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虫有趋光趋化性:成虫对糖、酒、醋混合液 的趋性尤其强烈。成虫对普通白炽灯的趋光性不强, 但用黑光灯可诱到大量的成虫。在测报工作常用到。 4.成虫产卵有选择性:成虫对产卵部位有一定的 选择性。一般喜欢产在植株的枯叶或或绿叶的尖端的 皱缝处。在麦株上多产卵于植株中、下部干枯叶尖 上。在玉米上多产在枯叶尖或受虫害后萎蔫的叶片 面,也喜欢产在被拔除掉的玉米枯苗上。在谷子上多 产在谷苗上部3~4个叶片尖端或者在枯心苗、白发 病株的枯叶缝间或叶鞘中。利用这种习性,可在田间 插上小谷草把诱卵,观测卵量消长趋势,作为预测预 报的依据
5.幼虫的食量和抗药性随幼虫的龄期增加而增强 1~2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 食,但食量少仅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呈麻眼状。3龄前 幼虫头部无花纹,腹足发育不完全,行走时体拱成弓 形。3龄幼虫开始沿叶缘咬成缺口。食量渐大。当幼 虫进入5~6龄时,食量骤增,到达暴食期,占幼虫 期总取食量的90~95%。低龄幼虫药剂防治效果 好,高龄幼虫由于抗药性增强,而药效不好。在生产 中要求做到早发现,将幼虫消灭在3龄之前(可根据 田间被害状和幼虫发育进度判断幼虫的龄期)
6.幼虫有迁移习性:幼虫喜欢取食禾谷类作物。 当一块田作物被食害完之后,由于缺乏食料,可成群 地迁移到邻近的田块危害。 7幼虫还有潜土习性、假死性。4龄幼虫常潜伏 在作物根旁的松土内或土块下,深度达1~2cm。 1~2龄幼虫受惊后常吐丝下垂,悬在空中,随风飘 散;3龄后受惊立即落地,身体卷曲呈环状不动,片 刻后再爬上植株或在松土中。 8.幼虫老熟后在植株附近松土内化蛹,一般在 1~2厘米深处作一土茧在内化蛹。 9粘虫具有迁飞习性及无滞育习性
(三)粘虫在我国的发生区划 根据粘虫在我国东部地区具有季节性南北接续为 害的特点,即从春季开始,从南向北逐代发生,夏季 后又从北向南发生,李光博等提出了粘虫迁飞的路线 图和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南向北五个不同世代的发 生区。 1.2~3代区大体位于北纬39以北,包括黑龙 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东部及北部、山西中 部、北部及山东东部等地区。全年发生2~3个世代, 以第2代(当地第1代)发生数量较多.6月中旬至7月上 旬为幼虫盛发期,主要为害麦、谷子、玉米、高梁、 稻等作物近年来由于气候与耕作制度改革的影响, 7~8月间3代(当地2代)粘虫发生也较严重,为害谷 千玉米等作物:☑众众众☑V众☑众私
2.3~4代区大体上位于北纬36°39°之间,包括 山东西部及北部。河北中部、西部和南部、山西东 部、河南北部和东部等地。全年发生3~4个世代,以 第3代发生数量最多。于7~8月间为害谷子2代于6月 间为害谷子、小麦及麦田内套种玉米的幼苗、玉米、 高梁、水稻等作物。7月底至8月上、中旬为卵及幼 虫盛发期。第1代多发生于5月间为害小麦,第。 3.4-5代区大体位于北纬33°36°之间,包括 江苏、安徽、上海、河南中部及南部、山东南部、湖 北北部等地区。全年发生45个世代,以第2代发生 数量最多。于4~5月间为害小麦,4月下旬至5月上、 中旬为第1代幼虫盛发期,有的年份第2代或第3代也 为害谷子、玉米及水稻等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