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期中)语文模拟测试卷 2007年4月 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卷首语:进入高中,你是否已略知语言的品味?你可曾学会理性地思考?你一定感悟到祖国语言的准确、 优美和富有表现力,分析过中外文明的异同,吸收了文化大餐的营养。下面,请拿起你的笔,写下你的认 知、你的感悟、你的思考、你的收获 认知与积累 、字词句辨误 1、划出下列句子中的别字并订正 A、轰隆的巨响,振耳欲聋,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B、屈大夫死日,有人在汨罗江畔看见他峨冠博戴,骑一匹白马飘然而去。( C、艺术家跟陶治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紧密得多 D、尼采就自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赵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归根, 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啊!” ②诸如“艾滋病”“非典”这样重大疾病的蔓延,将会引起社会_,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 视,严密监控。 ③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 ④个人幸福_从物质生活得到的快乐和幸福,_包括从精神生活得到的快乐 A.客居他乡 震荡 般配 不仅是/也 B.寄人篱下 振荡 搭配 不是/而是 C.客居他乡 振荡 搭配 不仅是/也 D.寄人篱下 震荡 般配 不是/而是 3、选出对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他听了这句话以后,蹙蹙(皱眉)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 B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衙(大路)大道 C.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看出、看见)其彻底革命
1 苏教版必修三(期中)语文模拟测试卷 2007 年 4 月 说明:本试卷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 卷首语:进入高中,你是否已略知语言的品味?你可曾学会理性地思考?你一定感悟到祖国语言的准确、 优美和富有表现力,分析过中外文明的异同,吸收了文化大餐的营养。下面,请拿起你的笔,写下你的认 知、你的感悟、你的思考、你的收获-------- 认知与积累 一、字词句辨误 1、划出下列句子中的别字并订正。 A、轰隆的巨响,振耳欲聋,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 B、屈大夫死日,有人在汨罗江畔看见他峨冠博戴,骑一匹白马飘然而去。 ( ) C、艺术家跟陶治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紧密得多。 ( ) D、尼采就自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赵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归根,那_______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啊!” ②诸如“艾滋病”“非典”这样重大疾病的蔓延,将会引起社会_____,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 视,严密监控。 ③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 。 ④个人幸福 从物质生活得到的快乐和幸福, 包括从精神生活得到的快乐。 A. 客居他乡 震荡 般配 不仅是/也 B. 寄人篱下 振荡 搭配 不是/而是 C. 客居他乡 振荡 搭配 不仅是/也 D. 寄人篱下 震荡 般配 不是/而是 3、选出对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他听了这句话以后,蹙蹙(皱眉)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 B 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大路)大道。 C.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看出、看见)其彻底革命
D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时髦)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①温州的冬季是气温最暖的地区之 ②这场比赛是火箭队和小牛队争夺冠亚军,肯定十分精彩。 ③这时全场人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④即使是科学家,在一种强烈的感情影响下,也可能滥用他们的知识 二、名句默写 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也 投我以桃, 7、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8、简能而任之, 三、成语扫描 9、有不少成语源于本册书中的文言文,请根据记忆把它们写出来(要求写出源于哪篇文章 作者是谁,哪朝人)(不少于5个) 阅读与理会 四、现代诗品读 诗
2 D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时髦)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①温州的冬季是气温最暖的地区之一。 ②这场比赛是火箭队和小牛队争夺冠亚军,肯定十分精彩。 ③这时全场人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④即使是科学家,在一种强烈的感情影响下,也可能滥用他们的知识。 二、名句默写 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 。 吾所以为此者, 也! 6、投我以桃,______________。 7、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 8、简能而任之, 。 三、成语扫描 9、有不少成语源于本册书中的文言文,请根据记忆把它们写出来(要求写出源于哪篇文章, 作者是谁,哪朝人)(不少于 5 个) 阅读与理会 四、现代诗品读 诗
宗白华 啊,诗人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10、划出小诗中的意象,并说说诗人用这些意象表明什么,诗人借此来表达一种什么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一)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 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①之礼,文本上《藉田颂》。及元日 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②颂》,其辞甚美。文本才名既著,李靖③复称荐之,于是以 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搗挹④。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 礼。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 吾亲之信之”。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 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犹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⑤,以速时谤?臣请一心 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 答拜,其见待如此。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荷 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又有劝其营产 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而无汗马 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期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 叹息而退 [注]①藉(j1)田:古时帝王于春耕前亲耕农田的活动,作出鼓励农耕的样子。 ②三元: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旦或元日,古人认为这一天为岁之源、时之源、月之湖,故 称“三元”。元:始。 ③李靖:因战功卓著,唐初封卫国公。 ④搗(hui)挹:谦虚。挹通“抑” ⑤春坊:指太子宫
