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诗中写“巴峡”“猿”,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 调相似。 15.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 思虑所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 情怀。 D.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 味 15.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待塞外广袤的背景,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 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 B.颔联用工笔的手法细腻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 隐可见。 C.颈联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悲 风愁杀人”,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 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 D.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诗中的主人公豪情 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剥的希冀。 15.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载《雨村诗话》里 评述的:“雄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试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思 陆游 鱼复城边逢雁飞,白头羁客恨依依。远游眼底故交少,晚岁人间乐事稀。 云重古关传夜柝,月斜深巷捣秋衣。官闲况是频移疾,药鼎荧荧卧掩扉
D.诗中写“巴峡”“猿”,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 调相似。 15.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 思虑所扰。 B. 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 憾。 C. 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 情怀。 D. 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 味。 15. 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待塞外广袤的背景,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 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 B. 颔联用工笔的手法细腻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 隐可见。 C. 颈联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悲 风愁杀人”,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 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 D. 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诗中的主人公豪情 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剥的希冀。 15. 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载《雨村诗话》里 评述的:“雄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试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秋思 陆游 鱼复城边逢雁飞,白头羁客恨依依。远游眼底故交少,晚岁人间乐事稀。 云重古关传夜柝,月斜深巷捣秋衣。官闲况是频移疾,药鼎荧荧卧掩扉
[注]鱼复城:古地名,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城。夜柝:巡夜的梆声。移疾:意同移 病。释义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荧荧:小火闪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直接点题,点明了时间、地点、缘起。次句交代人物、情感基调。诗人 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 B.颔联首句承接首联中“羁客”,次句照应其中“白头”,“故交少”“乐事 稀”具体言明羁客之“恨” C.颈联运用想象,描绘出两幅不同的画面,通过对比来突出边关战事的残酷以 及家人对边关征夫的牵挂。 D.此诗与马致远的《天净沙》都写秋思,都表现了羁旅漂泊之愁,但陆诗中蕴 含着更为深沉的家国之思。 15.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小至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这首诗是作者在大历元年寓居夔州时所作,此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小 至:冬至日的前一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说冬至到来,白昼变长,阳气渐舒。这就意味着春天也即将到来 B.第三句写绣女因白昼变长而可以多绣几根彩线,可以显示出气节的变化 C.颈联描写了春日景致,岸边柳条嫩绿,山中腊梅迎寒开放,充满生机 D.全诗围绕“小至”来写,叙事、写景、抒情三者兼备,充满生机 15.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 谪。此诗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 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 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髙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 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 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注]鱼复城:古地名,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城。夜柝:巡夜的梆声。移疾:意同移 病。释义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荧荧:小火闪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句直接点题,点明了时间、地点、缘起。次句交代人物、情感基调。诗人 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 B.颔联首句承接首联中“羁客”,次句照应其中“白头”,“故交少”“乐事 稀”具体言明羁客之“恨”。 C.颈联运用想象,描绘出两幅不同的画面,通过对比来突出边关战事的残酷以 及家人对边关征夫的牵挂。 D.此诗与马致远的《天净沙》都写秋思,都表现了羁旅漂泊之愁,但陆诗中蕴 含着更为深沉的家国之思。 15.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小至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这首诗是作者在大历元年寓居夔州时所作,此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小 至:冬至日的前一天。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说冬至到来,白昼变长,阳气渐舒。这就意味着春天也即将到来。 B. 第三句写绣女因白昼变长而可以多绣几根彩线,可以显示出气节的变化。 C. 颈联描写了春日景致,岸边柳条嫩绿,山中腊梅迎寒开放,充满生机。 D. 全诗围绕“小至”来写,叙事、写景、抒情三者兼备,充满生机。 15.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15 题。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 谪。此诗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 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 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 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 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 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 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 处多有自嘲之意。 15.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野菊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注】省:记,忆。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 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霜栽:指野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5.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寄韩仲止戴复古 何以涧泉号?取其清又清。天游一丘壑,孩视几公卿。 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 【注】韩溉,字仲止,自号涧泉,南宋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A.从所寄对象的自号入手,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说明韩仲止是一个清高绝俗的 人 B.“丘壑”即指自然,意思是说作者游于山林丘壑之间,自得其乐,突出了其隐 者形象。 C.“孩视几公卿”意思是把公卿看得如同孩童一样,写出韩仲止不慕荣华的高士 形象 D.颈联赞美韩仲止既要享受现世的生活乐趣、又要留给后世不朽声名的精神追 求 15尾联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与前面内容有什么关联?(6分) 诗歌鉴赏一锤词炼句(教案)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陆游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 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 处多有自嘲之意。 15.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注】省:记,忆。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 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霜栽:指野菊。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 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 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 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5. 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寄韩仲止 戴复古 何以涧泉号?取其清又清。天游一丘壑,孩视几公卿。 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 【注】韩溉,字仲止,自号涧泉,南宋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足 (3 分) A.从所寄对象的自号入手,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说明韩仲止是一个清高绝俗的 人。 B.“丘壑”即指自然,意思是说作者游于山林丘壑之间,自得其乐,突出了其隐 者形象。 C.“孩视几公卿”意思是把公卿看得如同孩童一样,写出韩仲止不慕荣华的高士 形象。 D.颈联赞美韩仲止既要享受现世的生活乐趣、又要留给后世不朽声名的精神追 求。 15 尾联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与前面内容有什么关联? (6 分) 诗歌鉴赏—锤词炼句(教案)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 分) 好事近 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