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度报告 6、其他流动资产年末余额5,664万元,较上年末下降4,559万元,降幅44.60%,主要系公 司本年收回对外委托贷款所致。 7、债权投资年末余额为1,048万元,系公司本年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将对外委托贷款重分 类至债权投资所致。 8、在建工程年末无余额,较上年末下降2,043万元,系公司建设项目完工投入使用所致 9、商誉年末余额1,478万元,主要系公司本期并购子公司支付对价与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 允价值的差额形成的商誉 10、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为3,703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103万元,增幅42.42%,主要 系公司本年执行新收入准则预提费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所致。 11、其他非流动资产年末余额为359万元,较上年末下降2,959万元,降幅89.17%,主要原 因是(1)因艺术品持有目的变更,将其调整至固定资产;(2)公司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将对 外委托贷款重分类至债权投资。 12、应付账款年末余额5,631万元,较上年末下降6,324万元,降幅52.90%,主要系:(1)公 司本年应付设备工程款同比减少:(2)本年将应付设备工程款重分类至其他应付款。 13、预收账款年末无余额,较上年末下降10,102万元,系公司实施新收入准则,将预收货款 重分类至合同负债所致 14、合同负债年末余额11,199万元,系公司执行新收入准则,将预收货款重分类至合同负债 所致 15、应付职工薪酬年末余额11,604万元,较上年末增长5,330万元,增幅84.95%,主要系 公司本期合并范围增加以及尚未支付的职工薪酬较上年末增加所致 16、其他应付款年末余额40,002万元,较上年末增长34,357万元,增幅608.59%,主要系: (1)本期合并范围增加:;(2)本期将应付设备工程款以及预提的应结未结费用重分类至其他应 付款 17、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年末无余额,较上年末下降2,000万元,系公司本年归还无息 项目扶持资金所致。 18、其他流动负债年末无余额,较上年末下降764万元,系公司本年预提应结未结费用重分 类至其他应付款所致。 19、长期应付款年末无余额,较上年末减少5,000万元,系公司本年提前归还无息项目扶持 资金所致 20、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为2,784万元,主要系公司本期并购子公司资产评估增值计税 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致。 2.截至报告期末主要资产受限情况 口适用√不适用 3.其他说明 口适用√不适用 行业经营性信息分析 √适用口不适用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 21/193
2019 年年度报告 21 / 193 6、其他流动资产年末余额 5,664 万元,较上年末下降 4,559 万元,降幅 44.60%,主要系公 司本年收回对外委托贷款所致。 7、债权投资年末余额为 1,048 万元,系公司本年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将对外委托贷款重分 类至债权投资所致。 8、在建工程年末无余额,较上年末下降 2,043 万元,系公司建设项目完工投入使用所致。 9、商誉年末余额 1,478 万元,主要系公司本期并购子公司支付对价与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 允价值的差额形成的商誉。 10、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为 3,703 万元,较上年末增长 1,103 万元,增幅 42.42%,主要 系公司本年执行新收入准则预提费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所致。 11、其他非流动资产年末余额为 359 万元,较上年末下降 2,959 万元,降幅 89.17%,主要原 因是(1)因艺术品持有目的变更,将其调整至固定资产;(2)公司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将对 外委托贷款重分类至债权投资。 12、应付账款年末余额 5,631 万元,较上年末下降 6,324 万元,降幅 52.90%,主要系:(1)公 司本年应付设备工程款同比减少;(2)本年将应付设备工程款重分类至其他应付款。 13、预收账款年末无余额,较上年末下降 10,102 万元,系公司实施新收入准则,将预收货款 重分类至合同负债所致。 14、合同负债年末余额 11,199 万元,系公司执行新收入准则,将预收货款重分类至合同负债 所致。 15、应付职工薪酬年末余额 11,604 万元,较上年末增长 5,330 万元,增幅 84.95%,主要系 公司本期合并范围增加以及尚未支付的职工薪酬较上年末增加所致。 16、其他应付款年末余额 40,002 万元,较上年末增长 34,357 万元,增幅 608.59%,主要系: (1)本期合并范围增加;(2)本期将应付设备工程款以及预提的应结未结费用重分类至其他应 付款。 17、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年末无余额,较上年末下降 2,000 万元,系公司本年归还无息 项目扶持资金所致。 18、其他流动负债年末无余额,较上年末下降 764 万元,系公司本年预提应结未结费用重分 类至其他应付款所致。 19、长期应付款年末无余额,较上年末减少 5,000 万元,系公司本年提前归还无息项目扶持 资金所致。 20、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为 2,784 万元,主要系公司本期并购子公司资产评估增值计税 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致。 2. 截至报告期末主要资产受限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四) 行业经营性信息分析 √适用 □不适用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
