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内容获得理解、记忆和修正的认知过程 本论文主要采用第一种“心理动力型”的方法,它有利于我们去探 测隐藏在卡夫卡文本后面的真实,真实隐藏在一系列心理机制之中,这 些心理机制包括卡夫卡的多重人格的多种表现:异化感、孤独感、恐惧 感、负罪感、审父意识等。 异化感与创作 卡夫卡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奥匈帝国,此时统治已达 七百多年的哈布斯堡家族己经接近尾声。奥匈帝国这个包括奥地利、匈 牙利、捷克、南斯拉夫等在内的庞然大物处处呈现出一付腐败衰朽分崩 离析的征兆。长期以来,它对内推行极端的封建专制主义,对外仇视各 国的革命运动,这个政府得以维持的基础就是一个受过法律训练的官僚 集团与一支强横的军队和警察。倒行逆施的结果是国内落后的经济加上 庸俗的社会习气。 卡夫卡经历了保守强权的黑暗时代,又亲眼目睹了人类历史上第 次世界性的大屠杀。时代的沉闷、窒息、动荡、混乱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使身在其中的人极难正确地把握住它。他说:“大战不仅焚烧和撕裂了世 界,同时也照亮了它。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人自己造出来的迷宫, 个冰凉的机器世界,这个世界的快慰和明确意图在日益削弱和侮辱我 们”。②他觉得人的“良心都普遍地瘫痪了,一切超验的冲突似乎都消失 ”。③“我们使劲追求的价值根本不是真正的价值,结果毁掉的东西却 ①罗里·赖安编《当代西文文艺理论导引》,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251页 ②G·雅诺施《卡夫卡谈话录》 ③G·雅诺施《卡夫卡谈话录》
- 6 - 文内容获得理解、记忆和修正的认知过程。①。 本论文主要采用第一种“心理动力型”的方法,它有利于我们去探 测隐藏在卡夫卡文本后面的真实,真实隐藏在一系列心理机制之中,这 些心理机制包括卡夫卡的多重人格的多种表现:异化感、孤独感、恐惧 感、负罪感、审父意识等。 一、异化感与创作 卡夫卡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奥匈帝国,此时统治已达 七百多年的哈布斯堡家族已经接近尾声。奥匈帝国这个包括奥地利、匈 牙利、捷克、南斯拉夫等在内的庞然大物处处呈现出一付腐败衰朽分崩 离析的征兆。长期以来,它对内推行极端的封建专制主义,对外仇视各 国的革命运动, 这个政府得以维持的基础就是一个受过法律训练的官僚 集团与一支强横的军队和警察。倒行逆施的结果是国内落后的经济加上 庸俗的社会习气。 卡夫卡经历了保守强权的黑暗时代,又亲眼目睹了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世界性的大屠杀。时代的沉闷、窒息、动荡、混乱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使身在其中的人极难正确地把握住它。他说:“大战不仅焚烧和撕裂了世 界,同时也照亮了它。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人自己造出来的迷宫,一 个冰凉的机器世界,这个世界的快慰和明确意图在日益削弱和侮辱我 们”。②他觉得人的“良心都普遍地瘫痪了,一切超验的冲突似乎都消失 了”。③“我们使劲追求的价值根本不是真正的价值,结果毁掉的东西却 ① 罗里·赖安编《当代西文文艺理论导引》,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 年,251 页。 ② G·雅诺施《卡夫卡谈话录》。 ③ G·雅诺施《卡夫卡谈话录》
