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蔬菜害虫 第一讲蔬菜害虫简介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害虫的防治在蔬菜栽培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涉及蔬菜 的数量、更涉及蔬菜的质量。为提供优质无污染的蔬菜,必须掌握蔬菜害虫的防治技术。 我国蔬菜害虫的种类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蔬菜害虫200多种,比较重要的有30一40种,列表如下: 蔬菜种类 害虫种类及危害 十字花科 萝卜、甘蓝、 甘蓝、小百 菜粉蝶类、菜蛾、菜螟、甘蓝夜蛾、斜 菜、大白菜、芥兰、花椰 纹夜蛾、菜蚜类、黄条跳甲、菜叶蜂、 Cruciferae 菜(菜花)等 菜蝽、大猿叶甲、小猿叶甲等。 葫芦科 南瓜、丝瓜、冬瓜、西 守瓜类、瓜实蝇、节瓜蓟马、瓜蚜、红 Cucurbitacese 瓜、葫芦、苦瓜、甜瓜、 蜘蛛 西葫芦 豆科Lagminosae 菜豆、绿豆、豌豆、蚕 豆天蛾、豆荚螟、银纹夜蛾、豆野螟、 豆、大豆、扁豆、金花菜 豆蚜、豆芫青类、碗豆潜叶蝇。 (首蓿) 百合科Liliaceae 金针菜(黄花菜),百合、 葱蝇、葱蓟马、非蛆、蚜虫等 洋葱、大蒜、大葱、非菜 藜科 甜菜、菠菜 甜菜潜叶蝇、甜菜夜蛾 Chenopodiaceae 茄科Solanaceae 马铃薯、番茄、茄子、辣 马铃薯瓢虫、棉红蜘蛛、匣黄斑螟、烟 椒、枸杞、酸浆 青虫、棉铃虫、马铃薯块茎蛾、蚜虫等 多科多种蔬菜 地下害虫:蝼蛄、蛴螬、地老虎、地蛆 温室及保护地 各种蔬菜 红蜘蛛、温室白粉虱、蚜虫 栽培 蔬菜栽培的特点是集约(主要栽培在城镇附近)、管理精细、生产周期短及直接食用、对产品的 质量要求比较高,对病虫害防治要求及时有效。蔬菜栽培方式不同(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大棚)、 温室栽培及无土栽培),主要虫害的种类也不同,防治技术也有所不同。但共同的特点是施用化学药剂 较多,“无公害”(无农药污染)蔬菜生产就成为当务之急。在蔬菜的4项污染源(工业三废、卫生污 染、化肥污染、农药污染)中,农药的污染是最严重、最频繁和最易引起公众注意的。对于这些污染现 阶段只有采取躲避的办法,即主要组织生产无农药污染的无公害蔬菜。这也是目前蔬菜害虫的防治的指 导思想。即从经济学、生态学、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手 段,提倡用微生物农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讲究科学用药、把农药的使用量压低到最 低量、协调化防、生防和其它物理防治手段的矛盾。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农药的残留控制 在国家允许的标准以下。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术(相当于蔬菜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如下: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丰产品种:要针对当地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选用抗虫抗病或耐病虫品种。 2 处理种子苗床土,培育无病虫壮苗。蔬菜种子可用温汤,干热或福美双、百菌清等农药处理,消除种子带菌,苗 床可用甲醛、多菌灵等农药进行土壤消毒。提昌应用中棚或温室电热育苗,或采用营养钵育苗,高温促根,及早炼 苗,防止徒长,使幼苗健壮墩实。苗床面积小,防治病虫比田间省药,并可减少田间的病源和虫源。 3深翻整地,施足腐熟基肥,实行轮作间种,适时深翻。可促进病残株腐烂,并把土中的害虫翻到表面,受到益鸟 的啄食,也不利于其越冬。腐熟的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强根际微生物的桔抗作用,减少枯娄病的发生。轮 作间种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玉米、青椒、白菜等间作,可减少蚜虫的迁飞传毒。高杆作物遮阴可改变田间小气候, 降低地温,有利于根系发育,增强抗病能力。 改进栽培方式,加强田间管理。如高畦栽培可显著减轻白菜软腐病的发生。高温闷棚对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有 定的抑制作用
