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营养卫生学》教案 第二章烹饪原料的营养特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粮食类原料的营养特点 第三节果蔬类原料的营养特点 第四节肉类的营养特点 第五节蛋乳类的营养特点 第六节其他原料的营养特点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营养教研组
《烹饪营养卫生学》教案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营养教研组 第二章 烹饪原料的营养特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粮食类原料的营养特点 第三节 果蔬类原料的营养特点 第四节 肉类的营养特点 第五节 蛋乳类的营养特点 第六节 其他原料的营养特点
《烹饪营养卫生学》教案 第二章烹饪原料的营养特点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烹饪原料营养价值的评定:食品的营养价值、营 养质量指数(INQ值)的概念、内容。食物的分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成酸性食物、成碱 性食物、生酮食物、抗生酮食物等的概念及举例。谷类、豆类、果蔬、畜肉、鱼类、禽蛋 乳类、蛋类、食用油脂、冷饮等食品的营养价值特点,加工、烹调及贮存等对其营养价值的 影响。影响谷类、豆类、果蔬、肉类、蛋、奶等营养素消化吸收的主要因素(不利因素和有 利因素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掌握谷类、豆类、果蔬、畜肉、鱼类、禽蛋、乳类、蛋类、食用油 脂、冷饮等食品的营养价值特点,加工、烹调及贮存等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影响谷类、豆 类、果蔬、肉类、蛋、奶等营养素消化吸收的主要因素(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谷类、豆类、果蔬、畜肉、鱼类、禽蛋、乳类、蛋类、食用油 脂、冷饮等食品的营养价值特点,加工、烹调及贮存等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烹饪原料种类繁多,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三类:①动物性原料。如畜禽肉类 内脏类、奶类、蛋类、水产品等:②植物性原料。如粮谷类、豆类、薯类、硬果类 蔬菜水果等:③加工性原料。以动物性、植物性天然原料为基础,通过加工制作的 原料,如糖、油、酒、罐头、糕点等食品。 烹饪原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 nutritional value)是指某种烹饪原料中所含营养素和热 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 评定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常从原料中营养素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多少、相互 比例是否适宜以及是否容易消化吸收等方面入手 (一)营养素的种类及质量分数 (二)营养素质量 (三)营养素在储藏加工烹调过程中的变化 目前常用营养质量指数( index of nutritional qulity,INQ)作为评价原料 营养价值的指标。即营养素密度(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与热能密度(该食物所含热 能占供给量的比)之比。 INQ=(某营养素密度)/(热能密度) (某营养素质量分数/该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食品产热量/热能参考摄入量 标准) 意义:I№Q=1,表示食物的该营养素与热能质量分数,对该供给量的人的营养 需要达到平衡;INQ1,表示该食物该营养素的供给量高于热能。所以,INQ≥1,说 明该原料营养价值比较高:INQ≤1,说明此食物中该营养素的供给少于热能的供给, 长期食用此种食物,可能发生该营养的不足或热能过剩,说明该原料营养价值比较 低。通过计算某原料的INQ可对其营养质量的优劣一目了然,是评价膳食营养价值 的简明指标。 二、成酸性食品和成碱性食品 食物的成酸、成碱作用是指摄入的某些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变成酸性 或碱性的代谢残余物,相应的食物即为成酸性食物或成碱性食物。体内的成碱性物 质只能直接从食物中吸取,而成酸性食物则既可来自食物,也可通过食物在体内代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营养教研组
