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93001 课程名称:岭南文化地理 英文名称:Cultural Geography of Lingnan 课程类别:通识选修课 学 时:16 学 分:1 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岭南文化地理是区域文化地理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岭南文化景观空间分布。课 程主要内容包括岭南文化形成的地理与环境因素,龄南文化起源、发展和传播,岭南 文化分区及各文化区间展现出的聚落文化景观、宗教文化景观、风俗文化景观、方言 文化景观和地名文化探源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岭南文化的发展历史 和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从而激发爱乡的热情,增强家乡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促进学 生深入理解岭南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岭南文化。 Lingnan cultural geography is a branch of regional cultural geography,which mainly studi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ingnan cultural landscape.It mainly includes the geography and the environment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of Lingnan cultur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Lingnan culture partition and the interval of settlements cultural landscape,the religious culture,customs and cultural and dialect,etc.By leaming this course.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Lingnan culture and cultural landscape spatial distribution,thereby stimulating the enthusiasm of hometown identity and a sense of home-pride,also promote the students further understand of the Lingnan culture,better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Lingnan cultur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全校通识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岭南文化创造的因素和过 程,掌握它的起源、变异、演进和扩散,在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聚落和建筑文 化、方言、风俗、宗教、地名、人才等文化景观的闲源、演变、现状特点与地域分布 规律等:了解岭南文化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划分的方法,掌握各个文化区的主要差异和 主要特点:了解岭南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历史演变过程,能够分析不同活动方式 的后果,总结其利弊得失、经验和教训
1 《岭南文化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93001 课程名称:岭南文化地理 英文名称:Cultural Geography of Lingnan 课程类别:通识选修课 学 时:16 学 分:1 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 无 二、课程简介 岭南文化地理是区域文化地理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岭南文化景观空间分布。课 程主要内容包括岭南文化形成的地理与环境因素,岭南文化起源、发展和传播,岭南 文化分区及各文化区间展现出的聚落文化景观、宗教文化景观、风俗文化景观、方言 文化景观和地名文化探源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岭南文化的发展历史 和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从而激发爱乡的热情,增强家乡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促进学 生深入理解岭南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岭南文化。 Lingnan cultural geography is a branch of regional cultural geography, which mainly studi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ingnan cultural landscape. It mainly includes the geography and the environment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of Lingnan cultur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Lingnan culture partition and the interval of settlements cultural landscape, the religious culture, customs and cultural and dialect, etc. By learn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Lingnan culture and cultural landscap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reby stimulating the enthusiasm of hometown identity and a sense of home-pride, also promote the students further understand of the Lingnan culture, better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Lingnan cultur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全校通识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岭南文化创造的因素和过 程,掌握它的起源、变异、演进和扩散,在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聚落和建筑文 化、方言、风俗、宗教、地名、人才等文化景观的渊源、演变、现状特点与地域分布 规律等;了解岭南文化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划分的方法,掌握各个文化区的主要差异和 主要特点;了解岭南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历史演变过程,能够分析不同活动方式 的后果,总结其利弊得失、经验和教训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岭南文化地理在地理学中位置: 2.了解文化地理学研究对象,掌握岭南文化地理学研究对象: 3.了解文化地理学研究内容以及本课程岭南文化地理学研究内容: 4.掌握本课程岭南文化地理研究范围。 5.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得到强化。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该章主要介绍岭南文化地理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岭南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 从而激发爱乡的热情,增强家乡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岭南文化,更 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岭南文化。