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物化试卷(一) 1.物质的量为n的纯理想气体,该气体在如下的哪一组物理量确定之后,其 它状态函数方有定值。 C(A)PO (B)VC(C)T, C(D)T, p 2.下述说法哪一个正确? C(A)热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C(B)温度是体系所储存热量 的量度 (C)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能量的量度(D)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 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 3.有一高压钢筒,打开活塞后气体喷出筒外,当筒内压力与筒外压力相等时关 闭活塞,此时筒内温度将 C(A)不变C(B)升高C(C降低C(D)无法判定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物化试卷(一) 1.物质的量为 n 的纯理想气体,该气体在如下的哪一组物理量确定 之后,其 它状态函数方有 定值。 (A) p (B) V (C) T,U (D) T, p 2. 下述说法哪一个正确? (A) 热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 (B) 温度是体系所储存热量 的量度 (C) 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能量的量度 (D) 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 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 3. 有一高压钢筒,打开活塞后气体喷出筒外,当筒内压力与筒外压力相等时关 闭活塞,此时筒内温度将: (A) 不变 (B) 升高 (C) 降低 (D) 无法判定
4.1mol373K,标准压力下的水经下列两个不同过程变成373K,标准压力下 的水气,(1)等温等压可逆蒸发,(2)真空蒸发这两个过程中功和热的关系为 C(A)W1l> W2l Q1>Q2C(B) W1k< w2l Q1< Q2 (C)|W1|=|W2Q=Q2C(①)|W1>|w2Q<Q 5.恒容下,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热力学能将 C(A降低(B)增加C()不变C(D)增加、减少不能确定 6.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C(A)一定产生热交换(B)一定不产生热交换 C(C)不一定产生热交换C(①)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刁.一可逆热机与另一不可逆热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燃烧等量的燃料则可逆 热机拖动的列车运行的速度 (A)较快(B)较慢 (C)一样(0)不一定
4. 1 mol 373 K,标准压力下的水经下列两个不同过程变成 373 K,标准压力下 的水气,(1) 等温等压可逆蒸发,(2) 真空蒸发 这两个过程中功和热的关系为: (A) |W1|> |W2| Q1> Q2 (B) |W1|< |W2| Q1< Q2 (C) |W1|= |W2| Q1= Q2 (D) |W1|> |W2| Q1< Q2 5. 恒容下,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热力学能将: (A) 降低 (B) 增加 (C) 不变 (D) 增加、减少不能确定 6. 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A) 一定产生热交换 (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 (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 (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7. 一可逆热机与另一不可逆热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燃烧等量的燃料,则可逆 热机拖动的列车运行的速度: (A) 较快 (B) 较慢 (C) 一样 (D) 不一定
8.始态完全相同(m,屹万)的一个理想气体体系,和另一个范德华气体体系,分 别进行绝热恒外压(ω)膨胀。当膨胀相同体积之后,下述哪一种说法正确 C(A)范德华气体的热力学能减少量比理想气体多 C(B)范德华气体的终态温度比理想气体低 ()范德华气体所做的功比理想气体少 C(D)范德华气体的焓变与理想气体的焓变相等 9.△H=Q,此式适用于下列哪个过程 C(A)理想气体从106Pa反抗恒外压105Pa膨胀到105Pa (B)o℃,105Pa下冰融化成水 C(C)电解CuSO4水溶液 C(D)与体从(298K105Pa)可逆变化到(373K104Pa) 10.在100℃和25℃之间工作的热机,其最大效率为 (A)100%(B)75%(25%(0)20% 11.对于封闭体系,在指定始终态间的绝热可逆途径可以有
