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一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13569322786制作 杜甫在路上与孟云卿意外相遇,感到极大的快乐,二人宴饮终宵,在他们的谈话中总不免 要谈论到文学上一些新的趋向。 他回到洛阳,已经是春天了,看见故园的花鸟依旧,但是人烟断绝,眼前一片荒芜。 除去前边提到的《洗兵马》外,他这时写出不少五言诗,用自然生动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 感与情景。他向他远在济州的弟弟说: 汝书犹在壁,汝妾已辞房; 旧犬知愁恨,垂头傍我床。 《得舍弟消息》 他哀悼战乱中死在河北的从弟: 面上三年土,春风草又生。 不归》 修 他遇到他青年时的朋友卫八处士,写成《赠卫八处士》,叙述二十年老友重逢时的情景 朴实而活泼,真切而自然,他用净洁的语言,画出极生动的生活素描,里边又孕育着丰富 的情感。从这时起到年底他到了成都为止,这一年内的作品十分之九都是五言诗。这些五 中外传记作品志读 言诗是《彭衙行》与《北征》的继续发展,其中有的反映出人民的痛苦,有的刻画出祖国 险要的山川,是杜甫诗的艺术里一个伟大的成就,这成就集中在一座高峰上:是他从洛阳 回到华州时在路上写的《三吏》和《三别》。 安庆绪退出洛阳后,窜入相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虽然党羽离叛,却还据有 60郡县,兵甲粮资也相当丰富。758年9月,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率兵 20万讨伐安庆绪,11月围攻相州。次年2月,史思明派兵援救安庆绪;3月3日,唐军大 败。战马万匹只剩下三千,甲仗十万儿乎全部丧尽。郭子仪带着他的朔方军退到河阳,保 卫东京①。杜甫到洛阳时,一路上相当安定,城市也恢复了旧观,可是相州唐军畋后,洛 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市民逃入山谷,当年攻击房琯、现任东京留守的崔圆与河南尹苏震等 都纷纷跑到襄州、邓州。杜甫也在这时离开洛阳回到华州。在他回华州的路上,一切与两 月前迥乎不同了,到处呈现出紊乱与不安。他经过新安、石壕(河南陕县东)、潼关,所 接触的都是些老翁老妪、征夫怨妇的愁眉苦脸,在官吏残酷的驱使下担受着无处申诉的痛 苦。杜甫把他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人民的悲剧凝结成《新安吏》《石壕吏》《潼关 史》《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诗 这六首诗自成一组,是杜甫诗中的杰作,从白居易开始就不断被人称赞为诗的模范。 它们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的传统,影响了后代的进步诗人。杜甫自己对于这一段的创 作生活也是肯定的,他晚年在夔(kui)州说过,“忆在潼关诗兴多”。这六首诗不只单纯 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而且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这矛盾并不像长安时代的诗 里所说的杜甫个人入仕与归隐两种心情的冲突,而是在封建社会里一个爱人民、爱祖国的 诗人在人民与统治者中间感到的剧烈的冲突。国家受胡人的侵略,人民受胡人的摧残,要 ①东京,指洛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制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一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13569322786制作 想救国家、救人民,杜甫只有把一切的希望寄托在李氏朝廷上,在他的时代里他不可能对 于帝王制度有所怀疑。但他拥护的朝廷,平常是剥削人民的,到了国难时期,既不能发动 人民抵抗胡人,也不肯放弃一些自己的特权,反倒更无限制地向人民搜刮物资,乱征兵 役。在这中间一个正直的诗人自然要感到极大的矛盾:若是强调人民的痛苦,反对兵役 就无法抵御胡人;但是人民在统治者残酷的压迫与剥削下到了难以担受的地步,他又不能 闭上眼睛不看,堵住嘴不说。所以这六首诗与长安时代的《兵车行》不同了,他写《兵车 行》时只是站在人民的立场,反对侵略战争,这时他除去替人民诉苦外,还不得不考虑到 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严重的危机。 唐代人口的数目据说在754年(天宝十三载)达到最高点,这年户部呈报的全国郡县 的人口总数是52880488人,但是和中国现在人口的数目相比,还不到十分之一。经过五 年的战乱,人口自然减少了,尤其是河南、陕西一带,壮丁更为缺乏。壮丁缺乏,既影响 战争,又影响生产。唐军自从相州溃败后,军队急需补充。在补充军队时,那些一向当惯 了统治者的爪牙的吏役们为了拼凑兵额,任意捕捉,不顾民情,做出许多残酷的事,使荒 凉萧条的东京道上呜咽着使人难以忍受的哭声,这现象便反映在杜甫的这六首诗里。杜甫 离开洛阳,路过新安,听到一片乱嚷嚷的点兵的声音,可是新安的县份小,成丁没有了, 只好征用18岁的“中男”,他亲眼看见一群孩子被赶入军中,是这样凄惨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lingping孤单);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第课 《新安吏》 但是杜甫一转念,想到抵御胡人是人民应有的职责,于是立即转换口气来安慰这些青年: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只屯驻洛阳)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工作不重);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指郭子仪)如父兄! 杜甫:万方多难一中成就的一诗 《新安吏》 他在路上又看到一个老人,子孙都阵亡了,如今也被征去当兵,老妻卧在路旁啼哭,她知 道他这一去不会再有回来的希望;还有新婚的少妇,晚间结婚,第二天早晨丈夫便被召去 守河阳,她自己觉得嫁给征夫,不如委弃在路旁;还有从相州战败归来的士兵,回到家 中,但见园庐被蒿藜埋没,当年同里的人们不是死了化为尘泥,便是东西分散,没有消 息,当他背起锄头要去耕种久已荒芜的园畦时,县吏听说他回来了,又把他叫回去在本州 21 服役。这三个人,杜甫每人都为他们写了一首诗,用他们自己的口吻,诉说他们自身的痛 苦,但是诉苦诉到极深切的时刻,一想到国家的灾难,便立即转变出振奋的声音:老 翁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制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一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13569322786制作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垂老别》 新婚的女子在她缠绵的别语中也勉励她的丈夫: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新婚别》 就是那家人丧尽的士兵在他的自述中也是一方面感到凄凉,一方面安慰自己,虽然又被县 吏召去,但是在本州服役,比远征究竟不同。 后来杜甫到了潼关,看见潼关的士兵们又在辛苦地修关筑城,恐怕一旦洛阳失守,潼 修关受到胁,这时他还请求关史转告守关的将军,千万不要再学舒 了,为国家着想,他都按照个别的情况来鼓励他们、安慰他们。只有《石壕吏》一诗是例 中外传记作品选 外。他晚间投宿在石壕村一个穷苦的人家,夜半有差吏敲门来捉人,这家的老翁跳墙逃走 了,家里只剩下一个老太婆和一个下衣不完的儿媳带着一个吃奶的孙儿。老太婆和差吏交 涉许久,说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吏还不肯让步,坚持要人。