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 一兼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 张伟玉陈哲表娜俐@ 【内容捉要】相对于中国传统安全研究在偶际学界的种势地位,中园的 非停统安全研究夏突出,相关研究和著进颜木。不过,笔者以10种中国 国紧关系专业期刊中含有“中传航实全”一词的文摩为桥本迹行航计, 发现中国乎传流安全研究李在以下特点和问愿:一是中国华界对事传统安 全的共识大多象精于年者河的“妖哭”,对非传统安全的诸多定义可操作 性较老:二是中回非传饰安全研究的刊愿意积不足,学木成果多以指述性 研究为主;三是科学研究方法在非传航安全领域城的应用不多,目前半传统 安全研究伤处于较低水平,还未提出一个普适用的研究苏式,距参科展 熟仍有一定距需。理垃对比中外非传烧安全研究发现:在学科白斯特点 上,该学科整焦馒向刺激一反应型研究,具有较死的斯赞导向和应用色 彩。在研究进程和赔径上,中回属于早期扩晨派,属典型的“亚洲陪 径”,美国在战略研究派和平期扩得最之问,主婴走“类国路径”,欧洲 居于哥本音根学源和人的安全所党学派之间,走经奥的“积洲路径”。 【关健词】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范式玉洲席径 ·本研究受到王古定教了延金文,本义完成与事彬数投的加号密不可分,在素示感 用。同时感微?通脱授、周方根研究员、司乐知研究员对本文的折导和桥围,以及《国乐致带 科学》购请的活名评审专家提出的堂贵真见。当松。文者白数 回同攻治科字】2013年第2期{蕊第34,第94一120夏。 Cuarerfy Joumal of farermarional Polines 州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enki.net
国际政治科学 ( 2013 年第 2 期)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 ———兼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 张伟玉 陈 哲 表娜俐◎ 【内容提要】 相对于中国传统安全研究在国际学界的弱势地位,中国的 非传统安全研究更突出,相关研究和著述颇丰。不过,笔者以 10 种中国 国际关系专业期刊中含有 “非传统安全” 一词的文章为样本进行统计, 发现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存在以下特点和问题: 一是中国学界对非传统安 全的共识大多依赖于学者间的 “默契”,对非传统安全的诸多定义可操作 性较差; 二是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的问题意识不足,学术成果多以描述性 研究为主; 三是科学研究方法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应用不多,目前非传统 安全研究仍处于较低水平,还未提出一个普遍适用的研究范式,距学科成 熟仍有一定距离。通过对比中外非传统安全研究发现: 在学科自身特点 上,该学科整体偏向刺激 - 反应型研究,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和应用色 彩。在研究进程 和 路 径 上,中 国 属 于 早 期 扩 展 派,属 典 型 的 “亚 洲 路 径”,美国在战略研究派和早期扩展派之间,主要走 “美国路径”,欧洲 居于哥本哈根学派和人的安全研究学派之间,走经典的 “欧洲路径”。 【关键词】 中国 非传统安全 研究范式 亚洲路径 94 * 本项研究受到王雪莲教育基金支持,本文的完成与李彬教授的指导密不可分,在此表示感 谢。同时感谢阎学通教授、周方银研究员、司乐如研究员对本文的指导和帮助,以及 《国际政治 科学》聘请的匿名评审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当然,文责自负。 《国际政治科学》2013 年第 2 期 ( 总第 34 期) ,第 94—120 页。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中国丰传获安全研究 20 世纪0年代,丙方学界渐展开对“非传统安全”(NaHi山 uxn。“非军事安全”(No+military securit}、非常规成 瑟”(Non-coaventional security)等问愿的讨论。到月前为止,这些邦关 概多仍处于形成与发展阶段,学术界在其内酒与外延上尚未取得共识,非 传统安全与非军事安全、全球安全、人类安全等概念在某种程度上行在着 交叉和重叠。作为影响国家安全成略的重要因素和安全研究“范式转移“ 的关键变量,:传统安全的地位和彩响日渐突出。 I983年美间学者理查德·乌尔曼(Richard H.mn)首次正式 强调非军事威册的重要性,①此后,尤其是9·11”事件后,非传统 安全研究成为美国安全研究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与乌尔曼同一时 期,欧满学界也开始关注北传统安全问题,1983年英团学者巴里·布 赞(B可Buxa)在其《人、用家与恐惧:国际关苏中的国家安全问 圈》一书中涉及对于非传统安全的初步认识:安全的底线是生存,也 包括对生行条件的一系列实厦性问题的关注.单以后布赞维续通过 《人、国家与恐惧》系列的研究,把非传统安全的研究从理论上推向 深入,他把安全问题分为“经济、环境、社会、军事、政治”五个方 面,并把安全对象的层次分为“国际体系、次国后体系,单元 (unit)、子单元(知b如nits),个人”。