正是我们作为人的整个存在所必须依赖的”。①这是一个荒诞的、非理性 的异化世界。这位公认的西方现代派文学奠基人以一种与荒诞的内容相 适应的荒诞的形式,成功地表现了这个异化世界。 卡夫卡的作品荒诞离奇,但绝不是无聊地故弄玄虚,耸人听闻。它 们都牢牢地扎根于现实生活,它们的魅力正来自于对“人”的深切关注, 来自于对异化世界的真切感受。 卡夫卡作为一个法学博士,具有渊博的法律知识,再加上十多年在 工伤事故保险公司当律师的实际经验,使他对法律和官僚机构的阶级本 质了解得非常透彻。他在作品中把它们描绘得细致入微,剖析时一针见 血,特别是他的长篇《审判》和《城堡》已经成了这类题材的文学中的 名著 《审判》充分地表现了法的荒诞 在一个所谓有宪法,并且所有的法律都在生效的国家里,约瑟夫啄, 一家银行的高级职员,却无缘无故地被捕了。他犯了什么罪?是谁控告 了他?根据什么法律?又是谁在执行这些法律?诸如此类的问题,K始 终也没有弄明白。连律师也说:“一个人的定罪往往出乎意料地取决于随 便那个人偶尔讲过的一句话。”开始,K以为事情很快就会水落石出,谁 知越陷越深,竟是永远也表白不清了。他曾经怀着申张正义的雄心壮志, 在初审时慷慨陈词,誓与法庭的腐败与愚昧斗争。但事实证明幼稚无知 的正是他自己,法是不可能有错的。因为法只存在于执法人的头脑中, 旁人无法可依,判断一个人的有罪无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K面对的是一个自封的法庭,它的外部和内部都是一样的肮脏、荒 ①G·雅诺施《卡夫卡谈话录》
- 7 - 正是我们作为人的整个存在所必须依赖的”。①这是一个荒诞的、非理性 的异化世界。这位公认的西方现代派文学奠基人以一种与荒诞的内容相 适应的荒诞的形式,成功地表现了这个异化世界。 卡夫卡的作品荒诞离奇,但绝不是无聊地故弄玄虚,耸人听闻。它 们都牢牢地扎根于现实生活,它们的魅力正来自于对“人”的深切关注, 来自于对异化世界的真切感受。 卡夫卡作为一个法学博士,具有渊博的法律知识,再加上十多年在 工伤事故保险公司当律师的实际经验,使他对法律和官僚机构的阶级本 质了解得非常透彻。他在作品中把它们描绘得细致入微,剖析时一针见 血,特别是他的长篇《审判》和《城堡》已经成了这类题材的文学中的 名著。 《审判》充分地表现了法的荒诞。 在一个所谓有宪法,并且所有的法律都在生效的国家里,约瑟夫·K, 一家银行的高级职员,却无缘无故地被捕了。他犯了什么罪?是谁控告 了他?根据什么法律?又是谁在执行这些法律?诸如此类的问题,K 始 终也没有弄明白。连律师也说:“一个人的定罪往往出乎意料地取决于随 便那个人偶尔讲过的一句话。”开始,K 以为事情很快就会水落石出,谁 知越陷越深,竟是永远也表白不清了。他曾经怀着申张正义的雄心壮志, 在初审时慷慨陈词,誓与法庭的腐败与愚昧斗争。但事实证明幼稚无知 的正是他自己,法是不可能有错的。因为法只存在于执法人的头脑中, 旁人无法可依,判断一个人的有罪无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K 面对的是一个自封的法庭,它的外部和内部都是一样的肮脏、荒 ① G·雅诺施《卡夫卡谈话录》
