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关于上古汉语声母的几个要点 ◆(1)古无轻唇音 ●清·钱大听《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古无 轻唇音第一》:“凡轻唇之音,古者皆读 为重唇。”“凡今人所谓轻唇者,汉魏以 前皆读重唇,知轻唇之非古矣。” 一直到《切韵》时代,帮、滂、並、明和 非、敷、奉、微在反切中还是混用的。这 问题学术界没有争议
1.2 关于上古汉语声母的几个要点 (1)古无轻唇音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古无 轻唇音第一》:“凡轻唇之音,古者皆读 为重唇。”“凡今人所谓轻唇者,汉魏以 前皆读重唇,知轻唇之非古矣。” 一直到《切韵》时代,帮、滂、並、明和 非、敷、奉、微在反切中还是混用的。这 一问题学术界没有争议
◆从语言发生学的角度看,轻唇音也是晚于重唇 音。比如婴儿在学说话的过程中,总是先学会 b、p、m、t、n等塞音,然后才学会f、v、s、 z等擦音。 ◆现代有一些民族语言只有双唇音,而无唇齿音 (如藏语、景颇语、土家语以及新疆境内的突 厥语族语言,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 孜语、塔塔尔语、乌兹别克语等)。有的后来 出现了f、V,但仅用于汉语的借词或外语借词, 而且口语里念这些词时往往仍将f读成p,把V 读成b或者w
从语言发生学的角度看,轻唇音也是晚于重唇 音。比如婴儿在学说话的过程中,总是先学会 b、p、m、t、n等塞音,然后才学会f、v、s、 z等擦音。 现代有一些民族语言只有双唇音,而无唇齿音 (如藏语、景颇语、土家语以及新疆境内的突 厥语族语言,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 孜语、塔塔尔语、乌兹别克语等)。有的后来 出现了f、v,但仅用于汉语的借词或外语借词, 而且口语里念这些词时往往仍将f读成p,把v 读成b或者w
◆(2)古无舌头、舌上之分 ◆上古“知彻澄娘”原属舌头音“端透定 泥” ◆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卷五中说:“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 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 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
(2)古无舌头、舌上之分 上古“知彻澄娘”原属舌头音“端透定 泥”。 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卷五中说:“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 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 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