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阶段测试卷 语文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有它的根。欧洲近现代哲学的根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国哲 学的根则在于中国先秦的诸子学。现在人们在研究哲学思想的时候,有两种意识 种是全球意识,一种是寻根意识。所谓奎球意识就是放眼看世界,博采众家之 长。还有一个思想就是寻根意识,找到自己的根,不忘记自己的根,那样才能对 自己民族的哲学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在西方文化意识里,神话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神话里大多崇拜自然神。西方人 崇拜神,而且认为自然是由神创造的。他们认为宇宙是奇中之奇,为什么宇宙是 这样的美好和不可思议?希腊人怀着对探究宇宙奥妙极大的热情提出了这个问 题,当时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恩格斯说过:“只有奴隶制才使古代世界繁 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没有奴隶制,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因为只有在奴 隶制存在的条件下,才可能有一小部分人脱离劳动.专门做奴隶主,专门思考和 研究问题,有可能专门研究晢学问题,特别是研究自然。希腊很多有名的晢学家 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比如,泰勒斯认为世界起源于水;赫拉克里特认为 世界起源于火;著名的哲学家毕达格拉斯,则认为世界起源于数。总之,希腊过 去的哲学,研究的目标是神和自然,这是他们关注的中心 但在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中,信奉的中心不是神和自然,而是人和社会。从商代开 始,有文字记载就是奴隶制,一直到周的前期,还是奴隶制。到周的后期,奴隶 制开始解体,出现了动乱,奴隶制解体了,封建制开始产生。这是个交替的过程, 中国出现了动乱的状态一一战争。从春秋战国开始,战争连续不断。处在动乱状 态下,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是天下太平,动乱停止,政治走上轨道 中国人有没有神的意识?当然有,像图腾崇拜,崇拜狼,崇拜蛇等也都有,但是 最主要的是崇拜帝。崇拜帝又和另外一个观念连在一起,就是认为地上的统治者 和天上的统治者是有关系的。地上的统治者君主都是天帝的儿子,他本来就受帝 的保护。不过,不好的统治者常常被人推翻,如夏朝的统治者夏桀被商汤推翻了 商代最后的统治者商纣王被周武王推翻了。于是人们时天的神圣性产生了怀疑, 所以,到周代的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观念,就是从单纯重视天转向重视人,所以 就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观念。这是排除有目的、有意识的天的作用,承认人的作用 和价值,这是中国人文运动的特点。显然,这与西方不一样。中国人文惠识重视 人有两种主要的趋向,第一种是重视人力,第二种是重视人心、人的精神生活。 总的来说,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金律,被现代人所接受。而且在世界上广 泛被人们所接受,这是很了不起的。 梁启超讲过: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如果要 寻求知识的饥荒在西方找材料,寻求精神的饥荒在东方找材料。中国的现代哲学 家所秉承的很多思想,根在中国古代,特别是由于中国人文意识特点,造成中国 现代哲学的侧重点和西方是不一样的 (摘编自张文儒《中国现代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张家口市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阶段测试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有它的根。欧洲近现代哲学的根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国哲 学的根则在于中国先秦的诸子学。现在人们在研究哲学思想的时候,有两种意识, 一种是全球意识,一种是寻根意识。所谓奎球意识就是放眼看世界,博采众家之 长。还有一个思想就是寻根意识,找到自己的根,不忘记自己的根,那样才能对 自己民族的哲学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在西方文化意识里,神话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神话里大多崇拜自然神。西方人 崇拜神,而且认为自然是由神创造的。他们认为宇宙是奇中之奇,为什么宇宙是 这样的美好和不可思议?