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等值诊断联合考试(长春三调) 语文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德国大气化学家以微米为单位,把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分为三类:艾特 肯粒子,半径小于0.1微米的浮粒;大粒子,半径在0.1-1微米的浮粒:巨粒 子,半径大于1微米的浮粒。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主要是大粒子在起作 用。 这些在空气中漂浮的浮粒并不只是无所事事地在天空中漫游,它们的存 在对于大气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浮粒常常在全球气象灾 害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一个区域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浮粒,整个地区会被一层烟雾似的浮粒 遮盖而使景物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也马上降低,气象学上的“霾”便是 这样的效果。在工业尚未发达的过去,霾的发生多半只和天气过程有关。但是在 工厂处处的今天,人工过程使会产生大量的浮粒,结果是在大都市地区通常都有 大量浮粒,不只能见度降低,连市容也变得丑陋不堪 最可怕的是,大量的浮粒会严重干扰太阳光到达地球的过程。浮粒中大 粒子的大小接近可见光的波长(0.4-0.7微米),这使它们会非常有效地散射可 见太阳光。而太阳的可见光是太阳辐射中能量最集中的波段,也几乎是地球上气 候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中唯一的总能源。如果大量的大粒子悬浮在大 气中的话,太阳可见光会被严重散射回太空中,地球就会“吃不饱”能量,最终 气候变冷,并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存。 不可一世的侏罗纪恐龙为何会灭绝?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表面遭到 巨大的彗星或陨石的撞击,以致扬起遍布全球的巨大尘云。这些尘云就由浮粒悬 浮而成,它们千年不傲,逐渐形成了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它们散射阳光, 使地球进入阴霾遍布、酷寒难消、五谷不生的冬季景况,恐龙们连同大量草食动 物最后只有饿死而灭绝。此外,人们担忧核战争的原因之一就是核爆炸会给全球 带来气象灾难。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前苏联各贮有可以互相毁灭对方好几次 的核弹头。科学家们推算,哪怕只是所有核弹中10%的核弹爆炸,扬起的尘云 也会带来“核子冬天”的寒冷气候,其后果甚至会超过恐龙灭绝的灾难。 云是降水的前提,但是浮粒却常常使干旱地区的降水成为泡影。我们知 道,首先必须有浮粒存在,作为凝结核来形成水滴,或者作为冰核来形成冰晶 从而形成水汽凝结的美丽的白云。也就是说要是大气中没有浮粒,白云则无从产 生与存在,然而当前地球上空大气的问题却是,因为人类肆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 和焚烧木材,使烟尘浮粒太多。当浮粒形成的凝结核或冰核太多时,也就会形成 更多的小水滴或冰晶,结果在水汽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些小水滴或冰晶由于没有 足够多的水分而长不大,从而因重量太轻而降不下来,结果是天空阴云密布却无 降水,大地干旱肆虐 1.下列对于“大粒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粒子是半径在0.1-1微米的浮粒,它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起主要 作用
2013 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等值诊断联合考试(长春三调) 语文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德国大气化学家以微米为单位,把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分为三类:艾特 肯粒子,半径小于 0.1 微米的浮粒;大粒子,半径在 0.1-1 微米的浮粒;巨粒 子,半径大于 1 微米的浮粒。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主要是大粒子在起作 用。 这些在空气中漂浮的浮粒并不只是无所事事地在天空中漫游,它们的存 在对于大气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浮粒常常在全球气象灾 害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一个区域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浮粒,整个地区会被一层烟雾似的浮粒 遮盖而使景物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也马上降低,气象学上的“霾”便是 这样的效果。在工业尚未发达的过去,霾的发生多半只和天气过程有关。但是在 工厂处处的今天,人工过程使会产生大量的浮粒,结果是在大都市地区通常都有 大量浮粒,不只能见度降低,连市容也变得丑陋不堪。 最可怕的是,大量的浮粒会严重干扰太阳光到达地球的过程。浮粒中大 粒子的大小接近可见光的波长(0.4-0.7 微米),这使它们会非常有效地散射可 见太阳光。而太阳的可见光是太阳辐射中能量最集中的波段,也几乎是地球上气 候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中唯一的总能源。如果大量的大粒子悬浮在大 气中的话,太阳可见光会被严重散射回太空中,地球就会“吃不饱”能量,最终 气候变冷,并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存。 