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 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 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威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无富贵、贫贱不责 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 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 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 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 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择自《揭俣斯全 【译文】 楚地的习俗只信巫术不信医术,自上古夏、商、周三个朝代以来就是这样,现而今更是 如此。凡是生病的人,不管病的时间长还是短,也不管病得轻还是重,只要吃了药不见效 就立即把药拿开不用。到了巫师那里,来来去去十几次也不后悔,并且自己主动承担病痛的 责任,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 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始终无一句责备巫师的话。因此,功劳总是归于巫师,而不 良后果总是归于医生。无论有效无效,巫师总是会受到最好的奖赏,而医生所获总是远不如 巫师。因此,医生也渐渐受利益驱使,希望得到病人的信任,也就不得不借助装神弄鬼的方 法来取信于病人,这种现象,即使是最有智慧的人也很少有人不受迷惑。以至于在沅江、湘 江一带常有用人来祭祀并非自己祖先的鬼神牟取利益的事,主事人虽然受到重刑严处也毫无 不满和责备情绪,因而巫师盛行带来的恶果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无法解除。医术已经很久 不能胜过巫术了,即使有高明医术的医生也无用武之地,就是有意成就医生的名声,但学医 的人也是一天比一天的懈怠,因此,有病人花费时间,到多个郡去寻找一位好点的医生都找 不到哎呀!这是先王的政治不清明的结果吗?为什么巫术之祸竞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呀!人本 该享受天年,但没有医生是不可能的这真是不幸得很呀! 我们乡里有一个叫徐若虚的先生,他家是郡里的大姓。徐先生十五岁就中了进士,他谢 绝了做官而归乡里做医生。(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或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 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经历了数十年后,徐先生在医学方 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著有《易简归一》一套书数十卷。他在书中明辨疑惑的问题,补足欠 缺的内容,或广博或简约,清楚地分析观察,通晓细微的事物,事事融于心,敏于行,人们 都认为徐先生是古人复生。他主要是通过号脉来为病人诊断,并不看重病人的身体症状。无 论是富贵人家的还是贫穷人家的(病人),(他)都不会在意报酬的多少,相信他的医术来就 医的人,无一没有效果,(如果)病得确实不能医治了,他一定会先给病人说明白,唯有被用 过巫术的人,他会打发他离开,不再去关照他。从此以后,我们乡里的巫术才一点也不能占 有他医治病人的功劳了。我行走数千里之路去寻找徐先生这样的人,但也无人能赶得上他, 偶然遇上一个,也只专攻医术,只有一技之长而已,没有医术医德兼备的人。我来到旴江, 认为了汤伯高,他通晓医术,性情沉静思想深邃,谦逊自矜,与徐先生非常相似。我正对巫 术的泛滥而忧心,担忧医术之道不被人们接受,白白地看着春山如笑的生命夭折却无法得到 救治,因而喜爱汤伯高对医学的钻研与徐先生类似,并且带病人去让他医治很有效果,因此 就在这篇文章里书写巫医盛行带来的祸患,以及徐先生的事迹来赠送给他。哎哟,如果世上 的医生都像徐若虚、汤伯高,而我们乡里的人都相信他们,那么,巫术还能长久地这样盛行 汤伯高名尧,自取名号为常静处士。徐若虚名棪。听说庐山有一个姓郭的人,号南寄, 第6页共18
第 6 页 共 18 页 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 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 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 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无富贵、贫贱不责 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 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 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 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 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 选 择自 《 揭傒 斯 全 集》) 【译文】 楚地的习俗只信巫术不信医术,自上古夏、商、周三个朝代以来就是这样,现而今更是 如此。凡是生病的人,不管病的时间长还是短,也不管病得轻还是重,只要吃了药不见效, 就立即把药拿开不用。到了巫师那里,来来去去十几次也不后悔,并且自己主动承担病痛的 责任,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 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始终无一句责备巫师的话。因此,功劳总是归于巫师,而不 良后果总是归于医生。无论有效无效,巫师总是会受到最好的奖赏,而医生所获总是远不如 巫师。因此,医生也渐渐受利益驱使,希望得到病人的信任,也就不得不借助装神弄鬼的方 法来取信于病人,这种现象,即使是最有智慧的人也很少有人不受迷惑。以至于在沅江、湘 江一带常有用人来祭祀并非自己祖先的鬼神牟取利益的事,主事人虽然受到重刑严处也毫无 不满和责备情绪,因而巫师盛行带来的恶果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无法解除。医术已经很久 不能胜过巫术了,即使有高明医术的医生也无用武之地,就是有意成就医生的名声,但学医 的人也是一天比一天的懈怠,因此,有病人花费时间,到多个郡去寻找一位好点的医生都找 不到哎呀!这是先王的政治不清明的结果吗?为什么巫术之祸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呀!人本 该享受天年,但没有医生是不可能的这真是不幸得很呀! 我们乡里有一个叫徐若虚的先生,他家是郡里的大姓。徐先生十五岁就中了进士,他谢 绝了做官而归乡里做医生。(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或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 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经历了数十年后,徐先生在医学方 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著有《易简归一》一套书数十卷。他在书中明辨疑惑的问题,补足欠 缺的内容,或广博或简约,清楚地分析观察,通晓细微的事物,事事融于心,敏于行,人们 都认为徐先生是古人复生。他主要是通过号脉来为病人诊断,并不看重病人的身体症状。无 论是富贵人家的还是贫穷人家的(病人),(他)都不会在意报酬的多少,相信他的医术来就 医的人,无一没有效果,(如果)病得确实不能医治了,他一定会先给病人说明白,唯有被用 过巫术的人,他会打发他离开,不再去关照他。从此以后,我们乡里的巫术才一点也不能占 有他医治病人的功劳了。我行走数千里之路去寻找徐先生这样的人,但也无人能赶得上他, 偶然遇上一个,也只专攻医术,只有一技之长而已,没有医术医德兼备的人。我来到旴江, 认为了汤伯高,他通晓医术,性情沉静思想深邃,谦逊自矜,与徐先生非常相似。我正对巫 术的泛滥而忧心,担忧医术之道不被人们接受,白白地看着春山如笑的生命夭折却无法得到 救治,因而喜爱汤伯高对医学的钻研与徐先生类似,并且带病人去让他医治很有效果,因此 就在这篇文章里书写巫医盛行带来的祸患,以及徐先生的事迹来赠送给他。哎哟,如果世上 的医生都像徐若虚、汤伯高,而我们乡里的人都相信他们,那么,巫术还能长久地这样盛行 吗? 汤伯高名尧,自取名号为常静处士。徐若虚名棪。听说庐山有一个姓郭的人,号南寄
