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丰传筑玄全研究 的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大会上,江泽民主席发表深化团结协作共创美 好世妃》的讲话,重申了新安全现的内通是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为核心的新梨安全观D余建华认为新型交全观从主体,内容、于段、性 质入手,包括了综合安全观,共同安全观,合作安全观,人类安全观, 非传统安全魂是新安全烈的一个综合性视角,以“互信、平等、互利 协作”为核心的中国新安全观是对非传统安全在性质和手段方面的拓展: 促进了中国非传统安全概念的形成。 涂上所述,联合国新安全观涉及的诸多议题和内容,丰富了中国非传 统安全的内容:新安全观的互信、平等、互刊、协作的观忽,促进了中国 非传统安全服念在性质和手段方面的拍展。二者对非传统专全理多的形成 起到较大淮动作用,影响了其演变及发展。可以说,中田非传统安全的概 念和内容海起于联合国新安全观和中国新安全观,共源流关系知图1所示。 联合国对经济。指食 树内容的新国 人口.利程等题的 合风新安全测 关生 前人的关型 中国非传怪安伞界通 丈戒武力喷静 对南欢丁股的新调 你、点利 中国斯安全灵 补粒是的石醒 甲等、快用 图1中因非代统安全珠念的意 (二)中回学著对非传统安全概念的定义方法 中国“非传统安全”的说法量早由王勇于14年提出,s此后很多 本《上海合作肌积皮过,《人民日报)20机年6月15日. 2象是华《上海合作粗湖与+传统安全研完》,上海礼金料学出版社的年液,第9一 15真. 等金洋刷、来体《年抄线安全:中国的认如与晚对(198一2网单),(什界授洛与直 治》年单11用,弟0元抛红软存对于国家家全的影明是由具准原与待点决定的,生要表 观在:各国之同的阳互:存头系的发民,政变了每个回家安全的环境和制定安全或常「特下属) 99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m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 的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大会上,江泽民主席发表 《深化团结协作 共创美 好世纪》的讲话,重申了新安全观的内涵是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为核心的新型安全观。① 余建华认为新型安全观从主体、内容、手段、性 质入手,包括了综合安全观、共同安全观、合作安全观、人类安全观。② 非传统安全观是新安全观的一个综合性视角,以 “互信、平等、互利、 协作”为核心的中国新安全观是对非传统安全在性质和手段方面的拓展, 促进了中国非传统安全概念的形成。 综上所述,联合国新安全观涉及的诸多议题和内容,丰富了中国非传 统安全的内容; 新安全观的互信、平等、互利、协作的观念,促进了中国 非传统安全概念在性质和手段方面的拓展。二者对非传统安全理念的形成 起到较大推动作用,影响了其演变及发展。可以说,中国非传统安全的概 念和内容源起于联合国新安全观和中国新安全观,其源流关系如图 1 所示。 图 1 中国非传统安全理念的源流 ( 二) 中国学者对非传统安全概念的定义方法 中国 “非传统安全”的说法最早由王勇于 1994 年提出,③ 此后很多 99 ① ② ③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人民日报》2001 年 6 月 15 日。 余建华: 《上海合作组织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69— 75 页。 余潇枫、李佳: 《非传统安全: 中国的认知与应对 ( 1978—2008 年) 》, 《世界经济与政 治》2008 年第 11 期,第 90 页。“相互依存对于国家安全的影响是由其性质与特点决定的,主要表 现在: 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发展,改变了每个国家安全的环境和制定安全政策 ( 转下页注)
国际攻治科学3年第2期) 学者对非传统安全问魅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形成广泛的研究基础,学者们 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型解也日渐深刻。但是对非传统安全模念的定义却是 “琳琅满目”,至今为止学界还未形成一个较为普遍接受的定义。通过梳 里,本文大致等非传统安全概多的定义归为以下四个类别, 1,排他性的定义方法 一些学者特传统安全之外的付题看作非传统安全问题,以排除传统安 全的方法定义非传饶安全。这些学者在采用“排他法”定义非传统交全 时,在细节上仍有一些不同 王途舟认为,所福非传统安全是指人类杜会过去没有冯到或很少见过 的安全威。具休地说,是指近些年逐渐突出的、发生在成场之外的安全 城曲。①张蕴岭认为非传统安全显然是指那些与传统安全有着不司内容和 形式的安全门题。众所周知,传统安全门避是与军事、式力直接相联系 的,那么,望文生义,非传统安全则是那些与非车事、非武力直接相关的 安全问圈 在陆忠伟看来,非传统安全成赫是相对传统安全威助因素而言的,其 “含义可表述为山非攻治和非军事因素所引发、直按影响甚至威册本国和 别国乃至地区与全球发展、稳定和安全的跨国性问题以及与比相应的一种 新安全观和新的安全研究领城”。 余潇机认为,非传统安全是一种体现行为体间“优态共存”的安全, 〔格上夏注)的层赠:不中明强调军事义全忽线其能视城的安全、几强褐一国的国家安全 器程的圆安伞的川有安全观念正在引”国际发伞零成售控的不事安全领城将有比以前甲多的 离列。事转统安全第城,比山各种国际组根、环境,春品,难民亨装线包写要求我国更多趋参与 和合作。”参见工身《论船互板存对我国国零安全的影沙,《世乳经济与致帝》4年无6果, 端1价更。境许有学着里具一纯时促在一气公议上谬及过本传院家伞。妇无文木可信,因此本 义拔受引文所述观点: ①工态仔《重线十传境安全的研沙,《中国牡会形学院R报》2时年5月27日,第 003表. 空余洋风主编《中国本传统安全研究量告211一2)》,北京,社金斜学文献出装机 20川3年版.第1万。 等陷思伟主编《仆伦顿安全论》,七夏,时事出限社23年限,第8一奥。 100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enki.net
