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栽培学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 蔬菜栽培学 英文名称 Olericulture science 课程代码 010368 课程类型 专业课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总学时 56 讲课 42 实习(实验) 14 学分 3.5 预修课程 蔬菜栽培生理学、植物生态生理学、植物分类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等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蔬菜栽培学是园艺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蔬菜植物生长发育规律、蔬菜植物栽培技术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等 内容的学科。该门课程是园艺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基础。本门课程的主要任 务是能使学生掌握蔬菜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栽培技能,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蔬菜生产中存在 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从事蔬菜研究、蔬菜生产工作及与蔬菜相关的其它方面的工作。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蔬菜植物生长发育基本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2.掌握蔬菜育苗技术及无公害生产技术: 3.掌握合理安排茬口,实现周年均衡供应,丰富花色品种的方法: 4.掌握茄果类、瓜类、白菜类等蔬菜的品种资源、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栽培技术。 四、课程学时分配的建议 教 学时数 讲课 习题课 实验课 小计 教学内容 绪论 2 2 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2 蔬菜栽培的技术基础 8 7 15 蔬菜栽培制度 2 2 茄果类 6 3 9 瓜类 4 4 白菜类 4 4 根菜类 2 2 葱蒜类 4 4 多年生蔬菜 2 2 总计 42 14 56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 蔬菜栽培学 英文名称 Olericulture science 课程代码 010368 课程类型 专业课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总 学 时 56 讲课 42 实习(实验) 14 学分 3.5 预修课程 蔬菜栽培生理学、植物生态生理学、植物分类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等 蔬菜栽培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蔬菜栽培学是园艺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蔬菜植物生长发育规律、蔬菜植物栽培技术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等 内容的学科。该门课程是园艺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基础。本门课程的主要任 务是能使学生掌握蔬菜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栽培技能,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蔬菜生产中存在 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从事蔬菜研究、蔬菜生产工作及与蔬菜相关的其它方面的工作。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蔬菜植物生长发育基本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2.掌握蔬菜育苗技术及无公害生产技术; 3.掌握合理安排茬口,实现周年均衡供应,丰富花色品种的方法; 4.掌握茄果类、瓜类、白菜类等蔬菜的品种资源、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栽培技术。 四、课程学时分配的建议 教 学时数 教学内容 讲课 习题课 实验课 小计 绪论 2 2 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8 4 12 蔬菜栽培的技术基础 8 7 15 蔬菜栽培制度 2 2 茄果类 6 3 9 瓜类 4 4 白菜类 4 4 根菜类 2 2 葱蒜类 4 4 多年生蔬菜 2 2 总 计 42 14 56
五、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绪论 1.蔬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明确蔬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对人体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对于 维持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以换取外汇来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平:蔬菜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 2.我国蔬菜生产经营方式及特点 包括商品性专业化生产;加工栽培;特产栽培;季节性栽培:自给性生产: 并各具特点。 3.目前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明确目前蔬菜生产中存在淡旺季矛盾突出:病虫害泛滥、单产低、劳动强度 大、机械化程度低。 