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外国语学校 2008-2009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陈清芳 平时辛苦学习,今天快乐做题。轻松地调用你的知识储备,给每道题 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 温馨提示: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卷面5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要学好语文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本张试卷设卷面分5分,老师将根 据你书写是否工整、清晰、美观以及卷面是否整洁判定分数。 第丨卷(遄择题共28分) 、选择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每小题2分) 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硏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 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 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旽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冋海中释放硫 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上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 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 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促迸该海域硅 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建阳外国语学校2008-2009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建阳外国语学校 2008-2009 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1页 (共 8 页) 建阳外国语学校 2008-2009 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总分:150 分 时间:120 分钟) (命题人:陈清芳) 平时辛苦学习,今天快乐做题。轻松地调用你的知识储备,给每道题 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 温馨提示: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卷面 5 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要学好语文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本张试卷设卷面分5分,老师将根 据你书写是否工整、清晰、美观以及卷面是否整洁判定分数。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28 分) 一、选择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8 分,每小题 2 分)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 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 9 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 于 2 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 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上世纪 20 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 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 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促进该海域硅 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 30 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
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 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 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 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观察其变化。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帮助检测硫酸铁的变化与去向 、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理论依据是 A.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髙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増长。 D.试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3、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提高后 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将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提高后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提高后, 才能够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4、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 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提高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促进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所有微生物 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硏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 具有重要意义。 D.向海洋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 重行事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5~9题。(10分,每小题2分) 5.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建阳外国语学校2008-2009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建阳外国语学校 2008-2009 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2页 (共 8 页) 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 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 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 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观察其变化。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帮助检测硫酸铁的变化与去向。 2、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理论依据是( ) A.上世纪 20 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试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3、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提高后, 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将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提高后,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提高后, 才能够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4、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 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提高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促进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所有微生物 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 具有重要意义。 D.向海洋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 重行事。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 5~9 题。 (10 分,每小题 2 分) 5.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6)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8)或师焉,或不焉(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A、(1)(3)(9)B、(3)(4)(6)C、(5)(6)(8)D、(2)(7)(8) 6.下列句子中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查 填然鼓之鼓:打鼓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 不积跬步 步 C.今之众人众人:大家、所有的人 赵奢之伦制其兵制:统领 D.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隳名城隳:毁坏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中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他移民移粟只是做了 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 B、在《劝学》一文中荀子通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比喻,告诉我们学 习中积累的重要性 C、《过秦论》的作者贾谊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文章中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也”是秦王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D、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文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一句陈述了教师的职责。 9、下列加点的“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蟹六跪而二螯 (三)完成10-14题(10分,每小题2分)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聒(guo)噪慰藉(jie)馈(gui)赠夙(s)愿 B.湮(yan)没广袤(mo)栅(zh)栏倔(jue)强 C.庠(xang)序孝悌(di)其曲中(zhng)规以愚黔(qin)首 D.七庙隳(hu)习其句读(du)阿谀(e)鞭笞(chi)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 建阳外国语学校2008-2009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建阳外国语学校 2008-2009 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3页 (共 8 页)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6)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8)或师焉,或不焉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A、(1)(3)(9) B、(3)(4)(6) C、(5)(6)(8) D、(2)(7)(8) 6.下列句子中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 A、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 检查 填然鼓.之 鼓: 打鼓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不积跬.步 跬:一步 C.今之众.人. 众人:大家、所有的人 赵奢之伦制.其兵 制: 统领 D.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隳.名城 隳:毁坏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之于国》中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他移民移粟只是做了 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 B、在《劝学》一文中荀子通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比喻,告诉我们学 习中积累的重要性。 C、《过秦论》的作者贾谊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文章中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也”是秦王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D、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文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一句陈述了教师的职责。 9、下列加点的“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蟹六跪而.二螯 (三)完成 10—14 题(10 分,每小题 2 分)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聒.(guō)噪 慰藉.(jiè) 馈.(guì)赠 夙.(sù)愿 B.湮.(yān)没 广袤.(mào) 栅.(zhà)栏 倔.(jué)强 C.庠.(xiáng)序 孝悌.(dì) 其曲中.(zhòng)规 以愚黔.(qián)首 D.七庙隳.(huī) 习其句读.(dú) 阿.谀(ē) 鞭笞.(chī)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 ....,及时向同事
亲朋好友以及左邻右舍请教。 B.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 并非人杞人忧天 C.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的自然图景,瞿塘峡的雄,巫峡的秀,西 陵峡的险,充分展现了造化的神奇。 D.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 明日黄花 1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它文明碰撞、融合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 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弱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 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登山队员们将会面临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气候条件,必须 克服登顶时可能遇到的重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 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它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1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高老头》的作者巴尔扎克,是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家。金钱和物欲膨胀带来的人性的 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是巴尔扎克作品的中心主题 B、《高老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伏盖公寓的小旅店里,小说以一个穷大学生拉斯蒂涅的 视角展开,展现了一个皮鞋匠高老头的人生悲剧,引人深思。 C、高老头死前的长篇独白是一份深沉有力的控诉书:“把父亲踩在脚下,国家不要亡了 吗?”这是对现实社会赤裸裸金钱关系发出的愤怒谴责 D、高老头的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贵族,一个嫁给了银行家,可是她们都没给父亲带来 幸福 14、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第卷(啡选择题117分 二、诗歌鉴赏(6分) 15.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完成下列三题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建阳外国语学校2008-2009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建阳外国语学校 2008-2009 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4页 (共 8 页) 亲朋好友以及左邻右舍请教。 B.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 并非人杞人忧天 ....。 C.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 ....的自然图景,瞿塘峡的雄,巫峡的秀,西 陵峡的险,充分展现了造化的神奇。 D.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 明日黄花 ....。 1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它文明碰撞、融合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 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弱。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 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登山队员们将会面临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气候条件,必须 克服登顶时可能遇到的重重困难。 D.将于 2013 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 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它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1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高老头》的作者巴尔扎克,是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家。金钱和物欲膨胀带来的人性的 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是巴尔扎克作品的中心主题。 B、《高老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伏盖公寓的小旅店里,小说以一个穷大学生拉斯蒂涅的 视角展开,展现了一个皮鞋匠高老头的人生悲剧,引人深思。 C、高老头死前的长篇独白是一份深沉有力的控诉书:“把父亲踩在脚下,国家不要亡了 吗?”这是对现实社会赤裸裸金钱关系发出的愤怒谴责。 D、高老头的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贵族,一个嫁给了银行家,可是她们都没给父亲带来 幸福。 14、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17 分) 二、诗歌鉴赏(6 分) 15.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完成下列三题。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 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 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 和宛溪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一联是: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从修辞及其作用的角度说说这两 句诗好在何处。(3分)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背诵默写(12分) 16、名句默写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2)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3)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以为固 (4)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7)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四、文化经典(8分) 17、翻译以下《论语》中的名句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小说,完成18-—21题 溯源 建阳外国语学校2008-2009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建阳外国语学校 2008-2009 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5页 (共 8 页)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 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 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 和宛溪。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从修辞及其作用的角度说说这两 句诗好在何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背诵默写(12 分) 16、名句默写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2) 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 (3)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以为固 (4)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7)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四、文化经典(8 分) 17、翻译以下《论语》中的名句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现代文阅读(15 分) 阅读小说,完成 18——21 题 溯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