国际政治科学 ( 2013 年第 2 期) 学者对非传统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形成广泛的研究基础,学者们 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理解也日渐深刻。但是对非传统安全概念的定义却是 “琳琅满目”,至今为止学界还未形成一个较为普遍接受的定义。通过梳 理,①本文大致将非传统安全概念的定义归为以下四个类别。 1. 排他性的定义方法 一些学者将传统安全之外的问题看作非传统安全问题,以排除传统安 全的方法定义非传统安全。这些学者在采用 “排他法”定义非传统安全 时,在细节上仍有一些不同。 王逸舟认为,所谓非传统安全是指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遇到或很少见过 的安全威胁。具体地说,是指近些年逐渐突出的、发生在战场之外的安全 威胁。① 张蕴岭认为非传统安全显然是指那些与传统安全有着不同内容和 形式的安全问题。众所周知,传统安全问题是与军事、武力直接相联系 的,那么,望文生义,非传统安全则是那些与非军事、非武力直接相关的 安全问题。② 在陆忠伟看来,非传统安全威胁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其 “含义可表述为由非政治和非军事因素所引发、直接影响甚至威胁本国和 别国乃至地区与全球发展、稳定和安全的跨国性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一种 新安全观和新的安全研究领域”。③ 余潇枫认为,非传统安全是一种体现行为体间 “优态共存”的安全, 100 ① ① ② ③ 上页注③) 的基础。那种只强调军事安全忽视其他领域的安全、只强调一国的国家安全 忽视他国安全的旧有安全观念正在过时。”“国际安全要求传统的军事安全领域将有比以前更多的 谈判。非传统安全领域,比如各种国际组织、环境、毒品、难民等领域也都要求我国更多地参与 和合作。”参见王勇: 《论相互依存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世界经济与政治》1994 年第 6 期, 第 63—66 页。或许有学者更早一些时候在一些会议上提及过非传统安全,但无文本可依,因此本 文接受引文所述观点。 王逸舟: 《重视非传统安全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 年 5 月 27 日,第 003 版。 余潇枫主编: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 ( 2011—2012)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1 页。 陆忠伟主编: 《非传统安全论》,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8—21 页。 ( 接
中国丰传然安全研究 它与“半军事安全”或“全球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用。如果说传 统安全的主要内容是军事安全与政治安全,那么传统安全所涉及的内容 主要是“非军事”领域,① 2.列章式的定义方法 也有一些学者通过列举非传统安全的领域的方式对它加以界定。如张 军社通过列举的方法,对属于非传统安全的问燃选行了概括,它门包括恐 饰主文、海盗活动、贩毒走私、非法移民、严重传染病、自然灾害、洗 钱,国内动与国家分裂、民族和宗教冲突、资源短缺、经济和会跑危 机、生态危机、信息网终攻击等方面。2也有一些学者,他们在深用排他 法定文非传统安全的同时,又采用列举法,对该概念进行说明,例如,王 逸舟主编的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一书管列出军事安全、生态安全, 经济安全、金胞安全,石油资源、恐怖主义、水误源问题,并将它们划入 “国际安全”这一概念范味中。虽然当时尚未专门归钠出“非传统安全” 这一概念,但该著作从头至尾都展开了针对各类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 余萧枫列举了如生态环境、移民隆民、毒品走私、恐怖主义等问题,这些 问题都有全球性、骑田性的特征,共解决往往需要通过国际社会的多边合 作米共问成对, 3.换要素分是定义方法 安全的要素包括行为休和问题领城等,李少军根绍行为休和问圈领域 两个要素,将传统安全威助分为一类:弟一,发生在用家行为体之间的 攻治军事层面以外的其位安全问圈,如经济制栽、式器非法出口等问圈: 第二,发生在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问题,如恐怖主义、民族 分离等问物:第三,发生任国家行为体与白然并之间的问,请如环境退 士余洋帆《侵统安全颗论),市江人民出服礼26年版,第41真。 之张军北(合作E射非传领奖全威特》,取于中国军事科学学金国际军事分鱼编《国乐安 全个作与亚太地区安全),韦度,军事科学出限社200年限。第416真 成数泽酬《十传单安全制论),是41氧。 