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一声杜鹃 2021-2-11第1页 课题 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一翡冷翠山居闲话 课时 授课日期 让学生了解抒情散文的情思生发之源—一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和对社会的独特体验 教学目标|2、认真阅读,循文体情,与本文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 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重点1、理解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纯粹”的、“坚决”的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 教学设计多媒体 学案检测 预习要求 欲师活动内率、方式 总生活动力式 导入新课 《再别康桥》 请同学欣赏《再别康桥》的配乐朗诵,营造美的氛围,并由此轻轻的我走了,正如 引出作者 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那河畔的金柳,是夕 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阳中的新娘:波光里 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漾。 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软呢上的青荇,油油 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 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 二、介绍作者 水草!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那榆荫下的一潭,不 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是清泉,是天上虹:揉 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 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似的梦。 开始创作新诗,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寻梦?撑一支长篙 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 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 随泰戈尔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回国后开展新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1931年11月19日,由南悄悄的是别离的笙箫 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这位英年早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 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是今晚的康桥 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一声杜鹃 2021-2-11 第 1 页 1 课 题 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翡冷翠山居闲话 课 时 1-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抒情散文的情思生发之源——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和对社会的独特体验 2、认真阅读,循文体情,与本文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 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重点 1、理解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纯粹”的、“坚决”的。 教学难点 1、 理解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 教学设计 多媒体 预习要求 学案检测 教 师 活 动 内 容 、方 式 学生活动方式 备 注 一、 导入新课 请同学欣赏《再别康桥》的配乐朗诵,营造美的氛围,并由此 引出作者。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 乐。1928 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 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 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 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 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 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二、 介绍作者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 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8 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 年赴英国 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 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 年 开始创作新诗,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 年,参与发起成立新 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 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 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 年 随泰戈尔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 年回国后开展新 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1931 年 11 月 19 日,由南 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这位英年早 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 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 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 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 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 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 漾。 