不可一世的侏罗纪恐龙为何会灭绝?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表面遭到 巨大的彗星或陨石的撞击,以致扬起遍布全球的巨大尘云。这些尘云就由浮粒悬 浮而成,它们千年不傲,逐渐形成了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它们散射阳光, 使地球进入阴霾遍布、酷寒难消、五谷不生的冬季景况,恐龙们连同大量草食动 物最后只有饿死而灭绝。此外,人们担忧核战争的原因之一就是核爆炸会给全球 带来气象灾难。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及前苏联各贮有可以互相毁灭对方好几次 的核弹头。科学家们推算,哪怕只是所有核弹中 10%的核弹爆炸,扬起的尘云 也会带来“核子冬天”的寒冷气候,其后果甚至会超过恐龙灭绝的灾难。 云是降水的前提,但是浮粒却常常使干旱地区的降水成为泡影。我们知 道,首先必须有浮粒存在,作为凝结核来形成水滴,或者作为冰核来形成冰晶, 从而形成水汽凝结的美丽的白云。也就是说要是大气中没有浮粒,白云则无从产 生与存在,然而当前地球上空大气的问题却是,因为人类肆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 和焚烧木材,使烟尘浮粒太多。当浮粒形成的凝结核或冰核太多时,也就会形成 更多的小水滴或冰晶,结果在水汽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些小水滴或冰晶由于没有 足够多的水分而长不大,从而因重量太轻而降不下来,结果是天空阴云密布却无 降水,大地干旱肆虐。 1.下列对于“大粒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粒子是半径在 0.1-1 微米的浮粒,它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起主要 作用
B.在工厂遍布的今天,大粒子由人工过程产生,并且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反 作用 C.大粒子可借自己与可见光的波长尺寸接近的条件,非常有效地散射可见太 阳光。 D.大粒子如果在大气中大量悬浮,地球就可能会“吃不饱”能量,最终气候 变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按大小可以分为三类,其中,艾肯特粒子和巨粒子也 会在空气中漫游,并对天气产生一定影响 B.气象学上“霾”的效果,就是一个地区被空气中一层烟雾似的浮粒遮盖, 而使景物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降低 C.工业尚未发达以前,空气中的浮粒还不足以形成“霾”的现象,但今天的 大都市地区,通常有大量浮粒,市容变丑。 D.太阳的可见光几乎是地球上气候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中唯一的 总能源,它与生物生存的关系极其密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观点认为,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曾遍布全球,千年不散 最终使侏罗纪恐龙连同大量草食动物饿死而灭绝。 B.人们担忧核战争会给全球带来“核子冬天”,一旦出现“核子冬天” 地球上可能会阴霾遍布,酷寒难消,五谷不生。 C.浮粒的存在是形成水滴或冰晶的先决条件,大气中有了浮粒,才有可 能形成水汽凝结的美丽的白云,才谈得上有降水。 D.浮粒形成的凝结核或冰核太多时,会形成更多的小水滴或冰晶,而如 果没有足够多的水分促其长大,也不能形成降水。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韵文言文,完成4-7题。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以明经絜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 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免, 安复可冠也!”遂去官。 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已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 困,禹奏言:“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承衰救乱, 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于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 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 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报曰:“朕以生有伯 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 参国政。今来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后月余,以禹为 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 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 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 宜今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 宽繇役。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 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
