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酸碱理论 严 5.2.1酸碱理论的演变过程 严 I887年,Arrhenius(阿仑尼乌斯) 正 负 格 酸碱电离理论 1905年,Franklin( 富兰克林) 求 酸碱溶剂论 溶剂论 电离 子论 实 电子论 求 1923年,Bronsted(布郎斯特和劳菜理 论 是 酸碱质子理论 几种酸碱理论的 同年Lewis(路易斯) 酸碱电子理论 相互关系 1939年(乌萨诺维奇) 酸碱正负理论 1963年(皮尔森等人) 软硬酸碱理论 天津工常大学
5.2.1 酸碱理论的演变过程 几种酸碱理论的 相互关系 1887年,Arrhenius (阿仑尼乌斯) 1905年,Franklin ( 富兰克林 ) 1923年,Bronsted (布郎斯特和劳莱) 同年Lewis(路易斯) 1939年(乌萨诺维奇) 1963年 (皮尔森等人) 正 负 理 论 电子论 电离 溶 剂 论 质 子 论 酸碱电离理论 酸碱溶剂论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 酸碱正负理论 软硬酸碱理论 5.2 酸碱理论
5.2.2酸碱质子理论 谨严 1.酸碱的定义 格 酸: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 如:NH4、HAc、H3O+、H2PO4、HPO42 酸是质子的给予体 实求是 碱: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 如:NH3、HPO42、CO32、OH 碱是质子的接受体 天津常大学
5.2.2 酸碱质子理论 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 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 酸是质子的给予体 如:NH3 、HPO4 2- 、CO3 2- 、OH- 碱是质子的接受体 1. 酸碱的定义 如:NH4 + 、 HAc 、H3O+ 、H2PO4 - 、HPO4 2- 酸: 碱:
酸碱的关系 HB(酸) H(质子) B(碱) 谨严 HCI H CH HAc H + Ac- 格 NH H NH; 求 [A(H2O)6]3+ H +[AI(H2O)5(OH)]2+ 求 H2PO H 十 HPO2 是 HPO2 H中 P043- H:O+ H H2O H20 H + OH HB/B:共轭酸碱对 相差一个质子 天津工素大学
HB(酸) H+ (质子) + B- (碱) HCl H+ + ClHAc H+ + AcNH4 + H+ + NH3 [Al(H2O)6 ] 3+ H+ + [Al(H2O)5 (OH)]2+ H2PO4 - H+ + HPO4 2- HPO4 2- H+ + PO4 3- H3O+ H+ + H2O 酸碱的关系 HB / B- : 共轭酸碱对 相差一个质子 H2O H+ + OH-
分子酸 分子碱 (1)酸 正离子酸 碱 正离子碱 负离子酸 负离子碱 谨严格 在 既给出质子 (2) 两性物质或两性离子 轭 又接受质子 HPO42、HO 求实求是 NH* 离子酸 碱 (3)无盐概念 NHAC 对 Ac 离子碱 中 (4)共轭酸碱的强度互成反比 K8·KB=KQ (5)共轭酸碱的转化是可逆的 是酸、碱半反应,不能单独进行。天一掌大学
(1)酸 分子酸 正离子酸 碱 分子碱 正离子碱 在 共 轭 酸 碱 对 中 (2) 既给出质子 又接受质子 两性物质或两性离子 HPO4 2-、H2O (3)无盐概念 NH4Ac NH4 + (4)共轭酸碱的强度互成反比 (5)共轭酸碱的转化是可逆的 是酸、碱半反应,不能单独进行。 离子酸 Ac- 离子碱 负离子酸 负离子碱 Ka Kb = Kw
严 酸中有碱 HAc 格 碱可变酸 Ac 相互依存 求 辨证关系 知酸便知碱 H;PO4 相互转化 是 知碱便知酸 NH: Cu2+、Zn2+ 非酸非碱 天津工案大曾
酸中有碱 碱可变酸 知酸便知碱 知碱便知酸 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 辨证关系 HAc AcH3PO4 NH3 Cu2+ 、Zn2+ 非酸非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