多着194年联合因《人类发晨 报告》提出“人的安全”〔Human Sec)疑多以及七大安全问题, 在国际社会中对非传统安全的相关讨论持埃升温:在欧洲学界持续关 注人的安全研究的同时,中国等国家也积极地开展非传统安全的相关 研究 自1978年中国政革开放至冷战结束,世界格局突变,传统安全 ①化l H.UBren "Hedfisitg Sor,’wa4dS南,V等,I,19g3,p129- 153. Barry Besas,Pue,Suun and Frer:The Ninoeal Sneuriry Proline it liranstal Rrmee (Chapdl Hill:Unhersity df Nantk Camlias Pese.1983)pp 3-9. i参见r巧B2n,k,alo and Fer2 An Agmnde for Internufistal Securi前角dio in the Poe -Cold Far Era (Xew Yerk Hereser Whaaheof.1991!s 95 C 1994-2013 China Acndemic Joumal Electra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neserved.http://www.enki.net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 20 世纪80 年代,西方学界逐渐展开对 “非传统安全” (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非军事安全” ( Non-military security) 、 “非常规威 胁” ( Non-conventional security) 等问题的讨论。到目前为止,这些相关 概念仍处于形成与发展阶段,学术界在其内涵与外延上尚未取得共识,非 传统安全与非军事安全、全球安全、人类安全等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 交叉和重叠。作为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因素和安全研究 “范式转移” 的关键变量,非传统安全的地位和影响日渐突出。 1983 年美国学者理查德·乌尔曼 ( Richard H. Ullman) 首次正式 强调非军事威胁的重要性。① 此后,尤其是 “9·11” 事件后,非传统 安全研究成为美国安全研究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与乌尔曼同一时 期,欧洲学界也开始关注非传统安全问题,1983 年英国学者巴里·布 赞 ( Barry Buzan) 在其 《人、国家与恐惧: 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安全问 题》 一书中涉及对于非传统安全的初步认识: 安全的底线是生存,也 包括对生存条件的一系列实质性问题的关注。② 以后布赞继续通过 《人、国家与恐惧》 系列的研究,把非传统安全的研究从理论上推向 深入,他把安全问题分为 “经济、环境、社会、军事、政治” 五个方 面,并把 安 全 对 象 的 层次分为 “国 际 体 系、 次 国 际 体 系、 单 元 ( unit) 、子单元 ( subunits) 、个人”。③ 随着 1994 年联合国 《人类发展 报告》 提出 “人的安全” ( Human Security ) 概念以及七大安全问题, 在国际社会中对非传统安全的相关讨论持续升温。在欧洲学界持续关 注人的安全研究的同时,中国等国家也积极地开展非传统安全的相关 研究。 自 1978 年中国改革开放至冷战结束,世界 格 局 突 变,传 统 安 全 95 ① ② ③ Richard H. Ullman,“Redefining Security,”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 8,No. 1,1983,pp. 129 - 153. Barry Buzan,People,States and Fear: The National Security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83) ,pp. 3 - 9. 参见 Barry Buzan,People,States and Fear: 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 - Cold War Era ( New York : Harvester Wheatsheaf,1991)
罢际攻油科学(203举第2湘) 威助骤然下降,中国幸传统安全理念在此种变局中孕育和前芽。冷战 后到2001年9·11”事件期间,中国开始反恩安全概念,提出了 包括军事、环境、资源、经济等为内容的综合安全,形成了据弃冷战 思线、不以武力或武力威陆,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新安全观”,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国非传统安全概念和非想的形成。亚洲金融 危机后,学术界开始探讨非传统安全,包括梳理概念、理论介绍等, 同时半传统安全问题也开始上升到外交实践领域,2001年让世界震 惊的美国9·11”恐怖装击事件,2003年中国非典型肺灸(SARS》 的疫情,2005年大规模禽篷感的爆发,这一系列事件使中国学术界 对幸传统安全的兴望陡增,政府对非传统安全的定位出上升到国防任 务的高度。2006年之后,部分中国学若从研究非传统安全是什么转 到如何应对上米,其中车事部门和研究机构开始关注加何应对非传统 安全藏助。 当前,非传统安全研究己成为中国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中国非 传统安全研究至今,究竞发展到何种程度、有何特点、需要解决何种重人 问题,中外非传统安全研究有何异同,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门愚。本文第一 部:分将梳里中国非传统安全理多的源流。