3 宗白华 啊,诗人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10、划出小诗中的意象,并说说诗人用这些意象表明什么,诗人借此来表达一种什么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1—15 题。 (一)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 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①之礼,文本上《藉田颂》。及元日 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②颂》,其辞甚美。文本才名既著,李靖③复称荐之,于是以 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撝挹④。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 礼。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 吾亲之信之”。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 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犹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⑤,以速时谤?臣请一心 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 答拜,其见待如此。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荷 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又有劝其营产 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而无汗马 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期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 叹息而退。 [注] ①藉(jí)田:古时帝王于春耕前亲耕农田的活动,作出鼓励农耕的样子。 ②三元: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旦或元日,古人认为这一天为岁之源、时之源、月之湖,故 称“三元”。元:始。 ③李靖:因战功卓著,唐初封卫国公。 ④撝(huī)挹:谦虚。挹通“抑” ⑤春坊:指太子宫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秘书郎,兼直中书 直:值班,值勤 B.抚弟侄恩义甚笃 笃:深厚,真诚 C.不愿更希东宫恩泽 希:迎合,乞求 D.今受吊,不受贺也 吊:哀掉,慰问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 ②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B.①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搗挹。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①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 ②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D.①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 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芩文本“忠谨”的一组是 ①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辞甚美。 ②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 ③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 ④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 ⑤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 ⑥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 A.①④⑥ B.②③⑥C.②③⑤ D.①④⑤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文本学识渊博,能够融会贯通,又善于写文章。他所作的《藉田颂》、《三元颂》 深受人们的称赏,因此唐太宗很器重他,让他担任秘书郎,掌管国家的机密。 B.岑文体谦虚谨慎,不贪慕权势。太子是储君,兼任太子的属官,可以巩固自己的 权势,但他不愿这样做:对升任中书令也不喜反扰,因为他担心责重位高,不能胜任。 C.芩文本深得唐太宗的信任。这不仅因为他的才能,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孝谨仁厚, 忠诚尽职,所以太宗希望他能多与太子沟通,并且叫他担任中书令,真是用心良苦 D.岑文本廉洁朴素,不看重财富。虽居高官,他却住在低矮简陋的地方,屋里连褥
4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 直:值班,值勤 B.抚弟侄恩义甚笃. 笃:深厚,真诚 C.不愿更希.东宫恩泽 希:迎合,乞求 D.今受吊.,不受贺也 吊:哀掉,慰问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 ②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B.①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撝挹。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①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 ②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D.①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 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芩文本“忠谨”的一组是 ①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辞甚美。 ②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 ③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 ④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 ⑤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 ⑥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文本学识渊博,能够融会贯通,又善于写文章。他所作的《藉田颂》、《三元颂》 深受人们的称赏,因此唐太宗很器重他,让他担任秘书郎,掌管国家的机密。 B.岑文体谦虚谨慎,不贪慕权势。太子是储君,兼任太子的属官,可以巩固自己的 权势,但他不愿这样做;对升任中书令也不喜反扰,因为他担心责重位高,不能胜任。 C.芩文本深得唐太宗的信任。这不仅因为他的才能,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孝谨仁厚, 忠诚尽职,所以太宗希望他能多与太子沟通,并且叫他担任中书令,真是用心良苦。 D.岑文本廉洁朴素,不看重财富。虽居高官,他却住在低矮简陋的地方,屋 里连褥
垫、帐幔之类的装饰都没有:有人劝他置产业,他却为承受朝廷的俸禄多而不安。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 ②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 ③何得更言产业乎 (二)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 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 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 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 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 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東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 秦强而赵弱,大王谴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 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相如广成传舍 舍:安置住宿,动词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只,不过 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这里是“间道”“小路”的意思 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用作动词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5 垫、帐幔之类的装饰都没有;有人劝他置产业,他却为承受朝廷的俸禄多而不安。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 ②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 ③何得更言产业乎 (二)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 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 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 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 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 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 秦强而赵弱,大王谴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 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相如广成传舍 舍:安置住宿,动词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 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这里是“间道”“小路”的意思 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用作动词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