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一-锤词炼句(学案)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 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 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菩萨蛮(李白)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第·有人楼上愁。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髙楼,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钓船归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 4、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 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5、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 简要赏析
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 分)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 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 54 岁时东 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 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 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 年浙江卷)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 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 分) 4、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 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5、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 简要赏析
6、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 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前人谢榛评此诗说:“‘涌’字尤奇。”其实前一“垂”字亦“奇”,请结 合全诗简要赏析“垂”“涌”二字的精妙。 7、溪居即事崔道融(唐)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问: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疑”“急”二字用得传神,为什么? 8、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问:这首诗第三、四句中的“旷”“低”“清”“近”几个字用得精妙,请作简 要赏析。 9、早梅齐己(唐)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 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齐己是唐代诗僧。曾携诗卷谒郑谷,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 数枝开。”郑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不觉投拜曰 “我一字师也。”这就是著名的“一字师”的故事,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郑谷将 “数”改为“一”之精妙所在。 10、(2006年福建卷) 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广东卷) 粤秀峰晩望冋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 问: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12、阅读下面的小令,回答问题。(8分)(上海卷)
6、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 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前人谢榛评此诗说:“‘涌’字尤奇。”其实前一“垂”字亦“奇”,请结 合全诗简要赏析“垂”“涌”二字的精妙。 7、溪居即事 崔道融(唐)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问: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疑”“急”二字用得传神,为什么? 8、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问:这首诗第三、四句中的“旷”“低”“清”“近”几个字用得精妙,请作简 要赏析。 9、早梅 齐己(唐)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 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齐己是唐代诗僧。曾携诗卷谒郑谷,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 数枝开。”郑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不觉投拜曰: “我一字师也。”这就是著名的“一字师”的故事,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郑谷将 “数”改为“一”之精妙所在。 10、(2006 年福建卷)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 分)(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 问: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 分) 12、阅读下面的小令,回答问题。(8 分)(上海卷)
[黄钟]人月圆张可久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 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问:“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13、后回答问题。(8分)(2006年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圜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 哪里 诗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古塞下曲【唐】李颀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朝走马”强调时间紧迫,“直指”表现目标明确,写出行人 奔赴边关的急切。 B.三四句既交代蓟城地处边陲,直通漠北,又以“万里”突出离别的痛 苦,情调悲凉。 C.五六句直接描写边地的现实景象,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军情紧急、战火 不断的氛围。 D.七八句将同一时节不同空间的画面叠映,上承战事,下启春光,节奏 由紧张转向舒缓。 15.“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韦参军(节选)高适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且喜百年有交态,木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髙歌杨柳春。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张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将世人和韦参军对我的态度相比,暗含自己对友人的感激和不被赏识 的辛酸。 B.三四句既表达能和韦参军相交如此之久的欣喜,也写出自己因家贫而长期备 受煎熬
[黄钟] 人月圆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 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问:“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13、后回答问题。(8 分)(2006 年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 哪里? 诗句赏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古塞下曲【唐】李颀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二句“朝走马”强调时间紧迫,“直指”表现目标明确,写出行人 奔赴边关的急切。 B.三四句既交代蓟城地处边陲,直通漠北,又以“万里”突出离别的痛 苦,情调悲凉。 C.五六句直接描写边地的现实景象,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军情紧急、战火 不断的氛围。 D.七八句将同一时节不同空间的画面叠映,上承战事,下启春光,节奏 由紧张转向舒缓。 15.“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析。(6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韦参军(节选)高适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且喜百年有交态,木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张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句将世人和韦参军对我的态度相比,暗含自己对友人的感激和不被赏识 的辛酸。 B. 三四句既表达能和韦参军相交如此之久的欣喜,也写出自己因家贫而长期备 受煎熬