不管是家乡也好,还是国家也好,增加了解、增加认 司感、激发热爱,认同的前提一定是要充分了解,提升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四 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文化景观:美国学者苏尔(Casl·0·Sawse)在1927年发表的《文化地理的新 进展》一文中首次提出文化景观的概念。他认为文化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 活动形态。在地理学中,景观一般也分成两类,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文化地域综合体:地区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是多因素的组合,除自然因素外,地 区社会文化各种因素也是互相结合、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一个地区文化要素的变 化也将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这种互相联系与制约的地域文化系统。 文化生态学是指文化与环境关系,从文化生态学角度看,人和自然关系形成七 种观点,即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本课程提到的岭南范围仅包括今天的广东省和海南省。 (三)思考与实践 1.在全国政区中岭南区位有什么特点?该区位特点对岭南文化形成影响是什 么? 2.岭南地形地势特点是什么?对岭南文化形成影响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作业等形式。 第二章岭南文化形成因素 (一)目的与要求
2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岭南文化地理在地理学中位置; 2.了解文化地理学研究对象,掌握岭南文化地理学研究对象; 3.了解文化地理学研究内容以及本课程岭南文化地理学研究内容; 4.掌握本课程岭南文化地理研究范围。 5. 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得到强化。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该章主要介绍岭南文化地理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岭南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 从而激发爱乡的热情,增强家乡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岭南文化,更 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岭南文化。不管是家乡也好,还是国家也好,增加了解、增加认 同感、激发热爱,认同的前提一定是要充分了解,提升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四 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文化景观: 美国学者苏尔(Casl·O·Sawse)在 1927 年发表的《文化地理的新 进展》一文中首次提出文化景观的概念。他认为文化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 活动形态。在地理学中,景观一般也分成两类,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文化地域综合体:地区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是多因素的组合,除自然因素外,地 区社会文化各种因素也是互相结合、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一个地区文化要素的变 化也将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这种互相联系与制约的地域文化系统。 文化生态学是指文化与环境关系,从文化生态学角度看,人和自然关系形成七 种观点,即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本课程提到的岭南范围仅包括今天的广东省和海南省。 (三)思考与实践 1.在全国政区中岭南区位有什么特点?该区位特点对岭南文化形成影响是什 么? 2.岭南地形地势特点是什么?对岭南文化形成影响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作业等形式。 第二章 岭南文化形成因素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影响岭南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要素,如区位、地形地势、气象 气候、水文、土壤等 2.使学生掌握影响岭南文化形成的人文地理要素,如移民及分布、政治建置、 历史积紫等: 3.通过与我国其他区域文化的比较,使学生掌握岭南文化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该章主要介绍影响岭南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和岭南文化的 基本特征。理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 中的主基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影响岭南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地理区位、地形、水文、气候、土 壤5个要素。 影响岭南文化形成的人文地理要素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行政建置(政区沿革)、 移民及其分布、经济发展、历史积累4个要素。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重商性、开放性、兼容性和远儒性。 (三)思考与实践 1.在全国政区中岭南区位有什么特点?该区位特点对岭南文化形成影响是什 么? 2.岭南地形地势特点是什么?对岭南文化形成影向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作业等形式。 第三章岭南文化起源、发展和传播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岭南文化发源地。 2.使学生了解先秦时期、秦汉六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 期五个时期北方移民主要路线和聚居地,掌握不同时期岭南文化的主要特点。 3.使学生了解隋唐至宋元时期到岭南主要贬官有哪些,以及他们对岭南文化 主要贡献: 4.使学生了解华侨文化的主要表现,了解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行为 5.近代岭南文化发展的拐点。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该章主要介绍岭南文化的起源、以及先秦至明清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岭南文化的 3
3 1.使学生掌握影响岭南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要素,如区位、地形地势、气象 气候、水文、土壤等; 2.使学生掌握影响岭南文化形成的人文地理要素,如移民及分布、政治建置、 历史积累等; 3. 通过与我国其他区域文化的比较,使学生掌握岭南文化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该章主要介绍影响岭南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和岭南文化的 基本特征。理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 中的主基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影响岭南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地理区位、地形、水文、气候、土 壤 5 个要素。 影响岭南文化形成的人文地理要素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行政建置(政区沿革)、 移民及其分布、经济发展、历史积累 4 个要素。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重商性、开放性、兼容性和远儒性。 (三)思考与实践 1.在全国政区中岭南区位有什么特点?该区位特点对岭南文化形成影响是什 么? 2.岭南地形地势特点是什么?对岭南文化形成影响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作业等形式。 第三章 岭南文化起源、发展和传播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岭南文化发源地。 2.使学生了解先秦时期、秦汉六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 期五个时期北方移民主要路线和聚居地,掌握不同时期岭南文化的主要特点。 3.使学生了解隋唐至宋元时期到岭南主要贬官有哪些,以及他们对岭南文化 主要贡献; 4.使学生了解华侨文化的主要表现,了解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行为。 5. 近代岭南文化发展的拐点。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该章主要介绍岭南文化的起源、以及先秦至明清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岭南文化的