101 C 1994-2013 China Acndemic Joumal Electranic Publishing Hause.All rights neserved.http://www.cnki.net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 它与 “非军事安全”或 “全球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用。如果说传 统安全的主要内容是军事安全与政治安全,那么非传统安全所涉及的内容 主要是 “非军事”领域。① 2. 列举式的定义方法 也有一些学者通过列举非传统安全的领域的方式对它加以界定。如张 军社通过列举的方法,对属于非传统安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它们包括恐 怖主义、海盗活动、贩毒走私、非法移民、严重传染病、自然灾害、洗 钱、国内动乱与国家分裂、民族和宗教冲突、资源短缺、经济和金融危 机、生态危机、信息网络攻击等方面。② 也有一些学者,他们在采用排他 法定义非传统安全的同时,又采用列举法,对该概念进行说明,例如,王 逸舟主编的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一书曾列出军事安全、生态安全、 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石油资源、恐怖主义、水资源问题,并将它们划入 “国际安全”这一概念范畴中。虽然当时尚未专门归纳出 “非传统安全” 这一概念,但该著作从头至尾都展开了针对各类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 余潇枫列举了如生态环境、移民难民、毒品走私、恐怖主义等问题,这些 问题都有全球性、跨国性的特征,其解决往往需要通过国际社会的多边合 作来共同应对。③ 3. 按要素分类定义方法 安全的要素包括行为体和问题领域等,李少军根据行为体和问题领域 两个要素,将非传统安全威胁分为三类: 第一,发生在国家行为体之间的 政治军事层面以外的其他安全问题,如经济制裁、武器非法出口等问题; 第二,发生在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问题,如恐怖主义、民族 分离等问题; 第三,发生在国家行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问题,诸如环境退 101 ① ② ③ 余潇枫: 《非传统安全概论》,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41 页。 张军社: 《合作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载于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国际军事分会编 《国际安 全合作与亚太地区安全》,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416 页。 余潇枫: 《非传统安全概论》,第 41 页
墨际玫泊科学203举第2湘) 化问遥、传染病问题等。重李滨将共分为两类,·是非固家行为体对园家 主权和领士完整构成的军事或非车事威助,认为中国在国家安全层面上面 临的非传统安全威秘主要是分离势力,报省京教势力、恐怖土义,这些问 题可能导致田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您失:二是指人的安全方百的议逐,即与 外部世界相联系所速成的对社会与人的成册,如环境破坏、人口增长、资 源短缺、公共健康、骑回犯罪、种族和经济不平等产生的对立问感等。在 人的安全额域面临的威助排序是:一是经济性问圈,必须长期处于优先考 虑的地位,如国际学济与政治动离岸致的经济与社会混乱:二是社会性问 圈,一般情况下不属于最优先考虑,但特殊条件下属于紧急应对议圈,如 公共健集、骑可犯罪,环境与生态等,单 4其他方式定义 也有·些学者并不直接定义拿传统交全,而是给山非传统安全的·些 特性。如朱锋着重深时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关系,认为非传统安全在 弹论与实费上并不必然排斥传统安全,也不能臀代传统安全。多面另一方 面,他又认为“非传统安全概念的确立,是因为它提出并建立了不同于 以往安全研究的问想笑域,并发展出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解释性理论。传 统安全的概多本身就是因为有了幸传统安全才产生的“,① (三)代表人物及著作 研究非传饶安全的著作和文章汗牛充栋。本文以出版过以非传统安全 为题的专著或在较长一段时间对此保特持续的关注并有较为连续的成果发 表为标准,对代表人物进行速取。笔者认为研究幸传统安全的代表人物主 要有余颈枫、王逸舟、查道期、陆忠伟、得男、徐华两、李开盛等人· 工事少华《区所取省学颗论),上将人民出飘社2心9年限.第1拉实 2季济(中国日情面阵的主逐十特镜安全月题及可排网。《t氧经济与改指》4年第3 期,篇44一46页. 微家徐《北他效安会”的,《中国社会群学】4年第+期,第6买· 年无第《一非传统安全”解析》,第6面, 102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m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国际政治科学 ( 2013 年第 2 期) 化问题、传染病问题等。① 李滨将其分为两类,一是非国家行为体对国家 主权和领土完整构成的军事或非军事威胁,认为中国在国家安全层面上面 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分离势力、极端宗教势力、恐怖主义,这些问 题可能导致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丧失; 二是指人的安全方面的议题,即与 外部世界相联系所造成的对社会与人的威胁,如环境破坏、人口增长、资 源短缺、公共健康、跨国犯罪、种族和经济不平等产生的对立问题等。