最后没有法子,她只有牺牲自 己,让差吏把她在当天夜里带走,送到河阳的军营里去。杜甫亲身经历这段故事,他再也 不能有什么话来鼓励、安慰这一家人了,他写出这六首诗里最富有戏剧性的一首—《石 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诗只是客观的叙述,但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所感到的人民最深的痛苦;它一再被后人 传诵,只因为它最真实地告诉我们,过去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是怎样对待他们的人民。杜甫 有这样的成就,完全由于他接近了人民,这是他半年前在长安出入“禁掖”·侍奉皇帝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制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一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13569322786制作 所想象不到的。 思考与探究 1.在节选的这段文章中,杜甫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长安十年”的困顿,孕育了他思想变化的 种子;“安史之乱中的流亡生活”则使得杜甫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 的感情。请说说杜甫思想转变的过程,并用杜甫的诗歌来说明 2.关于《杜甫传》的写作目标,冯至曾经这样要求自己:“还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 史局限都要写够,写出分寸。”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两处具体描写,说说作者是如何实践他的这种写作要 3.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它深刻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风貌,生动记载了 杜甫一生的生活历程。清人浦起龙说:“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如果有条 件,课下阅读《杜甫传》全书,并搜集整理以前学过的杜诗,结合冯至的这首“十四行诗”,讨论:为 什么杜甫诗歌被称为诗史? 十四行集(第12首) 冯至 你在荒村里忍受饥肠, 你常常想到死填沟壑, 你却不断地唱着哀歌 为了人间壮美的沦亡: 战场上健儿的死伤, 第○课 天边有明星的隕落, 万匹马随着浮云消没… 你一生是他们的祭享。 你的贫穷在闪烁发光 像一件圣者的烂衣裳, 就是一丝一缕在人间 也有无穷的神的力量。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一诗圣 一切冠盖在它的光前 只照出来可怜的形象。 拓展与实践 中国传记文学有着优良的传统,自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作《史 记》,开创纪传体例,历代史书沿用这一传统,形成了以“二十五史”立传篇章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记 文学。到了现代,许多作家和学者开始审视和反思旧的传记文学,胡适是第一个使用“传记文学”概 念的人。他认为:“吾国之传记,惟以传其人之人格;而西方之传记,则不独传此人格也,又传此人格 进化之历史。”郁达夫也指出,中国的传记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非但没有新样式出现,并且还范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制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一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13569322786制作 目狭,终于变成了千篇一律,歌功颂德,死气沉沉的照例文字”,并大声呼唤“新的解放的传记文学出 现”。他认为: 新的传记,是在记述一个活泼泼的人的一生,记述他的思想和言行,记逑他与时代的关系。他的 美点,自然应当写出,但他的缺点与特点,因为要传逑一个活泼泼而且整个的人,尤其不可不书。所 以若要写新的有文学价值的传记,我们应当将他外面的起伏事实与内心的变革过程同时抒写出来,长 处短处,公生活与私生活,一颦一笑,一死一生,糅其要者,尽量写来,才可以见得真,说得像。(郁 达夫:《什么是传记文学》) 这段文字准确地概括了现代传记文学的艺术品格。冯至的《杜甫传》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这样的 艺术品格。下面的资料是《新唐书·杜甫传》的对应内容,请与课文比较一下,说说中国现代传记和 占代传记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郡州巖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 修中外件记作志 风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瑢为布衣交,琯时败陈陶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 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帝自是不甚 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鄘,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 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樟栗自给。《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有关资料 1.相关传记作品 (1)其他杜甫传记 《杜甫传》,莫砺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比较有名的古人传记 《张居正大传》,朱东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朱元璋传》,吴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苏东坡传》,林语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对传主的评价 自六朝以来,乐府诗率多模拟割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 下痛民穷,随意立意,尽脱去前人窠臼。(杨伦《杜诗镜铨》卷五)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 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 忠云。(《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国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 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冯至《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 3.关于传记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也就是传主)的生平事迹,依据各种书面的、口述 的回忆、调查等相美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