8. 始态完全相同(p1,V1,T1)的一个理想气体体系,和另一个范德华气体体系,分 别进行绝热恒外压(p0)膨胀。当膨胀相同体积之后, 下述哪一种说法正确? (A) 范德华气体的热力学能减少量比理想气体多 (B) 范德华气体的终态温度比理想气体低 (C) 范德华气体所做的功比理想气体少 (D) 范德华气体的焓变与理想气体的焓变相等 9.ΔH =Qp , 此式适用于下列哪个过程: (A) 理想气体从 106 Pa 反抗恒外压 105 Pa 膨胀到 105 Pa (B) 0℃ , 105 Pa 下冰融化成水 (C) 电解 CuSO4 水溶液 (D) 气体从 (298 K, 105 Pa) 可逆变化到 (373 K, 104 Pa) 10. 在 100℃ 和 25℃ 之间工作的热机,其最大效率为: (A) 100 % (B) 75 % (C) 25 % (D) 20 % 11. 对于封闭体系,在指定始终态间的绝热可逆途径可以有:
(A)一条(B)二条(C)三条(D)三条以上 12.某理想气体的γ=Cp/Cv=140则该气体为几原子分子气体? C(A)单原子分子气体(8)双原子分子气体 (C)三原子分子气体(D)四原子分子气体 13.实际气体绝热恒外压膨胀时其温度将: C(A)升高C(B)降低C(C)不变C(D)不确定 14.当以5moH气与4 mol clz气混合,最后生成2moHC气。若以下 式为基本单元,则反应进度ξ应是 H2(g)+ Cl2(g)---->2HCI(g) (A)1 mol(B)2 mol(C)4 mol C D)5mol 15.欲测定有机物燃烧热Q-般使反应在氧弹中进行实测得热效应为Q。公 式Q=Q+△nRT中的△n为 C(A)生成物与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之差C(B)生成物与反应物中气相物质 量之差
(A) 一条 (B) 二条 (C) 三条 (D) 三条以上 12. 某理想气体的 γ =Cp/Cv =1.40,则该气体为几原子分子气体? (A) 单原子分子气体 (B) 双原子分子气体 (C) 三原子分子气体 (D) 四原子分子气体 13. 实际气体绝热恒外压膨胀时,其温度将: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14. 当以 5 mol H2 气与 4 mol Cl2 气混合,最后生成 2 mol HCl 气。若以下 式为基本单元,则反应进度 ξ 应是: H2(g) + Cl2(g) ----> 2HCl(g) (A) 1 mol (B) 2 mol (C) 4 mol (D) 5 mol 15.欲测定有机物燃烧热 Qp,一般使反应在氧弹中进行,实测得热效应为 Qv。公 式 Qp=Qv+ΔnRT 中的 Δn 为: (A) 生成物与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之差 (B) 生成物与反应物中气相物质的 量之差
(C)生成物与反应物中凝聚相物质的量之差C(D)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总 热容差 16.凝固热在数值上与下列哪一种热相等 C(A)升华热(B)溶解热(C)汽化热(D)熔化热 17.已知1 mol hcl的无限稀释溶液与1 mol naoh的无限稀释溶液在恒温 恒压下完全反应,热效应ΔrH=-559 kJ/mol,则1 mol hno的无限稀释溶 液与1 mol Koh的无限稀释溶液在恒温恒压下完全反应的热效应ΔrH为 (A)>-559 kJ/mol(B)<-559 kJ/mol C()=559kJ/mo)不能确定 18.在标准压力下,1mol石墨与氧气反应生成1mo二氧化碳的反应热为 ΔH,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C(A)△H是CO2(g)的标准生成热(B)△H=△U (C)△H是石墨的燃烧热(D)△U<△H 19.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下述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C) 生成物与反应物中凝聚相物质的量之差 (D)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总 热容差 16.凝固热在数值上与下列哪一种热相等: (A) 升华热 (B) 溶解热 (C) 汽化热 (D) 熔化热 17. 已知 1mol HCl 的无限稀释溶液与 1mol NaOH 的无限稀释溶液在恒温 恒压下完全反应,热效应 ΔrH =-55.9 kJ/mol,则 1mol HNO3 的无限稀释溶 液与 1mol KOH 的无限稀释溶液在恒温恒压下完全反应的热效应 ΔrH 为: (A) > -55.9 kJ/mol (B) < -55.9 kJ/mol (C) = -55.9 kJ/mol (D) 不能确定 18. 在标准压力下,1mol 石墨与氧气反应生成 1mol 二氧化碳的反应热为 ΔH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ΔH 是 CO2(g)的标准生成热 (B) ΔH =ΔU (C) ΔH 是石墨的燃烧热 (D) ΔU <ΔH 19. 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下述说法哪些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