B.在工厂遍布的今天,大粒子由人工过程产生,并且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反 作用。 C.大粒子可借自己与可见光的波长尺寸接近的条件,非常有效地散射可见太 阳光。 D.大粒子如果在大气中大量悬浮,地球就可能会“吃不饱”能量,最终气候 变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按大小可以分为三类,其中,艾肯特粒子和巨粒子也 会在空气中漫游,并对天气产生一定影响。 B.气象学上“霾”的效果,就是一个地区被空气中一层烟雾似的浮粒遮盖, 而使景物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降低。 C.工业尚未发达以前,空气中的浮粒还不足以形成“霾”的现象,但今天的 大都市地区,通常有大量浮粒,市容变丑。 D.太阳的可见光几乎是地球上气候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中唯一的 总能源,它与生物生存的关系极其密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观点认为,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曾遍布全球,千年不散, 最终使侏罗纪恐龙连同大量草食动物饿死而灭绝。 B.人们担忧核战争会给全球带来“核子冬天”,一旦出现“核子冬天”, 地球上可能会阴霾遍布,酷寒难消,五谷不生。 C.浮粒的存在是形成水滴或冰晶的先决条件,大气中有了浮粒,才有可 能形成水汽凝结的美丽的白云,才谈得上有降水。 D.浮粒形成的凝结核或冰核太多时,会形成更多的小水滴或冰晶,而如 果没有足够多的水分促其长大,也不能形成降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韵文言文,完成 4-7 题。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以明经絜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 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免, 安复可冠也!”遂去官。 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已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 困,禹奏言:“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承衰救乱, 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于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 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 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报曰:“朕以生有伯 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 参国政。今来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后月余,以禹为 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 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 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 宜今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 宽繇役。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 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
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 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 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 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末郡都尉。 删节自《汉书·贡禹传》 [注]①赋算:人口税。汉制,自十五岁起,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出钱 百二十钱。②口钱:人口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年岁不登 登:五谷成熟。 B.意岂有所恨与 恨:遗憾 C.以宽繇役 宽:放宽。 D.税良民以给之 税:赋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贡禹耿直的一组是(3分) ①冠壹免,安复可冠也 ②数虚己问以政事 ③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 ④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 ⑤宜免为庶人廪食 ⑥禹又奏欲罢郡国庙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贡禹为臣忠诚,心忧国事。他建议元帝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 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元帝欣赏他的忠诚并提拔了他。 B.贡禹遵循经义,据守古道。元帝称赞他有伯夷的廉洁,有史鱼的刚直, 认为他是当时世上少有的高尚贤良的人,值得亲近。 c.贡禹年事虽高,仍被倚重。元帝拒绝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为了挽留 他,升任他做了长信少府、御史大夫,使他位列三公。 