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树,那天在公园里我心中一动。蟒蛇一样的根,铁柱石雕一样的根,占领土地,竖 立旗帜。树不用寻根,它的根下入泉壤,上见青云,树即根、根即是树。除非砍伐肢解,花 果飘零,躯干进锯木厂,残枝堆在灶石。那时根又从何寻起,即使寻到了根,根也难救 我坐对那些树,欣赏他们的自尊自信,很想问他们:生在这里有抱怨没有?想生在山顶 和明月握手?想生在水边看自己轮回?讨厌,还是喜欢树上那一群麻雀?讨厌,还是喜欢树 下那盏灯?如何在此成苗?如何从牛蹄的夹缝里活过来?何时学会垄断阳光杀死闲草?何时 学会高举双臂贿赂上帝?谁是你的祖先?谁是你的子孙? 湖边还参差着老柳。这些柳,春天用它的嫩黄感动我,夏天用它的婀娜感动我,秋天用 它的萧条感动着我。它们和当年那些令我想起你的发丝来的垂柳同一族类。它们在这里以足 够的时间完成自己,亭亭拂拂,如曳杖而行,如持笏而立,如伞如盖,如泉如瀑,如须如髯 如烟如雨。老家的那些柳树却全变成一个个坑洞。它们只不过是柳树罢了,树中最柔和的, 只不过藏几只乌鸦泼一片浓荫罢了! 中国一直在我的墙上,可你很难领会我的意思。我们都是人海的潜泳者,隔了一大段时 间才冒出水面,谁也不知道对方在水底干些什么。在人们的猜疑编造声中,我们都想凭 药方治对方的百病。我怎能为了到峨眉山上看猴子而回去?泰山日出怎能治疗怀乡?假洋鬼 子只称道长城和故宫,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的梦里到底有些什么?我哪有心情去看十三陵? 你曾说中国不能只是在我的墙上。可“还乡”对我来说能有什么意义呢……对我来说 那还不是由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还不是由一个业已被人接受的异乡到一个不熟悉不适应 的异乡?我离乡已经44年,世上有什么东西,在你放弃了他失落了他44年之后还能真正 再属于你?回去,还不是一个仓皇失措张口结舌的异乡人?中国,只是在我的墙上 [注]①王鼎钧,旅美华人,散文家。 7.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图是一种缩地术,也是一种障眼法”一句,道出了作者的无奈慨叹:面对地图似乎能 “一瞥看清”自己的故乡,但现实中却难觅故园。 B.“泰山日出怎能治疗怀乡”一句通过反问形式,强调了文章的主旨,即“近乡情怯”的担 忧,不愿回故乡是怕惹出更浓的乡思的心结 C.文章抒写了缠绵又复杂的乡愁,揭示出内心渴望追根溯源和这种渴望难以实现的矛盾,这 与作者游子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D.作者在文章中综合运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既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加直接、真实,又 使文章具有对话感,亲切而又自然
- 6 - 说到树,那天在公园里我心中一动。蟒蛇一样的根,铁柱石雕一样的根,占领土地,竖 立旗帜。树不用寻根,它的根下入泉壤,上见青云,树即根、根即是树。除非砍伐肢解,花 果飘零,躯干进锯木厂,残枝堆在灶石。那时根又从何寻起,即使寻到了根,根也难救。 我坐对那些树,欣赏他们的自尊自信,很想问他们:生在这里有抱怨没有?想生在山顶 和明月握手?想生在水边看自己轮回?讨厌,还是喜欢树上那一群麻雀?讨厌,还是喜欢树 下那盏灯?如何在此成苗?如何从牛蹄的夹缝里活过来?何时学会垄断阳光杀死闲草?何时 学会高举双臂贿赂上帝?谁是你的祖先?谁是你的子孙? 湖边还参差着老柳。这些柳,春天用它的嫩黄感动我,夏天用它的婀娜感动我,秋天用 它的萧条感动着我。它们和当年那些令我想起你的发丝来的垂柳同一族类。它们在这里以足 够的时间完成自己,亭亭拂拂,如曳杖而行,如持笏而立,如伞如盖,如泉如瀑,如须如髯, 如烟如雨。老家的那些柳树却全变成一个个坑洞。它们只不过是柳树罢了,树中最柔和的, 只不过藏几只乌鸦泼一片浓荫罢了! 中国一直在我的墙上,可你很难领会我的意思。我们都是人海的潜泳者,隔了一大段时 间才冒出水面,谁也不知道对方在水底干些什么。在人们的猜疑编造声中,我们都想凭一张 药方治对方的百病。我怎能为了到峨眉山上看猴子而回去?泰山日出怎能治疗怀乡?假洋鬼 子只称道长城和故宫,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的梦里到底有些什么?我哪有心情去看十三陵? 你曾说中国不能只是在我的墙上。可“还乡”对我来说能有什么意义呢……对我来说, 那还不是由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还不是由一个业已被人接受的异乡到一个不熟悉不适应 的异乡?我离乡已经 44 年,世上有什么东西,在你放弃了他失落了他 44 年之后还能真正 再属于你?回去,还不是一个仓皇失措张口结舌的异乡人?中国,只是在我的墙上。 [注]①王鼎钧,旅美华人,散文家。 7.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地图是一种缩地术,也是一种障眼法”一句,道出了作者的无奈慨叹:面对地图似乎能 “一瞥看清”自己的故乡,但现实中却难觅故园。 B.“泰山日出怎能治疗怀乡”一句通过反问形式,强调了文章的主旨,即“近乡情怯”的担 忧,不愿回故乡是怕惹出更浓的乡思的心结。 C.文章抒写了缠绵又复杂的乡愁,揭示出内心渴望追根溯源和这种渴望难以实现的矛盾,这 与作者游子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D.作者在文章中综合运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既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加直接、真实,又 使文章具有对话感,亲切而又自然