清洁田间。及时清除,处理田间、棚室内的残株、烂果、病叶等,及消灭田间地头的杂草,可减少病菌和虫口基 5 数,明显减轻病虫的发生程度。 6 嫁接防病。利用黄瓜枯萎病菌不侵染南瓜、西瓜枯萎病不侵染葫芦的特性,用南瓜,葫芦做猫木,分别嫁接黄 瓜、西瓜,防治枯萎病,效果可达95%以上。 二、生物防治 蔬菜田茬口较多,生育周期短,露地栽培的生态环境极不稳定,自然天敌的优势种群较难建立。 目前,菜田的生物防治以使用微生物制剂农药为主,如各地应用苏云金杆菌的商品制剂如7216, HD一1,青虫菌6号杀螟杆菌,BT乳剂等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烟青虫 等鳞翅目蔬菜害虫,防治效果大都在80%以上。 此外,利用菜粉蝶颗粒体病毒防治菜青虫,利用拟青霉菌剂防治白粉虱均有小面积的试验。 释放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烟青虫有一定的效果。菜青虫的天敌也比较多,如风蝶金小蜂寄生菜青 虫的蛹,微红茧蜂寄生4龄前的幼虫,各地也有研究应用。 温室、大棚内属于封闭的生态环境,各种生态条件较易控制,是采用生防措施的有利条件。中国 农科院生防室应用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每株番茄有粉虱成虫0.3-1头,释放丽蚜小峰3-5头,每10 天左右放一次,共3-4次,可基本控制温室白粉虱,但要与培养无虫菌结合,才能收到好效果。沈阳农 学院植保系研究利用烟蚜小蜂防治温室和大棚内的黄瓜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利用农用抗菌素防治蔬菜病虫害,近几年有新的进展。上海农药研究所研制的浏阳霉素治螨有 效,另外新近生产的农抗120防治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B0-10防治白粉菌和番茄叶霉病,816防治黄 瓜霜病,井冈霉素防治茄果类蔬菜的青枯病,猝倒病,白绢病,炭疽病等都有一定的防效。 应用病毒疫苗防治茄果类病毒病也有应用和发展。例如采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提供的TMV病毒 疫菌接种,对番茄病毒病抑制作用强,并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已作为生产上的常规措施之一。 三、其它非化学防治方法: 1、黑光灯诱杀,主要针对夜蛾科的重要种类及蝼姑、金龟子等,应用灯光诱杀,减轻为害。 2、黄板诱杀粉虱,在保护地内悬挂黄色板涂以薄粘油,可诱杀粉虱。也可用黄板诱杀蚜虫。 3、用银灰色塑料膜覆盖或田间挂条,纵横拉条成W形,可忌避蚜虫迁飞传毒。此外,可用杨树枝把,糖醋液在诱杀有 趋性的害虫,减少大田用药。 四、化学防治 就目前的科研和生产水平,对大多数病虫害不能依据上述措施得到全面控制,对某些病虫害大发 生的情况下仍需用化学农药,加之农药学科也在发展,许多选择性强(如辟蚜雾)、低残留的(如辛硫 磷和菊酯类农药等易在田间水解或光解)或其它安全性强的(如脲类杀虫剂、抑制几丁质的合成,对人 安全)已生产推广。如采用这些药剂,特别是仅用于生长初期或不直接喷射到采摘部位,通过检验证 明,其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施用化学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仍是重要的防治手段。