《烹饪营养卫生学》教案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营养教研组 第二章 烹饪原料的营养特点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烹饪原料营养价值的评定:食品的营养价值、营 养质量指数(INQ 值)的概念、内容。食物的分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成酸性食物、成碱 性食物、生酮食物、抗生酮食物等的概念及举例。谷类、豆类、果蔬、畜肉、鱼类、禽蛋、 乳类、蛋类、食用油脂、冷饮等食品的营养价值特点,加工、烹调及贮存等对其营养价值的 影响。影响谷类、豆类、果蔬、肉类、蛋、奶等营养素消化吸收的主要因素(不利因素和有 利因素)。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掌握谷类、豆类、果蔬、畜肉、鱼类、禽蛋、乳类、蛋类、食用油 脂、冷饮等食品的营养价值特点,加工、烹调及贮存等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影响谷类、豆 类、果蔬、肉类、蛋、奶等营养素消化吸收的主要因素(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谷类、豆类、果蔬、畜肉、鱼类、禽蛋、乳类、蛋类、食用油 脂、冷饮等食品的营养价值特点,加工、烹调及贮存等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烹饪原料种类繁多,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三类:①动物性原料。如畜禽肉类、 内脏类、奶类、蛋类、水产品等;②植物性原料。如粮谷类、豆类、薯类、硬果类、 蔬菜水果等;③加工性原料。以动物性、植物性天然原料为基础,通过加工制作的 原料,如糖、油、酒、罐头、糕点等食品。 一 、烹饪原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nutritional value)是指某种烹饪原料中所含营养素和热 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 评定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常从原料中营养素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多少、相互 比例是否适宜以及是否容易消化吸收等方面入手。 (一)营养素的种类及质量分数 (二)营养素质量 (三)营养素在储藏加工烹调过程中的变化 目前常用营养质量指数(index of nutritional qulity,INQ)作为评价原料 营养价值的指标。即营养素密度(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与热能密度(该食物所含热 能占供给量的比)之比。 I N Q=(某营养素密度)/(热能密度) =(某营养素质量分数/该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食品产热量/热能参考摄入量 标 准) 意义:INQ=1,表示食物的该营养素与热能质量分数,对该供给量的人的营养 需要达到平衡;INQ>1,表示该食物该营养素的供给量高于热能。所以,INQ1,说 明该原料营养价值比较高;INQ1,说明此食物中该营养素的供给少于热能的供给, 长期食用此种食物,可能发生该营养的不足或热能过剩,说明该原料营养价值比较 低。通过计算某原料的 INQ 可对其营养质量的优劣一目了然,是评价膳食营养价值 的简明指标。 二、 成 酸性食品和成碱性食品 食物的成酸、成碱作用是指摄入的某些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变成酸性 或碱性的代谢残余物,相应的食物即为成酸性食物或成碱性食物。体内的成碱性物 质只能直接从食物中吸取,而成酸性食物则既可来自食物,也可通过食物在体内代
《烹饪营养卫生学》教案 谢的中间产物或终产物形成 成酸性食品通常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他们含成酸元素(Cl、S、 P)较多,在体内代谢后转化为酸性物质,可降低血液等的pH值。一般而言,动物 性食品尤其是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高的肉类、蛋类、鱼类及其制品都属于成酸性食品 成碱性食品是指含钾、钠、钙、镁较多的食物。这些离子在食品中常表现为强 碱弱酸性,在体内代谢后有机酸被氧化,而钾、钠等则表现出碱性,能防止血液等 向酸性发展。植物性食品如蔬菜、水果是常见的成碱性食品,但水果中的乌梅、草 莓和谷类、薯类为成酸性食品 应当注意,并非具有酸味的食品就是成酸性食品。食品中的酸味物质是有机酸, 在体内可以彻底氧化,最终生成CO2和H20,而在体内留下碱性元素,所以大多数此 类具有酸味的食品是成碱性食品 平衡膳食要求在摄入食物时应当注意酸碱食物的比例恰当,以利于维持机体正 常的酸碱平衡。若肉类等成酸性食品摄入过多,可导致体内酸性物质过剩,而大量 消耗体内的矿物质。而适当的食用蔬菜、水果则可消除机体中过剩的酸,维持酸碱 平衡。 第二节粮食类原料的营养特点 谷类原料的营养特点 (一)谷类的结构和营养素分布 各种谷类种子形态大小不一,但其结构基本相似,除荞麦外,都是由谷 皮、糊粉层、胚乳、胚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1、谷皮。为谷粒的外壳,有多层坚实的角质化细胞构成,对胚和胚乳起保护作 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食用价值不高,常因影响谷的食味和口感,而 在加工时去除 2、糊粉层。糊粉层位于谷皮与胚乳之间,除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外,还含有较多 的磷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及无机盐,有重要营养意义。另外,糊粉层还含有一定量 的蛋白质和脂肪。但在碾磨加工时,糊粉层易与谷皮同时脱落,而混入糠麸中。 3、胚乳。位于谷粒的中部,约占谷粒重量的83%-87%,是谷类的主要部分。