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者例 1《平湖秋月》Andante力1生茶茶--TE/1·5音乐的形式与体裁“形式”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形式就指曲式结构。从一部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复二或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到回旋奏鸣曲式等等,都属这一范围。广义的形式概念包括体裁在内。有的音乐作品分析教材就以《音乐的形式与体裁》来命名。1·5·1体裁分类体裁分类可以有许多角度,大体说来有三种:一是从表演条件的差别方面来分类。比如人们把声乐、器乐、戏剧音乐称做不同的体裁。下面再细分,把独唱(奏)、重唱(奏)、齐唱(奏)称为不同体裁。人们也把表演唱、歌舞、交响乐、歌剧、舞剧、器乐小品套曲等等称为不同
曲式写作品务析qushi yu zuopin fenxi体裁,这都是根据表演条件的差别来分类的。二是根据某种写作模式特征对体裁进行分类。比如把卡农、赋格、交响曲、协奏曲等等称做不同的体裁。三是按照音乐与生活风俗的联系进行体裁分类。诸如革命歌曲、舞曲、牧歌、山歌、号子、催眠曲、颂歌、祷歌、圣咏、灵歌、丧曲、船歌、情歌、儿歌、谐谱曲、幻想曲、狂想曲等等都被称为体裁。这最后一类分类方法对于音乐作品分析来说,就成了从形式到内容的转换的关键性环节,具有中介的意义,可以称之为专业音乐与民间生活风俗性音乐的联系的纽带。1.5·2形式与体裁的区别同一体裁(如都是舞曲)可以写成不同的曲式,如二部曲式、三部曲式等等。同一曲式(如-1都是二部曲式)可以写成不同的体裁,如一是进行曲,一是舞曲等等。就是说,曲式与体裁都以各自的标准进行分类,相对而言,体裁居于较为概括的层次上,曲式居于较为具体的层次上。1·5·3形式的相对独立性人们常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实际上,内容决定形式应该是指内容制约着形式发展运动的方向,而不是制约着形式的一切方面。内容的欢乐与悲哀总是制约着写法上的特点。但是,形式美却不是由内容来决定的,而是由作曲家的才能、经验和劳动态度所决定的。这里就表现为形式的相对独立性。2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表现手段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的或局部的或某一方面的表现手段,另一类是整体的表现手段。前者属于音乐语言的范畴,后者属于音乐形式的范畴。2·1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一一音乐语言“音乐语言”是一个借用来的名词,它只是与普通语言具有功能上的相似性。它也是集体创造的约定俗成的东西。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与音乐语言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2·1·1音乐语言与音乐形式的区别区别在于,音乐语言只具有材料的意义,它只是构成音乐形式的局部或细节的材料。音乐形式则指整体结构而言。结构不等于材料,就如一座桥的结构是双曲拱桥或单曲拱桥,而材料则是钢骨、水泥、砖瓦、木材一样。2·1·2巴甫洛夫学说根据巴甫洛夫的信号学说,第一信号系统的信号,是通过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来接受的信号,是与信号源给人留下的具体印象联系在一起的信号。可以称之为具象性信号,比如,母亲的音容笑貌浮现在脑海中时的表象即是。第二信号系统的信号则是概4
二绪论三念性语言的信号,比如,“人”这一概念,它是抽象化了的,并不具体指张三李四,而是泛指一般的人。但是,无论是具象性信号还是概念性信号,都有一个抽象的思维过程存在。所谓“抽象”,就是指经过分析比较,抓住对象的主要属性、扬弃其次要属性的思维过程。巴甫洛夫认为,人的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是相互作用的,因而,人的第一信号系统也区别于动物的第一信号系统。而第二信号系统则是唯独人类才具有的。2·1·3抽象的具象原来意义上的语言,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我们抓住了对象的主要属性,扬弃掉其次要属性,:我们就能把这一对象与其他对象区别开来。比如我们把一架机器叫做“录放机”,这就抓住了它的主要属性,它是一架能录音能放音的机器。其他属性都可以看成次要的,都可以不去管它一一它是什么颜色的?它有多大?它有多少声道?是中国造还是外国造?是台式还是手提式?等等,都可以看做次要属性而予以扬弃。“录放机”就是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音乐语言却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抽象的具象。苏娜·朗格在《感情与形式》一书中(中译本第94页)提到了康定斯基对一个抽象线条和鱼的比较。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例子。对一条鱼,我们可以对它观察得非常具体,但在画这条鱼时,却总要有所扬弃和抽象,不会把鱼的任何细节都画出来。现在面对着一条鱼,我们开始抽象,先扬弃掉鱼鳞,再省略掉鱼的眼睛、鳍须、尾等等,这时只剩下两条交叉的线条了,还像一条鱼。如果我们继续进行抽象,把两根线条中的一条也抽象掉,这时,这一条曲线已经不太像鱼了,但它仍是抽象的具象,它经过了多次抽象,却仍很具体,它绝不是任何一条曲线,而仅仅是这样一条曲线,它的活生生的生命始终与生活中的那条鱼存在着具象性的联系。音乐语言就是这样一种抽象的具象,它与生活中的“原型”有一定距离,但却还保持着联系。正如弗雷泽所说:“相互发生过联系的事物之间,在脱离接触以后,仍然可以在远处相互作用”(《金枝》)。音乐语言既是一种抽象的具象,也是一种艺术创造和想象力的发挥,是把内心的活动过程经过放大,过细地揭示出来的一种加工状态。我们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楼台会”中听到过一段优美抒情的唱腔。例2《楼台会》2妹贤妹呀,我想你2#门门办1G+哪夜不天想你到明啊!5