软呢上的青荇, 油油 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 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 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 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 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 似的梦。 寻梦? 撑一 支长 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 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 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 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一声杜鹃 2021-2-11第2页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 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 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 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甚至他的好 友温源宁评价“他的散文远胜过他的诗。因为他的散文比他的诗更 能显出他的性格。”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 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三、分析课文 1、解释“翡冷翠” 即意大利著名城市佛罗伦萨 2、通读全文,概括每一小节的段意 整体感知筛选关键 第一节写山居环境之明净可人,景致之美丽诱人,值得一游。 第二节作客山中,无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色, 第三节作客山中,无须约伴 第四节独身闲逛的妙处。 第五节赞美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明确主旨 3、你觉得哪一节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第五节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朗读第一小节 4、为何取名为“闲话”? 明确:通篇建立在“冥想”的基石上,他并不想写某一次山游的真 实过程或所见之实在景象,他只是在泛化的意义上建立他的冥想王 国,当然不少景象是他平日所亲眼目睹的 5、以第一小节为例,体会“闲话”。 由题入手 开篇就虚设:“上山或下山”一一行动不确切:“一个晴好的五 月的向晚”一一时间只是泛设:“比如……假如 只是打比 方、作假设。原来,一切皆是虚泛,不是实在。但阳光暖和,空气 明净,风景秀丽是作者平日所目见身感的。 6、徐志摩把自己的笔比成“最不受羁绊的一匹野马”,他的散文 也就有了“跑野马”的特点,而选择“冥想”为基石,思维的野马 才能纵蹄奔驰。这是否意味着该文各部分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明确:此文写得比较闲逸潇洒,从容自适,但细读全文,便可发现 作者行文自由中有规矩,随意中有章法。第一节写景为全文抒情作 了铺垫,使主旨有了依托。第二至第四节从“表层的自由”“深层的 自由”两方面写了应怎样投入自然的怀抱一一不为世俗所羁。第五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一声杜鹃 2021-2-11 第 2 页 2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 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 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 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甚至他的好 友温源宁评价“他的散文远胜过他的诗。因为他的散文比他的诗更 能显出他的性格。”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 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三、 分析课文 1、 解释“翡冷翠” 即意大利著名城市佛罗伦萨 2、 通读全文,概括每一小节的段意 第一节 写山居环境之明净可人,景致之美丽诱人,值得一游。 第二节 作客山中,无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色。 第三节 作客山中,无须约伴。 第四节 独身闲逛的妙处。 第五节 赞美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3、 你觉得哪一节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第五节 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4、 为何取名为“闲话”? 明确:通篇建立在“冥想”的基石上,他并不想写某一次山游的真 实过程或所见之实在景象,他只是在泛化的意义上建立他的冥想王 国,当然不少景象是他平日所亲眼目睹的 5、 以第一小节为例,体会“闲话”。 开篇就虚设:“上山或下山”——行动不确切;“一个晴好的五 月的向晚”——时间只是泛设;“比如……假如……”——只是打比 方、作假设。原来,一切皆是虚泛,不是实在。但阳光暖和,空气 明净,风景秀丽是作者平日所目见身感的。 6、 徐志摩把自己的笔比成“最不受羁绊的一匹野马”,他的散文 也就有了“跑野马”的特点,而选择“冥想”为基石,思维的野马 才能纵蹄奔驰。这是否意味着该文各部分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呢? 明确:此文写得比较闲逸潇洒,从容自适,但细读全文,便可发现 作者行文自由中有规矩,随意中有章法。第一节写景为全文抒情作 了铺垫,使主旨有了依托。第二至第四节从“表层的自由”“深层的 自由”两方面写了应怎样投入自然的怀抱——不为世俗所羁。第五 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 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整体感知筛选关键 明确主旨 朗读第一小节 由题入手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一声杜鹃 021-2-11第3页 节回应开头,收束全文。 7、分析3-4节 朗读文章 a作者主张山居游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尤其反对约年轻女伴, 甚至把朋友家和办公室的地方比作“狱室”,似乎太过分了。对此 你使怎么看的? 明确:“抒情散文的感情是‘坚决’的”,这段文字正体现了这一 文学观念。作者无非是想以极端的言辞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 自由的无比执著。有伴则须顾及伴,年轻女伴更需照顾,这都影响 自己以绝对自由的状态投入自然的怀抱。世俗总有拘束,只有投身 自然,才能在片刻热爱间摆脱俗务,获得纯粹的自由。“抒情散文的 感情是‘纯粹’的”,山居闲游的特殊情境下,作者故意过滤掉了 其他情感,只留下与自然的灵魂拥抱和精神对话 b“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 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滩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 或者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 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明确:这段话通过羡慕小孩子打滚作乐、小猫追尾,表达了对童 年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通过多长年纪就是加重 枷锁、加紧锁链,表达了对成人世界(或俗务琐事)束缚太多的不 满和厌恶之情:此外,还表达了对无法摆脱世俗羁绊的无奈之情。 