2019年年度报告 医药制造行业经营性信息分析 1.行业和主要药(产)品基本情况 (1).行业基本情况 √适用口不适用 经2009-2011三年医改、2012-2015的“十二五”医改,“十三五”规划首次将“健康中国” 纳入国家战略,当前十年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围绕“医疗”、“医保”、“医药”三条主线, 医联动”改革持续深化,全民医保体系、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医药健康产业快速 发展,医药工业在保持了多年10%以上的持续增长后,近两年增速有所放缓。 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也正在经历着从“医药大国”到“医药强 国”的蜕变。一方面,在“降药价”“促合理”“提质量”“强监管”的国家医药政策基调下 医药行业正处在深刻变革进程中,政策变化及转型升级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将持续升级。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人口和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和国民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医药健康产业拥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03年非典之后,国家就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政府支出占卫生 总费用的比重由2003年的17%迅速提升到了2011年的30.5%,增加了将近一倍,2018年占比仍 高达28.26%。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央全面深改委第十二次会议提出,“完善重大疫 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15个体系、9种体制、4项制度,这都将 增加政府向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 中医药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持续不断地推动着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近年来 《中医药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国民营养计划 (2017-2030)》等顶层规划陆续出台,长期利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相关细分行业情况如下: ①中药:政策长期利好,发展潜力巨大 2019年,为发挥中医药优势、赋能健康中国,让“中医处方”造福人类、走向世界,国家先 后颁布实施了《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 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政策,不仅把中医药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更是列 为民族复兴的大事,中医药振兴发展将上升为强国根本策略,更好地为建设健康中国服务;另一 方面,国家为让中医处方更有效发挥价值,也推行了一系列医改政策,如规范处方行为、探索功 效论证,给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医药在2020年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诊疗方案中也强化中西医结合、 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更有多款中药被正式列入各级治 疗方案中,还呈现了院内制剂走出院外、多款中药加速申报等前所未有的现象。在疫情防治中中 医药表现出来的积极作用不仅为未来中医药的更好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更将使国际社会对中药 的认知得到进一步提升。 2019年中医药产业政策主要有: 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 院印发的第一个关于中医药的文件,提出将建立上至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下至基层卫生,融预防 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 的通知》,提出通过医联体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和水平,促 进中西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但因受限于非中医类别医师需通过系统学习,考核合格后才能开 中药,中成药销售短期内会有波动,以及正研究取消中药饮片加成,中药饮片销售也面临冲击和 重塑,中药短期内会遭受一定影响,但限方的目的在于普及中医知识,取消加成的本质也是改利 益驱动为品质驱动,所以中药行业未来将更规范,中药饮片品质标准将更高,中药将迎来天时 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 ②非处方药:医改持续深化加剧OTC用药市场竞争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4+7”带量采购、医药分开等医改政策纷纷落地,使处方 外流有了进一步保障,纷纷进入零售终端,加速0TC用药市场竞争;同时,医保药品普遍面临降 价,也给非医保产品带来了更大挑战。(1)“4+7”带量采购使中标药品大幅下降,有效消除了 22/193