谬、冷酷、污浊、令人窒息。最高法庭可望而不可及,高级法官可闻而 不可见,文牍周转,程序冗长。诉讼过程讳莫如深,盛行的是幕后交易, 法庭内外具有真正价值的只有私人交情。律师们为了打赢官司,拉关系, 走门路,甚至偷盗文件,无所不至。 贪官污吏也“使这个天衣无缝的司法系统出现了一个相当大的缺 口”。大小法官表面上冠冕堂皇,其实营私舞弊,惯于在法律条文上作些 词藻游戏。他们腐败无能,纯粹是一批“承上启下”的工具,只会机械 地处理日常的一般案子。他们超然于社会之上,与世隔绝,不谙人性 可是追名逐利却不甘人后,一个个虚荣地让画家把自己画成最高法官的 模样,自以为尊贵无比。 在与法庭的交涉中,K渐渐摆脱了原先的天真状态。与其他熟知法 庭内幕的人一样,他认识到法有两种:一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一是通过 亲身体验发现的。前者的严肃、公正、神圣,但无时无刻不受到后者无 情的嘲弄。例如,为被告辩护的抗辩书很重要,但法官们却是不看的 诉讼过程很关键,然而判决又是一开始就定了的。法的荒诞还主要表现 在它本质的荒诞上:只有法能代表正义,保障自由,但偏偏是法异化成 了非正义的力量在压迫人,剥夺人的自由。这个庞大的法律机构是人的 产物,但它已经独立于人,并且高踞于人之上,任何个人都无法与之抗 衡。即使法庭的官员们也只能了解其某个局部,不得不在半盲目的状态 下工作。而且,要使它改变更是不堪设想的事情,因为“这个庞大机构 保持着微妙的平衡状态……如果有人想自己来改变周围事物的排列次 序,他就要冒摔跟斗和彻底毁灭的危险,而这个机构则可依赖本身其它 部分的补偿反应来恢复平衡一一因为它的各部分是相互关联的一一一点 也不改变:相反,还有可能变得更加僵化,更加警觉,更加严酷,更加 残忍
- 8 - 谬、冷酷、污浊、令人窒息。最高法庭可望而不可及,高级法官可闻而 不可见,文牍周转,程序冗长。诉讼过程讳莫如深,盛行的是幕后交易, 法庭内外具有真正价值的只有私人交情。律师们为了打赢官司,拉关系, 走门路,甚至偷盗文件,无所不至。 贪官污吏也“使这个天衣无缝的司法系统出现了一个相当大的缺 口”。大小法官表面上冠冕堂皇,其实营私舞弊,惯于在法律条文上作些 词藻游戏。他们腐败无能,纯粹是一批“承上 启下”的工具,只会机械 地处理日常的一般案子。他们超然于社会之上,与世隔绝,不谙人性; 可是追名逐利却不甘人后,一个个虚荣地让画家把自己画成最高法官的 模样,自以为尊贵无比。 在与法庭的交涉中,K 渐渐摆脱了原先的天真状态。与其他熟知法 庭内幕的人一样,他认识到法有两种:一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一是通过 亲身体验发现的。前者的严肃、公正、神圣,但无时无刻不受到后者无 情的嘲弄。例如,为被告辩护的抗辩书很重要,但法官们却是不看的; 诉讼过程很关键,然而判决又是一开始就定了的。法的荒诞还主要表现 在它本质的荒诞上:只有法能代表正义,保障自由,但偏偏是法异化成 了非正义的力量在压迫人,剥夺人的自由。这个庞大的法律机构是人的 产物,但它已经独立于人,并且高踞于人之上,任何个人都无法与之抗 衡。即使法庭的官员们也只能了解其某个局部,不得不在半盲目的状态 下工作。而且,要使它改变更是不堪设想的事情,因为“这个庞大机构 保持着微妙的平衡状态……如果有人想自己来改变周围事物的排列次 序,他就要冒摔跟斗和彻底毁灭的危险,而这个机构则可依赖本身其它 部分的补偿反应来恢复平衡——因为它的各部分是相互关联的——一点 也不改变;相反,还有可能变得更加僵化,更加警觉,更加严酷,更加 残忍
经过一年的搏斗,K原先的自信完全为一种失败的耻辱所取代,他 的最大收获便是悟到了反抗的无用。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他被带到 郊外处死,他放弃了任何反抗的念头,因为他明白反抗也无非是捕蝇纸 上的苍蝇所进行的徒然挣扎。“象条狗一样!”他诅咒自己,只觉得绵绵 不绝的耻辱还将久留人世。 《城堡》则是官僚体制维妙维肖的写照。 城堡高耸在山岗上,“形状寒伧”,不过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建筑群”, 但是它阴沉沉地代表着神秘莫测的权力机构。