8、分析第5节 朗读文章 它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它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 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 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只 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 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在这段话中,你如何理解“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不取费的最珍贵 的补剂”? 明确:作者其实是想说,大自然是不说话的义务的精神导师, 大自然最为质朴坦诚,不懂得勾心斗角。人们投身自然,融入其中, 静观反思,可以陶冶情操,涤滤心胸,排遣寂寞,忘记穷困,减轻 苦恼。不仅如此,我们还可能从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激情励志 反省自我,启迪智慧 四、鉴赏优美语句 如:“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靄”一一典雅,浅易的对偶,十分 整饬,与散句配合使用,显出变化之妙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一声杜鹃 2021-2-11 第 3 页 3 节回应开头,收束全文。 7、 分析 3-4 节 朗读文章 a 作者主张山居游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尤其反对约年轻女伴, 甚至把朋友家和办公室的地方比作“狱室”,似乎太过分了。对此, 你使怎么看的? 明确:“抒情散文的感情是‘坚决’的”,这段文字正体现了这一 文学观念。作者无非是想以极端的言辞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 自由的无比执著。有伴则须顾及伴,年轻女伴更需照顾,这都影响 自己以绝对自由的状态投入自然的怀抱。世俗总有拘束,只有投身 自然,才能在片刻热爱间摆脱俗务,获得纯粹的自由。“抒情散文的 感情是‘纯粹’ 的”,山居闲游的特殊情境下,作者故意过滤掉了 其他情感,只留下与自然的灵魂拥抱和精神对话。 b “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 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滩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 或者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 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明确:这段话通过羡慕小孩子打滚作乐、小猫追尾,表达了对童 年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通过多长年纪就是加重 枷锁、加紧锁链,表达了对成人世界(或俗务琐事)束缚太多的不 满和厌恶之情;此外,还表达了对无法摆脱世俗羁绊的无奈之情。 8、 分析第 5 节 朗读文章 “它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它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 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 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只 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 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在这段话中,你如何理解“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不取费的最珍贵 的补剂”? 明确:作者其实是想说,大自然是不说话的义务的精神导师, 大自然最为质朴坦诚,不懂得勾心斗角。人们投身自然,融入其中, 静观反思,可以陶冶情操,涤滤心胸,排遣寂寞,忘记穷困,减轻 苦恼。不仅如此,我们还可能从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激情励志, 反省自我,启迪智慧。 四、 鉴赏优美语句 如:“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典雅,浅易的对偶,十分 整饬,与散句配合使用,显出变化之妙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一声杜鹃 021-2-11第4页 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 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尤其不要费心考虑你的服色 与体态,你可以头发蓬乱着,留着满脸络腮胡子”,两相比较,优劣 自显 “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它就 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它的姿态是自然的,它的 生活是无阻碍的。” 比喻精确而美丽,以“含羞草”比喻变 化着的“浑朴的天真”,让人拍案叫绝 五、写作特色 1、感情浓烈,表达坚决 除了文中的“绝对”外,作者还喜欢用第一人称畅快地表情达 意,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在散文里袒露自己的灵魂、个性和思想:他 也喜欢用第二人称营造与读者交谈的亲切氛围,以便更直接和强烈 的抒发感情。本文两种人称兼用,故读来有酣畅淋漓之感 2、行文自由却章法暗藏 3、语言富丽,典雅可人 徐志摩恋爱史: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 离异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 梁启超主婚词:“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 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 重作新人。” 陆小曼,祖藉常熟,父亲是财政部的官员,后来当了外交官,她属 于高干系列,家财极大,是一位养在金丝笼里的小姐,也是一个精 通三国文字的奇女子,她文采斐然,当时有南唐北陆的称号。她在 和王庚离婚后,和徐结婚。但当时二人的结合违背了礼学的社会道 德,徐的父母态度强硬,他们不允许徐与陆回家,让他们住在峡石 并只给一点点生活费。婚后因为没有什么生活来源,经济紧张,可 陆小曼仍是挥金如土,极尽奢移。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 上海之间疲于奔命。在徐志摩四方讲课后,她便耐不住寂寞了,在 个偶然场合,她遇到了一个的戏子。后徐陆离婚。 林徽音,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 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 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一声杜鹃 2021-2-11 第 4 页 4 “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 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尤其不要费心考虑你的服色 与体态,你可以头发蓬乱着,留着满脸络腮胡子”,两相比较,优劣 自显。 “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它就 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它的姿态是自然的,它的 生活是无阻碍的。” ——比喻精确而美丽,以“含羞草”比喻变 化着的“浑朴的天真”,让人拍案叫绝。 五、 写作特色 1、 感情浓烈,表达坚决 除了文中的“绝对”外,作者还喜欢用第一人称畅快地表情达 意,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在散文里袒露自己的灵魂、个性和思想;他 也喜欢用第二人称营造与读者交谈的亲切氛围,以便更直接和强烈 的抒发感情。本文两种人称兼用,故读来有酣畅淋漓之感。 2、行文自由却章法暗藏 3、语言富丽,典雅可人 徐志摩恋爱史: 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 16 岁的张幼仪成婚, 1918 年赴美留学,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 1922 年 3 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 离异。 1924 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 年 10 月,与陆小曼结婚。 梁启超主婚词:“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 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 重作新人。” 陆小曼,祖藉常熟,父亲是财政部的官员,后来当了外交官,她属 于高干系列,家财极大,是一位养在金丝笼里的小姐,也是一个精 通三国文字的奇女子,她文采斐然,当时有南唐北陆的称号。她在 和王庚离婚后,和徐结婚。但当时二人的结合违背了礼学的社会道 德,徐的父母态度强硬,他们不允许徐与陆回家,让他们住在峡石, 并只给一点点生活费。婚后因为没有什么生活来源,经济紧张,可 陆小曼仍是挥金如土,极尽奢移。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 上海之间疲于奔命。在徐志摩四方讲课后,她便耐不住寂寞了,在 一个偶然场合,她遇到了一个的戏子。后徐陆离婚。 林徽音,1928 年 3 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 察建筑,同年 8 月回国。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 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一声杜鹃 2021-2-11第5页 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课题 课时1|授课日期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对生命、生活真谛的独特感悟。 2、懂得本文在叙述中使用时空交错结构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3、品味文章质朴而隽永的语言特色 4、领会人生经历与人生感悟之间的特定关联 教学重点能感受生命本身的严酷与无奈以及抵御寒风吹彻的艰难 教学难点时空交错的叙述结构、质朴而意味深长的语言 教学设计 在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感悟类文章中本问可以算是独树一帜的,她质朴的语言,交 错的叙述结构,原生态的生命特征以及卑微生活者的无可奈何,特别是那种贯穿全文的透骨寒 预习要求冷,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尽管第一、第二单元的课文都是对生命的了、生活的理解与 感悟,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以感受为主,让学生去感受一种不曾经历的生活与生命的冷峻与严 酷,让学生知道在生命的寒风吹彻中唯一的办法是支付温暖并获取温暖。 敏师活动内容、方式 些生活动式 (一)导入课文 亮程散文《今生今世的证 经过两个单元的学习,读了那么多关于人生关于生活的篇章,据》 现在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对生活、生命的理解?可以是你自己 的感悟也可以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总结。 估计答案: 下面我们来阅读第十一课,来看看作者对生活对生命有是如何理 解的。(用十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你对这篇文 章的看法、评价或者感受。) (二)学生默读课文 (三)课文讲解 l、提问交流 估计答案:冷、无奈、缺乏温暖、好像生活没有希望… 写得有些混乱、有些夹杂不清 简要评价 2、面对无所不在的寒风(寒冷)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温暖和关爱一一—作品中的我是否得到了这样的温暖和关爱?“我” 能否对抗这样的寒冷? 似乎不能一一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当我在冬天拉着半车柴禾回家是 父亲那责备的语气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一声杜鹃 2021-2-11 第 5 页 5 课 题 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寒风吹彻 课 时 1-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对生命、生活真谛的独特感悟。 2、懂得本文在叙述中使用时空交错结构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3、品味文章质朴而隽永的语言特色。 4、领会人生经历与人生感悟之间的特定关联。 教学重点 能感受生命本身的严酷与无奈以及抵御寒风吹彻的艰难 教学难点 时空交错的叙述结构、质朴而意味深长的语言 教学设计 预习要求 在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感悟类文章中本问可以算是独树一帜的,她质朴的语言,交 错的叙述结构,原生态的生命特征以及卑微生活者的无可奈何,特别是那种贯穿全文的透骨寒 冷,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尽管第一、第二单元的课文都是对生命的了、生活的理解与 感悟,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以感受为主,让学生去感受一种不曾经历的生活与生命的冷峻与严 酷,让学生知道在生命的寒风吹彻中唯一的办法是支付温暖并获取温暖。 教 师 活 动 内 容 、方 式 学生活动方式 备 注 (一)导入课文 经过两个单元的学习,读了那么多关于人生关于生活的篇章, 现在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对生活、生命的理解?可以是你自己 的感悟也可以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总结。 估计答案: 小结: 下面我们来阅读第十一课,来看看作者对生活对生命有是如何理 解的。(用十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你对这篇文 章的看法、评价或者感受。) (二)学生默读课文。 (三)课文讲解 1、提问交流: 估计答案:冷、无奈、缺乏温暖、好像生活没有希望…… 写得有些混乱、有些夹杂不清…… 简要评价: 2、面对无所不在的寒风(寒冷)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温暖和关爱——作品中的我是否得到了这样的温暖和关爱?“我” 能否对抗这样的寒冷? 似乎不能——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当我在冬天拉着半车柴禾回家是 父亲那责备的语气。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亮程散文《今生今世的证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