在 人的安全领域面临的威胁排序是: 一是经济性问题,必须长期处于优先考 虑的地位,如国际经济与政治动荡导致的经济与社会混乱; 二是社会性问 题,一般情况下不属于最优先考虑,但特殊条件下属于紧急应对议题,如 公共健康、跨国犯罪,环境与生态等。② 4. 其他方式定义 也有一些学者并不直接定义非传统安全,而是给出非传统安全的一些 特性。如朱锋着重探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关系,认为非传统安全在 理论与实践上并不必然排斥传统安全,也不能替代传统安全。③ 而另一方 面,他又认为 “非传统安全概念的确立,是因为它提出并建立了不同于 以往安全研究的问题领域,并发展出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解释性理论。传 统安全的概念本身就是因为有了非传统安全才产生的”。④ ( 三) 代表人物及著作 研究非传统安全的著作和文章汗牛充栋。本文以出版过以非传统安全 为题的专著或在较长一段时间对此保持持续的关注并有较为连续的成果发 表为标准,对代表人物进行选取。笔者认为研究非传统安全的代表人物主 要有余潇枫、王逸舟、查道炯、陆忠伟、傅勇、徐华炳、李开盛等人。 102 ① ② ③ ④ 李少军: 《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82 页 李滨: 《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非传统安全问题及其排序》,《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 年第 3 期,第 44—46 页。 朱锋: 《“非传统安全”解析》,《中国社会科学》2004 年第 4 期,第 146 页。 朱锋: 《“非传统安全”解析》,第 146 页
中国十传筑安全奸究 其中,著作主婴有余萧枫的非传统安全概论》《丰传统安全与公 共危机治》《2011一2012中国幸传统安全研究报告》,代表性的论文 有《从危态对抗到优态共存:广义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战略的价值定 位》,①王逸舟的全球化时代的同际安全),®查道们主貌的《中国学 者看世界:幸传统安全卷》,陆忠作主编的非传统安全论》,傅男的 (非传统安全与中可》,寿稳松,徐经年的《军队应对非传统安全威 齿》,徐华炳的机与治理:中国非传统交全问圈与战略远择》,李 开盛的《人、国家与安全治理:国际关系中的非传统安全理论?等著作 和文章。 ①余潭枫马与此州关著作和义章还有(飞括合可合物:《十传统安全与会兵您机治理》:浙江 大学出服社的7所最《律传统义全雅护的边界,进提门西灯.《世界经高与政泊》2国年第1 期,就51贡《论丰传院它全的雾质及其径理向四),街江大学华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①%年第站在第6期.。第04一11元《卡传统安全:中国认1与度对(93一常年)) 仕异经济与直治》们年第1闭,第心%西《安全治理:本传统安全笑力建管的和效式), 世外经赛与致希》200吓1周第4%宾. 学玉透身与此州关芳作文章(包括需落》证化《级指主之离源《修川版)》,北京,牡会 料学文献出熊社210年版(中国与丰传统安行,《国际经济评论》2料年11月12日,第32 36实《重视非传领奖全研动,《人民日推》2国3年5月2什《典与非传领安》,《中国壮 会形学航研究生验泽报)2阳年%4用:第23一5死《论“非伊单安全”一基于国家与社会 美系的一和分所见0,《幸习与民案》6年篇3期。第2一0瓦《论银合安分,《世界量济 与政的》19端年鄂4明.第5一14真. 成查道刚与此州关中文文点还在(能源日题与中美关和,《国际经语计论》3m牛弟4 机《中国在本洲的石油利益:回际直治堡3,《国际交治留究)306年第4《能蓉依物进口 不可世。《社暴知以》浴年5月第9期《中美的源合作:L属与镜线并们,《国际右袖轻迷》 20四8年第1需《从国际关系角度石中回的宝豫安全小,《国年经济评论》6年11一12月号, 第,2多一2《军亚地区门中天晨:修潭月),外交论坛)206年12月,第34一5真《相 点盆懒与中国的石油供成安分以.《什暴直治与督还》的车第6用.。第15一山孔《三间中围表 紫石泊安全一石油中的政的觉济羽《中国石油全业》2四5年第6对,第116一118年《中国 的能覆安全:W乐动治经济学的我》,《五学与所究》4年第5用,第到7真:英文文章 有:j小g"Perating Farrgy Partnerhg in Beijing and Gahingn,”Weshigin. Yol 30.Ns4,2007,pe ls -115 "Eneeny in Sns-unecan Retieee:Pming Metull Arerty in 0erd,”et4小,d31.3,hm23n,e1-16 Thise anl6 e Weknide Seunch for Encir Secarily,'Arie Pacific Neries.Val 13.Ne.2.2006.Pp.60 -74 "Enexzy Imelependeno,”Chine Sewey5nrx6,pI-l年argy:an oppemti的rs-hu Cupecson."Far Boem Brononi Baiev.Aprd 200%"Chisa's Faergy Seerity:Doeste and Imemaliaral boues,Sanirul,Val No I.2006.pp.170 -139. 103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enki.net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 其中,著作主要有余潇枫的 《非传统安全概论》 《非传统安全与公 共危机治理》 《2011—2012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代表性的论文 有 《从危态对抗到优态共存: 广义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战略的价值定 位》。