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大结节:在肱骨头外侧。 小结节:在肱骨头的前下方」 外科颈:在大、小结节下方稍细处,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体一三角肌粗隆:位于肱骨中部外侧。 桡神经沟:在肱骨体后面,为自内上方斜向外下方的浅沟。 下端—内上髁:内侧突起,明显,其后下方有尺神经沟。 外上髁:外侧突起。 肱骨滑车:滑车形关节面,位于内侧,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关节。 肱骨小头:半球形关节面,位于外侧,与桡骨头上面的关节面构成关节。 鹰嘴窝:位于后面的深窝。 2.尺骨属长骨,上粗下细。 上端 有冠突、鹰嘴、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粗隆。 体一其上3/4粗,呈三棱柱形,外侧缘锐利,称骨间缘;下1/4细,呈圆柱形。 下端一为尺骨头、尺骨茎突。 3.桡骨桡骨属长骨,上细下粗 上端—有桡骨头、环状关节面、桡骨颈、桡骨粗隆。 三棱柱形,内侧缘为骨间缘。 下端一有桡骨茎突、尺切迹、腕关节面。 (三)上肢骨的骨性标志 1,锁骨全长均可摸到 2.肩胛骨 肩胛冈:自肩峰向背部可摸到其全长,其内侧平对第3胸椎棘突。 肩峰:在肩部的外上方。 喙突:在锁骨中、外1/3交界处的下方深按时可摸到此骨性标志。 肩脾骨下角: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 3.肪骨 大结节:位于肩峰的下方。 内上髁:在肘关节内侧稍上方,突起明显。 外上髁:在肘关节外侧稍上方。 4.尺骨 鹰嘴:在肘后,伸肘时刚好在肱骨内、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屈肘时此三点呈等腰三角形。 茎突:前臂旋前时,于尺骨头下方可摸到。 5.桡骨 桡骨头:在肘后,肱骨外上躁的下方,回旋前臂时,桡骨头在转动。 茎突:低于尺骨茎突,在“鼻烟壶”上方可摸到。 6.腕骨 腕桡侧降起:由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结节构成,在腕前桡侧。 腕尺侧隆起:由豌豆骨和钩骨钩构成,在腕前尺侧。 o
二、下肢骨 下肢骨的分部,组成和排列: 「髂骨 下肢带骨{耻骨}合成一髋骨,位于臀部 坐骨 ,股骨:位于大腿部 近侧部骨:位于膝前 ,胫骨:位于小腿的内侧份 自由下肢骨 中间部骨:位于小的外侧份 跗骨:7块,后列为跟骨(在下方)和距骨(在上方):中间为 远侧部 舟骨:前列自内向外为内侧、中间、外侧楔骨及骰骨 跖骨:5块,自内侧向外侧计数 趾骨:14块,趾2块,其他趾3块 (一)下肢带骨 髋骨 不规则形扁骨,由髂、耻、坐骨合成。在三骨会合处侧面有髋白,坐骨,耻骨围 成闭孔,酪骨、耻骨交界处的粗糙隆起为髂耻隆起。 髂骨 -可见髂骨翼,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前下棘、髂后下棘,髂窝、弓 状线、坐骨大切迹,耳状面,蒂粗隆。 耻骨一 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面。 坐骨 坐骨棘、坐骨小切迹、坐骨结节。 (二)自由下肢骨 1.股骨为全身最粗大的长骨,其长度约为身高的1/4。 上端一股骨头:球形,朝向前、上、内方,其关节面与髋白构成关节 股骨头凹:在关节面的中心附近。 股骨颈:在股骨头下外侧稍细处。 大转子:在颈体交界处的外上方。 小转子:在颈体交界处的内后方。 转子间线:在大、小转子之间(前面) 转子间嵴:在大、小转子之间(后面) 体—稍向前弓曲,后面有纵行骨嵴,称为粗线 臀肌粗隆:位于粗线向大转子延续处。 耻骨肌线:位于粗线向小转子延续处。 下端一内侧髁:宽广。外侧髁:狭长。 关节面:两髁的前、下后面均有关节面,与胫骨形成关节。 髌面:由内、外侧跟下方的关节面彼此在前方相连而成,与髌骨形成关节。 内上髁:内侧髁的内侧面最突出处。内上髁上方的小突起,称收肌结节。 外上髁:外侧髁的外侧面最突出处。 2.胫骨为粗大的长骨。 上端—膨大,形成内、外侧髁,上有关节面,与股骨内、外侧髁形成关节
髁间隆起:两髁之间向上的隆起。 腓关节面:与腓骨头形成关节。 胫骨粗隆:在上端前面的粗糙隆起 体一 二榜柱状 胫骨前缘:自胫骨粗隆向下,全长均可摸到。 下端一下关节面:与距骨形成关节。 内踝:内侧份向下伸出的突起 腓骨切迹:与腓骨连结。 3.腓骨细长。 上端一腓骨头,腓骨颈。 体—一内侧像为骨间缘。 下端 一外踝:是三角形。 (三)下肢骨的骨性标志 1.髋骨 髂嵴:榄骨全部可在体表摸到,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第4腰椎棘突 髂前上棘:在酵嵴前端。 髂后上棘:在髂嵴后端。 耻骨结节:位于耻骨联合外侧。 坐骨结节:坐骨最低部,可在体表摸到,坐时与凳面接触处。 2.股骨 大转子:位于股骨上部外侧隆起,当外旋髋关节时可摸到皮下转动的大转子。 内侧髁:股骨下端向后内方突出的膨大。 外侧髁:股骨下端向后外方突出的膨大。 3.髌骨:位于膝关节前方。 4.胫骨 胫骨粗隆:位于髌骨下缘4横指处,伸膝时显而易见 胫骨前缘:胫骨前方的一条锐嵴,其上2/3位于皮下,易被摸到。 内踝:踝关节内侧的隆起。 5.腓骨 腓骨头:为腓骨上端 外躁:踝关节外侧的隆起,低于内踝。 6.跗骨 跟骨结节:位于足跟处。 舟骨粗隆:位于内踝的前下方
