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的枝藤紧紧地包裏起来,红叶像瀑布一样从楼顶倾泻而下。如水的秋阳,透彻,清亮,洒满在红叶上,瀑布就 变成了火焰的峭壁,一场冲天大火在眼前翻卷,升腾,盘绕,幻化,闪耀….·整座楼都在灿烂的火焰里燃烧,欢 呼。仿佛能听见从火焰里传出的狂歌和浩叹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选自2008年第2期《收获》,有删改 14.初到日本的鲁迅是“拖着一条辫子”的,一年后他剪去辫子并留“断发照”,再过一年,鲁迅到了仙台学医, 作者借这个细节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形象? 答案断发学医,这是鲁迅人生中的一次挣扎和反抗,刻画了一个要和过去决裂,从而开始坚定走自己的路 的、孤独的先行者(前行者)形象。(意思对即可) 15.如何理解“在这鄙视中有自己对自己难以宽宥的鄙视”这句话的含意 答 答案(1)自己属于被鄙视者:(2)自己作为被鄙视者也鄙视(或“痛心于”)中国围观者的“麻木”:(3)对自 己不能改变被鄙视者的“麻木”和“无可救药”的自责。 16.本文以如“冲天大火”的红叶的火焰和仿佛从其中传出的狂歌收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①照应题目“烧梦”,同时暗寓鲁迅的梦想正在照亮黑暗,照亮人生。 ②照应开头,文章以黑夜始,以火焰结束,给人一种敞亮、光明、热烈的美的感受 17.“烧梦”出自龚自珍的诗句,原是反映龚自珍思想上的“绝望的吶喊”的,本文以此为题想要表现鲁迅当时 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结合全文简答。 答案(1)“烧掉”(抛弃)以前不切实际的学医救人的梦想,和过去的思想一刀两断(或:彻底决裂) (2)点燃绝望为自己照明,为自己找一条出路,也为国人照亮,找一条生存发展之路。(“烧”在文中有两 层意思:一是“烧掉”“烧毁”;一是“燃烧”“照亮”。) 11
11 盛的枝藤紧紧地包裹起来,红叶像瀑布一样从楼顶倾泻而下。如水的秋阳,透彻,清亮,洒满在红叶上,瀑布就 变成了火焰的峭壁,一场冲天大火在眼前翻卷,升腾,盘绕,幻化,闪耀……整座楼都在灿烂的火焰里燃烧,欢 呼。仿佛能听见从火焰里传出的狂歌和浩叹: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选自 2008 年第 2 期《收获》,有删改) 14.初到日本的鲁迅是“拖着一条辫子”的,一年后他剪去辫子并留“断发照”,再过一年,鲁迅到了仙台学医, 作者借这个细节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形象? 答: 。 答案 断发学医,这是鲁迅人生中的一次挣扎和反抗,刻画了一个要和过去决裂,从而开始坚定走自己的路 的、孤独的先行者(前行者)形象。(意思对即可) 15.如何理解“在这鄙视中有自己对自己难以宽宥的鄙视”这句话的含意。 答: 。 答案 (1)自己属于被鄙视者;(2)自己作为被鄙视者也鄙视(或“痛心于”)中国围观者的“麻木”;(3)对自 己不能改变被鄙视者的“麻木”和“无可救药”的自责。 16.本文以如“冲天大火”的红叶的火焰和仿佛从其中传出的狂歌收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 答案 ①照应题目“烧梦”,同时暗寓鲁迅的梦想正在照亮黑暗,照亮人生。 ②照应开头,文章以黑夜始,以火焰结束,给人一种敞亮、光明、热烈的美的感受。 17.“烧梦”出自龚自珍的诗句,原是反映龚自珍思想上的“绝望的呐喊”的,本文以此为题想要表现鲁迅当时 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结合全文简答。 答: 答案 (1)“烧掉”(抛弃)以前不切实际的学医救人的梦想,和过去的思想一刀两断(或:彻底决裂)。 (2)点燃绝望为自己照明,为自己找一条出路,也为国人照亮,找一条生存发展之路。 (“烧”在文中有两 层意思:一是“烧掉”“烧毁”;一是“燃烧”“照亮”。)
六、(湖南省2009届高三十校联考第一次考试)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1题。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晩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会关着门。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 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岀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 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好笑。算了,叫浏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孑势利,平常 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 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 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 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 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 象。但她却对“相亲”″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孑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 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 年轻五岁,哪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晩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 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 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的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 这边走来。她的眼睛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定会对他说-千声一万声的谢谢,不管他在 不在意
12 六、(湖南省 2009 届高三十校联考第一次考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7~21 题。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会关着门。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 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 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 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 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 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 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 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 象。但她却对“相亲”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 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 年轻五岁,哪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 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 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的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 这边走来。她的眼睛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谢,不管他在 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 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 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 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 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7.文章两次写到风雪,试分析其作用的异同 答 谷案异:首段描写风雪,既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显现故事发生的背景:中间借风 雪之冷衬托中年人有家的温暖。同: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18.文章第六段“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 答案由于下放农村,也由于高不成,低不就,“她”感觉已经错过恋爱时节,婚姻之门已经关上 19.文章插入对中年男人描写,其作用何在? 答案插入对中年男人的描写,既给“她”带来希望,为行文制造波澜,又衬托“她”的孤苦和凄凉。 20.文章结尾虽然只有寥寥8个字,但却有着极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含意。试作分析。 答案结尾运用曲笔的写法,既给人以意料之外的惊喜,也给小说平添无限暖意,更揭示出,只要我们不放弃 追求,生活之门永远不会将我们拒之门外