城堡和法庭一样,也是威 力无比,操纵一切,它兼有封建专制独裁的作风和现代资本主义庞大而 严密的组织形式。它的目的“就只是维护那些遥远而不可望见的老爷们 的遥远而不可望见的利益。”城堡中等级森严,行事诡秘,官员们都是经 过精心筛选,“任何一个家庭出身可疑的人,未经考试就会被淘汰。”这 儿没有一件事情是不经考虑就干的,凡事照章办理,按部就班。办公室 里案卷堆积如山,各级官员忙于査本本,找引证,批文件,打电话。公 文“没完没了地层层照转”,这个机构在“平白无故地干了一大堆绞尽脑 汁的事”方面,真可谓“绝对地卓有成效”。然而,“在城堡这样一个庞 大的统治机构中有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上下不通,各部门互 不了解,拖拉疏忽也就在所难免了。官员们出于愚蠢和野心,彼此勾心 斗角,抓把柄、弄权术,还相互审査,搞阴谋诡计;甚至公开耍无赖, 大喊大叫地抢档案,丑态百出,无非是权力瓜分不均。 可是面对他们的统治对象呢?这些自封为百姓主子的老爷们一个个 俨然达官贵人,克拉姆只要竖一个指头就要让人屈服,可他还不是最高 的官员。最高长官从来也没露过面,他一个人有着凌驾一切的权利。比 起天上的神来,这些世俗的神才是真正的可怕,因为他们直接操纵着人 们的命运,但他们也更其荒谬可笑,因为他们是这样实实在在地不完美。 9
- 9 - 经过一年的搏斗,K 原先的自信完全为一种失败的耻辱所取代,他 的最大收获便是悟到了反抗的无用。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他被带到 郊外处死,他放弃了任何反抗的念头,因为他明白反抗也无非是捕蝇纸 上的苍蝇所进行的徒然挣扎。“象条狗一样!”他诅咒自己,只觉得绵绵 不绝的耻辱还将久留人世。 《城堡》则是官僚体制维妙维肖的写照。 城堡高耸在山岗上,“形状寒伧”,不过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建筑群”, 但是它阴沉沉地代表着神秘莫测的权力机构。城堡和法庭一样,也是威 力无比,操纵一切,它兼有封建专制独裁的作风和现代资本主义庞大而 严密的组织形式。它的目的“就只是维护那些遥远而不可望见的老爷们 的遥远而不可望见的利益。”城堡中等级森严,行事诡秘,官员们都是经 过精心筛选,“任何一个家庭出身可疑的人,未经考试就会被淘汰。”这 儿没有一件事情是不经考虑就干的,凡事照章办理,按部就班。办公室 里案卷堆积如山,各级官员忙于查本本,找引证,批文件,打电话。公 文“没完没了地层层照转”,这个机构在“平白无故地干了一大堆绞尽脑 汁的事”方面,真可谓“绝对地卓有成效”。然而,“在城堡这样一个庞 大的统治机构中有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上下不通,各部门互 不了解,拖拉疏忽也就在所难免了。官员们出于愚蠢和野心,彼此勾心 斗角,抓把柄、弄权术,还相互审查,搞阴谋诡计;甚至公开耍无赖, 大喊大叫地抢档案,丑态百出,无非是权力瓜分不均。 可是面对他们的统治对象呢?这些自封为百姓主子的老爷们一个个 俨然达官贵人,克拉姆只要竖一个指头就要让人屈服,可他还不是最高 的官员。最高长官从来也没露过面,他一个人有着凌驾一切的权利。比 起天上的神来,这些世俗的神才是真正的可怕,因为他们直接操纵着人 们的命运,但他们也更其荒谬可笑,因为他们是这样实实在在地不完美