2019 年年度报告 22 / 193 医药制造行业经营性信息分析 1. 行业和主要药(产)品基本情况 (1).行业基本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经 2009-2011 三年医改、2012-2015 的“十二五”医改,“十三五”规划首次将“健康中国” 纳入国家战略,当前十年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围绕“医疗”、“医保”、“医药”三条主线,“三 医联动”改革持续深化,全民医保体系、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医药健康产业快速 发展,医药工业在保持了多年 10%以上的持续增长后,近两年增速有所放缓。 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也正在经历着从“医药大国”到“医药强 国”的蜕变。一方面,在 “降药价”“促合理”“提质量”“强监管”的国家医药政策基调下, 医药行业正处在深刻变革进程中,政策变化及转型升级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将持续升级。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人口和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和国民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医药健康产业拥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 2003 年非典之后,国家就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政府支出占卫生 总费用的比重由 2003 年的 17%迅速提升到了 2011 年的 30.5%,增加了将近一倍,2018 年占比仍 高达 28.26%。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央全面深改委第十二次会议提出,“完善重大疫 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 15 个体系、9 种体制、4 项制度,这都将 增加政府向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 中医药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持续不断地推动着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近年来, 《中医药法》、《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国民营养计划 (2017-2030)》等顶层规划陆续出台,长期利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相关细分行业情况如下: ①中药:政策长期利好,发展潜力巨大 2019 年,为发挥中医药优势、赋能健康中国,让“中医处方”造福人类、走向世界,国家先 后颁布实施了《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 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政策,不仅把中医药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更是列 为民族复兴的大事,中医药振兴发展将上升为强国根本策略,更好地为建设健康中国服务;另一 方面,国家为让中医处方更有效发挥价值,也推行了一系列医改政策,如规范处方行为、探索功 效论证,给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医药在 2020 年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诊疗方案中也强化中西医结合、 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更有多款中药被正式列入各级治 疗方案中,还呈现了院内制剂走出院外、多款中药加速申报等前所未有的现象。在疫情防治中中 医药表现出来的积极作用不仅为未来中医药的更好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更将使国际社会对中药 的认知得到进一步提升。 2019 年中医药产业政策主要有: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 院印发的第一个关于中医药的文件,提出将建立上至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下至基层卫生,融预防 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7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 的通知》,提出通过医联体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和水平,促 进中西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但因受限于非中医类别医师需通过系统学习,考核合格后才能开 中药,中成药销售短期内会有波动,以及正研究取消中药饮片加成,中药饮片销售也面临冲击和 重塑,中药短期内会遭受一定影响,但限方的目的在于普及中医知识,取消加成的本质也是改利 益驱动为品质驱动,所以中药行业未来将更规范,中药饮片品质标准将更高,中药将迎来天时、 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 ②非处方药:医改持续深化加剧 OTC 用药市场竞争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4+7”带量采购、医药分开等医改政策纷纷落地,使处方 外流有了进一步保障,纷纷进入零售终端,加速 OTC 用药市场竞争;同时,医保药品普遍面临降 价,也给非医保产品带来了更大挑战。(1)“4+7”带量采购使中标药品大幅下降,有效消除了