4.我国蔬菜栽培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品种良种化:设施栽培力度加大:机械化 程度提高:加大无公害产品的生产:无土栽培的力度将加大。 本章重点:重点内容为蔬菜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目前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我国蔬菜栽培的发 展趋势。 本章难点:难点内容在于国内外蔬菜发展动向、目前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要求:明确蔬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蔬菜生产经营方式和特点:蔬菜的营养价值及对人体的作用:国内 外蔬菜发展的趋势。 习题与作业: 1,蔬菜的概念。 2.蔬菜栽培学的概念。 3,蔬菜栽培学研究任务与意义是什么? 4,蔬菜的营养价值及对人体的作用。 5.我国蔬菜生产经营方式及特点。 6,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趋势。 (二)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蔬菜的种类掌握目前全世界蔬菜共有多少种,栽培种有多少,普遍栽培的有多少种,分属于哪些植物,并 说明其种类繁多而栽培形式多样。 2.蔬菜的分类阐明蔬菜分类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并以农业生物学分类为主,综合阐述各类蔬菜所属科、属及 其食用器官。 3.蔬菜的起源与分布简述世界蔬菜起源中心。简述我国蔬菜分布区域。简述系统发育与个体发育的关系。着 重讲授个体发育与原产地的环境条件的关系。 4.蔬菜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生长、发育与分化的基本概念。简述蔬菜植物发育理论。明确蔬菜生长发育过程, 区别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蔬菜的生长发育过程。生长相关与器官形成
五、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绪论 1. 蔬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明确蔬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对人体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对于 维持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以换取外汇来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平;蔬菜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 2.我国蔬菜生产经营方式及特点 包括商品性专业化生产;加工栽培;特产栽培;季节性栽培;自给性生产; 并各具特点。 3.目前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明确目前蔬菜生产中存在淡旺季矛盾突出;病虫害泛滥、单产低、劳动强度 大、机械化程度低。 4.我国蔬菜栽培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品种良种化;设施栽培力度加大;机械化 程度提高;加大无公害产品的生产;无土栽培的力度将加大。 本章重点:重点内容为蔬菜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目前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我国蔬菜栽培的发 展趋势。 本章难点:难点内容在于国内外蔬菜发展动向、目前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要求:明确蔬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蔬菜生产经营方式和特点;蔬菜的营养价值及对人体的作用;国内 外蔬菜发展的趋势。 习题与作业: 1.蔬菜的概念。 2.蔬菜栽培学的概念。 3.蔬菜栽培学研究任务与意义是什么? 4.蔬菜的营养价值及对人体的作用。 5.我国蔬菜生产经营方式及特点。 6.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趋势。 (二)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 蔬菜的种类 掌握目前全世界蔬菜共有多少种,栽培种有多少,普遍栽培的有多少种,分属于哪些植物,并 说明其种类繁多而栽培形式多样。 2. 蔬菜的分类 阐明蔬菜分类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并以农业生物学分类为主,综合阐述各类蔬菜所属科、属及 其食用器官。 3. 蔬菜的起源与分布 简述世界蔬菜起源中心。简述我国蔬菜分布区域。简述系统发育与个体发育的关系。着 重讲授个体发育与原产地的环境条件的关系。 4. 蔬菜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生长、发育与分化的基本概念。简述蔬菜植物发育理论。明确蔬菜生长发育过程, 区别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蔬菜的生长发育过程。生长相关与器官形成