非传统安全的概念、代表人物、 著作及主要流派,以此度探当前中因章传统安全研究的“客貌”:第二部 分将着重分析中冈非传统安全研光达成的共银及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现状、 特点和问题,将涉及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的“中报”和“神经”:第三部 分尝试对比分析中外非传统安全研究,了解中国丰传统安全研究的路径和 进程,并探索性地总结非传统安全研究自身的一些规律:第四郎分是 结论。 一、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 从19羽7年东南亚暴发金胜金机开始,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经济安全和 金融安全,与:传统安全相关的问题开始进入外交实践领域。2000年第 96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m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国际政治科学 ( 2013 年第 2 期) 威胁骤然下降,中国非传统安全理念在此种变局中孕育和萌芽。冷战 后到 2001 年 “9 ·11” 事件期间,中国开始反思安全概念,提 出 了 包括军事、环境、资源、经济等为内容的综合安全,形成了摒弃冷战 思维、不以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 “新 安 全 观”,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国非传统安全概念和思想的形成。亚洲金融 危机后,学术界开始探讨非传统安全,包 括 梳 理 概 念、理 论 介 绍 等, 同时非传统安全问题也开始上升到外交实践领域。2001 年 让 世 界 震 惊的美国 “9·11”恐怖袭击事件,2003 年中国非典型肺炎 ( SARS) 的疫情,2005 年大规模禽流感的爆发,这一系列事件使中国学术界 对非传统安全的兴趣陡增,政府对非传统安全的定位也上升到国防任 务的高度。2006 年之 后,部分中国学者从研究非传统安全是什么转 到如何应对上来,其中军事部门和研究机构开始关注如何应对非传统 安全威胁。 当前,非传统安全研究已成为中国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中国非 传统安全研究至今,究竟发展到何种程度、有何特点、需要解决何种重大 问题,中外非传统安全研究有何异同,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本文第一 部分将梳理中国非传统安全理念的源流,非传统安全的概念、代表人物、 著作及主要流派,以此窥探当前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的 “容貌”; 第二部 分将着重分析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达成的共识及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现状、 特点和问题,将涉及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的 “中枢”和 “神经”; 第三部 分尝试对比分析中外非传统安全研究,了解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的路径和 进程,并探索性地总结非传统安全研究自身的一些规律; 第四部分是 结论。 一、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 从 1997 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开始,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经济安全和 金融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关的问题开始进入外交实践领域。2000 年第 96
中国牛待筑安全奸究 七屈东醒地以论坛会议中,唐家矿在讲话中提及“非传统安全”,①这是 中国领导人在正式讲话中以及后在报刊中首次出现谈词。2002年11月 8日,中共十六大投告中出现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融的因素相互 交织”的论述,非传统安全议蝶开始纳入党的文件和政府报告中。202 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进一步将非传统安全列为中国的国防任务: 与此同时,学界对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热睛也变得高涨。仪194年1月至 2009年2月在CNK们中出现幸传统安全关键习的文献数量就有1954篇. 中国政府和学界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给子了很大的重视和关注,一方面非传 统安全的议题和领域宽泛,相对于传统安全,其合作的空问和弹性较大, 政府可以利用非传统安全柔化传统安全的“僵硬”对立,加强国际交全 合作并提开国家在安全事务上的领导力,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就是此种实 我的典范。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安全,一些北传统安全间题确实是关系 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政府和学界都大法忽视。 (一)中国非传统安全理念的源流 联合田新安全观是对非传统安全内容和议画的拓展。