13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 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 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 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 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17.文章两次写到风雪,试分析其作用的异同。 答: 答案 异:首段描写风雪,既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显现故事发生的背景;中间借风 雪之冷衬托中年人有家的温暖。同: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18.文章第六段“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 答: 答案 由于下放农村,也由于高不成,低不就,“她”感觉已经错过恋爱时节,婚姻之门已经关上。 19.文章插入对中年男人描写,其作用何在? 答: 答案 插入对中年男人的描写,既给“她”带来希望,为行文制造波澜,又衬托“她”的孤苦和凄凉。 20.文章结尾虽然只有寥寥 8 个字,但却有着极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含意。试作分析。 答: 答案 结尾运用曲笔的写法,既给人以意料之外的惊喜,也给小说平添无限暖意,更揭示出,只要我们不放弃 追求,生活之门永远不会将我们拒之门外
七、(山东省滨州市2009届高三一模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我对黑暗的柔情 迟子健 ①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 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小城的集市上,卖棉鞋棉帽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 ②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一朵都寻不见了。母亲侍弄的花圃, 昨夭还花团锦簇的,一夜的霜冻,就让它们腰肢摧折,花容失色。 ③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有样地开着。蜜蜂在户 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寻寻觅觅的。不知它们青睐的是金黄的秋菊,还 是水红的灯笼花?④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 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地剧 痛,我意识到蜜蜂蛰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⑤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我 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蛰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蛰得我面部红肿,疼得 我在炕上直打滚。 ⑥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我懊恼极 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致它于死地,才使岀它的杀手锏。而蛰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 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做尘埃了。我和它,两败俱伤。 ⑦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消逝的,然而我错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我 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地疼。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了,就会忘记疼痛。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 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我想蜜蜂 留在我手指上的蜂针,一定毒素甚剧,而我拔蜂针时,并没有用镊子,大约拔得不彻底,于是拿出一根缝衣服的 针,划了根火柴,简单地给它消了消毒,将针刺向痛处,企图挑出可能残存着的蜂针。针进到肉里去了,可是血 却出不来,好像那块肉成了死肉,让我骇然。想到冷水可止痛,我便拔了针,进了洗手间,站在水龙头下,用冷
14 七、(山东省滨州市 2009 届高三一模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我对黑暗的柔情 迟子健 ①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 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小城的集市上,卖棉鞋棉帽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 ②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一朵都寻不见了。母亲侍弄的花圃, 昨天还花团锦簇的,一夜的霜冻,就让它们腰肢摧折,花容失色。 ③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有样地开着。蜜蜂在户 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寻寻觅觅的。不知它们青睐的是金黄的秋菊,还 是水红的灯笼花?④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 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地剧 痛,我意识到蜜蜂蛰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⑤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我 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蛰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蛰得我面部红肿,疼得 我在炕上直打滚。 ⑥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我懊恼极 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致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杀手锏。而蛰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 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做尘埃了。我和它,两败俱伤。 ⑦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消逝的,然而我错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我 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地疼。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了,就会忘记疼痛。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 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我想蜜蜂 留在我手指上的蜂针,一定毒素甚剧,而我拔蜂针时,并没有用镊子,大约拔得不彻底,于是拿出一根缝衣服的 针,划了根火柴,简单地给它消了消毒,将针刺向痛处,企图挑出可能残存着的蜂针。针进到肉里去了,可是血 却出不来,好像那块肉成了死肉,让我骇然。想到冷水可止痛,我便拔了针,进了洗手间,站在水龙头下,用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