C.本诗七八句,写诗人与韦参军即将分别,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舍 与惆帐 D.结尾写离别而不显颓靡,惜别仍发豪放之情,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 意相近 15.请结合全诗贯析“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苏轼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 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续残梦”“不知”状写诗人昏昏沉沉,浑然不察朝阳升起的情态,突 出了出行之早 B.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早行时所见清幽之景:髙耸乱 山、淡淡落月。 C.尾联“眷眷”一词将诗人今日故地再游时那种依恋不舍、极为喜爱之情,真 实地表达出来。 D.全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虚实相生,充 满了生活情趣。 15.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卜算子蒋春霖 燕于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注】蒋春霖:清代词人,一生落拓。浮萍:传说柳素λ水化为浮萍。莫:不要。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篇写燕子不来、阴雨锁院的凄迷景象,寄寓了词人失落、惆怅、无可奈何 的情感 角”两句写风把落花吹找到阑干的一角,这落花所聚之处也便成了春天 的归宿 C.上片借小院、阴雨、落花、燕子等意象描绘暮春画面,为下片四句直抒胸臆 作铺垫。 D.下片适过弹泪、把酒等动作细节的描写,主要表达了对春光易逝、人生易老 的感慨。 E.全词感情基调抑郁悲凉,婉约深致,与写情愁别绪及个人际遇的宋婉约词风 格相近 15.词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C. 本诗七八句,写诗人与韦参军即将分别,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舍 与惆帐。 D. 结尾写离别而不显颓靡,惜别仍发豪放之情,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 意相近。 15. 请结合全诗贯析“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苏 轼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 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续残梦”“不知”状写诗人昏昏沉沉,浑然不察朝阳升起的情态,突 出了出行之早。 B.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早行时所见清幽之景:高耸乱 山、淡淡落月。 C.尾联“眷眷”一词将诗人今日故地再游时那种依恋不舍、极为喜爱之情,真 实地表达出来。 D.全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虚实相生,充 满了生活情趣。 15.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 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 卜算子 蒋春霖 燕于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注】蒋春霖:清代词人,一生落拓。浮萍:传说柳素入水化为浮萍。莫:不要。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开篇写燕子不来、阴雨锁院的凄迷景象,寄寓了词人失落、惆怅、无可奈何 的情感 B.“一角”两句写风把落花吹找到阑干的一角,这落花所聚之处也便成了春天 的归宿。 C.上片借小院、阴雨、落花、燕子等意象描绘暮春画面,为下片四句直抒胸臆 作铺垫。 D.下片适过弹泪、把酒等动作细节的描写,主要表达了对春光易逝、人生易老 的感慨。 E.全词感情基调抑郁悲凉,婉约深致,与写情愁别绪及个人际遇的宋婉约词风 格相近 15.词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卧病秋夜言怀(唐)陈羽 九重门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 风清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 14.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长安”点明了地点,“卧病”点明了诗人的处境,“秋夜”点明 了时间。 B.首联写月亮照过皇宫映入高楼,凸显了皇宫九重深锁、祥和喜悦的气氛。 C.颔联通过对夜色、槐树、碧空、流星等的描写,体现了京城夜空的寂寥。 D.全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他看到秋夜之景触景生情,无限感伤 15.有人认为,本诗的尾联很有特色,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李白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李白晚年漂泊东南时期。侯赢本是穷困出身的隐 士,被魏公子信陵君收归门下,后献计帮信陵君窃得了兵符解救赵国,因年事已 高不能随行,在信陵君到达军队之日自刎而死以报答知遇之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盛赞升州,从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写升州历史悠久和江山多娇。 B.颔联巧妙称颂王忠臣人贤名高,天子“借”此“忠臣”以治国抚民。 C.颈联借用“一边静”“万里清”的海江之景象写天下安定太平的盛况。 D.诗以赞其地起,以颂其人承,以言时局转,以抒己怀收,脉络清晰。 15.本诗的尾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萧处士游黔南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老萧郎”照应诗题人物:下句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 的刻画。 B.颔联下句写萧处士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作 铺垫 C.诗歌前四句着力刻画萧处士的形象,点明其能文好饮、年事渐高、四处漂泊 的形象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卧病秋夜言怀(唐)陈羽 九重门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 风清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 14. 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题中的“长安”点明了地点,“卧病”点明了诗人的处境,“秋夜”点明 了时间。 B. 首联写月亮照过皇宫映入高楼,凸显了皇宫九重深锁、祥和喜悦的气氛。 C. 颔联通过对夜色、槐树、碧空、流星等的描写,体现了京城夜空的寂寥。 D. 全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他看到秋夜之景触景生情,无限感伤。 15. 有人认为,本诗的尾联很有特色,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李白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赢。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李白晚年漂泊东南时期。侯赢本是穷困出身的隐 士,被魏公子信陵君收归门下,后献计帮信陵君窃得了兵符解救赵国,因年事已 高不能随行,在信陵君到达军队之日自刎而死以报答知遇之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盛赞升州,从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写升州历史悠久和江山多娇。 B.颔联巧妙称颂王忠臣人贤名高,天子“借”此“忠臣”以治国抚民。 C.颈联借用“一边静”“万里清”的海江之景象写天下安定太平的盛况。 D.诗以赞其地起,以颂其人承,以言时局转,以抒己怀收,脉络清晰。 15.本诗的尾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 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送萧处士游黔南 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上句“老萧郎”照应诗题人物;下句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 的刻画。 B.颔联下句写萧处士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作 铺垫。 C.诗歌前四句着力刻画萧处士的形象,点明其能文好饮、年事渐高、四处漂泊 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