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 幼虫6龄3龄弓,纵行条纹五色虫(白红黑红 黑)。 体长39mm,沿脱裂线有褐色“八”字纹。背中线 白色,边缘有细黑线;背中线两侧有2条红褐色至黑 OVOVVSVVOVSVVSVA
棉铃虫 粘虫
四.习性及生活史 (一)生活史 粘虫在发育过程中无滞育现象,条件适宜时可以终年繁 殖。因此,其发生世代数因地区成异,纬度(或高度)愈高,世 代数愈少。最多的如广东、广西一年可发生8代,最少的如东 北和甘肃西部一年只发生2代。 粘虫在我国南北都有发生。经多年的研究发现,在北方冬 季找不到越冬虫态,而在南方如广东、福建等地在夏季又很难 找到各虫态。许多学者,通过全国协作,用海面捕蛾,标记释 放带色粘虫蛾,分析粘虫飞翔能力和卵巢发育进度等技术手 段,对粘虫在北方越冬和南方越夏问题进行了多年研究,业已 证明,粘虫可以远距离迁飞。这种迁飞理论现已为大多数人接 受,并不断得到证实。 ☑
粘虫耐寒力较差。在我国东半部地区的越冬北 界位于32N~34N(甘肃省文县县城正好在这一纬度 线上),大致相当于1月份0℃等温线附近。在此界线 以北的华北、东北及华东、中南的部分地区,冬季 日平均温度等于或低于0℃的天数在30天以上,粘虫 不能越冬,虫源来自南方。在此线以南越冬情况因 地而异,在27N~33N,大致相当于1月份0℃~8℃ 等温线之间的偏北地区,以幼虫和蛹在稻桩、稻草 堆、田埂及田边、路边等地的杂草中越冬,在偏南 地区幼虫可继续活动,在麦田或杂草上取食,但数 量较少;在27N以南,大致相当于1月份8℃等温线 以南的地区,粘虫幼虫可正常生长发育,为害小 麦、绿肥和禾本科杂草,是主要的虫源地之一
(二)习性 1.成虫具有昼伏夜出习性:傍晚开始活动、取 食、交配、产卵、直到黎明才寻找阴暗处如草垛、灌 木丛、茅棚、畜舍、树洞等处隐藏,也就是白天潜 伏。成虫在夜间有两次活动高峰,第一次在傍晚8~9 时,第二次在黎明前。 2.成虫需要补充营养:成虫羽化后,必须取食花 蜜作为补充营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正常发育产 卵。主要的蜜源植物有桃、李、杏、苹果、刺槐、油 菜、大葱、苜蓿、刺儿菜等;对蚜虫、介壳虫分泌的 蜜露也很喜欢取食。此外,对腐烂的果实,酒糟、发 酵液、甚至酸泔水、污水等也能吸引粘虫蛾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