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牺牲稀缺而宝贵的 资源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因此,只有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増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实 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 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目前,我国 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我国设备投资有60%以上要靠 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数控机床售价的2 0%—40%拿出来向国外支付专利费。更何况,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需求的核心技术,花 再多的钱也是买不来的。比如,“神舟六号”的逃逸塔,被称为航天员的“生命之塔”。对此, 美国进行了全面技术封锁,俄罗斯开价2500万美元,而且只卖产品,不给技术。要避免 依赖于人、受制于人,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总起来说,建设创新型国家,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 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是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实 际的战略思想,必须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怎么坚持自主创新? 走自主创新之路,有人认为,既然是“自主”,那就什么都应当自己干,完全由自己来 创新,“百分之百的知识产权”。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自主创新的“可贵” 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确实,一些关键技术必须完全依靠我们自力更生。但我们强调的 自主创新,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的自主创 新 自主创新的三方面内容 原始创新,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独立自主地去完成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 集成创新,是把各种已有的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的创新活动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 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一批重大的自主创新成果:“两弹 星”横空岀世,神舟飞船遨游苍穹,超级杂交稻成功培育,中文激光照排技术发明推广…… 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科技人才已达3200万人,其中研发人员1 05万人,研发投入总额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并有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生物、纳米、航天
6%。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牺牲稀缺而宝贵的 资源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因此,只有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实 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 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目前,我国 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 我国设备投资有60%以上要靠 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数控机床售价的2 0%—40%拿出来向国外支付专利费。更何况,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需求的核心技术,花 再多的钱也是买不来的。比如,“神舟六号”的逃逸塔,被称为航天员的“生命之塔”。对此, 美国进行了全面技术封锁,俄罗斯开价2500万美元,而且只卖产品,不给技术。要避免 依赖于人、受制于人,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总起来说,建设创新型国家,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 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是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实 际的战略思想,必须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怎么坚持自主创新? 走自主创新之路,有人认为,既然是“自主”,那就什么都应当自己干,完全由自己来 创新,“百分之百的知识产权”。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自主创新的“可贵”。 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确实,一些关键技术必须完全依靠我们自力更生。但我们强调的 自主创新,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的自主创 新。 自主创新的三方面内容 原始创新,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独立自主地去完成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 集成创新,是把各种已有的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的创新活动。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 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一批重大的自主创新成果:“两弹一 星”横空出世,神舟飞船遨游苍穹,超级杂交稻成功培育,中文激光照排技术发明推广…… 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科技人才已达3200万人,其中研发人员1 05万人,研发投入总额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并有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生物、纳米、航天
等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已经具备 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有信心有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指导方针 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 创新 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 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 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 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摘自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当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是 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 社会系统。它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引擎,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综合 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和后盾。要通过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 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 作用,努力建设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科技中 介服务体系,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离不开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 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努力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 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大批中青年高级专家。要 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尤其是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广大出国留 学人员回国创业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 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 新能力 二是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 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高效利用科硏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硏究、 前沿髙技术硏究和社会公益硏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 人才队伍
等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已经具备 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有信心有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指导方针 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 创新。 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 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 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 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摘自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当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是 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 社会系统。它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引擎,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综合 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和后盾。要通过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 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 作用,努力建设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科技中 介服务体系,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离不开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 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努力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 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大批中青年高级专家。要 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尤其是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广大出国留 学人员回国创业。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 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 新能力。 二是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 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高效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 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 人才队伍