第二章关节学 第一节总论 【实验教具】 ①骨架:②椎骨连结;③颅矢状切:④骶骨;⑤肩关节打开:⑥膝关节打开;⑦新生儿颅: ⑧幼儿长骨剖面。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形成骨连结。 骨连结分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关节)。 一、直接连结 直接连结可分为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连结。 二、关节 1,关节的构造关节的构造包括两部分: (1)基本构造:每个关节都具备以下基本结构 关节面:表面覆有关节软骨(多数为透明软骨),具有弹性,能承受负荷和吸收震荡。 关节囊:由外层(纤维层)和内层(滑膜层)所组成。滑膜不覆盖关节软骨。 关节腔:由关节软骨和滑膜层所围成的腔隙,内含少量浆液,腔内为负压。 (2)辅助结构:适应某些关节的特殊功能需要而出现,包括: 韧带:有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之分。 关节盘:位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 关节唇: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 2.关节的运动关节的运动与关节面形态有密切的关系,运动分屈、伸;内收、外展;旋 转和环转。 3.关节的分类 (1)按构成关节的骨数(单关节、复关节)进行分类。 (2)按运动轴的数目(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多轴关节)进行分类。 (3)按关节运动方式(单动关节,联合关节)进行分类。 4.关节的X线像的基本特征关节面光滑整齐,关节间隙清晰、宽度均匀(由关节软骨 和关节腔共同构成)
第二节中轴骨连结 【实验教具】 〔躯干骨连结)①骨架;②椎骨连结;③胸肋关节;④肋椎关节:⑤椎间盘。 〔颅的连结)①骨架;②新生儿颅;③鞭下颌关节;④颅矢状切。 一、躯干骨连结 (一)脊柱 脊柱的组成:骨(24块椎骨、1块低骨及1块尾骨)及连结(韧带,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 1.椎骨的连结 相邻椎体之间:通过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参与椎管壁的构成)连结。 相邻椎弓板之间:通过黄韧带(参与椎管壁的构成)连结。 相邻横突之间:通过横突间韧带连结。 相邻棘突之间:通过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项韧带连结。 相邻关节突之间:通过关节突关节连结。 椎间盘的形态、构成、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形态:与椎体形状一致,但各部厚度不一。 构成:外部为纤维环;内部为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髓核。 功能:①牢固连结相邻的椎体;②椎间盘坚固而富有弹性,可承受压力、诚缓冲击以保护 脊髓;③有利于脊柱向各方向运动。 临床意义:纤维环的后份最薄,当其破裂时髓核可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产生脊神经 压迫症状。 2.脊柱的整体观 前面观:椎体和椎间盘自上而下(到骶骨上份为止)逐渐增大(与重力承担不断增加有 节 侧面观:呈“s”形,具有4个生理弯曲,可减轻震荡。可见椎间孔。 后面观:各部棘突的形态不同。 脊柱的功能:起支持,保护、运动功能(各部运动性质和运动范围不同,运动灵活区与稳 定区交界处易受损伤)。 (二)胸廓 1.胸廓的组成 骨—胸骨、12对肋及12个胸椎。 骨连结一肋软骨与胸骨的连结、肋骨与椎骨的连结(肋头关节和肋横突关节)和椎间 盘 2.胸廓的形态近似圆锥形,上窄下宽,横径大于前后径,有上、下两口,上口由胸骨柄 上缘、第一对肋及第一胸椎体围成;下口由胸骨剑突、肋弓、第11肋、第12肋及第12胸椎围 成。年龄、性别、生活条件及疾病等因素均可影响胸廓的形态。 3.胸廓的功能保护胸腹腔脏器,参与呼吸运动。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