联合田在2D世 纪60年代提出重视环境、根食、人口、贫图等问想,70年代送调安全的 相互依籁。1987年俄门共同的木米》全面闻述了安全与发展和环境的 相互依赖,提出了可持续安全概念。13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提 出人的安全的概念,并在1明4年的《人类发展拟告》中作了系统闻述, 报告可时闸明了七大安全问愿: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 ①200年无七函系地区论垢企议在曼谷召开,唐乘雀会上瓷”与此风明,全球化和亚 洲女晚角1的余被时重太安余带来角面影响,灯京着雨不面扩大,民载和完松冲奖此起陵伏,一 些国家的转统利林花统安全受到一定神击。”参见《新午年日电讯》3国年7月2丝日电。也有学 香认为是母零菜作川吓郊A属忘题地区论垢鱼议上是出的,见〔香家装崔东,型地区论坛外长会 这上发表讲D,《人民日报】201年7月多日电。转到白此酒料主检《中国泽着叠世界:丰 统安全整》,北京,新世界出成挂0?年。 之赵财良,十义笑飞《毛传洗安全与中国外交新鱼野入北这。中国社会利学幽版社加1 年限,第5实 7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 七届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中,唐家璇在讲话中提及 “非传统安全”,① 这是 中国领导人在正式讲话中以及随后在报刊中首次出现该词。2002 年 11 月 8 日,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出现了 “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 交织”的论述,非传统安全议题开始纳入党的文件和政府报告中。《2002 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进一步将非传统安全列为中国的国防任务。 与此同时,学界对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热情也变得高涨。仅 1994 年 1 月至 2009 年 2 月在 CNKI 中出现非传统安全关键词的文献数量就有 1954 篇。② 中国政府和学界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和关注,一方面非传 统安全的议题和领域宽泛,相对于传统安全,其合作的空间和弹性较大, 政府可以利用非传统安全柔化传统安全的 “僵硬”对立,加强国际安全 合作并提升国家在安全事务上的领导力,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就是此种实 践的典范。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安全,一些非传统安全问题确实是关系 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政府和学界都无法忽视。 ( 一) 中国非传统安全理念的源流 联合国新安全观是对非传统安全内容和议题的拓展。联合国在 20 世 纪 60 年代提出重视环境、粮食、人口、贫困等问题,70 年代强调安全的 相互依赖。1987 年 《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了安全与发展和环境的 相互依赖,提出了可持续安全概念。1993 年联合国 《人类发展报告》提 出人的安全的概念,并在 1994 年的 《人类发展报告》中作了系统阐述, 报告同时阐明了七大安全问题: 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 97 ① ② 2000 年第七届东盟地区论坛会议在曼谷召开,唐家璇在会上说: “与此同时,全球化和亚 洲金融危机的余波对亚太安全带来负面影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民族和宗教冲突此起彼伏,一 些国家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受到一定冲击。”参见 《新华每日电讯》2000 年 7 月 28 日电。也有学 者认为是唐家璇在 2001 年第八届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提出的。见 《唐家璇在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 议上发表讲话》,《人民日报》2001 年 7 月 26 日电。转引自查道炯主编: 《中国学者看世界: 非传 统安全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7 年版。 赵远良、主父笑飞: 《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外交新战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5 页