D.贡禹不屈世风,为民请命。他多次评论政事得失,曾经建议把赋算、口钱起 征的年龄延后,但皇帝只延后了口钱起征的年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 (2)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沭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煕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 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8.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5分) 9.结合尾联,简要赏祈“嫌”字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 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 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 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末郡都尉。 (删节自《汉书·贡禹传》) [注]①赋算:人口税。汉制,自十五岁起,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出钱 一百二十钱。②口钱:人口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是时年岁不登 登:五谷成熟。 B.意岂有所恨与 恨:遗憾 C.以宽繇役 宽:放宽。 D.税良民以给之 税:赋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贡禹耿直的一组是(3 分) ①冠壹免,安复可冠也 ②数虚己问以政事 ③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 ④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 ⑤宜免为庶人廪食 ⑥禹又奏欲罢郡国庙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贡禹为臣忠诚,心忧国事。他建议元帝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 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元帝欣赏他的忠诚并提拔了他。 B.贡禹遵循经义,据守古道。元帝称赞他有伯夷的廉洁,有史鱼的刚直, 认为他是当时世上少有的高尚贤良的人,值得亲近。 c.贡禹年事虽高,仍被倚重。元帝拒绝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为了挽留 他,升任他做了长信少府、御史大夫,使他位列三公。 D.贡禹不屈世风,为民请命。他多次评论政事得失,曾经建议把赋算、口钱起 征的年龄延后,但皇帝只延后了口钱起征的年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 (2)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沭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 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8.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5 分) 9.结合尾联,简要赏祈“嫌”字的妙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浅草才能没马蹄 居易《钱塘湖春行》)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 弃疾《永遇乐》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欧阳修《醉 翁亭记》)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如果两题均答,则按第 三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曼希沃在踮着足尖走进来、撞见孩子坐在太高的键盘前面的那天,忽然 心中一亮 哦,神童!怎么早先没想到呢?这不是家庭的运气吗!他将来可以 带着我周游德国,也许还能到国外去。那不是又愉快又高尚的生活吗?” 吃晚饭,曼希沃就马上把孩子赶到钢琴前面,要他把白天的功课复习 三遍,直到他眼睛累得要阖拢来的时候,从此竟是每天如此。克利斯朵夫很快就 厌倦了,后来竟闷得慌了:他连去看看亲爱的河的时间都没有了。他的骄傲与自 由都受了伤害,他愤慨极了,他决意不是从此不弄音乐,便是尽量的弹得坏,使 父亲灰心。这让他自已也不大好受,可是他的自由独立非托救不可 从下一课起,他就实行他的计划。他一心一意地把音弹错,把装饰音弄 成一团糟。曼希沃叫着喊着,继之以怒吼,戒尺也像雨点一般落下来。克利斯朵 走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忍着痛苦照旧乱弹。曼希沃和他一样固执,发誓哪 怕两天两晚的拼下去,也决不放过一个音,直到儿子弹准为止。 爸爸,我不愿意再弹了。”他鼓足勇气说。 曼希沃气得不能呼吸了 “怎么!怎么!”他喊道。 我不愿意再弹,因为我不愿意挨打,”克利斯朵夫大哭大叫地说,“而 且,我不喜欢音乐! 克利斯朵夫给赶到了楼梯上,又脏又暗、踏级都给虫蛀了的楼梯上。天 窗的破玻璃中吹进一阵风,墙上湿漉辘地全是潮气。他一边哭一边照旧望着周围 的东西,不久他站起来,窗子在吸引他,莱茵河在屋下奔流。在孩子心目中,河 仿佛是个有生命的东西,是个不可思议的生物,但比他所见到的一切都强得多 什么也拦不住它,不分昼夜,也不问屋里的人是悲是喜,它总是那么流着,那样 的恬然自得。要能象它一样的穿过草原,拂着柳枝,在细小晶莹的石于与砂块上 面流过,无愁无虑,自由自在,那才快活咧! 