曲式与作品分析qushi yu zuopin fenx如果我们予以抽象,扬弃掉其歌词部分,认为文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感情的旋律。然后,再进一步让感情予以尽量地发,于是就可能得到下列的主题。例3何占豪、陈钢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主部主题2G.这一主题就更为深刻而充分地揭示出相互着恋的思念之情。2·1·4音乐与其反映的生活之间的中介所谓音乐与其反映的生活之间的中介(中项),应该是一种音乐与其反映的对象所共有的东西。这个中介,应该就是对象的运动与音乐的运动所共有的力度样式,即运动的力度状态。万物皆存在于运动之中。通过这一中介,不同的事物之间才能建立联系,才能由此及彼,通过此方以表现彼方。2·1·5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启示格式塔(Gestalt直译为“完形”)心理学派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是有启示意义的。早在19世纪上半叶,德国的生物学家弥勒(JohannesPeterMuller,1801~1858)就发现了同质刺激可引起异质感觉(如电流刺激眼睛引起闪光感觉,电流刺激耳朵引起音响感觉),而异质刺激也能引起同质感觉(如电流、机械刺激、化学作用刺激眼睛,都会引起闪光感觉)。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似动现象”研究,进一步说明了不同的信号可以引起共同的信号效应。电影胶片是固定不动的信号,在一定的放映速度下,叫人们每秒钟看到一定数量的胶片投影,人们就会感觉电影动起来了。原因在于,信号源的刺激与大脑皮层所接受的刺激此时处于相同的力度样式。换言之,只要两种不同的刺激能够构成共同的刺激形式,就能产生共同的信号效应。外界的信号源属于客观存在的物理环境,接受信号者的心理上产生的信号效应,属于主体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与物理环境是不同的。不同的物理环境似乎也应该与不同的心理环境相对应。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物理环境可以引起共同的心理效应。有个例子说,一个人在夜间借着月光骑马,他一直以为自已奔驰在草原上,天亮了,回头一看才发现,原来他是走在一个冰封的湖面上。就是说,月光下冰封的湖面很像月光下的草原,两个不同的信号源引起共同的信号效应。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的痕迹是类似的,或者说是“同形的”。所谓运动的力度状态,表现在许多方面。一是与信号型号有关的刺激点,信号刺激与大脑的一定部位有关,这牵涉到刺激信号的感情属性,分别与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有关。二是力度运动的方向起伏。三是力度刺激的强弱。四是同一刺激持续与不同刺激变换时间的长短、快慢。五是信号质地的粗细清浊的变化。分别表现为音高(旋律型)的运动变化、音量变化、时6
论绪值(节奏型)变化、音色及织体的变化等等。我们通常说的“乐感”这个词,难道不就是对于音乐的力度样式的感觉吗?所谓“艺术想象”,难道不就是借助于运动的力度样式才化为活生生的音乐感觉的吗?2:1·6音乐语言实例分析具体说来,音乐语言包括旋律线、节奏型、速度、节拍、音阶、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音色、演奏法、织体等等在内。2·1·6·1旋律线旋律线由两个因素组成,即音程关系与进行方向,二者相互作用造成紧张度的变化。进行方向制约着力度的增长或下降,一般说,在中音区,上行力度增长,下行力度下降。各种波浪式进行形成力度起伏。音程的远近则制约着力度的对比程度。一路上行或一路下行,力度变化为持续上升与持续下降。锯齿形旋律线可维持一定的紧张度。波浪形要看具体如何结构,开始低,中间高,又回到低处的波浪形(如八形),由于两端的支持点较低,所以力度较弱。相反,开始高,中间低,再回到高处的旋律线(如V形),由于两端的支持点较高,整体力度就较强有力。如果是在特高音区或特低音区,力度的起伏则变成另一回事了。从特高音区下行的旋律反而力度增强,从特低音区继续下行的旋律线反而产生渐强效果。这是就音响的物理属性方面而说的。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情况要复杂得多,这牵涉到生活经验与艺术经验的关系问题。由于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已经与声音联系在一起了,这就使得许多声音现象具有了心理习惯的特性。比如,用肯定的语气说“好”和用疑问口吻说“好”,显然具有不同的旋律线。与现实生活有着各种习惯性联系的具有声音因素的现象常常成为音乐语言的参照系。例4:歌剧《白毛女》第32分曲QC心昨天黑夜参爹回到家里有事天明倒在不说话,雪地里,#6你为什么?参参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