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空间信息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87102 课程名称:现代空间信息科学导论 英文名称: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课程类别:通识选修课(自然科学系列) 学 时:32学时 学 分:2 适用对象:经济、管理、艺术类本科生选修课程 考核方式:考察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空间信息技术涵盖:字宙空间的观测技术与分析方法、地球表层空间观测的技术 与分析、空间信息管理处理与数据挖掘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课程主要介绍当前宇宙 观测、对地观测的技术装备、观测手段,讨论空间信息数据的处理技术、讨论空间信 息的分析和应用领域,介绍当前主要空间信息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全球性问题。 课程理论部分所涉及的内容与宇宙学、天文学、地理学、大气、海洋科学均发生 密切的关系。课程讨论的空间信息管理方法为探索人类与自然的环境的关系、经济社 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技术手段:为各类重大自然灾害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 对资源和环境变化进行鉴测、预测和评估。 Course Profil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应用分析,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当前空 间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工作方法,了解空间信息技术在现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了 解宇宙探测的基本方法,掌握地表空间信息管理的理论与原理。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 系统的空间观、宇宙观、系统观,能够从地理空间关系上来理解全球均衡问题、具有 初步的空间分析能力。掌握地理空间信息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基本应用于分析方法
《现代空间信息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87102 课程名称:现代空间信息科学导论 英文名称: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课程类别:通识选修课(自然科学系列) 学 时:32 学时 学 分:2 适用对象: 经济、管理、艺术类本科生选修课程 考核方式:考察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空间信息技术涵盖:宇宙空间的观测技术与分析方法、地球表层空间观测的技术 与分析、空间信息管理处理与数据挖掘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课程主要介绍当前宇宙 观测、对地观测的技术装备、观测手段,讨论空间信息数据的处理技术、讨论空间信 息的分析和应用领域,介绍当前主要空间信息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全球性问题。 课程理论部分所涉及的内容与宇宙学、天文学、地理学、大气、海洋科学均发生 密切的关系。课程讨论的空间信息管理方法为探索人类与自然的环境的关系、经济社 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技术手段;为各类重大自然灾害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 对资源和环境变化进行鉴测、预测和评估。 Course Profil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应用分析,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当前空 间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工作方法,了解空间信息技术在现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了 解宇宙探测的基本方法,掌握地表空间信息管理的理论与原理。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 系统的空间观、宇宙观、系统观,能够从地理空间关系上来理解全球均衡问题、具有 初步的空间分析能力。掌握地理空间信息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基本应用于分析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引言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信息学基本概念 空间信息学科体系,了解空间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掌握空间信息三大基本特性。 2.掌握现代空间科学体系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信息的概念 2.空间信息的特点: 第一节 1.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内涵, 2.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3.空间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重点和难点:空间信息的特点。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案例讨论空间信息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分组讨论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1中国空间科技发展历程 授课目标:1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史唯物主义观察方法: 第二章宇宙空间及其探测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宇宙的概念: 2了解字宙探测的基本方法与发展历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宇宙空间 1.宇宙空间的定义及其在观测上的划分 2.物理宇宙和数学宇宙 物理字宙的结构,物理宇宙形成的有关理论介绍: 数学字宙的描述,数学宇宙模型 第二节字宙空间观测 1.有关宇宙的猜想与探索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引言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信息学基本概念、空间信息学科体系,了解空间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掌握空间信息三大基本特性。 2.掌握现代空间科学体系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信息的概念 2.空间信息的特点; 第二节 1. 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内涵, 2. 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3. 空间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重点和难点:空间信息的特点。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案例讨论空间信息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分组讨论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1 中国空间科技发展历程。 授课目标:1 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史唯物主义观察方法; 第二章 宇宙空间及其探测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宇宙的概念; 2 了解宇宙探测的基本方法与发展历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宇宙空间 1.宇宙空间的定义及其在观测上的划分 2.物理宇宙和数学宇宙 物理宇宙的结构,物理宇宙形成的有关理论介绍; 数学宇宙的描述,数学宇宙模型 第二节 宇宙空间观测 1.有关宇宙的猜想与探索
