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3-手谱(1),阴沉浓重,给人以“乌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旋律中有对风声的模拟。谱(2)六连音的快速级进起伏与突然上跳十度又下跳七度,模拟雷声。附点音符模拟雨滴。谱(3)速度渐慢,雨声渐稀。最后以泛音演奏的五小节,明亮清晰,雨过天晴,一片宁静。例21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主部主题PrestoagitatoJ=ss9:#进旋律线滚滚上行,如同愤怒的浪花,达到高音区后,以很强的力度敲击出同和弦反复构成的“呼喊”音调。情绪激动。例22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Adagio sostenutoJ=52-#o##旋律声部的同音反复是典型的西方式的“朗诵音调”它与西方歌剧中的朗诵调(宣叙调)接近,之后的旋律线则接近富于柔和情绪的爱情歌曲式的歌唱性。13
曲式与作品分析qushi yu zuopin fenxi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例23厅(1) 下略661下略2)苍蝇、蚊子妖魔鬼怪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里是借用了生活中最令人厌恶的东西一的喻喻之声。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例24格林卡9#这就是魔王切尔那莫尔的主题,它生硬、无情、呆板、丑陋。用的是“六全音”(即全音阶)写成的,俄罗斯的作曲家们常用全音阶描写死人或鬼怪。在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用三全音写成的“南霸天主题”,思路与此相近。例25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舍赫拉查德》PesentGP(a)ff恭市电单(a)为苏丹王主题,用铜管音色,拉长声,,加变化音,突出暴房性格。(b)为舍赫拉查德主题,优美、秀丽、灵活、聪明,力度柔中带刚,升f这个音在力度增强方面起了作用,假如是用原位f,那会使整个力度软化许多。主题涵盖了主人公勇敢、果断、善良、智慧、美丽而富于才华的许多方面。14
论2·1·6·2节奏、速度、节拍节奏由时值的序列和强弱交替来体现,离不开速度。节拍又是节奏的周期性现象,三者关系甚为密切。单独凭着节奏特征认识事物的例子是很多的。我们常能凭着脚步声判断走路的人是心情愉快还是烦闷焦虑,是坦然无邪还是鬼鬼票票,是狂傲器张还是儒弱卑祛,是鲁莽直率还是沉静安详,是果断刚强还是犹豫不决。如果是熟人,大概还可以听得出是谁来了。如此等等。从上面列举的旋律线的例子中已经可以看出节奏在表现力方面的结构特征。比如,哭泣和息的音调都有先短后长的节奏特征,常拖着一个尾音。与笑声有关的音调常带着紧凑的断音。波涛的节奏、各种不同的舞蹈与进行的步伐等等,都有一定的均衡性、周期性特征。呼喊音调与朗诵音调往往是前面比较平均、后面拖长音的节奏型。深情的怀念和倾诉则徐缓自由而比较舒展。节奏、速度、节拍不但与人的内心情绪联系,也与一定的外在的动作相联系,事实上动作本身就常能表现出一定的心理特征。阿萨菲耶夫在《音调论》中所用的“音调”这一术语,并非如某些理论家所解释的那样似乎仅是指的现实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而是泛指音乐与现实生活现象之间的一切联系一一包括人的动作、表情、内心情绪起伏等等在内的概念。阿萨菲耶夫就曾引证高尔基的话一一音乐家应该能听到“森林、田野、大海…星辰…草原”的“声音”(张洪模中译本第86页)。实际上那只是指一种内心体验,高尔基所说的星辰当然是没有声音的。例26晨耕、生茂等《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P
曲式与作品分析qushi yu zuopin fenxi略中,我们似乎能够用心灵从一种在艰难中跋涉的节奏型子去感觉那种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力量。例27张晓峰喷呐曲《山村来了售货员之一a主要表现手段是节奏。谱(一)叫卖声与山谷回声的旋律型、节奏型y3T谱(二)村民们赶来购买东西时的热闹气氛,杂查的脚步声与人声节奏,之三茶VE谱(三)独奏与乐队对答,模拟语言节奏与旋律线。之四谱(四)挑起担子下山,劳动节奏。之五日下略6
者论谱(五)飞步下山,愈走愈快的步伐节奏。不同的劳动具有不同的节奏、速度。聂耳的《大路歌》是沉重坚毅的劳动节奏。陕北民歌《军民大生产》是热火朝天的劳动节奏。也有如《大别山山歌》这样的虽为轻度劳动却是日夜坚持而伴随着极度疲劳的劳动节奏。用茶农的话来说,如果不是一面唱歌一面干活,人就累得要睡着了。例28大别山山歌《看不见亲人听爆仗》Andante网门送郎(小)送在半山(这)冈啊,送郎你小)一把(崃)车月O响(那个)爆(崃)仗咪。郎走(啊)一里(呀)放D1(这)个咪郎走(啊)二里(呀)放(呀)一(这)双啊,托托-看不见(小)亲仗人咪,听那个)爆(咪)咪。在大别山山区,我听到过两人打铁,其周期性竞然是三拍子。原来是每个人都重击一次、再轻击两次,调节体力,以维持长时间劳动。图示如下:甲:乙:不同的舞曲有不同的节泰型,细分强拍的玛祖卡和波罗奈慈;第一拍只细分后半拍的包列罗;第二、三拍之间切分的三拍子萨拉班德;第拍之间切分的四拍子朝鲜长鼓舞:平均快速的塔兰泰拉等等。所有的舞曲共同的特点则是节奏总体的对称性,这是与舞蹈动作的均衡性结合在一起的。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