2019年年度报告 药品价格不合理空间,同时促进大部分非中标品种转向院外市场,使零售终端和基层终端竞争加 剧:(2)部分零售药店纳入集中采购,并向全国推广,使处方外流有了进一步保障,医保药品普 遍面临降价,也给非医保产品带来了更大挑战:(3)随着药店分级分类管理、社会办医和“互联 网+医疗健康”等政策推行,零售药店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洗牌,无特色经营或不具竞争力的药店 可能面临倒闭,高评级或专业药店将享受承接处方外流的红利,零售药店并购趋势加大。 ③大健康产品:市场潜力大,品牌中药企业具有天然优势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健康产业正在逐渐占据顶层设计的重要位置,成为各方 资本竞相追逐的朝阳产业。基于中医药产业的需要和前景,公司专注于中医药的健康研究,在弘 扬中华民族文化和继承中医事业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发展中药保健品、中药调理性药品以及健康 食品等领域,推动大健康产业向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行业政策变化及影响 2019年我国医改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三医联动持续深入,医保发挥杠杆作用,医疗优化 结构,药价虚高得到显著控制。行业主要政策变化及影响如下: ①新《药品管理法》正式实施 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于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相较修订前主要的变化有:全面实施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对化学原料药不再发放药品注册证书,由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在原辅 包登记平台登记,实行一并审评审批:取消GMP、GSP认证,不再受理GMP、GSP认证申请,不再 发放药品GMP、GSP证书 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上市后 管理等各环节,加大了对药品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公司将严格按照新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 指导生产经营 ②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出炉 2019年11月,国家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完整版的2019年《国家基本医 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目录共收录药品2709个。新版目录将于2020年1月 1日正式实施。同时,国家医疗保障局还发文要求地方省市不再进行医保乙类药品调整,而由国 家统一制定标准,实行三年过渡:各地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方法增补目录内药品,不得自 行调整目录内药品的限定支付范围。 公司将积极论证现有批文产品进医保的可行性,密切关注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相关政策,适应 政策调整变化,以期实现公司经营价值最大化 ③国家带量采购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2019年9月,第二批带量采购开始实施,在“4+7”试点采购基础上,采购范围扩大到全国。 带量采购的直接后果将是院内市场空间压缩,促使部分以医院终端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企业面向零 售转型,从而将品种推向零售市场。个别省份药店接入省级采购平台后,价格能够对标公立医院, 零售药店终端也成为了处方药企业越来越重视的市场。 带量采购对公司直接影响较小,间接影响公司所处的医药零售市场格局,公司将密切关注政 策动态,提前做好应对举措 ④药店纳入集中采购 2019年5月,山东集采平台发布《关于民营医药机构试行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的意见》,8月 3日发布《关于加强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明确医保定点药店,通过山东集采 平台采购,药品和耗材联动全国最低价挂网。之后,浙江、上海、广东等地陆续出台文件,将零 售药店纳入集中采购,部分地区省级集采和医联体议价并存,这一集采趋势或将推广至全国:对 于药店而言,集采产品无法完成盈利目的,药店在引流的同时,利润空间被挤占;对于企业而言 药品面临降价压力。 对于公司医保产品:加强渠道布局,实现以量换价:非医保产品:加大“品牌+学术”的推广 借助学术宣传赋能,促进渠道渗透,进一步寻求新的增量市场。 ⑤《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2019年10月,国家发布《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意见》,从健全中医药服务、发挥中医药在 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 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六个方面为国家中医 23/193