5.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简述温度、光照、水分、气体以及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蔬菜对温度的要求。 光照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气体条件对蔬菜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A.C02对蔬菜植物生长发育和增产的重要性及如何 提高C02浓度:B.有毒气体对蔬菜植物的危害性,提倡无公害蔬菜的重要性。 6.蔬菜产量的形成产量的含义。蔬菜产量形成的特性,重点讲授叶面积指数及净同化率对产量形成的重要 性,不同种类蔬菜产量形成特点。物质运转的源、库关系及对产量的贡献率。蔬菜光能利用率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提高 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7.提高蔬菜品质的原理与技术阐明蔬菜品质包括的内容,分为内在品质和外在品质:阐明影响品质的因素, 包括蔬菜种类品种特性、土壤状况、栽培技术、环境条件、采收贮藏条件及技术等。 本章重点:本章重点内容为蔬菜的种类、分类,蔬菜的系统发育与个体发育,一、二年生蔬菜的个体发育过程,蔬 菜的生长相关、光照与温度对蔬菜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影响蔬菜产量与品质的因素等。 本章难点:难点内容为蔬菜的分类、蔬菜个体发育与原产地环境条件的关系、影响蔬菜品质的因素等。 教学要求:明确掌握蔬菜栽培的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意义,了解蔬菜的分类方法:蔬菜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 系、产量形成、提高品质的基本条件及原理。 习题与作业: 1.蔬菜三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2,简述茄果类蔬菜、瓜类蔬菜、白菜类蔬菜、根菜类蔬菜、葱蒜类蔬菜等的共同特点。 3.蔬菜生长、发育及分化的概念及特点。 4.简述系统发育与个体发育的关系。 5,蔬菜个体发育与原产地的环境条件的关系。 6.相对生长率、生长速度、生长相关的概念。 7。生长相关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8,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9.温周期作用、光周期作用、绿体春化、种子春化的概念。 10,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措施。 (三)蔬菜的栽培技术基础 1.种子与播种蔬菜种子的类别与形态结构。蔬菜种子的质量鉴定方法及指标。蔬菜播种量的确定。蔬菜种子 播前处理技术和方法。 2.蔬菜育苗设施育苗:主要讲述温床、冷床、大棚和温室等育苗设施的结构性能、培养土的配制、蔬菜苗期 管理、保护根系的措施及蔬菜幼苗移栽前的锻炼。露地育苗:露地育苗的蔬菜种类及进行露地育苗的原因,露地育苗的 基本方法及主要注意事项。工厂化育苗:工厂化育苗的概念、特点和意义。无土育苗:无土育苗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嫁接有苗:嫁接育苗的概念、原理、技术方法、对砧木和接穗选择的要求。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因子
5. 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简述温度、光照、水分、气体以及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蔬菜对温度的要求。 光照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气体条件对蔬菜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A. CO2对蔬菜植物生长发育和增产的重要性及如何 提高CO2浓度;B. 有毒气体对蔬菜植物的危害性,提倡无公害蔬菜的重要性。 6. 蔬菜产量的形成 产量的含义。蔬菜产量形成的特性,重点讲授叶面积指数及净同化率对产量形成的重要 性,不同种类蔬菜产量形成特点。物质运转的源、库关系及对产量的贡献率。蔬菜光能利用率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提高 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7. 提高蔬菜品质的原理与技术 阐明蔬菜品质包括的内容,分为内在品质和外在品质;阐明影响品质的因素, 包括蔬菜种类品种特性、土壤状况、栽培技术、环境条件、采收贮藏条件及技术等。 本章重点:本章重点内容为蔬菜的种类、分类,蔬菜的系统发育与个体发育,一、二年生蔬菜的个体发育过程,蔬 菜的生长相关、光照与温度对蔬菜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影响蔬菜产量与品质的因素等。 本章难点:难点内容为蔬菜的分类、蔬菜个体发育与原产地环境条件的关系、影响蔬菜品质的因素等。 教学要求:明确掌握蔬菜栽培的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意义,了解蔬菜的分类方法;蔬菜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 系、产量形成、提高品质的基本条件及原理。 习题与作业: 1.蔬菜三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2.简述茄果类蔬菜、瓜类蔬菜、白菜类蔬菜、根菜类蔬菜、葱蒜类蔬菜等的共同特点。 3.蔬菜生长、发育及分化的概念及特点。 4.简述系统发育与个体发育的关系。 5.蔬菜个体发育与原产地的环境条件的关系。 6.相对生长率、生长速度、生长相关的概念。 7.生长相关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8.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9.温周期作用、光周期作用、绿体春化、种子春化的概念。 10.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措施。 (三)蔬菜的栽培技术基础 1. 种子与播种 蔬菜种子的类别与形态结构。蔬菜种子的质量鉴定方法及指标。蔬菜播种量的确定。蔬菜种子 播前处理技术和方法。 2. 蔬菜育苗 设施育苗:主要讲述温床、冷床、大棚和温室等育苗设施的结构性能、培养土的配制、蔬菜苗期 管理、保护根系的措施及蔬菜幼苗移栽前的锻炼。露地育苗:露地育苗的蔬菜种类及进行露地育苗的原因,露地育苗的 基本方法及主要注意事项。工厂化育苗:工厂化育苗的概念、特点和意义。无土育苗:无土育苗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嫁接育苗:嫁接育苗的概念、原理、技术方法、对砧木和接穗选择的要求。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因子
