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 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 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 百年时间,即从二十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 会主义社会,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含着下述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 社会。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 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 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述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 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是紧密相联、缺一不可的。正确把握国情必须 全面地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把社会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统一起来。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着重强调中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历史阶段,即不发达 阶段。 第一层含义,表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表明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 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过渡时期或别的什么社会发展阶段。 错误观点批驳:过渡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个社会的性质是由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 关系决定的。我国在1956年以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因此,我国无疑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那种 认为我国现阶段还处在过渡时期的观点,显然是不对的。 错误观点批驳:补课论 至于一些人提出,我国的经济文化落后,就是由于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长足 发展,所以要“补资本主义的课”,则完全是一种不顾历史事实的错误认识。我 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越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经由 新民主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的,这种逾越并不违背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反 而是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生动表现。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与曲折地前进的。在 近代中国,现代社会生产力应当说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生产关系的腐朽和没 落而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尖锐起来。要发展生产力,一条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11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 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 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 百年时间,即从二十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 会主义社会,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含着下述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 社会。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 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 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述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 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是紧密相联、缺一不可的。正确把握国情必须 全面地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把社会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统一起来。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着重强调中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历史阶段,即不发达 阶段。 第一层含义,表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表明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 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过渡时期或别的什么社会发展阶段。 错误观点批驳:过渡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个社会的性质是由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 关系决定的。我国在 1956 年以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因此,我国无疑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那种 认为我国现阶段还处在过渡时期的观点,显然是不对的。 错误观点批驳:补课论 至于一些人提出,我国的经济文化落后,就是由于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长足 发展,所以要“补资本主义的课”,则完全是一种不顾历史事实的错误认识。我 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越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经由 新民主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的,这种逾越并不违背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反 而是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生动表现。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与曲折地前进的。在 近代中国,现代社会生产力应当说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生产关系的腐朽和没 落而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尖锐起来。要发展生产力,一条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一条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世界 革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决定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只能经过新 民主主义革命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己经证明这条道路完全正确。鼓吹要“补 资本主义课”是没有根据的。这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搞资本主 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倒退没有出路, 历史也不容倒退。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能够发展中国。我们必须坚持社会 主义,而绝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第二层含义,表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程度, 即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不完善、社会主 义上层建筑还不成熟。邓小平把这种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说成是“事实上不够格” 的社会主义,事实上的不够格,主要就是指在我国还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 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社会主义还没有获得自身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要求我们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不承认 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认为中因要“补资 本主义的课”,这是社会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另一种是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直接进入 社会主义的发达阶段,这是社会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 识根源。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 征,就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个“不发达”首先当然是指生产力的不发达。因 此,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但讲初级 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 我们必须承认不发达,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建立在“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上。党的十五大从九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全面阐述。 第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任务来看,是逐步摆脱不发达 状态,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第二,从经济现代化程度来看,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 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12
12 一条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世界 革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决定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只能经过新 民主主义革命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已经证明这条道路完全正确。鼓吹要“补 资本主义课”是没有根据的。这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搞资本主 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63 页)倒退没有出路, 历史也不容倒退。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能够发展中国。我们必须坚持社会 主义,而绝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第二层含义,表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程度, 即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不完善、社会主 义上层建筑还不成熟。邓小平把这种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说成是“事实上不够格” 的社会主义,事实上的不够格,主要就是指在我国还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 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社会主义还没有获得自身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要求我们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不承认 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认为中国要“补资 本主义的课”,这是社会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另一种是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直接进入 社会主义的发达阶段,这是社会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 识根源。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 征,就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个“不发达”首先当然是指生产力的不发达。因 此,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但讲初级 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 我们必须承认不发达,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建立在“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上。党的十五大从九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全面阐述。 第一,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任务来看,是逐步摆脱不发达 状态,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第二,从经济现代化程度来看,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 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从经济市场化程度来看,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 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第四,从科技教育文化发展状况来看,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 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 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从地区经济发展来看,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 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第七,从体制建设来看,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第八,从精神文明来看,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 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勒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 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九,从横向比较来看,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 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这九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不发达的社 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九个方面特征,表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这种不发达具体表 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 史人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展开。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13