希腊人怀着对探究宇宙奥妙极大的热情提出了这个问 题,当时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恩格斯说过:“只有奴隶制才使古代世界繁 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没有奴隶制,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因为只有在奴 隶制存在的条件下,才可能有一小部分人脱离劳动.专门做奴隶主,专门思考和 研究问题,有可能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特别是研究自然。希腊很多有名的哲学家 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比如,泰勒斯认为世界起源于水;赫拉克里特认为 世界起源于火;著名的哲学家毕达格拉斯,则认为世界起源于数。总之,希腊过 去的哲学,研究的目标是神和自然,这是他们关注的中心。 但在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中,信奉的中心不是神和自然,而是人和社会。从商代开 始,有文字记载就是奴隶制,一直到周的前期,还是奴隶制。到周的后期,奴隶 制开始解体,出现了动乱,奴隶制解体了,封建制开始产生。这是个交替的过程, 中国出现了动乱的状态——战争。从春秋战国开始,战争连续不断。处在动乱状 态下,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是天下太平,动乱停止,政治走上轨道。 中国人有没有神的意识?当然有,像图腾崇拜,崇拜狼,崇拜蛇等也都有,但是 最主要的是崇拜帝。崇拜帝又和另外一个观念连在一起,就是认为地上的统治者 和天上的统治者是有关系的。地上的统治者君主都是天帝的儿子,他本来就受帝 的保护。不过,不好的统治者常常被人推翻,如夏朝的统治者夏桀被商汤推翻了, 商代最后的统治者商纣王被周武王推翻了。于是人们时天的神圣性产生了怀疑, 所以,到周代的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观念,就是从单纯重视天转向重视人,所以 就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观念。这是排除有目的、有意识的天的作用,承认人的作用 和价值,这是中国人文运动的特点。显然,这与西方不一样。中国人文惠识重视 人有两种主要的趋向,第一种是重视人力,第二种是重视人心、人的精神生活。 总的来说,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金律,被现代人所接受。而且在世界上广 泛被人们所接受,这是很了不起的。 梁启超讲过: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如果要 寻求知识的饥荒在西方找材料,寻求精神的饥荒在东方找材料。中国的现代哲学 家所秉承的很多思想,根在中国古代,特别是由于中国人文意识特点,造成中国 现代哲学的侧重点和西方是不一样的。 (摘编自张文儒《中国现代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出现很多哲学流派,他们的思想就是中国现代哲学的 根 B.现在人们用“寻根意识”来追溯哲学的根源,能够更深入了解本民族的哲学 C.梁启超认为,东西方学问的出发点是迴异的,前者重在物质,后者重在精神。 D.古希腊哲学关注的中心是神和自然,而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信奉的中心是人和 社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体部分从两方面着手,对比论证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起点不同。 B.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寻根意识”比。全球意识”更重要的鲜明论点 C.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最终论证了中国现代哲学偏重于精神的人文特点 D.中国现代哲学与占代哲学关系紧密,这是作者比较中西哲学根源的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在西方文化里人们崇拜自然神,所以西方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 物 B.希腊人由于对探究宇宙的奧妙和神奇有着极大热情,所以他们专门创造了奴 隶制。 C.同样是奴隶制发源,导致东西方哲学思想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存在时间 的长短。 D.不同于古希腊文化,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从崇拜帝转向重视人,重视人的作用 和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粒剩饭的佛缘 吕啸天 梅城北山云峰寺新采了一位年轻的僧人了同。中午用餐的时候,了同对着一钵清 淡的斋饭感到难以下咽,勉强吃了几口就回寮房睡觉去了。了同生在一个富裕之 家,父亲是一位商人,因与生意伙伴反目成仇遭到算计,被告到官府,万贯家财 夜之间化为鸟有。父母遭受如此打击一病不起。成了孤儿的了同走投无路,不 得不皈依佛门,但是富家子弟的习性一时无法改变 当天用晚膳的时候,了同见到装进他僧钵里的竟是中午只吃了几口的剩饭,心里 很生气,就责问负责膳食的师兄了容:“你把剩饭倒给我,是不是见我是新来的 t好欺侮? 