3.定植定植前的准备:整地施肥做畦、设施安排、移栽前的锻炼。定植时期与方法:定植时期的确定、定植 方法(明水栽和暗水栽)。定植密度及深度:根据蔬菜的种类、气温的高低、土壤类型及设施种类结合栽培茬口确定蔬 菜定植密度和深度。定植后的管理措施:主要措施在于管理好温度、水分等条件使蔬菜尽快缓苗、恢复生长。 4.植株调整蔬菜植株调整的概念、意义及方法。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植株调整中的应用。 5.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影响蔬菜品质的因素。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本章重点:本章重点内容为蔬菜种子的质量鉴定方法、播前种子处理、蔬菜播种技术、蔬菜育苗的意义、设施育 苗、嫁接育苗、蔬菜苗期管理及蔬菜的基本栽培技术等等。 本章难点:难点内容为播种期的确定、种子的质量鉴定、播种技术、蔬菜嫁接育苗、苗期综合管理技术等。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蔬菜栽培技术的理论依据及具体技术措施:掌握蔬菜种子播种及育苗的理论技术措施。 习题与作业: 1.蔬菜种子的质量鉴定方法。 2.蔬菜种子播前处理的方法。 3.蔬菜育苗的意义。 4.嫁接育苗的概念、意义。 5.影响蔬菜嫁接成活率的因素。 6.浸种、催芽的概念。 7.温汤浸种的技术要点。 8.植株调整的概念及方法。 9.影响蔬菜品质的因素。 10.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 (四)蔬菜的周年供应与计划生产 1.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及周年均衡供应 明确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及供应的淡旺季:形成淡旺季的原因:实现蔬菜 周年供应的基本途径。 2.蔬菜栽培制度 栽培制度、轮作、间作、套作、连作、复种的概念。蔬菜与其他主要作物的间套作、复种技 术和原理。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内容为蔬菜的种植制度、蔬菜淡旺季形成原因及解决途径、蔬菜的茬口安排等。 本章难点:难点内容为蔬菜的种植制度、合理安排茬口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白蔬菜生产的季节性与人们需要的经常性是蔬菜生产及供销中的一大矛盾,着眼于计划生产、 科学种田等途径,缩小淡旺季差距,实现蔬菜周年均衡供应。 习题与作业:
3. 定植 定植前的准备:整地施肥做畦、设施安排、移栽前的锻炼。定植时期与方法:定植时期的确定、定植 方法(明水栽和暗水栽)。定植密度及深度:根据蔬菜的种类、气温的高低、土壤类型及设施种类结合栽培茬口确定蔬 菜定植密度和深度。定植后的管理措施:主要措施在于管理好温度、水分等条件使蔬菜尽快缓苗、恢复生长。 4. 植株调整 蔬菜植株调整的概念、意义及方法。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植株调整中的应用。 5.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影响蔬菜品质的因素。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本章重点:本章重点内容为蔬菜种子的质量鉴定方法、播前种子处理、蔬菜播种技术、蔬菜育苗的意义、设施育 苗、嫁接育苗、蔬菜苗期管理及蔬菜的基本栽培技术等等。 本章难点:难点内容为播种期的确定、种子的质量鉴定、播种技术、蔬菜嫁接育苗、苗期综合管理技术等。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蔬菜栽培技术的理论依据及具体技术措施;掌握蔬菜种子播种及育苗的理论技术措施。 习题与作业: 1. 蔬菜种子的质量鉴定方法。 2. 蔬菜种子播前处理的方法。 3. 蔬菜育苗的意义。 4. 嫁接育苗的概念、意义。 5. 影响蔬菜嫁接成活率的因素。 6. 浸种、催芽的概念。 7. 温汤浸种的技术要点。 8. 植株调整的概念及方法。 9. 影响蔬菜品质的因素。 10. 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 (四)蔬菜的周年供应与计划生产 1. 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及周年均衡供应 明确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及供应的淡旺季:形成淡旺季的原因;实现蔬菜 周年供应的基本途径。 2. 蔬菜栽培制度 栽培制度、轮作、间作、套作、连作、复种的概念。蔬菜与其他主要作物的间套作、复种技 术和原理。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内容为蔬菜的种植制度、蔬菜淡旺季形成原因及解决途径、蔬菜的茬口安排等。 本章难点:难点内容为蔬菜的种植制度、合理安排茬口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白蔬菜生产的季节性与人们需要的经常性是蔬菜生产及供销中的一大矛盾,着眼于计划生产、 科学种田等途径,缩小淡旺季差距,实现蔬菜周年均衡供应。 习题与作业:
1.形成蔬菜淡旺季的原因: 2,实现蔬菜周年供应的基本途径: 3.轮作、间作、套作、连作、复种的概念。 (五)茄果类蔬菜 1.茄果类蔬菜概况茄果类蔬菜是指茄科(Solanaceae)植物中以浆果作为食用器官的蔬菜,主要包括番茄、茄 子、辣椒等。这类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盐、有机酸及少量的蛋白质,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群 众欢迎,在中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北方地区露地栽培主要是利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在无霜期内进行栽揞,已经成为 夏、秋季节的主要蔬菜。近年来随着保护地生产的发展,茄果类蔬菜的供应期进一步延长,除了春提早和秋延晚外,日 光温室的冬季和早春生产发展很快,基本实现了周年生产和均衡供应。 2.