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怀柔区中考二模 语文试卷 学校 准考证号 专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生须知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基础·运用(共13分 2019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校举行了“走进老舍,感悟经典”主题活动,请 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1以下是一组同学搜集到的诞辰活动的一则报道,阅读这段文字,完成第(1)-(2)题。(共 分) 老舍纪念馆推出了“老舍在北京的足迹”展览,串联老舍先生在北京生活、居住过的 15处地点,讲述了老舍与北京的_①。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再次将镇院之作—一老舍先生 的话剧《茶馆》搬上了首都剧场的舞台。和以往一样,今年的演出仍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自1958年首演以来,《茶馆》已上演了700余场,其“成长过程几乎可成为北京人艺一部戏 剧史的_②写照_③在跨度长达60余年的演出历史中,《茶馆》主创几代更迭,不变 的是《茶馆》本身的经典魅力和主创们苦心孤诣的创作本心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迭(shi)诣(y)虚的第5笔是竖弯钩 B.迭(die)诣(zhi)虚的第5笔是竖弯钩 C.迭(shi)诣(zhi)虚的第5笔是横 D.迭(die)诣(yi)虚的第5笔是横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和标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情节②沧桑③。” B①情结②沧桑③ C①情节②苍桑③。” D.①情结②苍桑③” 2.同学们研究老舍先生及其作品,发现其为了描绘城市贫民生活可谓煞费苦心,正如其对联 所说“ 不做七拼八凑文”,请根据以下链接材料内容补全对联。(2分) 链接材料:文人老舍是如何捕捉人力车夫特点的呢?青岛文史学者刘増平介紹说,为了仔
1 2019 年怀柔区中考二模 语 文 试 卷 姓名 学校 准考证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 12 页,共五道大题,25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13 分) 2019 年是老舍先生诞辰 120 周年,学校举行了“走进老舍,感悟经典”主题活动,请 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1.以下是一组同学搜集到的诞辰活动的一则报道,阅读这段文字,完成第(1)-(2)题。(共 4 分) 老舍纪念馆推出了“老舍在北京的足迹”展览,串联老舍先生在北京生活、居住过的 15 处地点,讲述了老舍与北京的 ①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再次将镇院之作——老舍先生 的话剧《茶馆》搬上了首都剧场的舞台。和以往一样,今年的演出仍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自 1958 年首演以来,《茶馆》已上演了 700 余场,其“成长过程几乎可成为北京人艺一部戏 剧史的 ② 写照 ③ 在跨度长达 60 余年的演出历史中,《茶馆》主创几代更迭.,不变 的是《茶馆》本身的经典魅力和主创们苦心孤诣.的创作本心。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迭. (shǐ) 诣.(yì) 虚 的第 5 笔是 竖弯钩 B.迭. (dié) 诣.(zhǐ) 虚 的第 5 笔是 竖弯钩 C.迭. (shǐ) 诣.(zhǐ) 虚 的第 5 笔是 横 D.迭. (dié) 诣.(yì) 虚 的第 5 笔是 横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和标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①情节 ②沧桑 ③。” B.①情结 ②沧桑 ③”。 C.①情节 ②苍桑 ③。” D.①情结 ②苍桑 ③”。 2.同学们研究老舍先生及其作品,发现其为了描绘城市贫民生活可谓煞费苦心,正如其对联 所说“ ,不做七拼八凑文”,请根据以下链接材料内容补全对联。(2 分) 链接材料:文人老舍是如何捕捉人力车夫特点的呢?青岛文史学者刘增平介绍说,为了仔
细描写人力车夫的衣着、动作、形态以及车子的结构、车把的样式,老舍先生常从黄县路走 下坡,向右一拐,到青岛当时的“东方菜市”附近洋车夫扎堆的地方,仔细观察人力车的结 构和车夫们的形象,跟他们聊天。 A.宁当三山五岳人 B.踏遍九州四海路 C.付出九牛二虎力 D.四世同堂居老舍 3同学们了解到老舍先生不仅是位文学大师,他的书法作品也非常有特点。老舍先生的书法 多取自北碑。北碑,又称为魏碑。魏碑上承汉隶,下启唐楷,是一种过渡性的书体。它与隶 书相比,则简捷而得其沉雄;与唐楷相比则更丰厚刚健。以下选项不符合以上描述的一项是 (2分) 千移 丽潜光金丹 Y 叠人并力明碧音 在迎無永 軍壽 .? 中晚 华 窮在 4萧伯青说老舍“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吴祖光说老舍“温柔敦厚,和蔼可亲”,共同道出 了老舍善与人“和”的品性以及气度上的宽厚和儒雅。下列句子中的“和”字与老舍善与人 和”的品性一致的是(2分) A.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B.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C.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5.同学们看到了老舍作品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并完成(1)-(2)题。(共3分) 祥子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 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 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 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
2 细描写人力车夫的衣着、动作、形态以及车子的结构、车把的样式,老舍先生常从黄县路走 下坡,向右一拐,到青岛当时的“东方菜市”附近洋车夫扎堆的地方,仔细观察人力车的结 构和车夫们的形象,跟他们聊天。 A.宁当三山五岳人 B.踏遍九州四海路 C.付出九牛二虎力 D.四世同堂居老舍 3.同学们了解到老舍先生不仅是位文学大师,他的书法作品也非常有特点。老舍先生的书法 多取自北碑。北碑,又称为魏碑。魏碑上承汉隶,下启唐楷,是一种过渡性的书体。它与隶 书相比,则简捷而得其沉雄;与唐楷相比则更丰厚刚健。以下选项不符合以上描述的一项是 (2 分) A. B. C. D. 4 萧伯青说老舍“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吴祖光说老舍“温柔敦厚,和蔼可亲”,共同道出 了老舍善与人“和”的品性以及气度上的宽厚和儒雅。下列句子中的“和”字与老舍善与人 “和”的品性一致的是(2 分) A.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B.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C.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5.同学们看到了老舍作品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并完成(1)-(2)题。(共 3 分) 祥子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 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 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 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 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