13 第三,从经济市场化程度来看,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 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第四,从科技教育文化发展状况来看,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 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 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从地区经济发展来看,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 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第七,从体制建设来看,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第八,从精神文明来看,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 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 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九,从横向比较来看,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 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这九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不发达的社 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九个方面特征,表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这种不发达具体表 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 史人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展开。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2)它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布置课后思 课堂思考题: 在新中国建立将近60年之际,改革开放30年之时,党中央为什么还 考题,引导学 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进行自主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性学习。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都 了很大提高,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人类的经济发展史上,人们还从未见过一个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13 亿),在如此长的时期内(25年),有过如此迅猛的发展(年增长率达到了8%-9%)。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1月公布的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2005年中国国 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9%,中国经济已连续三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按照2005年平均汇率计算,折合为2 2257亿美元,人均GDP达到1703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中国国 内生产总值己超过英国,从上一年的世界第六位跃居为第四位。2005年我国对 外贸易首次突破1.4万亿美元,居全球贸易额第3位。20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 818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2089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中国实际使用 外商直接投资(FDI)603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目前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 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 认为:“中国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好的发展成功的案例。” 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目前正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阶段,为什么还说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将来很长一段时间还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 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 化。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国 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 跨越。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 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我们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稳步推进政治体制 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的政治生活日趋活跃,人民在政治
14 (2)它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课堂思考题: 在新中国建立将近 60 年之际,改革开放 30 年之时,党中央为什么还一再强 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 了很大提高,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人类的经济发展史上,人们还从未见过一个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13 亿),在如此长的时期内(25 年),有过如此迅猛的发展(年增长率达到了 8%-9%)。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6 年 1 月公布的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2005年中国国 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9%,中国经济已连续三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按照2005年平均汇率计算,折合为2 2257亿美元,人均GDP达到1703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中国国 内生产总值已超过英国,从上一年的世界第六位跃居为第四位。2005 年我国对 外贸易首次突破 1.4 万亿美元,居全球贸易额第 3 位。2005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 8189 亿美元,比年初增加 2089 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2005 年,中国实际使用 外商直接投资(FDI)603 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目前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 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 认为:“中国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好的发展成功的案例。” 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目前正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阶段,为什么还说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将来很长一段时间还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 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 化。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国 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 跨越。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 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我们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稳步推进政治体制 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的政治生活日趋活跃,人民在政治、 布 置 课 后 思 考题,引导学 生 进 行 自 主 性学习
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得到了较好维护。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 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所以,我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 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条件所决 定的 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像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设想的那样,脱胎于发达资本主义 的基础上,而是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在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因此, 我们不是在现代化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而是首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然后在 来搞现代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时,我们所继承的历史遗产是生产力很不发达,经济文化十 分落后。1949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人均0.29公斤,美国人均钢产 量为538.5公斤:1938年日本的钢产量已达到700万吨,美国为2880万吨。即 使在钢产量的最高年份1943年,也只有92.3万吨。在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 经说过,我们的老祖宗,从清朝末期算起,包括张之洞和蒋委员长交给我们的遗 产,钢只有90万吨,机床只有8万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现代工业只占国民 经济的10%左右,而农业和手工业占90%。绝大部分是落后的农业和手工业, 现代商品生产和交通运输微乎其微,生产社会化程度很低,科学技术几乎是一张 白纸,文化教育事业十分落后,人口中文盲占绝大多数。正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 我们一建国就开始了经济恢复和大规模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156 项重点工程,使社会经济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过渡时期只用了七年时 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基本完成了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的任务仅仅 初步打下了一个基础,还远没有完成。因此,我国在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时, 就生产力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还没有获得自身 应有的物质技术基础。毛泽东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 的物质基础进行了高度概括,那就是“一穷二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 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新制度取代旧制度最根本的是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最终靠
15 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得到了较好维护。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 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所以,我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 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条件所决 定的 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像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设想的那样,脱胎于发达资本主义 的基础上,而是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在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因此, 我们不是在现代化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而是首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然后在 来搞现代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时,我们所继承的历史遗产是生产力很不发达,经济文化十 分落后。1949 年,我国钢产量只有 15.8 万吨,人均 0.29 公斤,美国人均钢产 量为 538.5 公斤;1938 年日本的钢产量已达到 700 万吨,美国为 2880 万吨。即 使在钢产量的最高年份 1943 年,也只有 92.3 万吨。在 50 年代,毛泽东同志曾 经说过,我们的老祖宗,从清朝末期算起,包括张之洞和蒋委员长交给我们的遗 产,钢只有 90 万吨,机床只有 8 万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现代工业只占国民 经济的 10%左右,而农业和手工业占 90%。绝大部分是落后的农业和手工业, 现代商品生产和交通运输微乎其微,生产社会化程度很低,科学技术几乎是一张 白纸,文化教育事业十分落后,人口中文盲占绝大多数。正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 我们一建国就开始了经济恢复和大规模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 156 项重点工程,使社会经济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过渡时期只用了七年时 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基本完成了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的任务仅仅 初步打下了一个基础,还远没有完成。因此,我国在 1956 年进入社会主义时, 就生产力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还没有获得自身 应有的物质技术基础。毛泽东 1956 年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 的物质基础进行了高度概括,那就是“一穷二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 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新制度取代旧制度最根本的是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最终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