三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实现从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的有机结合,形成军民高技术的 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 四是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的科技力量有机结合,发挥 高等院校、科硏机构和国家髙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 发展的支撑力度 五是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摘自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2005年,当禽流感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接连暴发时,我国于11月自主研发出亚洲第 支H5N1型人用禽流感疫苗。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疫苗研究已经与世界最高水平站在 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支疫苗的研制并非出自大学或科研院所,而是出自一家企业一一北京科 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此前,该公司还研制出了全球第一支SARS病毒灭活疫苗、全球第 二支甲乙肝联合疫苗,且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类似科兴这样的企业在北京中关村还有很多 家,它们反映出企业越来越成为我国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生力军。 说到自主创新,当然是全社会各方面的责任,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 个都不能少”。其中,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应该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党和政府明确 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发达国家,自主创新唱主角的都是企业。100多年的世界产业发展史表明,真正起 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如汽车领域中的福特,发明了生产流水线;航空领域 中的波音,将金属疲劳知识应用于新飞机的开发,使喷气式飞机投入商业化运营:化工领域 中的杜邦,发明了尼龙:计算机领域中的微软,发明了视窗操作系统…这些公司都是技术 创新中的领头羊。现在,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是在大企业中完成的 应该说,近些年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以华为、 海尔为代表的一批拥有自主知名品牌的优秀企业,促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崛起。 比如,我们国家863计划的1/4、国家973计划的1/3都是由中关村的企业承担科 研攻关的。在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 %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但总的看,我国 企业创新能力还不强,要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我国,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75%的企业没有专职人员从事研发活动,2.8 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只占25%。这种状况若不改变,很难在日趋激烈的国 际竞争舞台上立足 企业要在自主创新中唱主角,既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
三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实现从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的有机结合,形成军民高技术的 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 四是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的科技力量有机结合,发挥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 发展的支撑力度。 五是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摘自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2005年,当禽流感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接连暴发时,我国于11月自主研发出亚洲第 一支H5N1型人用禽流感疫苗。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疫苗研究已经与世界最高水平站在 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支疫苗的研制并非出自大学或科研院所,而是出自一家企业――北京科 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此前,该公司还研制出了全球第一支SARS病毒灭活疫苗、全球第 二支甲乙肝联合疫苗,且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类似科兴这样的企业在北京中关村还有很多 家,它们反映出企业越来越成为我国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生力军。 说到自主创新,当然是全社会各方面的责任,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一 个都不能少”。其中,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应该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党和政府明确 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发达国家,自主创新唱主角的都是企业。100多年的世界产业发展史表明,真正起 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如汽车领域中的福特,发明了生产流水线;航空领域 中的波音,将金属疲劳知识应用于新飞机的开发,使喷气式飞机投入商业化运营;化工领域 中的杜邦,发明了尼龙;计算机领域中的微软,发明了视窗操作系统……这些公司都是技术 创新中的领头羊。现在,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是在大企业中完成的。 应该说,近些年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以华为、 海尔为代表的一批拥有自主知名品牌的优秀企业,促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崛起。 比如,我们国家863计划的1/4、国家973计划的1/3都是由中关村的企业承担科 研攻关的。在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 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但总的看,我国 企业创新能力还不强,要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我国,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75%的企业没有专职人员从事研发活动,2.8 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只占25%。这种状况若不改变,很难在日趋激烈的国 际竞争舞台上立足。 企业要在自主创新中唱主角,既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
持 从企业来说,首先要树立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把创新置于企业战略的最重要位置。对 总体实力偏弱的我国企业,不走创新之路,就难以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其次,要通过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完善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 内在动力。同时,要舍得投入,把企业各方面的资源集中到创新上来,建立完善的研发机构 加大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上的投入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着力自主创新的 重大专项 1.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 2.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 3.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4.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 5.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6.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 8.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重大新药创制 10.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11.大型飞机 12.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13.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 从政府来说,主要是创造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大环境。比如,制定和完善促进技术 创新的法律法规,保护和规范企业的创新行为:推出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和金融 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还要特别加大对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 这些企业承担国家研发任务,主持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当然,也要重视扶持创新型中小企 业。中小企业特别是依靠自主技术起家的中小企业,是最富有创新活力的。据统计,美国的 企业创新产品中,82%来自中小企业。要通过创业投资、政策支持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 的技术创新活动,发挥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独特作用