国际政治科学13华第工阳) 全,人身安全、共同体安全和以治安全,①联合国稳书长布特罗撕·加利 (Boutros Chali)的《和平纲领》强调人口,毒品、疾病、饥饿等对人类 的威曲不亚于传统的战争威陆。《人类发展报告》和和平绑领》标志着 联合团新安全观的形成,联合团对安全的机念从领土防脚、因家利益和 核威惯拓展至“普道性关注”和冲突便防等额域,安全也成该被视为一 种根除其困和不发达的全球性务力.①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联合可的 新安全观包含了很多与传统安全观不尽相同的内客与思路,在内容和议题 上以及对人的关注上,对中国非传统安全概念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中国新安全观是对非传统安全手段和性质的扩展。冷成结束从根本上 改变了回际安全形势,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人类连为一体,安全超出国 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米,和平与发晨成为时代主版,中国自身从国家牛 存安全转到更多关注国家经济与发展上,传统安全成助下降,新(型)】 安全观念逐断演化· 197年3丹,中因与菲律宾共司举办东显地区论坛估任措演会议, 首次提出适合亚太地区各国维护安全的“新安全观”,1997年4月,巾: 签署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Y用际新秩序联合声明》,双方主张确具有 曹遭意义的安全现,认为必须据弃冷战思维,不诉诸武力减以武力相威 砖,以对话协商促进了解和信任,通过双边,多边协调、合作+求和平与 安全,1弟一次系统阐述了“新安全须”的基本主张。9羽年3月,在日 内瓦裁军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对比了新型安全观和旧安全观孰优熟劣, 20年9月,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江泽民丰席指出应彻底抛弃冷 战思锥,建立互倍,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夏。2001年6月 ①余洋枫容《非传统安全画论),渐江人民出裂社,第4547面。 2季嘉两(民合国的安全观与中售镜安分.《世乳经济与敌希》年宽等鼎,9 54页. LNDP,Mune [Nnekyvesr &pon ((fend:Ofed Ureversity Pre 1904),p 122. 家仲华人民共和国和线罗新度邦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国际新武序的联合声局),《中竿人 民共和回国务税公押》明7年宽15周: 京L泽花成族军连程,惟护园际发的,《人民日报》用年3月?日. 98 C 1994-2013 C'hina Acndemic Joumal Electranic Publishing Hause.All rights neserved.http://www.cnki.net
国际政治科学 ( 2013 年第 2 期) 全、人身安全、共同体安全和政治安全。① 联合国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 ( Boutros Ghali) 的 《和平纲领》强调人口、毒品、疾病、饥饿等对人类 的威胁不亚于传统的战争威胁。《人类发展报告》和 《和平纲领》标志着 联合国新安全观的形成。② 联合国对安全的概念从领土防御、国家利益和 核威慑拓展至 “普遍性关注”和冲突预防等领域,安全也应该被视为一 种根除贫困和不发达的全球性努力。③ 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联合国的 新安全观包含了很多与传统安全观不尽相同的内容与思路,在内容和议题 上以及对人的关注上,对中国非传统安全概念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中国新安全观是对非传统安全手段和性质的扩展。冷战结束从根本上 改变了国际安全形势,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人类连为一体,安全超出国 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自身从国家生 存安全转到更多关注国家经济与发展上,传统安全威胁下降,新 ( 型) 安全观念逐渐演化。 1997 年 3 月,中国与菲律宾共同举办东盟地区论坛信任措施会议, 首次提出适合亚太地区各国维护安全的 “新安全观”。1997 年 4 月,中俄 签署 《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联合声明》,双方主张确立具有 普遍意义的安全观,认为必须摒弃冷战思维,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 胁,以对话协商促进了解和信任,通过双边、多边协调、合作寻求和平与 安全,④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 “新安全观”的基本主张。1999 年3 月,在日 内瓦裁军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对比了新型安全观和旧安全观孰优孰劣。⑤ 2000 年 9 月,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江泽民主席指出应彻底抛弃冷 战思维,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2001 年 6 月 98 ① ② ③ ④ ⑤ 余潇枫等: 《非传统安全概论》,浙江人民出版社,第 45—47 页。 李东燕: 《联合国的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 年第 8 期,第 49— 54 页。 UNDP,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4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p. 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7 年第 15 期。 江泽民: 《推动裁军进程,维护国际安全》,《人民日报》1999 年 3 月 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