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姓名:班别:座号: 八年级下册:马说 匚、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 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喂 材:才能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这样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 8、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l、安求其能于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 人的手里 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 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称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 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驾驭干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干里马的方法,饲养 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 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 也 (千里)马吧!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 )姓名: 班别: 座号: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1 八年级下册: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 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喂 材:才能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 8、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 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 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 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 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 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 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 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 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 (千里)马吧!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姓名:班别:座号: 山水篇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一—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1.水园清冽 尤:格外。 伐竹取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回百许头 可:大约。 5·偷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圖不可久圄清:凄清。居:停留 7.闋而从者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日光下澈 11.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2.斗断圈行,明灭可四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 15医神寒晋,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记之而因 去:离开。 可子翻译。 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 里很是高兴。 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 清冽 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 披拂 不齐,随风飘动。 20.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 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 上 呆呆地不动 2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灭可见 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淸楚。 2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 记之而去 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 )姓名: 班别: 座号: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2 山水篇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 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 7. 隶而从者 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 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 记之而去 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 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 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 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 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 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 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 不齐,随风飘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 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 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 呆呆地不动 2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 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 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 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 当 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姓名:班别:座号: 25.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26.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 2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28.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 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 凉、凄怆的情感。 29.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 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1)滕子京圖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感明年 越:到了 3)厉修岳阳楼,增其旧倒乃:于是。制:规模 4)刻唐贤今人诗威团其上 于:在;其:它的 5)属作文四记之 予:我;以:来。 6)予观夫巴陵胜因 夫:那。胜状:胜景。 7)圈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8)横无际濁,朝夕阴 涯:边。晖:日光 9)此则岳阳楼之庆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10)前人之述备奧 述:描述。备:详尽 u然则北通巫峡,商郾潢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一 12)匠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雨罪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连月不团 开:放晴。国:京城 15)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迫近。去:离开 10)春和厨明:沙鸥剡圆 景:日光。集:栖止 1)岸醛汀兰;此乐何极 芷:小草:汀:小洲。极:穷尽。 18)囫辱忘 宠:荣耀。偕:一起 19)把酒临风 把:持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1)或异两者之因 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黴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微:没有:斯:这。归:归依。 若夫:像那 26)不以物喜 以:因为。心旷神冏怡:愉快。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 )姓名: 班别: 座号: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3 三、 25.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26. 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27.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28.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 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 凉、凄怆的情感。 29.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 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 越明年 越:到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于是。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边。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 述:描述。备:详尽 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 12) 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霪雨霏霏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 开:放晴。国:京城。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迫近。去:离开。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日光。集:栖止。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 小草;汀:小洲。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 把:持。 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 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4) 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微:没有;斯:这。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 以:因为。心旷神怡 怡:愉快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姓名:班别:座号: 27)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 业都兴办起来了。 8)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 情,得无异乎 ,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 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 者矣。 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 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 者矣 高兴到了极点。 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 之为,何哉? 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 3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 之远则忧其君。 主担忧 3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 天下之乐而乐”乎。 乐之后才乐”吧。 35)【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2)百废具兴具同“俱”,全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 襟和“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麽具兴 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夕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腻。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 ⑧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梭”。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二、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 心旷神伯,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二、去国怀乡,优谗畏讥,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髙1“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匿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 处江湖之远则优其君。 D、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 )姓名: 班别: 座号: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4 27)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 业都兴办起来了。 28)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 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 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 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 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 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 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 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 高兴到了极点。 3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 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 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这是什么缘故 呢? 3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 主担忧。 34)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 乐之后才乐”吧。 35) 【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 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 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姓名: ④D、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①3、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支仁人 ⑩、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橙无际涯;晖夕阴,气象 ⑤、《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0“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二、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仁.滁皆山也;国丽攻之环。环绕。环。包围 2.望之然而深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出于两峰之间着 泻:飞泻 4.然圈于泉上者 奚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之者谁 6.饮少 7.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云四而岩穴唳 归:聚集 10.太守归面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 1l.吾谁与 归:归依。 12.野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芳:香花,秀:繁荣灣长 13.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休厅树 15.山野蕨 肴:野咪。蔌:菜蔬。 16.宴酣之乐 1.非图非的 丝:弦乐。竹:管乐墨。 18郾者胜 年:下棋 19.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20.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霪的样子。乎:于 21.树林阴! 翳:遮盖 22.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 23.太守谓唯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 )姓名: 班别: 座号: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5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一、词语解释: 1. 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环绕。环:包围。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4. 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 名之者谁 名:给……命名。 6. 饮少辄醉 辄:就。 7.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9.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 10.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11. 吾谁与归 归:归依。 1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阴 芳:香花。秀:繁荣滋长。 13.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 休于树 于:在。 15. 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16. 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17. 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8. 弈者胜 弈:下棋。 19. 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20.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 树林阴翳 翳:遮盖。 22. 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 23. 太守谓谁 谓:是。 二、句子翻译: 1)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 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