2.现代宇宙空间观测技术 3现代宇宙观 重点和难点:宇宙观测技术、现代宇宙观 第三节近地宇宙空间 1太阳观测技术 2对月观测技术 (三)思若与实我 1人与宇宙的关系是什么。 2如何理解宇宙的空间大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使用多煤体教学、开展分组讨论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1北斗技术创新 2古文明所达到高度水平的基本判断标准。 授课目标:1独立创新精神: 2中华文化的灿烂历史,激发文化自信。 第三章地球表层空间观测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地球表层空间的概念:地球空间的分级 2.了解对地表空间的观测技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地球表层空间的概念 2.地球表层空间的划分 3地表空间对象 第二节 1.基本观测方法:对地遥感 2.对地遥感的内容与技术手段 重点和难点:地球表层空间的概念 第三节全球环境观测 1.空间信息技术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应用 2.全球增暖观测 3.军事领域中的空间观测技术 (三)思考与实践
2.现代宇宙空间观测技术 3 现代宇宙观 重点和难点: 宇宙观测技术、现代宇宙观 第三节 近地宇宙空间 1 太阳观测技术 2 对月观测技术 (三)思考与实践 1 人与宇宙的关系是什么。 2 如何理解宇宙的空间大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分组讨论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1 北斗技术创新, 2 古文明所达到高度水平的基本判断标准。 授课目标:1 独立创新精神; 2 中华文化的灿烂历史,激发文化自信。 第三章 地球表层空间观测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地球表层空间的概念;地球空间的分级 2.了解对地表空间的观测技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地球表层空间的概念 2. 地球表层空间的划分 3 地表空间对象 第二节 1. 基本观测方法:对地遥感 2. 对地遥感的内容与技术手段 重点和难点:地球表层空间的概念 第三节 全球环境观测 1. 空间信息技术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应用 2. 全球增暖观测 3. 军事领域中的空间观测技术 (三)思考与实践
为什么说地表空间是人类文明的负载?如何理解人对空间的依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分组讨论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1全球问题与中国责任。 授课目标:1激发道路自信: 2理解中国的大国担当。 第四章卫星定位与导航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卫星导航技术的基础原理 2.理解卫星导航系统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卫星导航原理 1.卫星导航系统原理 2.其他地理定位技术原理 第三节定位信息分析 1.追踪 2.轨迹分析 重点和难点:轨迹分析方法 第四节当前主要的卫星导航系统 1.GPS 2.北斗系统 3.加拿斯和伽利略系统 (三)思考与实践 讨论个人空间信息的隐私保护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分组讨论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1北斗技术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地区的情况 授课目标:1了解中国参与当前世界科技竞争的优势:树立道路自信
为什么说地表空间是人类文明的负载?如何理解人对空间的依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分组讨论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1 全球问题与中国责任。 授课目标:1 激发道路自信; 2 理解中国的大国担当。 第四章 卫星定位与导航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卫星导航技术的基础原理 2.理解卫星导航系统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卫星导航原理 1. 卫星导航系统原理 2. 其他地理定位技术原理 第三节 定位信息分析 1. 追踪 2. 轨迹分析 重点和难点:轨迹分析方法 第四节 当前主要的卫星导航系统 1.GPS 2.北斗系统 3.加拿斯和伽利略系统 (三)思考与实践 讨论个人空间信息的隐私保护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分组讨论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1 北斗技术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地区的情况 授课目标:1 了解中国参与当前世界科技竞争的优势;树立道路自信
第五章地理空间信息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并掌握空间信息的特点、表达与显示技术 2.了解当前主要的空间信息管理技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简述 1.地理信息系统概念、特征 2.地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3。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4.地理信息系统发展 第二节地理信总系统的应用研究热点问题 1.GIS中面向对象技术研究 2.时空系统 3.地理建模 重点和难点: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 第三节GIS应用的趋势与展望 1.网络化 2.标准化 3.大众化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从海量的空间信息中检索目标,有哪些基本手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分组讨论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1中国社会形态对GIS应用的促进。 授课目标:1剖析制度自信的精神内涵 第六章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话题选讲内容) (一)目的与要求 1.空间信息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 2.提高空间信息利用效率的基本方法 3.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信息管理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五章 地理空间信息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并掌握空间信息的特点、表达与显示技术 2.了解当前主要的空间信息管理技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简述 1.地理信息系统概念、特征 2. 地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3.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4.地理信息系统发展 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热点问题 1. GIS 中面向对象技术研究 2.时空系统 3.地理建模 重点和难点: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 第三节 GIS 应用的趋势与展望 1. 网络化 2 .标准化 3 .大众化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从海量的空间信息中检索目标,有哪些基本手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分组讨论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1 中国社会形态对 GIS 应用的促进。 授课目标:1 剖析制度自信的精神内涵 第六章 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话题选讲内容) (一)目的与要求 1.空间信息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 2.提高空间信息利用效率的基本方法 3.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信息管理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