孩子全神贯注地瞧着,听着,仿佛自己跟着河一起去了……他闭上眼睛, 波涛汹涌,急促的节奏又轻快又热烈地往前冲刺。而多少首乐又跟着那些节奏冒 上来,象葡萄藤沿着树干扶摇直上:其中有钢琴上清脆的琶音,有凄凉哀怨的提 琴,也有缠绵婉转的长苗……·那些风景隐灭了。河流也隐灭了。只有一片柔和的、 暮霭苍茫的气氛在那里浮动。克利斯朵夫感动得心都颤抖了,凡是可怕可悲的事 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场轻飘的梦,一阕清朗的音乐,在阳光中浮动, 好似室女座中的众星在夏季的天空闪烁 然后,什么都隐灭了,一切形象都化掉了……一片汪洋,一线水波在天 边颤动,一一那是大海。河向着海流去,海也向着河奔来,终于河流入海,不见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 居易《钱塘湖春行》)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辛 弃疾《永遇乐》)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欧阳修《醉 翁亭记》)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如果两题均答,则按第 三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曼希沃在踮着足尖走进来、撞见孩子坐在太高的键盘前面的那天,忽然 心中一亮: “哦,神童!怎么早先没想到呢?这不是家庭的运气吗!他将来可以 带着我周游德国,也许还能到国外去。那不是又愉快又高尚的生活吗?” 一吃晚饭,曼希沃就马上把孩子赶到钢琴前面,要他把白天的功课复习 三遍,直到他眼睛累得要阖拢来的时候,从此竟是每天如此。克利斯朵夫很快就 厌倦了,后来竟闷得慌了:他连去看看亲爱的河的时间都没有了。他的骄傲与自 由都受了伤害,他愤慨极了,他决意不是从此不弄音乐,便是尽量的弹得坏,使 父亲灰心。这让他自已也不大好受,可是他的自由独立非托救不可。 从下一课起,他就实行他的计划。他一心一意地把音弹错,把装饰音弄 成一团糟。曼希沃叫着喊着,继之以怒吼,戒尺也像雨点一般落下来。克利斯朵 走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忍着痛苦照旧乱弹。曼希沃和他一样固执,发誓哪 怕两天两晚的拼下去,也决不放过一个音,直到儿子弹准为止。 “爸爸,我不愿意再弹了。”他鼓足勇气说。 曼希沃气得不能呼吸了。 “怎么!怎么!”他喊道。 “我不愿意再弹,因为我不愿意挨打,”克利斯朵夫大哭大叫地说,“而 且,我不喜欢音乐!” 克利斯朵夫给赶到了楼梯上,又脏又暗、踏级都给虫蛀了的楼梯上。天 窗的破玻璃中吹进一阵风,墙上湿漉辘地全是潮气。他一边哭一边照旧望着周围 的东西,不久他站起来,窗子在吸引他,莱茵河在屋下奔流。在孩子心目中,河 仿佛是个有生命的东西,是个不可思议的生物,但比他所见到的一切都强得多! 什么也拦不住它,不分昼夜,也不问屋里的人是悲是喜,它总是那么流着,那样 的恬然自得。要能象它一样的穿过草原,拂着柳枝,在细小晶莹的石于与砂块上 面流过,无愁无虑,自由自在,那才快活咧! 孩子全神贯注地瞧着,听着,仿佛自己跟着河一起去了……他闭上眼睛, 波涛汹涌,急促的节奏又轻快又热烈地往前冲刺。而多少首乐又跟着那些节奏冒 上来,象葡萄藤沿着树干扶摇直上:其中有钢琴上清脆的琶音,有凄凉哀怨的提 琴,也有缠绵婉转的长苗……那些风景隐灭了。河流也隐灭了。只有一片柔和的、 暮霭苍茫的气氛在那里浮动。克利斯朵夫感动得心都颤抖了,凡是可怕可悲的事 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场轻飘的梦,一阕清朗的音乐,在阳光中浮动, 好似室女座中的众星在夏季的天空闪烁。 然后,什么都隐灭了,一切形象都化掉了……一片汪洋,一线水波在天 边颤动,——那是大海。河向着海流去,海也向着河奔来,终于河流入海,不见
了…音乐在那里回旋打转,舞曲的美妙的节奏疯狂似的来回摆动。自由的心灵 神游太空,有如被空气陶醉的飞燕,尖声呼叫着翱翔天际……欢乐啊!欢乐啊! 什么都没有了!哦!那才是无穷的幸福 时间流逝,黄昏隶了,楼梯那边已经黑了 小克利斯朵夫老是伏在 窗洞边上,抹得乌七八糟的苍白的脸上闪着幸福的光彩。他睡熟了 他不得不让步了。虽然英勇的抵抗极其顽强,终究给戒尺制服了,每天 大部分时间他必须坐在这架刑具前面。 他自以为对音乐恨透了,但他拼命用功,那可不是单单为了怕父亲的缘 故。祖父有过几句话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老人看见小孙子哭,就郑重其事地和他 说,为着人间最美最高尚的艺术,为着安慰苍生,为人类增光的艺术而吃些苦是 值得的。克利斯朵夫一方面因为祖父把他当作大人看待而非常感激,一方面因为 那些话跟他高傲的精神非常投合而是为感动。 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地印在心头,使他不由 自主地留恋音乐,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 (节选自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小克利斯朵夫热爱音乐一一反抗弹琴一一决定把一生献给音 乐的情节,再现了他走上音乐之路的经历,引人深思。 B.曼希沃把贪恋玩耍的小克利斯朵夫闷在屋子里练琴,这使钢琴成了小 克利斯朵夫的刑具,也使他开始在自由与音乐间挣扎。 C.“尽量弹得坏”“一心一意地把音弹错”,就是因为小克利斯朵夫连 看看河的时间都没有了,从而对练琴感到厌倦和烦闷。 D.黄昏时小克利斯朵夫“脸上闪着幸福的光彩”,说明他看清并真正踏 上了自己的音乐之路,这一细节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 E.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多样,既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又有联想与 想象,使富有音乐天赋的小克利斯朵夫的形象跃然纸上。 (2)小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约翰·克利斯朵又决定把生奉献给“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请概述 他反抗“无效”的原因。