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 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 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 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 夫在水里挣命。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 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本文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该作品取材于市民生活,主要描绘了城市贫民的 生活和命运。(1分) (2)看完这段文字,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 其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烈日下,强拉车,虽有阴凉不敢躲;暴雨中,苦挣命,纵然浇晕不能停。 B.读过这段文字,“裹”“砸”“扫”“浇”等动词,我们仿佛感受到祥子在与烈日抗争, 与暴雨抗争,与命运抗争。 C.文章最后一句“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作者巧妙地表现祥子的艰辛痛苦和风雨 飘摇的命运。 D老舍笔下的人力车夫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课,烈日下的喘息,风雨中的哆嗦,让我读 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共3分) 6.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1分) 7.初三复习阶段,同学们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你发现有的同学不会思考问题,只一味的 死记硬背:有的同学不实实在在的学习,只是一味的空想。请你用《论语》中“ 这句话来劝告他们。(2分) (二)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8-10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3 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 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 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 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 夫在水里挣命。 ......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 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本文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____》,该作品取材于市民生活,主要描绘了城市贫民的 生活和命运。(1 分) (2)看完这段文字,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 其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2 分) A.烈日下,强拉车,虽有阴凉不敢躲;暴雨中,苦挣命,纵然浇晕不能停。 B.读过这段文字,“裹”“砸”“扫”“浇”等动词,我们仿佛感受到祥子在与烈日抗争, 与暴雨抗争,与命运抗争。 C.文章最后一句 “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作者巧妙地表现祥子的艰辛痛苦和风雨 飘摇的命运。 D.老舍笔下的人力车夫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课,烈日下的喘息,风雨中的哆嗦,让我读 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二、古诗文阅读(共 18 分) (一)默写。(共 3 分) 6.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1 分) 7.初三复习阶段,同学们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你发现有的同学不会思考问题,只一味的 死记硬背;有的同学不实实在在的学习,只是一味的空想。请你用《论语》中“_____,______” 这句话来劝告他们。(2 分) (二)阅读《天净沙· 秋思》,完成 8-10 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下, 断肠人在天涯。 8.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画,说说哪幅图画更符合本首诗歌所展现出内容,并说明理由。(3 分)(请把下面两个图片放到一行) 图
4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8.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画,说说哪幅图画更符合本首诗歌所展现出内容,并说明理由。(3 分)(请把下面两个图片放到一行) 图一
9.“夕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或表羁旅之思,或抒迟暮之怀,或表惜别之 意。下列诗句中,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样,借夕阳表达羁旅之思的一项是 (2分) 【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 【丙】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10.诗词中有许多思乡诗,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1-14(共8分) 【甲】 卸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娥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四:“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音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其 妄四:“吾孰与徐公美?”妄四:“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尘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 而自视,又帛如远甚。暮寝而思之,回:“吾妻之美族者,私痰也;妄之美我者,畏也; 客之美我者,歌有求于我也
5 图二 9.“夕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或表羁旅之思,或抒迟暮之怀,或表惜别之 意。下列诗句中,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样,借夕阳表达羁旅之思的一项是 (2 分) 【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 【丙】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10.诗词中有许多思乡诗,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 。(2 分)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 11-14(共 8 分)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