其它各级官员即便偶尔下来,也是一路上忙于批阅文件,那里有空接见 老百姓。为了回避百姓的干扰,官员们总是在夜间判断事物,结果是黑 白不明,曲直不分。和《审判》中的法官们一样,他们也大都是好色之 徒,滥用权力,以粗野出名。克拉姆对女人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 性情多变,还总是把眼睛闭着,所以没有人能把他捉摸透。“克拉姆太多 了”,在城堡的一道道壁垒下,人人都被旁人监视着。为了巩固统治,城 堡还极力使奴役的对象感到自己的低贱,在他们的头脑里培养一种与自 身利益相违背的假意识,于是,害怕官方成了这里的人生来的脾气,村 民们看去都是“一张张饱经苦难的脸一—他们的脑袋看起来好象给人在 头顶上打扁了似的,他们的体态也好象是挨了打而痛得扭成现在这副样 子。”他们一面逆来顺受,一面在恐惧中小心翼翼地往上爬,以能为城堡 服务而感到无上的光荣。实质上他们只是一群供城堡任意驱使的奴仆。 这里,个人越来越感到自己不过是国家机器控制下无足轻重的玩物, 象大海上的小舟一样被恣意颠簸、捉弄。在人们的面前只有两种选择的 可能:一种是彻底异化,甘心为奴,形成“服从权威的性格”,不再试图 保持人的尊严。就象《审判》中的谷物商勃洛克那样,为了自己的案子, 五年中俯首贴耳地听命于律师。或者象《城堡》中的顺民,只要克拉姆 翘起一个小指头,就得趋之若鹜,把当他的情妇也看作“永恒的荣誉”, 有意无意地去谄媚他。另一种选择是执意维护自己的权利,继续追求, 挣扎,与异已的社会斗争,就象两个K所做的。但是他们面对的当局过 于强大了,既无法防御,又无法抵抗。一个反抗了,又失败了,遭到了 毁灭。另一个也是在精疲力竭,弥留之际才被获准留在村里,他的胜利 是虚,毁灭是实。所以这两种选择不过是灭亡的方式不同而已。在卡夫 卡的异化世界中,人在社会里不是象约瑟夫·K那样被作为罪人被追逐; 就象K那样被排斥,成为一个没有保证的外乡人
- 10 - 其它各级官员即便偶尔下来,也是一路上忙于批阅文件,那里有空接见 老百姓。为了回避百姓的干扰,官员们总是在夜间判断事物,结果是黑 白不明,曲直不分。和《审判》中的法官们一样,他们也大都是好色之 徒,滥用权力,以粗野出名。克拉姆对女人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 性情多变,还总是把眼睛闭着,所以没有人能把他捉摸透。“克拉姆太多 了”,在城堡的一道道壁垒下,人人都被旁人监视着。为了巩固统治,城 堡还极力使奴役的对象感到自己的低贱,在他们的头脑里培养一种与自 身利益相违背的假意识,于是,害怕官方成了这里的人生来的脾气,村 民们看去都是“一张张饱经苦难的脸——他们的脑袋看起来好象给人在 头顶上打扁了似的,他们的体态也好象是挨了打而痛得扭成现在这副样 子。”他们一面逆来顺受,一面在恐惧中小心翼翼地往上爬,以能为城堡 服务而感到无上的光荣。实质上他们只是一群供城堡任意驱使的奴仆。 这里,个人越来越感到自己不过是国家机器控制下无足轻重的玩物, 象大海上的小舟一样被恣意颠簸、捉弄。在人们的面前只有两种选择的 可能:一种是彻底异化,甘心为奴,形成“服从权威的性格”,不再试图 保持人的尊严。就象《审判》中的谷物商勃洛克那样,为了自己的案子, 五年中俯首贴耳地听命于律师。或者象《城堡》中的顺民,只要克拉姆 翘起一个小指头,就得趋之若鹜,把当他的情妇也看作“永恒的荣誉”, 有意无意地去谄媚他。另一种选择是执意维护自己的权利,继续追求, 挣扎,与异已的社会斗争,就象两个 K 所做的。但是他们面对的当局过 于强大了,既无法防御,又无法抵抗。一个反抗了,又失败了,遭到了 毁灭。另一个也是在精疲力竭,弥留之际才被获准留在村里,他的胜利 是虚,毁灭是实。所以这两种选择不过是灭亡的方式不同而已。在卡夫 卡的异化世界中,人在社会里不是象约瑟夫·K 那样被作为罪人被追逐; 就象 K 那样被排斥,成为一个没有保证的外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