虔敬的目光”是这段文字的关键 语。作者的敬意是通过三个比喻所构成的一幅令人惊叹的想象画面来表述的。这幅画面具
5 〖第二天〗 〖白天〗 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 〖夜晚〗 看戏 〖第三天〗 〖白天〗 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世界 〖夜晚〗 看喜剧 活动一项由读得较快的学生自动到黑板前来填写,不必求全,有些内容如看狗的 眼睛、过东河桥、登帝国大厦等可以口头补充。然后指出,所有这些虚构的活动都是作者 精神世界和人格的写照,由此过渡到简要分析。 分析中应强调的是:(1)作者对自己周围的人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希望能看到 表现他们内心美的外部特征,这说明她是何等善良;(2)她希望看到地球和它的居民的简 要历史,还要看到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这又显示了她积极进取的精神;(3)她关心日常 世界,希望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 又表现了她的博爱精神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 3、按课文顺序选择几段有代表性的文字,指导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技巧进行综合 分析。 作家总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选定技巧,而后斟酌语言文字的;一段成功的文字常 常是综合运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巧,并且包含着作家的真情实感,它正表现着他(她) 的个人素质。由此看来,用综合分析的方式,似乎更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下面 举几个例子供参考: (1)“打量”麦西夫人。她要看的是面部的轮廓、面孔、眼和对人类的同情心, 为的是永远记住她并认识她的温和、耐性和性格的力量。这充分表现了她对麦西夫人的感 激和尊敬,她视麦西夫人为“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 们”中最卓越的代表。 (2)“看”书(凸字书和印刷书都包括在内)。“用虔敬的目光”是这段文字的关键 语。作者的敬意是通过三个比喻所构成的一幅令人惊叹的想象画面来表述的。这幅画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