2019 年年度报告 23 / 193 药品价格不合理空间,同时促进大部分非中标品种转向院外市场,使零售终端和基层终端竞争加 剧;(2)部分零售药店纳入集中采购,并向全国推广,使处方外流有了进一步保障,医保药品普 遍面临降价,也给非医保产品带来了更大挑战;(3)随着药店分级分类管理、社会办医和“互联 网+医疗健康”等政策推行,零售药店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洗牌,无特色经营或不具竞争力的药店 可能面临倒闭,高评级或专业药店将享受承接处方外流的红利,零售药店并购趋势加大。 ③大健康产品:市场潜力大,品牌中药企业具有天然优势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健康产业正在逐渐占据顶层设计的重要位置,成为各方 资本竞相追逐的朝阳产业。基于中医药产业的需要和前景,公司专注于中医药的健康研究,在弘 扬中华民族文化和继承中医事业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发展中药保健品、中药调理性药品以及健康 食品等领域,推动大健康产业向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行业政策变化及影响 2019 年我国医改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三医联动持续深入,医保发挥杠杆作用,医疗优化 结构,药价虚高得到显著控制。行业主要政策变化及影响如下: ①新《药品管理法》正式实施 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于 2019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相较修订前主要的变化有:全面实施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对化学原料药不再发放药品注册证书,由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在原辅 包登记平台登记,实行一并审评审批;取消 GMP、GSP 认证,不再受理 GMP、GSP 认证申请,不再 发放药品 GMP、GSP 证书。 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上市后 管理等各环节,加大了对药品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公司将严格按照新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 指导生产经营。 ②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出炉 2019 年 11 月,国家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完整版的 2019 年《国家基本医 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目录共收录药品 2709 个。新版目录将于 2020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同时,国家医疗保障局还发文要求地方省市不再进行医保乙类药品调整,而由国 家统一制定标准,实行三年过渡;各地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方法增补目录内药品,不得自 行调整目录内药品的限定支付范围。 公司将积极论证现有批文产品进医保的可行性,密切关注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相关政策,适应 政策调整变化,以期实现公司经营价值最大化。 ③国家带量采购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2019 年 9 月,第二批带量采购开始实施,在“4+7”试点采购基础上,采购范围扩大到全国。 带量采购的直接后果将是院内市场空间压缩,促使部分以医院终端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企业面向零 售转型,从而将品种推向零售市场。个别省份药店接入省级采购平台后,价格能够对标公立医院, 零售药店终端也成为了处方药企业越来越重视的市场。 带量采购对公司直接影响较小,间接影响公司所处的医药零售市场格局,公司将密切关注政 策动态,提前做好应对举措。 ④药店纳入集中采购 2019 年 5 月,山东集采平台发布《关于民营医药机构试行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的意见》,8 月 3 日发布《关于加强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明确医保定点药店,通过山东集采 平台采购,药品和耗材联动全国最低价挂网。之后,浙江、上海、广东等地陆续出台文件,将零 售药店纳入集中采购,部分地区省级集采和医联体议价并存,这一集采趋势或将推广至全国;对 于药店而言,集采产品无法完成盈利目的,药店在引流的同时,利润空间被挤占;对于企业而言, 药品面临降价压力。 对于公司医保产品:加强渠道布局,实现以量换价;非医保产品:加大“品牌+学术”的推广, 借助学术宣传赋能,促进渠道渗透,进一步寻求新的增量市场。 ⑤《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2019 年 10 月,国家发布《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意见》,从健全中医药服务、发挥中医药在 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 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六个方面为国家中医