8.作者为什么“羡慕那些树”?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6分) 9.“中国在我墙上”作为文章的标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嘉靖中举乡试。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 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四十四年,成进士,改 庶吉士,授检讨。大学士高拱,其座主又乡人也,未尝以私谒。神宗在东宫,鲤为讲官。尝 令诸进竄书扇鳃技魏兰《太子颁》以进因命陈漬太义甚悉神宗資羡遂蒙眷比即伩用恩 进编倏旋进友赞。每直讲,举止端雅,所陈说独契帝心。帝亟称之。连遭父母丧,帝数问 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官俟之。万历九年还朝。明年秋,擢侍讲学士,再迁礼 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不使知。十二年冬,拜礼部尚书。 鲤初官翰林,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教习内书堂,侍讲筵,皆数与巨珰接,未尝 与交。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鯉素鲠亮。其在部持典礼,多所 建白。念时俗侈靡,稽先朝典制,自丧祭、冠婚、宫室、器服率定为中制,颁天下。帝忧旱, 步祷郊坛,议分遣大臣祷天下名山大川。鲤言使臣往来驿骚,恐重困民,请斋戒三日,以告 文授太常属致之,罢寺观勿祷,帝多可其奏。初,藩府有所奏请,贿中贵居间,礼臣不敢违 辄如志。至鲤,一切格之。中贵皆大怨,数以事间于帝。帝渐不能无疑,累加诘责,且夺其 俸。鲤自是有去志。而时行衔鲤不附己,亦忌之。鲤遇事秉正不挠。压于一贯,志不尽行, 而是时一贯数被论,引疾杜门,鲤乃得行阁事。云南武弁杀税使杨荣,帝怒甚,将遣官逮治。 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乃不果逮。时一贯虽称疾杜门,而章奏多即家 拟旨,鲤力言非故事。鲤既积忤一贯,一贯将去,虑鲤在,贻己后忧,欲与俱去,密倾之。 帝亦嫌鲤方鲠,因鲤乞休,遽命与一贯同致仕。赓疏乞留鲤,不报。既抵家,疏谢,犹极陈 怠政之弊。年八十,遣官存问,赉银币。鲤奏谢,复陈时政要务。又五年卒,年八十五。赠 太师,谥文端 (节选自《明史·沈鲤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 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B.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
- 7 - 8.作者为什么“羡慕那些树”?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6 分) 9.“中国在我墙上”作为文章的标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嘉靖中举乡试。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 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四十四年,成进士,改 庶吉士,授检讨。大学士高拱,其座主又乡人也,未尝以私谒。神宗在东宫,鲤为讲官。尝 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 进编修旋进左赞善。每直讲,举止端雅,所陈说独契帝心。帝亟称之。连遭父母丧,帝数问 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官俟之。万历九年还朝。明年秋,擢侍讲学士,再迁礼 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不使知。十二年冬,拜礼部尚书。 鲤初官翰林,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教习内书堂,侍讲筵..,皆数与巨珰接,未尝 与交。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鲤素鲠亮。其在部持典礼,多所 建白。念时俗侈靡,稽先朝典制,自丧祭、冠婚..、宫室、器服率定为中制,颁天下。帝忧旱, 步祷郊坛,议分遣大臣祷天下名山大川。鲤言使臣往来驿骚,恐重困民,请斋戒三日,以告 文授太常属致之,罢寺观勿祷,帝多可其奏。初,藩府有所奏请,贿中贵居间,礼臣不敢违, 辄如志。至鲤,一切格之。中贵皆大怨,数以事间于帝。帝渐不能无疑,累加诘责,且夺其 俸。鲤自是有去志。而时行衔鲤不附己,亦忌之。鲤遇事秉正不挠。压于一贯,志不尽行。 而是时一贯数被论,引疾杜门,鲤乃得行阁事。云南武弁杀税使杨荣,帝怒甚,将遣官逮治。 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乃不果逮。时一贯虽称疾杜门,而章奏多即家 拟旨,鲤力言非故事。鲤既积忤一贯,一贯将去,虑鲤在,贻己后忧,欲与俱去,密倾之。 帝亦嫌鲤方鲠,因鲤乞休,遽命与一贯同致仕。赓疏乞留鲤,不报。既抵家,疏谢,犹极陈 怠政之弊。年八十,遣官存问,赉银币。鲤奏谢,复陈时政要务。又五年卒,年八十五。赠 太师,谥文端。 (节选自《明史•沈鲤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 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B.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