也是很有名的医生。 七、福建卷 【原文】 与王昆绳书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 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φ久,得归省视,颇忘 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辈抵掌今故, 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 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 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 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 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 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 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 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 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 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不 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 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 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 愈,字退之。 【译文】 方苞叩头:从书斋中握手告别,不能再见面。接到您的亲笔信,义深而言辞质朴。即使 是古代交往的人,难道有超过的吗?方苞从事朋党交往近十年,心事气味相同,了解他的内 心演算,有像我兄弟这样的吗! 走出都门,船向南航行,离开风沙尘埃的痛苦,耳目开朗。又很久没能孝养供奉父母, 能回家探望,忘记了自身的卑微与贫苦。只是想念两三个朋友,离别后身处不同地点,见面 不能够约定。梦中时时看见哥哥和褐甫笑谈古今,尽情玩乐欢呼,醒来后内心悲伤,增加了 离散的遗憾。 方苞在十月下旬到家,停留八天,便被饥饿驱使着到宣、歙,来到泾河。在路途中看到 两旁山峰高耸入云霄,水淸澈而凉爽,崖岩参差重重叠叠,风云往来,古树、奇藤、高大的 竹子茂盛盘曲而有生机。村落居民,看上去都很闲。于是想到古代的庄周、陶潜等人,安闲 自得,纵恣脱略,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奇才,所以他们 的文章和其人相像。假使方苞能在这里有一亩的房子、几顷田地,来耕作和修养,读书写作 心中豁然,不被外物侵扰,他的成就,不一定就比古人差。而我终年劳顿,向人求取衣食, 有时在山间行走,在水边住宿,颠簸困顿,被利诱和驱使,有时形体劳累,心怀忧惧,系绑 在尘事之中,不能有一天宽闲的身心。有德行的人坚守穷困,不害怕自己辛苦憔悴,实在是 害怕神智纷乱,学术技艺荒废,抱着无穷的愿望而最终一事无成 方苞已经二十六岁了。假使再虚度光阴,像以往那样,那么由此到四十岁、五十岁,难 道有困难吗!没有能够立身的,没有能够留在身后的,这将与一般人一样藐小呀。每当想到 第7页共18
第 7 页 共 18 页 也是很有名的医生。 七、福建卷 【原文】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 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 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 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 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 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 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 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 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 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 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 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 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不 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 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 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 愈,字退之。 【译文】 方苞叩头:从书斋中握手告别,不能再见面。接到您的亲笔信,义深而言辞质朴。即使 是古代交往的人,难道有超过的吗?方苞从事朋党交往近十年,心事气味相同,了解他的内 心演算,有像我兄弟这样的吗! 走出都门,船向南航行,离开风沙尘埃的痛苦,耳目开朗。又很久没能孝养供奉父母, 能回家探望,忘记了自身的卑微与贫苦。只是想念两三个朋友,离别后身处不同地点,见面 不能够约定。梦中时时看见哥哥和褐甫笑谈古今,尽情玩乐欢呼,醒来后内心悲伤,增加了 离散的遗憾。 方苞在十月下旬到家,停留八天,便被饥饿驱使着到宣、歙,来到泾河。在路途中看到 两旁山峰高耸入云霄,水清澈而凉爽,崖岩参差重重叠叠,风云往来,古树、奇藤、高大的 竹子茂盛盘曲而有生机。村落居民,看上去都很闲。于是想到古代的庄周、陶潜等人,安闲 自得,纵恣脱略,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奇才,所以他们 的文章和其人相像。假使方苞能在这里有一亩的房子、几顷田地,来耕作和修养,读书写作, 心中豁然,不被外物侵扰,他的成就,不一定就比古人差。而我终年劳顿,向人求取衣食, 有时在山间行走,在水边住宿,颠簸困顿,被利诱和驱使,有时形体劳累,心怀忧惧,系绑 在尘事之中,不能有一天宽闲的身心。有德行的人坚守穷困,不害怕自己辛苦憔悴,实在是 害怕神智纷乱,学术技艺荒废,抱着无穷的愿望而最终一事无成。 方苞已经二十六岁了。假使再虚度光阴,像以往那样,那么由此到四十岁、五十岁,难 道有困难吗!没有能够立身的,没有能够留在身后的,这将与一般人一样藐小呀。每当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