2019年年度报告 药发展提出了规划和落地方案:并提出要建立上至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下至基层卫生,贯穿全国 各级各类中医医疗的、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和全 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公司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把握中医药发展的空前机遇,适时调整战略,如开展药品研究、关 注大健康发展机会点等,大力发展中医药 ⑥保健品监管新环境和管理办法 受“权健事件”影响,监管部门在2019年新年之后立即启动了中国保健品市场“严控之年 2019年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十三个部委在全国开展联合整 治保健品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2019年8月至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发布《保健食品标 注警示用语指南》、《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和《保健食品命名指南(2019 年版)》三项行业规定,对保健食品生产、宣传过程进行规范。2019年10月1日,《保健食品原 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公司将严格按照规定,加强对保健食品物料的管控,规范宣传用语,同时强化标签标识要求。 ⑦江西“中医药强省战略 江西中医药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具备中医药强省的文化基因和产业基础。《江西省 中医药条例》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中医药服务、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 传承保护与文化传播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条例》梳理了江西省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 针对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产业和事业高质量发 展,建设中医药强省起到了有效保障。在该条例的支持和引导下,江西省中医药行业将迎来重大 战略机遇期。 公司将会积极抓住江西省中医药强省的战略发展时机,将《条例》相关政策融入产业体系 发挥企业特色优势,立足江西、做大品类、布局产业 (2).主要药(产)品基本情况 √适用口不适用 按细分行业划分的主要药(产)品基本情况 √适用口不适用 细分 药品是否中是否是否报告 编号子行产品名称 主要 治疗领域适应症/功能主治 注册药保护处方期内新产 分类品种药 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 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 1中药|健胃消食片消化系统思饮食、嗳腐酸臭、脘无① 腹胀满:消化不良见上 述证候者 疏风清热,消肿止痛 清利咽喉。用于外感风 2中药复方草珊瑚含 热所致的喉痹,症见 片 上呼吸道 咽喉肿痛、声哑失音:无② 急性咽喉炎见上述证 候者。 用于肠内异常发酵、消化药否否否 3|化学乳酸菌素片消化系统|化不良、肠炎和小儿腹6类 制剂 24/19
2019 年年度报告 24 / 193 药发展提出了规划和落地方案;并提出要建立上至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下至基层卫生,贯穿全国 各级各类中医医疗的、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和全 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公司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把握中医药发展的空前机遇,适时调整战略,如开展药品研究、关 注大健康发展机会点等,大力发展中医药。 ⑥保健品监管新环境和管理办法 受“权健事件”影响,监管部门在 2019 年新年之后立即启动了中国保健品市场“严控之年”。 2019 年 1 月 8 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十三个部委在全国开展联合整 治保健品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2019 年 8 月至 11 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发布《保健食品标 注警示用语指南》、《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和《保健食品命名指南(2019 年版)》三项行业规定,对保健食品生产、宣传过程进行规范。2019 年 10 月 1 日,《保健食品原 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公司将严格按照规定,加强对保健食品物料的管控,规范宣传用语,同时强化标签标识要求。 ⑦江西“中医药强省战略” 江西中医药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具备中医药强省的文化基因和产业基础。《江西省 中医药条例》将于 2020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对中医药服务、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 传承保护与文化传播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条例》梳理了江西省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 针对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产业和事业高质量发 展,建设中医药强省起到了有效保障。在该条例的支持和引导下,江西省中医药行业将迎来重大 战略机遇期。 公司将会积极抓住江西省中医药强省的战略发展时机,将《条例》相关政策融入产业体系, 发挥企业特色优势,立足江西、做大品类、布局产业。 (2).主要药(产)品基本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按细分行业划分的主要药(产)品基本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编号 细分 子行 业 产品名称 主要 治疗领域 适应症/功能主治 药品 注册 分类 是否中 药保护 品种 是否 处方 药 是否报告 期内新产 品 1 中药 健胃消食片 消化系统 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 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 思饮食、嗳腐酸臭、脘 腹胀满;消化不良见上 述证候者。 无① 否 否 否 2 中药 复方草珊瑚含 片 上呼吸道 疏风清热,消肿止痛, 清利咽喉。用于外感风 热所致的喉痹, 症见 咽喉肿痛、声哑失音; 急性咽喉炎见上述证 候者。 无② 否 否 否 3 化学 制剂 乳酸菌素片 消化系统 用于肠内异常发酵、消 化不良、肠炎和小儿腹 泻。 化药 6 类 否 否 否