由 许多淀粉细胞构成,含大量淀粉和一定量的蛋白质。越靠近胚乳周边部位,蛋白质 质量分数较高,越靠近胚乳中心,蛋白质质量分数越低。 4、胚。位于谷粒的下端,约占谷粒重量的2%-3%,富含脂肪、蛋白质、无机盐 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胚芽质地比较软而有韧性,不易粉碎,但在加工时因易与胚 乳分离而损失 (二)谷类的营养特点 1、蛋白质 谷类蛋白质一般在7%-15%之间。主要由谷蛋白、白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组成 不同谷类各种蛋白质所占的比例不同。 大多数谷类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不平衡。一般而言,谷类蛋白质的谷氨酸 脯氨酸、亮氨酸质量分数高,赖氨酸质量分数少,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 酸偏低 谷类蛋白质的生物价分别为大米77,小麦67,大麦64,高粱56,小米57,玉米 60,其蛋白营养价值低于动物性食物。但由于谷类食物在膳食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 膳食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为提高谷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常采用氨基酸强化和蛋白质互补的方法,可明显 提高其蛋白质生物价值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营养教研组
《烹饪营养卫生学》教案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营养教研组 谢的中间产物或终产物形成。 成酸性食品通常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他们含成酸元素(Cl、S、 P)较多,在体内代谢后转化为酸性物质,可降低血液等的 pH 值。一般而言,动物 性食品尤其是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高的肉类、蛋类、鱼类及其制品都属于成酸性食品。 成碱性食品是指含钾、钠、钙、镁较多的食物。这些离子在食品中常表现为强 碱弱酸性,在体内代谢后有机酸被氧化,而钾、钠等则表现出碱性,能防止血液等 向酸性发展。植物性食品如蔬菜、水果是常见的成碱性食品,但水果中的乌梅、草 莓和谷类、薯类为成酸性食品。 应当注意,并非具有酸味的食品就是成酸性食品。食品中的酸味物质是有机酸, 在体内可以彻底氧化,最终生成 CO2 和 H2O,而在体内留下碱性元素,所以大多数此 类具有酸味的食品是成碱性食品。 平衡膳食要求在摄入食物时应当注意酸碱食物的比例恰当,以利于维持机体正 常的酸碱平衡。若肉类等成酸性食品摄入过多,可导致体内酸性物质过剩,而大量 消耗体内的矿物质。而适当的食用蔬菜、水果则可消除机体中过剩的酸,维持酸碱 平衡。 第二节 粮 食 类原料的营养特点 一 、谷类原料的营养特点 (一)谷类 的 结 构和 营 养 素 分 布 各种谷类种子形态大小不一,但其结构基本相似,除荞麦外,都是由谷 皮、糊粉层 、 胚 乳、 胚 四 个主要部分组成。 1、谷皮。为谷粒的外壳,有多层坚实的角质化细胞构成,对胚和胚乳起保护作 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食用价值不高,常因影响谷的食味和口感,而 在加工时去除。 2、糊粉层。糊粉层位于谷皮与胚乳之间,除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外,还含有较多 的磷和丰富的 B 族维生素及无机盐,有重要营养意义。另外,糊粉层还含有一定量 的蛋白质和脂肪。但在碾磨加工时,糊粉层易与谷皮同时脱落,而混入糠麸中。 3、胚乳。位于谷粒的中部,约占谷粒重量的 83%-87%,是谷类的主要部分。由 许多淀粉细胞构成,含大量淀粉和一定量的蛋白质。越靠近胚乳周边部位,蛋白质 质量分数较高,越靠近胚乳中心,蛋白质质量分数越低。 4、胚。位于谷粒的下端,约占谷粒重量的 2%-3%,富含脂肪、蛋白质、无机盐、 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E。胚芽质地比较软而有韧性,不易粉碎,但在加工时因易与胚 乳分离而损失。 (二)谷类的营养特点 1、蛋白质 谷类蛋白质一般在 7%-15%之间。主要由谷蛋白、白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组成。 不同谷类各种蛋白质所占的比例不同。 大多数谷类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不平衡。一般而言,谷类蛋白质的谷氨酸、 脯氨酸、亮氨酸质量分数高,赖氨酸质量分数少,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 酸偏低。 谷类蛋白质的生物价分别为大米 77,小麦 67,大麦 64,高粱 56,小米 57,玉米 60,其蛋白营养价值低于动物性食物。但由于谷类食物在膳食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 膳食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为提高谷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常采用氨基酸强化和蛋白质互补的方法,可明显 提高其蛋白质生物价值