(6分) 4)有人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能够取得音乐成就应该感谢父亲曼希沃,也有 人说一个音乐天才几乎毁在父亲曼希沃的手里。请选择其中一种看法,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 ①2012年底,望百之年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 人常说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 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 ②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他的白描,当世可称独步。其山水画, 更是推陈出新,自成一派。”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 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并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并直言“近年来,国内出现各 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 ③1917年仲夏,饶宗颐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之家,父亲饶锷 是名贯岭南的知名学者,并曾大力支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南社”,饶家天啸
了……音乐在那里回旋打转,舞曲的美妙的节奏疯狂似的来回摆动。自由的心灵 神游太空,有如被空气陶醉的飞燕,尖声呼叫着翱翔天际……欢乐啊!欢乐啊! 什么都没有了!哦!那才是无穷的幸福! 时间流逝,黄昏隶了,楼梯那边已经黑了。——小克利斯朵夫老是伏在 窗洞边上,抹得乌七八糟的苍白的脸上闪着幸福的光彩。他睡熟了。 他不得不让步了。虽然英勇的抵抗极其顽强,终究给戒尺制服了,每天 大部分时间他必须坐在这架刑具前面。 他自以为对音乐恨透了,但他拼命用功,那可不是单单为了怕父亲的缘 故。祖父有过几句话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老人看见小孙子哭,就郑重其事地和他 说,为着人间最美最高尚的艺术,为着安慰苍生,为人类增光的艺术而吃些苦是 值得的。克利斯朵夫一方面因为祖父把他当作大人看待而非常感激,一方面因为 那些话跟他高傲的精神非常投合而是为感动。 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地印在心头,使他不由 自主地留恋音乐,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 (节选自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通过小克利斯朵夫热爱音乐——反抗弹琴——决定把一生献给音 乐的情节,再现了他走上音乐之路的经历,引人深思。 B.曼希沃把贪恋玩耍的小克利斯朵夫闷在屋子里练琴,这使钢琴成了小 克利斯朵夫的刑具,也使他开始在自由与音乐间挣扎。 c.“尽量弹得坏”“一心一意地把音弹错”,就是因为小克利斯朵夫连 看看河的时间都没有了,从而对练琴感到厌倦和烦闷。 D.黄昏时小克利斯朵夫“脸上闪着幸福的光彩”,说明他看清并真正踏 上了自己的音乐之路,这一细节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 E.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多样,既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又有联想与 想象,使富有音乐天赋的小克利斯朵夫的形象跃然纸上。 (2)小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约翰·克利斯朵又决定把生奉献给“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请概述 他反抗“无效”的原因。(6 分) (4)有人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能够取得音乐成就应该感谢父亲曼希沃,也有 人说一个音乐天才几乎毁在父亲曼希沃的手里。请选择其中一种看法,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 ①2012 年底,望百之年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 人常说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 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 ②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他的白描,当世可称独步。其山水画, 更是推陈出新,自成一派。”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 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并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并直言“近年来,国内出现各 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 ③1917 年仲夏,饶宗颐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之家,父亲饶锷 是名贯岭南的知名学者,并曾大力支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南社”,饶家天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