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大附中 2013届高考适应 性月考卷(二) 讲解 陆良五中数师孙春涛
云南师大附中 2013届高考适应 性月考卷(二) 讲解 陆良五中教师 孙春涛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分)C【解析】“印章所雕刻的 就是这个事件的场景”错,此项中的内 容张冠李戴,原文是说“印章所雕刻的 龙是英雄击败龙、龙在逃跑的场面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1.(3分)C 【解析】“印章所雕刻的 就是这个事件的场景”错,此项中的内 容张冠李戴,原文是说“印章所雕刻的 龙是英雄击败龙、龙在逃跑的场面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2.(3分)A【解析】世界上“大多数西方 国家”都把龙视为恶魔的象征,此项范围扩 大了 3.(3分)B【解析】东西方人性格的不同 不是因为对龙的理念的不同而不同,此处强 加因果。另外“软弱”和“刚强”说法欠妥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2.(3分)A 【解析】世界上“大多数西方 国家”都把龙视为恶魔的象征,此项范围扩 大了。 ❖ 3.(3分)B 【解析】东西方人性格的不同 不是因为对龙的理念的不同而不同,此处强 加因果。另外“软弱”和“刚强”说法欠妥
文言文阅读(47题) 4.(3分)C【解析】c项的两个“之”都 是助词,译为“的”。A项的第一个“所” 为助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的所字 结构“所…的地方”;第二个“所”与 “以”构成复音虚词“所以”,相当于“用 来 的人”。B项的第一个“以”为目的 连词,“来”,第二个“以”为介词,“因 为”。D项的第一个“为”是介词,“替”, 第二个“为”是语气词,无意义
文言文阅读(4—7题) ❖ 4.(3分)C 【解析】 C项的两个“之”都 是助词,译为“的”。A项的第一个“所” 为助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的所字 结构“所……的地方”;第二个“所”与 “以”构成复音虚词“所以”,相当于“用 来……的人”。B项的第一个“以”为目的 连词,“来”,第二个“以”为介词,“因 为”。D项的第一个“为”是介词,“替”, 第二个“为”是语气词,无意义
文言文阅读(47题) 5.(3分)B【解析】第②项是两广盗贼 猖獗的情形。第⑤项是他来京都,给事中张 宁想推荐他。①③④⑥项都能表现他的“志 在君民,不为身计”。 6.(3分)B【解析】B项中“得到了普遍 的称颂”与文意不符,属于无中生有
文言文阅读(4—7题) ❖ 5.(3分)B 【解析】 第②项是两广盗贼 猖獗的情形。第⑤项是他来京都,给事中张 宁想推荐他。①③④⑥项都能表现他的“志 在君民,不为身计”。 ❖ 6.(3分)B 【解析】 B项中“得到了普遍 的称颂”与文意不符,属于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