《烹饪营养卫生学》教案 2、碳水化合物 谷类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大约为70%,其中90%为淀粉( starch),集中在胚乳的 淀粉细胞内,糊粉层深入胚乳的部分也有少量淀粉。 谷类中的淀粉因结构上与葡萄糖分子的聚合方式不同,可分为直链和支链淀粉, 其质量分数因品种而异,可直接影响食用风味。 3、脂肪 谷类脂肪以甘油三脂为主,还有少量的植物固醇和卵磷脂 4、矿物质 谷类含矿物质以磷、钙为主,此外,铜、镁、钼、锌等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也较 高。总量约为1.5~3%,谷类食物含铁较少,仅为1.5~3mg/100g 5、维生素 谷类是膳食中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谷类原料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很低,或几乎不含 (三)加工贮存对谷类营养价值的影响 1、加工对谷类营养价值的影响 加工精度与谷类营养素的保留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加工精度越高,营养素损 失越大,维生素尤以B族维生素改变显著,无机盐及含赖氨酸比较高的蛋白质 损失较大 如果谷类加工粗糙、出粉(米)率高,虽然营养素损失减少,但口感和食味差 同时由于植酸和纤维素质量分数较多,还将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如植酸与钙 铁、锌等整合成植酸盐,不能被机体利用。对谷类含有的各类营养素的消化吸收率 相应降低,还可能影响其他同时摄入的食物中的营养素的吸收。 2、贮存对谷类营养价值的影响 谷类的贮存一般选择避光、通风、干燥和阴凉的环境,在正常的贮藏条件下, 谷类种子由于水分质量分数低,生命活动进行得十分缓慢,各种营养成分基本不发生 变化 二、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特点 (一)豆类的营养特点 豆类按食用部分的主要营养成分可分为两大类 类含高蛋白质(35~40%)、较少碳水化合物(35~40%)、中等脂肪(15 20%),如大豆(黄豆、黑豆和青豆)、花生、四棱豆等。另一类含高碳水化合物(55~ 70%)、中等蛋白质(20~30%)、少量脂肪(5%以下),如豌豆、蚕豆、绿豆、赤 小豆、芸豆等 豆类是我国人民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1、大豆的营养特点 大豆含有35-40%的蛋白质,是谷类的3-5倍,为植物性食品中含蛋白质最多的 食品,黑大豆的蛋白质甚至高达50%。大豆的蛋白质为优质蛋白,其氨基酸组成接近 人体需要,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组成与比例也符合人体“理想蛋白质氨基酸组成 模式”的需要,除蛋氨酸质量分数略低外,其余与动物性蛋白质相似。 大豆约含脂肪15~2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5%,且以亚油酸最多,高达55%左 右。此外,大豆脂肪中还含有1.64%的大豆磷脂和抗氧化能力较强的维生素E。 大豆中碳水化合物25~30%,其中一半是可供人体利用的,以五碳糖和糊精比例 较大,淀粉较少:另一半是人体不能消化吸收的棉籽糖和水苏糖,存在于大豆细胞壁 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氨,可引起腹胀。 此外,大豆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但由于大豆中膳食纤维等抗营养因子的影 响,钙和铁的消化吸收率不高。大豆中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B族维生素质量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营养教研组
《烹饪营养卫生学》教案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营养教研组 2、碳水化合物 谷类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大约为 70%,其中 90%为淀粉(starch),集中在胚乳的 淀粉细胞内,糊粉层深入胚乳的部分也有少量淀粉。 谷类中的淀粉因结构上与葡萄糖分子的聚合方式不同,可分为直链和支链淀粉, 其质量分数因品种而异,可直接影响食用风味。 3、脂肪 谷类脂肪以甘油三脂为主,还有少量的植物固醇和卵磷脂。 4、矿物质 谷类含矿物质以磷、钙为主,此外,铜、镁、钼、锌等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也较 高。总量约为 1.5~3%,谷类食物含铁较少,仅为 1.5~3mg/100g。 5、维生素 谷类是膳食中 B 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谷类原料中的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C 的质量分数很低,或几乎不含。 (三)加工贮存对谷类营养价值的影响 1、加工对谷类营养价值的影响 加工精度与谷类营养素的保留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加工精度 越高 ,营 养素损 失越大,维 生素尤 以 B 族维生 素改变显 著,无机 盐及含 赖氨酸比 较高的蛋 白质 损失较大。 