茄果类蔬菜的共同特征茄果类蔬菜都起源于热带,在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方面有许多共同特点:要求温 暖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冷和霜冻:要求较强的光照及良好的通风条件:根系比较发达,有一定的耐旱力,但在育苗栽培 中,根系发展受到限制,必须注意水分的供给,特别在旺盛结果期,需水量较大:幼苗长到2~4片真叶时,苗端开始花 芽分化:这类蔬菜陆续开花、陆续结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茄果类蔬菜有共同的病虫害。应实行轮作,避 免连作,一般需与其它科蔬菜实行3一5轮作。另外,不良的环境条件及栽培技术都会促使一些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应从 栽培上注意防治。 3.番茄品种资源:包括普通番茄、直立番茄、大叶番茄、樱桃番茄、梨形番茄五个变种:生物学特性:栽培 技术。番茄的有限生长型与无限生长型。 4.茄子品种资源:包括圆茄、长茄和矮(卵)茄:生物学特性:注意掌握茄子的分枝习性与结果习性:栽培技 术:注意掌握茄子的植株调整技术。 5.辣椒品种资源: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本章重点:本章的重点在于茄果类蔬菜的品种资源、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本章难点:难点部分为茄果类蔬菜的植株调整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茄果类蔬菜的共同特征、品种资源、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习题与作业: 1.茄果类蔬菜的共同特征。 2.番茄的有限生长型与无限生长型。 3.茄果类蔬菜的栽培技术。 4.茄果类蔬菜的分枝习性与结果习性。 (六)瓜类蔬菜 瓜类蔬菜概况:瓜类蔬菜均属葫芦科(Cucurbitaceae),攀援性草本植物,多为一年生,原产于亚洲、非洲和南美 洲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分属于九个属。瓜类蔬菜的共同特征:瓜类蔬菜为喜温或耐热蔬菜:瓜类蔬菜的根系都较发 达:瓜类蔬菜属蔓性植物,茎中空,匍匐生长:瓜类蔬菜基本上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瓜类蔬菜以果实为产品器官,为 肉质瓠果:瓜类蔬菜(除佛手瓜外)花芽分化较早:瓜类蔬菜具有连续开花结果特点:瓜类蔬菜有共同病虫害。黄瓜品种
1.形成蔬菜淡旺季的原因; 2.实现蔬菜周年供应的基本途径; 3.轮作、间作、套作、连作、复种的概念。 (五)茄果类蔬菜 1. 茄果类蔬菜概况 茄果类蔬菜是指茄科(Solanaceae)植物中以浆果作为食用器官的蔬菜,主要包括番茄、茄 子、辣椒等。这类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盐、有机酸及少量的蛋白质,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群 众欢迎,在中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北方地区露地栽培主要是利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在无霜期内进行栽揞,已经成为 夏、秋季节的主要蔬菜。近年来随着保护地生产的发展,茄果类蔬菜的供应期进一步延长,除了春提早和秋延晚外,日 光温室的冬季和早春生产发展很快,基本实现了周年生产和均衡供应。 2. 茄果类蔬菜的共同特征 茄果类蔬菜都起源于热带,在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方面有许多共同特点:要求温 暖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冷和霜冻;要求较强的光照及良好的通风条件;根系比较发达,有一定的耐旱力,但在育苗栽培 中,根系发展受到限制,必须注意水分的供给,特别在旺盛结果期,需水量较大;幼苗长到2~4片真叶时,苗端开始花 芽分化;这类蔬菜陆续开花、陆续结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茄果类蔬菜有共同的病虫害。应实行轮作,避 免连作,一般需与其它科蔬菜实行3—5轮作。另外,不良的环境条件及栽培技术都会促使一些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应从 栽培上注意防治。 3. 番茄 品种资源:包括普通番茄、直立番茄、大叶番茄、樱桃番茄、梨形番茄五个变种;生物学特性;栽培 技术。番茄的有限生长型与无限生长型。 4. 茄子 品种资源:包括圆茄、长茄和矮(卵)茄;生物学特性:注意掌握茄子的分枝习性与结果习性;栽培技 术:注意掌握茄子的植株调整技术。 5. 辣椒 品种资源;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本章重点:本章的重点在于茄果类蔬菜的品种资源、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本章难点:难点部分为茄果类蔬菜的植株调整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茄果类蔬菜的共同特征、品种资源、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习题与作业: 1.茄果类蔬菜的共同特征。 2.番茄的有限生长型与无限生长型。 3.茄果类蔬菜的栽培技术。 4.茄果类蔬菜的分枝习性与结果习性。 (六)瓜类蔬菜 瓜类蔬菜概况:瓜类蔬菜均属葫芦科(Cucurbitaceae),攀援性草本植物,多为一年生,原产于亚洲、非洲和南美 洲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分属于九个属。瓜类蔬菜的共同特征:瓜类蔬菜为喜温或耐热蔬菜;瓜类蔬菜的根系都较发 达;瓜类蔬菜属蔓性植物,茎中空,匍匐生长;瓜类蔬菜基本上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瓜类蔬菜以果实为产品器官,为 肉质瓠果;瓜类蔬菜(除佛手瓜外)花芽分化较早;瓜类蔬菜具有连续开花结果特点;瓜类蔬菜有共同病虫害。黄瓜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