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子间作用力、 谨严格 氢键和分子晶体 2.5.1分子的极性 求实求是 2.5.2分子间作用力 2.5.3氢键 2.5.4分子晶体 天津常大学
2.5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和分子晶体 2.5.1 分子的极性 2.5.2 分子间作用力 2.5.3 氢键 2.5.4 分子晶体
2.5.1分子的极性 教 研 极性分子: 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长 非极性分子: 正、负电荷中心重合 能 离子型 极性 非极性 进 分子极性的判断: 键无极性,H一H,分子无极性 双原子分子 键有极性,H一X,分子有极性 天津常大学
2.5.1 分子的极性 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正、负电荷中心重合 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离子型 极性 非极性 + + _ _ +_ 双原子分子 键无极性, 键有极性, H—H ,分子无极性 H—X, 分子有极性 分子极性的判断:
键有极性,结构对称,分子无极性 如:CH4BF3、CCL4、CO2等 谨严 多原子分子 键有极性,结构不对称,分子有极性 格 如:H2O、H2S、CHCL3 实 极性大小用分子偶极矩描述 求 u=qxd 是 有方向,有大小;单位为Cm库[仑]米) =0,非极性分子; 以>0,极性分子;越大,分子的极性越强。 天津工案大学
多原子分子 键有极性, 键有极性, 结构对称,分子无极性 如:CH4、BF3、CCl4、CO2等 结构不对称,分子有极性 如:H2O、H2S、CHCl3 极性大小用分子偶极矩描述: μ= q×d · · +q -q d μ有方向,有大小; 单位为C·m(库[仑]·米) μ= 0, μ>0, μ越大,分子的极性越强。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严 固有偶极(永久偶极): 极性分子本身存在的正、负两极 严 诱导偶极: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的偶极 求实求是 瞬时偶极: 任何一个分子,由于不停地运动致使正、负电荷 中心瞬间不重合产生的偶极。 天津案大学
极性分子本身存在的正、负两极 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的偶极 - + +- + - + - + - - + 任何一个分子,由于不停地运动致使正、负电荷 中心瞬间不重合产生的偶极。 固有偶极(永久偶极): 诱导偶极: 瞬时偶极:
2.5.2分子间作用力 谨严 1.取向力 —由于取向而产生的吸引力 格 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取向 求实求是 越大,取向力越大 取向力大小 温度越高,取向力越小 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迅速减小 本质:静电引力 天津工案大曾
2.5.2 分子间作用力 1. 取向力 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本质: 静电引力 由于取向而产生的吸引力 取向 + - + - 取向力大小 μ越大,取向力越大 温度越高,取向力越小 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迅速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