如果谷类加工粗糙、出粉(米)率高,虽然营养素损失减少,但口感和食味差。 同时由于植酸和纤维素质量分数较多,还将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如植酸与钙、 铁、锌等整合成植酸盐,不能被机体利用。对谷类含有的各类营养素的消化吸收率 相应降低,还可能影响其他同时摄入的食物中的营养素的吸收。 2、贮存对谷类营养价值的影响 谷类的贮存一般选择避光、通风、干燥和阴凉的环境,在正常的贮藏条件下, 谷类种子由于水分质量分数低,生命活动进行得十分缓慢,各种营养成分基本不发生 变化。 二 、 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特点 (一)豆类的营养特点 豆类按食用部分的主要营养成分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含高蛋白质(35~40%)、较少碳水化合物(35~40%)、中等脂肪(15~ 20%),如大豆 (黄豆、黑豆和青豆)、花生、四棱豆等。另一类含高碳水化合物(55~ 70%)、中等蛋白质(20~30%)、少量脂肪(5%以下),如豌豆、蚕豆、绿豆、赤 小豆、芸豆等。 豆类是我国人民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1、大豆的营养特点 大豆含有 35-40%的蛋白质,是谷类的 3-5 倍,为植物性食品中含蛋白质最多的 食品,黑大豆的蛋白质甚至高达 50%。大豆的蛋白质为优质蛋白,其氨基酸组成接近 人体需要,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组成与比例也符合人体“理想蛋白质氨基酸组成 模式”的需要,除蛋氨酸质量分数略低外,其余与动物性蛋白质相似。 大豆约含脂肪 15~2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 85%,且以亚油酸最多,高达 55%左 右。此外,大豆脂肪中还含有 1.64%的大豆磷脂和抗氧化能力较强的维生素 E。 大豆中碳水化合物 25~30%,其中一半是可供人体利用的,以五碳糖和糊精比例 较大,淀粉较少;另一半是人体不能消化吸收的棉籽糖和水苏糖,存在于大豆细胞壁, 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氨,可引起腹胀。 此外,大豆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但由于大豆中膳食纤维等抗营养因子的影 响,钙和铁的消化吸收率不高。大豆中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 B 族维生素质量
《烹饪营养卫生学》教案 分数较谷类多,并含有一定量的胡罗卜素和维生素E 2、其他豆类的营养价值 ①豌豆。豌豆中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0~25%,以球蛋白为主,氨基酸组成中色氨酸的 质量分数较多,蛋氨酸相对较少。脂肪质量分数仅为1%左右。碳水化合物约为57 60%,幼嫩的青豌豆籽粒中含有一定量的蔗糖,因而带有甜味。豌豆中的B族维生素 较为丰富,幼嫩籽粒还有少量维生素C。钙、铁在豌豆中较多,但消化吸收率不高。 ②赤小豆。赤小豆中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9~23%,胱氨酸和蛋氨酸为其限制性氨基酸 脂肪大约为1~2%,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55~60%,大约一半为淀粉,其余为戊糖、 糊精等。其他成分类似豌豆 ③绿豆。营养成分类似豌豆,蛋白质量分数为18~23%,但碳水化合物除淀粉外,还 有纤维素、糊精和戊聚糖等 3、豆类的抗营养因素 ①蛋白酶抑制剂( protease inhibitor,PI)。 ②胀气因子。 ③植酸。 ④皂苷和异黄酮。 植物红细胞凝血素。植物红细胞凝血素是能凝集人和动物血液的一种蛋白质 可影响动物的生长,加热即被破坏。 (二)豆制品的营养特点 豆制品包括非发酵性的大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豆腐干、腐竹等)、发酵性大 豆制品(如腐乳、豆豉、臭豆腐等)。淀粉质量分数较高的豆类还可制作粉丝、粉皮 豆腐由于在加工时大豆经过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等工序,去除了大量的粗纤 维和植酸,蛋白质受热变性,胰蛋白酶抑制剂被破坏,营养素的利用率有所提高 豆腐干经压榨成型水分大量排出,含水量只有65~78%,各种营养成分由此而浓 缩。千张的水分质量分数更低,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可达到20~35% 豆浆是中国人常用的饮料,由于萃取了大豆中可溶性蛋白质,其蛋白质质量分数 可达2.5~5%,脂肪质量分数约为0.5~2.5%,碳水化合物为1.5~3.7%。营养成分接 近牛奶,但是较牛奶的脂肪质量分数少,且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大。 粉条、粉皮、凉粉是以富含淀粉的豆类加工制成的。由于制作时大部分蛋白质 以“酸水”的形式被弃去,故其成分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如粉条质量分数在90%以上, 其他成分甚微。凉粉含水95%,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为4.5%左右,其他成分很少 大豆和绿豆发制成豆芽,除含原有营养成分外,还可产生抗坏血酸,当新鲜蔬 菜缺乏时,豆芽是抗坏血酸的良好来源。