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j追)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 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儒家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 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而不闭,是谓大同
康有为的《礼运注》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者,官天下也。夫天下国家者, 为天下国家之人公共共同有之器,非一人一家所得私有, 当合大众公选有以任其职,不得世传其子孙兄弟也,此 君臣之公理也。”在这里,康有为所认为的“公”即人 民大众公共拥有国家,公共治理国家,而这种“公”, 是相对于“家天下”而言的。自从夏代开始,中国的政 权一直是由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所掌握,所以皇帝可以 无比自豪地说“朕即天下”。而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位是以家为单位父子兄弟相传, 是一种“家天下”的传统。康有为在这里,提出“天下 为公”,是对“家天下”的一种有力的批判和否定,这 是“公”的第一个概念
康有为的《礼运注》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者,官天下也。夫天下国家者, 为天下国家之人公共共同有之器,非一人一家所得私有, 当合大众公选有以任其职,不得世传其子孙兄弟也,此 君臣之公理也。”在这里,康有为所认为的“公”即人 民大众公共拥有国家,公共治理国家,而这种“公” , 是相对于“家天下”而言的。自从夏代开始,中国的政 权一直是由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所掌握,所以皇帝可以 无比自豪地说“朕即天下”。而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皇位是以家为单位父子兄弟相传, 是一种“家天下”的传统。康有为在这里,提出“天下 为公”,是对“家天下”的一种有力的批判和否定,这 是“公”的第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