① 王逸舟的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② 查道炯主编的 《中国学 者看世界: 非传统安全卷》,③ 陆忠伟主编的 《非传统安全论》,傅勇的 《非传统安 全 与 中 国》,寿 晓 松、徐 经 年 的 《军队应对非传统安全威 胁》,徐华炳的 《危机与治理: 中国非传统安全问题与战略选择》,李 开盛的 《人、国家与安全治理: 国际关系中的非传统安全理论》等著作 和文章。 103 ① ② ③ 余潇枫与此相关著作和文章还有 ( 包括合写合著) : 《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浙江 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非传统安全维护的边界、语境与范式》,《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 年第 11 期,第 55—61 页; 《论非传统安全的实质及其伦理向度》, 《浙江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年第 36 卷第 6 期,第 104—111 页; 《非传统安全: 中国的认知与应对 ( 1978—2008 年) 》,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 年第 11 期,第 89—96 页; 《安全治理: 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新范式》,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 年第 1 期,第 84—96 页。 王逸舟与此相关著作和文章 ( 包括编著) 还有: 《恐怖主义溯源 ( 修订版) 》,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年版; 《中国与非传统安全》,《国际经济评论》2004 年 11 月 12 日,第 32— 36 页; 《重视非传统安全研究》,《人民日报》2003 年 5 月 21 日; 《非典与非传统安全》,《中国社 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 年第 4 期,第 23—25 页; 《论 “非传统安全”———基于国家与社会 关系的一种分析思路》,《学习与探索》2005 年第 3 期,第 2—10 页; 《论综合安全》,《世界经济 与政治》1998 年第 4 期,第 5—14 页。 查道炯与此相关中文文章还有: 《能源问题与中美关系》, 《国际经济评论》2007 年第 4 期; 《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利益: 国际政治课题》,《国际政治研究》2006 年第 4 期; 《能源依赖进口 不可怕》,《世界知识》2006 年 5 月第 9 期; 《中美能源合作: 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石油经济》 2005 年第 11 期; 《从国际关系角度看中国的能源安全》, 《国际经济评论》2005 年 11—12 月号, 第 28—32 页; 《东亚地区与中美关系: 能源问题》,《外交论坛》2005 年 12 月,第 34—35 页; 《相 互依赖与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世界政治与经济》2005 年第 6 期,第 15—21 页。《三问中国未 来石油安全———石油中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石油企业》2005 年第 6 期,第 116—118 页; 《中国 的能源安全: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教学与研究》2004 年第 8 期,第 59—67 页; 英文文章 有: Zha Daojiong “Promoting Energy Partnership in Beijing and Washington,”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30,No. 4,2007,pp. 105 - 115; “Energy in Sino-American Relations: Putting Mutual Anxiety in Context,”Strategic Analysis,Vol. 31,No. 3,June 2007,pp. 1 - 16; “China and the Worldwide Search for Energy Security,” Asia Pacific Review, Vol. 13, No. 2, 2006, pp. 60 - 74; “ Energy Interdependence,”China Security,Summer 2006,pp. 1 - 15; “Energy: an opportunity for U. S. - China Cooperation,”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April 2006; “China's Energy Securit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ssues,”Survival,Vol. 48,No. 1,2006,pp. 170 -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