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C.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 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D.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 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阙是指正处在服丧期,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等足按照严格的亲疏远近来制 定的,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 B.中官是古代官名,自唐以后,掌天文历法之官,也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各设正 人;有时也星位或星区名:另外,中官还是“宦官”的别称。 C.讲筵一般是指讲学讲经的处所,有时候也特指天子的御前讲席。筵是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 的垫底的竹席,古人席地而坐,设席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 D.冠婚指冠礼和婚礼,冠礼表示男女育年至一定年龄,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一个成年人, 参加各项活动。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天子诸侯,多提早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鲤富有远见。当叛贼占领归德又西逃后,他叮嘱驻守大臣一定要严加防备,以防叛贼再 次来袭。不久,叛贼果然又来了,但看到城中有防备,就离开了 B.沈鲤关注民生。皇帝担心旱灾想要派遺大臣到全国的名山大川祈祷,沈鲤认为此举会给带 来负担就建议下令停止祈祷,皇上赞许并接受了他的提议 C.沈鲤忠君爱国。他退休回家上书感谢皇恩时不忘陈述时政流弊,当皇帝派人到他的家里的 时候,他上奏感谢的同时仍旧不忘谈论时政要务,关心国家安危 D.沈鲤耿直光明,他的老乡是主考官,他没有去拉关系,他为官讲学的时候也不结交权贵。 沈一贯称病在家,奏章多在家里拟定,沈鲤认为这是不符合常规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 ②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乃不果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 8 - 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C.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 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D.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 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服阙是指正处在服丧期,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等足按照严格的亲疏远近来制 定的,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 B.中官是古代官名,自唐以后,掌天文历法之官,也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各设正 一人;有时也星位或星区名;另外,中官还是“宦官”的别称。 C.讲筵一般是指讲学讲经的处所,有时候也特指天子的御前讲席。筵是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 的垫底的竹席,古人席地而坐,设席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 D.冠婚指冠礼和婚礼,冠礼表示男女育年至一定年龄,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一个成年人, 参加各项活动。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天子诸侯,多提早行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沈鲤富有远见。当叛贼占领归德又西逃后,他叮嘱驻守大臣一定要严加防备,以防叛贼再 次来袭。不久,叛贼果然又来了,但看到城中有防备,就离开了。 B.沈鲤关注民生。皇帝担心旱灾想要派遺大臣到全国的名山大川祈祷,沈鲤认为此举会给带 来负担就建议下令停止祈祷,皇上赞许并接受了他的提议。 C.沈鲤忠君爱国。他退休回家上书感谢皇恩时不忘陈述时政流弊,当皇帝派人到他的家里的 时候,他上奏感谢的同时仍旧不忘谈论时政要务,关心国家安危。 D.沈鲤耿直光明,他的老乡是主考官,他没有去拉关系,他为官讲学的时候也不结交权贵。 沈一贯称病在家,奏章多在家里拟定,沈鲤认为这是不符合常规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 ②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乃不果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