科学合理的用 药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为此,作用化学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严禁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甲胺磷、呋喃丹、1605、3911、氧化乐果、六六六、DDT等 应禁用。 2.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品种。敌百虫、乐果、杀虫双、杀螟松、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克螨特、波尔多液、硫磺 粉、DT、多菌灵、瑞毒霜、乙磷铝、瑞毒锰锌、百菌清等,合理轮换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 3.加强病虫预测预报,掌握防治适期,放宽防治指标,不打保险药,不盲目增加防治次数和用药浓度。 4。讲究喷药技术,目前推广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用量很小,多以毫升或克计算,要提倡作用小量筒或小 秤量。使用07-1毫米孔径的小喷片,可减少用药量,大棚温室内使用烟雾剂不增加棚室内温度,有利于控制病害的发
生。施用农药要执行国家规定的安全间隔期,保证消费者的安全。此外,在蔬菜不同生育阶段对某些药物敏感性不同, 施用时应注意。 5,进行农药残留量的测室,制定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规范化措施。对无公害蔬菜要抽样检测农药残留量,不可超标:对 国家尚未制定允许残留量的农药品种,可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或其它国家制定的残留量标准。对国内尚 不能掌握检测技术的农药品种,则检查生产中是否执行安全间隔期。各种根据本地的条件制定“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 术,需经过三年以上的实践并进行轴样检测农药残留量,不超标,才可确定该项技术为规范化措施并在以后的生产中实 施,凡违反规范化的措施生产的蔬菜都不能列为无公害蔬菜。规范化技术措施如有变动,特别是更换农药品种有可能影 响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时,必须重新抽样检测农药残留量。” 总之,生产无公害蔬菜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涉及面较广,要有环保、监测、卫生、商业、生产 资料、化工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植保、栽培、育种、农药等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单位的协作,完善 各项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提供干净优质的蔬菜。 第二讲菜粉蝶类 种类、分布及危害 菜粉蝶类或菜白蝶类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属于鳞翅目、粉蝶科。在我国有5种,其学名 和分布如下: 种类 国内分布 国外分布 菜粉蝶(菜青虫)(粉 各地都有,除广东、台湾等省 世界分布种,亚洲、欧 蝶属)Pieris rapae Linne 外。其它各省发生较重,经常成 洲、南北美洲、北非洲 灾 东方粉蝶P.canidia 偏南,北界为秦岭、开封、青岛 Sparrman 一线,西至四川南方各省,以广 东、福建发生较重。 大菜粉蝶P.brassicae 西藏南部,云南、四川新疆、以欧洲、非洲、美洲 Linne 此种为害较重。 褐脉粉蝶P.melete 华北,华中。华东各地 Menetries 斑粉蝶(斑粉蝶属) 遍布北方(华北、东北、西北、 西藏)常与菜粉蝶混合发生。 Pontia daplidice Linne 这几种粉蝶在不同地区常混合发生,但以菜粉蝶最为重要。