2019年年度报告 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化学蚓激酶肠溶胶 使过高的纤维蛋白原 脑血管和血小板凝集率降低化药2 是 制剂囊 改善症状并防止病情类⑧ 发展。 5其他初元营养品 营养食品术后、体虚补充营养不适用否 否 否 注1:①②为公司老产品,申报时间较早,无法确定产品注册分类:③为1992年申报生产时的注 册分类,不同于现行2007年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药品注册分类标准 注2:主要药(产)品报告期内的生产量、销售量见《主营业务分析》的“产销量情况分析表”。 编号细分子 行业产品名称 发明专利起止期限 1、一种健胃消食片的鉴别方法2005.04.26-2025.04.25 中药健胃消食片 2、一种健胃消食口腔崩解片及制备方法2007.08.02-2027.08.01 3、中药材陈皮水提物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2005.12.30-2025.12.29 4、健胃消食片的质量控制方法2004.05.2-2024.05.25 种复方草珊瑚含片的含量测定方法2009.02.02-2029.02.01 2|中药复方草珊湖|2、一种大型平面双圆台磨角形中药片的薄膜包衣方法 含片 2011.02.14-2031.02.13 3、草珊瑚的膜技术分离精制方法2005.03.15-2025.03.14 化学 3\制剂 乳酸菌素片无 4/化学 蚓激酶肠溶\无 1、甲鱼低聚肽的制备方法2011.08.18-2031.08.17 2、甲鱼肽的制备方法2011.08.18-2031.08.17 3、一种阿胶低聚肽的制备方法2011.08.18-2031.08.17 5其他初元营养品4、一种促进手术后伤口愈合的食品或药品2009.01.04-2029.01.03 5、一种小分子肽在制备促进手术后伤口愈合药物和食品中的应用 2009.01.042029.01.0 6、甲鱼肽在制药中的应用2011.08.18-2031.08.1 按治疗领域划分的主要药(产)品基本情况 √适用口不适用 主要治疗 药(产)品 所属药(产) 是否属于报告 报告期内报告期内 领域 名称 品注册分类/期内推出的新 的生产量的销售量 健胃消食片(万盒) 无① 17,304 17,679 消化系统 乳酸菌素片(万盒) 化药6类 上呼吸道复方草珊瑚含片(万盒) 无② 心脑血管蚓激酶肠溶胶囊(万盒)化药2类③ 否否否否 4,706 4,648 3,269 3,238 1,022 25/193
2019 年年度报告 25 / 193 4 化学 制剂 蚓激酶肠溶胶 囊 心脑血管 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使过高的纤维蛋白原 和血小板凝集率降低, 改善症状并防止病情 发展。 化药 2 类③ 否 是 否 5 其他 初元营养品 营养食品 术后、体虚补充营养 不适用 否 否 否 注 1:①②为公司老产品,申报时间较早,无法确定产品注册分类;③为 1992 年申报生产时的注 册分类,不同于现行 2007 年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药品注册分类标准。 注 2:主要药(产)品报告期内的生产量、销售量见《主营业务分析》的“产销量情况分析表”。 编号 细分子 行业 产品名称 发明专利起止期限 1 中药 健胃消食片 1、一种健胃消食片的鉴别方法 2005.04.26-2025.04.25 2、一种健胃消食口腔崩解片及制备方法 2007.08.02-2027.08.01 3、中药材陈皮水提物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 2005.12.30-2025.12.29 4、健胃消食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2004.05.2-2024.05.25 2 中药 复方草珊瑚 含片 1、一种复方草珊瑚含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2009.02.02-2029.02.01 2、一种大型平面双圆台磨角形中药片的薄膜包衣方法 2011.02.14-2031.02.13 3、草珊瑚的膜技术分离精制方法 2005.03.15-2025.03.14 3 化学 制剂 乳酸菌素片 无 4 化学 制剂 蚓激酶肠溶 胶囊 无 5 其他 初元营养品 1、甲鱼低聚肽的制备方法 2011.08.18-2031.08.17 2、甲鱼肽的制备方法 2011.08.18-2031.08.17 3、一种阿胶低聚肽的制备方法 2011.08.18-2031.08.17 4、一种促进手术后伤口愈合的食品或药品 2009.01.04-2029.01.03 5、一种小分子肽在制备促进手术后伤口愈合药物和食品中的应用 2009.01.04-2029.01.03 6、甲鱼肽在制药中的应用 2011.08.18-2031.08.17 按治疗领域划分的主要药(产)品基本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主要治疗 领域 药(产)品 名称 所属药(产) 品注册分类 是否属于报告 期内推出的新 药(产)品 报告期内 的生产量 报告期内 的销售量 消化系统 健胃消食片(万盒) 无① 否 17,304 17,679 乳酸菌素片(万盒) 化药 6 类 否 4,706 4,648 上呼吸道 复方草珊瑚含片(万盒) 无② 否 3,269 3,238 心脑血管 蚓激酶肠溶胶囊(万盒) 化药 2 类③ 否 951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