主要特点。 近代岭南发展受西方影响很大,辩证看待文化传播与文化入侵、文化侵略的问 题,弘扬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岭南文化起源于旧石器中期,即距今12.9万年左右以曲江马坝遗址为代表的 旧石器文化。 公元前214年,任嚣、赵佗两尉率5万兵马分三路进军岭南:一路过大庾岭, 下浈水:一路过骑田岭,下连江:一路过萌诸岭,下贺江。而统一岭南后,设南海、 桂林、象三郡,任嚣任南海郡尉,赵佗任龙川县令。从此北方汉文化开始向岭南传播。 宋元时期汉文化发展成为岭南文化主体,同时与少数民族文化(瑶、畲、黎) 共存的特点,并且汉文化基本形成广府、福佬和客家三大民系。 岭南文化主体是汉文化,由于不同时期移民路线和聚集区域、以及本底文化不 同导致岭南文化内部分异,进而形成广府、福佬和客家文化三种主要亚文化。 (三)思考与实践 1.岭南文化源地在哪里?依据是什么? 2.古代越人的民俗文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作业等形式。 第四章广府文化区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文化区的概念及岭南主要的文化区划 2.掌握广府文化区的范围与分区 3.了解了解广府民系形成过程 4.了解广府文化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5.了解广府文化区的各类型文化景观 6.理解广府文化景观对环境的感应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广府文化概论 1.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文化区的概念与岭南地区的主要文化区的分区标准及范围。学 习广府文化区范围,理解广府民系形成过程与民性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文化区广府文化区民系 第二节广府文化景观
4 主要特点。 近代岭南发展受西方影响很大,辩证看待文化传播与文化入侵、文化侵略的问 题,弘扬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岭南文化起源于旧石器中期,即距今 12.9 万年左右以曲江马坝遗址为代表的 旧石器文化。 公元前 214 年,任嚣、赵佗两尉率 5 万兵马分三路进军岭南:一路过大庾岭, 下浈水;一路过骑田岭,下连江;一路过萌诸岭,下贺江。而统一岭南后,设南海、 桂林、象三郡,任嚣任南海郡尉,赵佗任龙川县令。从此北方汉文化开始向岭南传播。 宋元时期汉文化发展成为岭南文化主体,同时与少数民族文化(瑶、畲、黎) 共存的特点,并且汉文化基本形成广府、福佬和客家三大民系。 岭南文化主体是汉文化,由于不同时期移民路线和聚集区域、以及本底文化不 同导致岭南文化内部分异,进而形成广府、福佬和客家文化三种主要亚文化。 (三)思考与实践 1.岭南文化源地在哪里?依据是什么? 2.古代越人的民俗文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作业等形式。 第四章 广府文化区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文化区的概念及岭南主要的文化区划 2. 掌握广府文化区的范围与分区 3. 了解了解广府民系形成过程 4. 了解广府文化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5. 了解广府文化区的各类型文化景观 6. 理解广府文化景观对环境的感应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广府文化概论 1.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文化区的概念与岭南地区的主要文化区的分区标准及范围。学 习广府文化区范围,理解广府民系形成过程与民性特点。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文化区 广府文化区 民系 第二节 广府文化景观
1.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广府文化区自然生态环境及主要文化景观类型概貌、特点及 秀代表,包括:方言文化景观、经济生活与聚落文化景观、思想文化景观、 制度文化景观、建筑文化景观、宗教文化景观、艺术文化景观、饮食文化景 观和风俗文化景观。 深刻领会岭南先民创造岭南文化的艰辛,继承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精 神。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文化景观方言思想文化景观制度文化景观建筑文化景观宗教文化景 观艺术文化景观饮食文化景观风俗文化景观西关大屋二次葬自梳 女世仆制广府菜华侨开平碉楼 (三)思考与实践 1.简述广府文化区的范围与分区。 2.结合你自己及你周围的例子谈谈广府民系的性格与主要文化精神。 3.简述广府地区经济生活聚落的主要特点。 4.思考岭南思想文化的现代性意义。 5.思考广府地区世仆制存在的历史原因 6.简述广府地区建筑主要类别及其特点。 7.岭南建筑如何对岭南独特的环境产生感应? 8.简述岭南地区宗教文化景观的主要特点。 9.简述广府菜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的环境影响因素 10.简述广府地区主要岁时风俗。 11.广府地区葬俗变迁及其反映的思想背景。 12.课后阅读关于自梳女的材料,分析其产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作业等形式。 第五章客家文化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客家文化区的范围与分区 2. 理解客家称呼的由来 3.了解客家民系的形成过程 4. 了解客家文化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5.了解客家文化区的各类型文化景观 6.理解客家文化景观对环境的感应 5
5 1.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广府文化区自然生态环境及主要文化景观类型概貌、特点及优 秀代表,包括:方言文化景观、经济生活与聚落文化景观、思想文化景观、 制度文化景观、建筑文化景观、宗教文化景观、艺术文化景观、饮食文化景 观和风俗文化景观。 深刻领会岭南先民创造岭南文化的艰辛,继承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精 神。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文化景观 方言 思想文化景观 制度文化景观 建筑文化景观 宗教文化景 观 艺术文化景观 饮食文化景观 风俗文化景观 西关大屋 二次葬 自梳 女 世仆制 广府菜 华侨 开平碉楼 (三)思考与实践 1.简述广府文化区的范围与分区。 2.结合你自己及你周围的例子谈谈广府民系的性格与主要文化精神。 3.简述广府地区经济生活聚落的主要特点。 4.思考岭南思想文化的现代性意义。 5.思考广府地区世仆制存在的历史原因。 6.简述广府地区建筑主要类别及其特点。 7.岭南建筑如何对岭南独特的环境产生感应? 8.简述岭南地区宗教文化景观的主要特点。 9.简述广府菜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的环境影响因素。 10.简述广府地区主要岁时风俗。 11.广府地区葬俗变迁及其反映的思想背景。 12.课后阅读关于自梳女的材料,分析其产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作业等形式。 第五章 客家文化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客家文化区的范围与分区 2. 理解客家称呼的由来 3. 了解客家民系的形成过程 4. 了解客家文化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5. 了解客家文化区的各类型文化景观 6. 理解客家文化景观对环境的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