也是甘肃省蔬菜上的一大害虫。 菜粉蝶的寄主植物达35种,分属于9个科,但主要为害十字花科,如结球甘蓝,球茎甘兰,小白菜,小萝卜、小油 菜等。且偏食厚叶的球茎甘兰和结球甘兰。 菜粉蝶以幼虫取食寄主的叶片,造成孔洞或缺刻的害状。严重时,可将叶子全吃光,只剩下叶柄 和叶脉。幼虫的为害还能引起(传播)软腐病的侵入和发生,造成更大的损失。甘兰在苗期受害严重时, 则整株死亡,轻则影响包心。如果甘兰在包心前末注意防治,幼虫钻入进叶球里,不但在叶球中暴食菜 心,同时,由于腐烂和粪便污染菜心,严重影响包心菜的品质和产量。 形态特征 前翅:基部灰黑顶三角,线下圆班-cu:幼虫气门两圆斑,一绕气门另在后。 三. 生活史和习性 1.该虫为一年多代的昆虫,我国各地发生的世代数自北向南逐渐增加,发生3一9代。如黑龙 江、甘肃省一年发生3一4代,长沙8一9代,而广西发生8一9代。在长沙以南的地区世代数略有减少 的原因是这些地区炎热的季节长,不利于该虫和生长发育。 2.菜粉蝶在各地的发生期不同,一年内为害的盛期也因地而异。在南方以春未夏初(4一6月)和秋未冬初(9-11月)两 次盛发。而在甘肃夏秋两季发生最重,春季发生较少。因此该虫喜阴凉的气候条件
3.菜粉蝶在各地以蛹越冬,且越冬场所分散,大多在秋季为害地附近的墙壁,篱笆。树干、土缝、杂草落叶间越冬。 在北方多在环境干燥而阳光不直接照射的环境里,而在南方,多在向阳面,越冬蛹也不隐蔽(无覆盖物)。 由于越冬场所分散,环境条件差异大,因而越冬蛹在南北各地羽化时期不同,而羽化期延长,造 成世代重叠。 4.成虫一般在白天活动,夜间、风雨天和阴天则在生长茂密的植物上栖息不活动,并有趋向白色花间栖息的习性。在 晴朗无风的天气时,中午活动最盛。经常在蜜源植物与产卵寄主间来回飞翔。 5.卵散产,每雌10粒到百余粒,在田间呈嵌纹型分布。产卵的多少与气候及补充营养有关。从春到夏产卵逐渐增多, 盛夏天气太热,产卵又减少。大致以秋季产卵最多。卵散产(停一次,产1粒卵)。夏季多产在寄主叶片背面,寒季多 产在叶正面。特别喜欢产卵在十字花科厚叶片的蔬菜,如甘蓝上。主要因为这类作物含有较多的芥子油糖甙式,它可吸引 成虫产卵,幼虫取食,这是动物和植物有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在菜地边缘有蜜源植物的情况下, 卵在田间的分布不是随机分布的,而呈嵌纹型分布。但以后随着幼虫的成长,有逐渐趋向均匀的趋势。卵期3一8天,发 有起点温度为8.4℃,有效积温为56.4日度。 幼虫5龄。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然后取食叶片。低龄幼虫皆停在叶片背面剥食为害,使被害处留 一层薄而透明的表皮。虫体长大后,开始爬到叶片正面蚕食组织、形成空洞,并且能侵入甘蓝球心为 害,1,2龄幼虫受惊后有吐丝下垂的习性,3龄后受惊则卷曲落地,4一5龄的幼虫食量最大。 幼虫老熟后化蛹,化蛹的场所和位置各代不同,但均以干燥及雨水不能进入处为多。越冬蛹如前 所述。非越冬代常在老叶背面,植株底部、叶柄等处化蛹,以腹部末端粘在或附着在物上,并吐一丝束 在腹部第一节上。 菜粉蝶整个发育期的有效积温为423.5日度.椐此可一个地区一年的发生世代数。 四.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菜粉蝶种群的消长幅度大小随地区及年份而异,影响变更的主要因子是气温、天敌数量和食料因 子。 它适宜于阴凉的气候条件。据文献记载,最适宜的温度为16一31℃、最适宜降雨量为7.7-12.5毫 米/周。而一般的温带气候春秋两季比较接近这个条件,因而发生较重。 菜粉蝶各个虫期的天敌很多,对其种群的消长有一定的作用。卵期的天敌有:花蝽,广赤眼峰。 幼虫和蛹的寄生性天敌有:粉蝶绒茧峰、绒茧蜂、寄生蝇(寄生于幼虫体内)。蛹期有三种寄生蜂:粉蝶 金小蜂、广大腿小蜂、粉蝶黑瘤姬蜂。幼虫和蛹的捕食性天敌有黄蜂、食虫蝽。此外,寄生于幼虫的有 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菜粉蝶主要取食十字花科蔬菜,因此、有无十字花科蔬菜对其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为 害严重的季节,也就是十字产蔬菜大量栽培的适宜季节。