大豆芽中含天门冬氨酸较多,常用来吊汤 增鲜 三、杂粮的营养特点 (一)薯类的营养特点 1、马铃薯。每100g马铃薯块茎含水分75~82g,淀粉17.5g,糖1.0g,粗蛋白 2.0g。马铃薯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等,铁、磷等矿物质质 量分数也较高。虽然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低,但其中赖氨酸和色氨酸质量分数较高, 消化吸收率较高,营养价值较髙。淀粉质量分数远高于一般的蔬菜,每100g可产热 量334.4~376.2KJ,具有主食原料的特点。 2、红薯。每100g鲜薯含水分73~82g,碳水化合物高于马铃薯,为15.2~29.5g 其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马铃薯低,为0.8~1.8g。但含有丰富的β一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C,以及少量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营养教研组
《烹饪营养卫生学》教案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营养教研组 分数较谷类多,并含有一定量的胡罗卜素和维生素 E。 2、其他豆类的营养价值 ① 豌豆。豌豆中蛋白质质量分数为 20~25%,以球蛋白为主,氨基酸组成中色氨酸的 质量分数较多,蛋氨酸相对较少。脂肪质量分数仅为 1%左右。碳水化合物约为 57~ 60%,幼嫩的青豌豆籽粒中含有一定量的蔗糖,因而带有甜味。豌豆中的 B 族维生素 较为丰富,幼嫩籽粒还有少量维生素 C。钙、铁在豌豆中较多,但消化吸收率不高。 ② 赤小豆。赤小豆中蛋白质质量分数为 19~23%,胱氨酸和蛋氨酸为其限制性氨基酸。 脂肪大约为 1~2%,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 55~60%,大约一半为淀粉,其余为戊糖、 糊精等。其他成分类似豌豆。 ③ 绿豆。营养成分类似豌豆,蛋白质量分数为 18~23%,但碳水化合物除淀粉外,还 有纤维素、糊精和戊聚糖等。 3、豆类的抗营养因素 ① 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PI)。 ② 胀气因子。 ③植酸。 ④皂苷和异黄酮。 植物红细胞凝血素。植物红细胞凝血素是能凝集人和动物血液的一种蛋白质。 可影响动物的生长,加热即被破坏。 (二)豆制品的营养特点 豆制品包括非发酵性的大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豆腐干、腐竹等)、发酵性大 豆制品(如腐乳、豆豉、臭豆腐等)。淀粉质量分数较高的豆类还可制作粉丝、粉皮 等。 豆腐由于在加工时大豆经过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等工序,去除了大量的粗纤 维和植酸,蛋白质受热变性,胰蛋白酶抑制剂被破坏,营养素的利用率有所提高 豆腐干经压榨成型水分大量排出,含水量只有 65~78%,各种营养成分由此而浓 缩。千张的水分质量分数更低,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可达到 20~35%。 豆浆是中国人常用的饮料,由于萃取了大豆中可溶性蛋白质,其蛋白质质量分数 可达 2.5~5%,脂肪质量分数约为 0.5~2.5%,碳水化合物为 1.5~3.7%。营养成分接 近牛奶,但是较牛奶的脂肪质量分数少,且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大。 粉条、粉皮、凉粉是以富含淀粉的豆类加工制成的。由于制作时大部分蛋白质 以“酸水”的形式被弃去,故其成分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如粉条质量分数在 90%以上, 其他成分甚微。凉粉含水 95%,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为 4.5%左右,其他成分很少。 大豆和绿豆发制成豆芽,除含原有营养成分外,还可产生抗坏血酸,当新鲜蔬 菜缺乏时,豆芽是抗坏血酸的良好来源。大豆芽中含天门冬氨酸较多,常用来吊汤 增鲜。 三 、杂粮的营养特点 (一)薯类的营养特点 1、马铃薯。 每 100g 马铃薯块茎含水分 75~82g,淀粉 17.5g,糖 1.0g,粗蛋白 2.0g。马铃薯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B 族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等,铁、磷等矿物质质 量分数也较高。虽然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低,但其中赖氨酸和色氨酸质量分数较高, 消化吸收率较高,营养价值较高。淀粉质量分数远高于一般的蔬菜,每 100g 可产热 量 334.4~376.2KJ,具有主食原料的特点。 2、红薯。 每 100g 鲜薯含水分 73~82g,碳水化合物高于马铃薯,为 15.2~29.5g。 其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马铃薯低,为 0.8~1.8g。但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C,以及少量的 B 族维生素和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