持。 从企业来说,首先要树立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把创新置于企业战略的最重要位置。对 总体实力偏弱的我国企业,不走创新之路,就难以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其次,要通过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完善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 内在动力。同时,要舍得投入,把企业各方面的资源集中到创新上来,建立完善的研发机构, 加大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上的投入。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着力自主创新的 重大专项 1.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 2.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 3.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4.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 5.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6.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7.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 8.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9.重大新药创制 10.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11.大型飞机 12.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13.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 从政府来说,主要是创造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大环境。比如,制定和完善促进技术 创新的法律法规,保护和规范企业的创新行为;推出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和金融 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还要特别加大对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 这些企业承担国家研发任务,主持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当然,也要重视扶持创新型中小企 业。中小企业特别是依靠自主技术起家的中小企业,是最富有创新活力的。据统计,美国的 企业创新产品中,82%来自中小企业。要通过创业投资、政策支持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 的技术创新活动,发挥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独特作用
为什么要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 近些年来,国家对科技创新日益重视,投入越来越多,体制改革也在深化,科技人员的 自主性越来越大。“十五”期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但是,成效 却不令人乐观。比如,最能体现中国科学水准的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从1998至2001 年度曾连续4年空缺,2004与2005年度又出现空缺。这不能不引起科技界以及社会 各方面的思考。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大家现在谈得比较集中的,就是创新的文化氛围问 题 创新,说到底就是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或者一般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的否定或突破 它需要我们打破常规,对自己进行否定,对权威的意见提出质疑。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创 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因此,有没有一个鼓励创新的良好文化氛 围,至关重要。 应该说,中华民族文化中有重视创新的一面。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在世界科学发展 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但也要看到,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禁锢对人们思 想的影响是很深的,不是一下子就能消除的。俗话说的“枪打出头鸟”,就是其反映。在现 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敢于冒尖者视为“冒失”,把打破常规者看作“异类”,把富有个性者 当成“不成熟”。我们的一些科研机构,硬件设施都是世界一流的,科研人员素质很优秀, 待遇也相当高,但科研成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与不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有很大关系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当前最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形成尊重劳 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努力营造生动、活跃、民主的创新氛围。要引 导人们破除那种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的思维定式,克服那种唯书唯上、 崇洋崇古、照搬照套的行为惯性。要鼓励冒尖、宽容失败,提倡竞争、倡导合作,敢于独立 思考、勇于冲破陈规。同时在全社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让保护知识产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 文化是“软”的,体制是“硬”的。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根本之一就是要着力通过制 度机制的完善,保证各种创新活动的开展。不久前,深圳市出台法规,对改革创新中作出贡 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探索创新允许失败”,如改革创新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造成一 定损失,可以免于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这就为推进自主创新提供了制度机制上的保障。特 别是要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的能力。完善知 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鼓励自主 创新和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此外,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国外的再贵也 要用,国产的再好也不用”现象,是推进自主创新的一大障碍。对此,关键是要政府带头 发挥示范作用,建立和完善向自主创新产品倾斜的政府采购制度,引导群众的消费心理和习 惯 人因梦想而奋进,国家因梦想而崛起。创新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我 们祖先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与发明,曾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站在今天新的历史起 点上,只有坚持把创新之火紧握在手中,照亮亿万人民的创新梦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 主创新之路,才能续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为什么要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 近些年来,国家对科技创新日益重视,投入越来越多,体制改革也在深化,科技人员的 自主性越来越大。“十五”期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但是,成效 却不令人乐观。比如,最能体现中国科学水准的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从1998至2001 年度曾连续4年空缺,2004与2005年度又出现空缺。这不能不引起科技界以及社会 各方面的思考。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大家现在谈得比较集中的,就是创新的文化氛围问 题。 创新,说到底就是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或者一般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的否定或突破。 它需要我们打破常规,对自己进行否定,对权威的意见提出质疑。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创 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因此,有没有一个鼓励创新的良好文化氛 围,至关重要。 应该说,中华民族文化中有重视创新的一面。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在世界科学发展 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但也要看到,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禁锢对人们思 想的影响是很深的,不是一下子就能消除的。俗话说的“枪打出头鸟”,就是其反映。在现 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敢于冒尖者视为“冒失”,把打破常规者看作“异类”,把富有个性者 当成“不成熟”。我们的一些科研机构,硬件设施都是世界一流的,科研人员素质很优秀, 待遇也相当高,但科研成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与不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有很大关系。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当前最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形成尊重劳 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努力营造生动、活跃、民主的创新氛围。要引 导人们破除那种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的思维定式,克服那种唯书唯上、 崇洋崇古、照搬照套的行为惯性。要鼓励冒尖、宽容失败,提倡竞争、倡导合作,敢于独立 思考、勇于冲破陈规。同时在全社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让保护知识产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 动。 文化是“软”的,体制是“硬”的。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根本之一就是要着力通过制 度机制的完善,保证各种创新活动的开展。不久前,深圳市出台法规,对改革创新中作出贡 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探索创新允许失败”,如改革创新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造成一 定损失,可以免于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这就为推进自主创新提供了制度机制上的保障。特 别是要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的能力。完善知 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鼓励自主 创新和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此外,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国外的再贵也 要用,国产的再好也不用”现象,是推进自主创新的一大障碍。对此,关键是要政府带头, 发挥示范作用,建立和完善向自主创新产品倾斜的政府采购制度,引导群众的消费心理和习 惯。 人因梦想而奋进,国家因梦想而崛起。创新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我 们祖先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与发明,曾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站在今天新的历史起 点上,只有坚持把创新之火紧握在手中,照亮亿万人民的创新梦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 主创新之路,才能续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