在夏季,十字花科蔬菜栽培少,加之气候炎 热,发生就少。 综合上述,菜粉蝶在不同地区,受上述条件的影响,其种群数量形成了规律性的消长。 五. 菜粉蝶的防治 对于菜粉蝶的防治,过去以化学防治为主,并结合其它措施,近年来,应用BT乳剂较多,再结合 其它防治措施。 1.药剂防治 施药适期可根据菜粉蝶幼虫发生期和菜的生育期综合进行考虑,第一代以产卵高峰后一星期左 右、甘蓝包心前为宜。因发生不整齐,一般要用药2一3次(这个阶段防治的好处是3龄前,为害小,抗 药性弱)。但在第二代之后,世代重叠现象明显,不易区分。此时,可根据卵、幼虫发生量、气候、天 敌发生情况、及蔬菜生育期综合考虑,决定防治适期。常用的药剂有:50%DDV乳剂1000倍、90%敌 百虫1000倍、50%马拉硫磷乳油500一800倍。25%亚胺硫磷乳油400倍喷雾。50%辛疏磷乳油1000 一1500倍,但在在白菜上易发生药害,适当降低浓度使用。50%杀螟松乳油1000一2000倍,在高温
天气对十字花科蔬菜幼苗易发生药害,不宜夏季应用)。50%巴丹可湿性粉剂1000一1500倍液,效果 甚好,但对十字花科幼苗易发生药害、残效10天。1%杀灭菊酯一19%西维因复合胶悬剂3000一5000 倍液,3天后防效达100%。5%鱼藤精200-一300倍液。2.5%敌百虫粉剂,2一3斤/亩。苏脲1号, 10一20PPM防效也好。 施药时,甘蓝、球茎甘蓝因叶面上有蜡层、不易展着,可按水量的0.1%加入洗衣粉或其它展着剂 以提高防效。 菜粉蝶在单个植株上分布较均匀,不象菜蛾、菜螟有集中菜心的习性,叶片正、反面都有分布。 因而喷药要细致均匀,特别必须照顾到寄主外围的背面。 2.生物防治: BT乳剂:1000倍液,在25℃时防治效果较好,2一3天后,效果可达85%。还可与其它农药混 合。 保护天敌:在天敌发生期间,应注意用农药、尤其是广谱性和残效期长的农药。 人工释放粉蝶金小蜂,绒茧蜂防治菜粉蝶在一些地区己经使用。 有条件的地方,可用菜青虫颗粒体病毒防治幼虫。 3清洁田园。在每一茬十字花科蔬菜收获后,都要清洁田园,田间甘蓝残株更应及时彻底清理。 第三讲菜蛾 学名:Plutella x ylostella(Linnaeus) 异名:Plutella naculipennis(Cartis) 属于鳞翅目,菜蛾科。别名:小菜蛾。俗称小青虫,扭腰虫,吊丝鬼,肛蛆等。 一、分布与为害 菜蛾分布于全世界。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但以南方各省发生较多。甘肃各地亦发生,以陇 东、陇南,中部的油菜集中产区为害较重。该害虫从70年代开始逐渐上升为蔬菜上的重要害虫。 菜娥主要为害十字花科植物。该科的寄主可达40多种。其中以甘蓝、花椰菜,球茎甘蓝、白菜、萝卜、油菜、芥 菜、芜菁受害最重。偶而也可为害番茄,生姜、马铃薯、洋葱和一些观赏植物中的紫罗兰,桂竹香及药用植物板兰根 等。 以幼虫为害叶片,初龄幼虫钻入叶片组织,取食叶肉,稍大即啃食叶片的表皮和叶肉,残留一面表皮,形成一透 明的斑,农民称为“开天窗”。3-4龄幼虫食叶呈孔洞,缺刻,严重时食呈网状,失去食用价值。在蔬菜苗期,常集中 心叶为害,影响甘蓝,白菜的包心。还可为害油菜和留种菜的嫩茎,幼荚和籽粒。1975年,甘肃天祝,古浪县大发生, 为害油菜的面积达9万多亩,田间被株率达60-90%,有的地方80%的果荚被吃光。近年来,菜蛾在全国的发生,有不断 加重的趋势。尤其在南方,防治若不及时,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翻耕重播。 二、形态特征 成虫:1、翅后缘从基部到外缘有呈三凹的曲波2状黄褐色带,翅合时形三个连串的斜三块。 2、前翅缘毛长,特别是近外缘处更长。 幼虫:前胸背板上有由淡褐色无毛的小点组织的一个“U”字形纹。 三、生活史及习性: 1、菜蛾的每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由北向南代数递增。发生2-19代。如甘肃3-4代,江西也就是-8代,台湾18 19代。各地世代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