看着师弟没有因为浪费粮食感到羞耻,反而理直气壮的样子,了容也有了怒气: “这规矩是师傅定的,你若不满,你找师傅理论去啊 了同闻言当下就朝方丈室跑去,但是只走了几步,想到师傅云源大师那威严的样 子。心里不禁有些害怕,不得不回到斋堂,端起那大半钵剩饭硬着头皮吃了下去 吃那钵斋饭,了同用了半炷香的工夫,他认为这是自出娘胎二十年以来最难吃的 顿饭 第二天又到甩膳的时候,了同端着一钵斋饭,勉强吃了一半,另一半无论如何也 吃不下了。但是僧人用餐要求一粒不刺全部吃完,整个斋堂不设放置刺饭剩菜的 器皿。于是了同悄悄溜了出来,想把剩饭偷偷倒到门外的一条水沟里。 “能吃的饭,怎能倒掉?”了同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呐喊,回过头来一看,不由大 惊失色,说话的竟是住持云源大师
A.中国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出现很多哲学流派,他们的思想就是中国现代哲学的 根。 B.现在人们用“寻根意识”来追溯哲学的根源,能够更深入了解本民族的哲学。 C.梁启超认为,东西方学问的出发点是迥异的,前者重在物质,后者重在精神。 D.古希腊哲学关注的中心是神和自然,而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信奉的中心是人和 社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主体部分从两方面着手,对比论证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起点不同。 B.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寻根意识”比。全球意识”更重要的鲜明论点。 C.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最终论证了中国现代哲学偏重于精神的人文特点。 D.中国现代哲学与占代哲学关系紧密,这是作者比较中西哲学根源的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因为在西方文化里人们崇拜自然神,所以西方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 物。 B.希腊人由于对探究宇宙的奥妙和神奇有着极大热情,所以他们专门创造了奴 隶制。 C.同样是奴隶制发源,导致东西方哲学思想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存在时间 的长短。 D.不同于古希腊文化,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从崇拜帝转向重视人,重视人的作用 和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一粒剩饭的佛缘 吕啸天 梅城北山云峰寺新采了一位年轻的僧人了同。中午用餐的时候,了同对着一钵清 淡的斋饭感到难以下咽,勉强吃了几口就回寮房睡觉去了。了同生在一个富裕之 家,父亲是一位商人,因与生意伙伴反目成仇遭到算计,被告到官府,万贯家财 一夜之间化为鸟有。父母遭受如此打击一病不起。成了孤儿的了同走投无路,不 得不皈依佛门,但是富家子弟的习性一时无法改变。 当天用晚膳的时候,了同见到装进他僧钵里的竟是中午只吃了几口的剩饭,心里 很生气,就责问负责膳食的师兄了容:“你把剩饭倒给我,是不是见我是新来的 t 好欺侮?” 看着师弟没有因为浪费粮食感到羞耻,反而理直气壮的样子,了容也有了怒气: “这规矩是师傅定的,你若不满,你找师傅理论去啊。” 了同闻言当下就朝方丈室跑去,但是只走了几步,想到师傅云源大师那威严的样 子。心里不禁有些害怕,不得不回到斋堂,端起那大半钵剩饭硬着头皮吃了下去。 吃那钵斋饭,了同用了半炷香的工夫,他认为这是自出娘胎二十年以来最难吃的 一顿饭。 第二天又到甩膳的时候,了同端着一钵斋饭,勉强吃了一半,另一半无论如何也 吃不下了。但是僧人用餐要求一粒不刺全部吃完,整个斋堂不设放置刺饭剩菜的 器皿。于是了同悄悄溜了出来,想把剩饭偷偷倒到门外的一条水沟里。 “能吃的饭,怎能倒掉?”了同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呐喊,回过头来一看,不由大 惊失色,说话的竟是住持云源大师
粥一饭,普度天下苍生。一粥一饭.当视为万物之源。”跟在了同身后的住 持云源大师手里托着一只空钵,一脸威严地对了同说:“把剩下的斋饭全倒进这 个空钵之中。 了同不知师傅的用意,但是见到他一脸威严,不敢多问,只得把半钵饭倒进师傅 手中的钵里。此后一连几天,每次见了同有吃不完的饭莱准备倒掉时,云源大师 都会让他把剩饭倒进一只空钵里。 晃过了一个月,了同慢慢适应了寺庙里的生活,但是始终觉得寺里的斋饭做得 清淡寡味。这一天。他用完餐等到斋堂里只剩下师兄了客一人在打扫卫生。于是 提出能不能把饭莱做得可口一些,还说道:“师兄,你不耙饭菜做得好一些,我 还会继续剩饭的 话音刚落,了容猛地把一张凳子狠狠地掇在地上,一脸涨红道:“你可知道,你 每顿饭那些吃不完的饭菜倒进了师傅的钵里,就成了师傅的饭食。” 了同一听吓得大惊失色,连声道:“不,不会的。 了容道:“自你上山一个月来,师傅已经没有在斋堂挂过单,就以你的半钵剩饭 为食 罪过!了同感到羞愧难当,他来到师傅的禅房一下跪倒,请师傅宽恕他的不敬。 云源大师威严的脸上有了笑容,扶起了同给他讲了一件往事。 三十年前,出生于官宦之家的云源大师遭政敌陷害被朝廷灭族。他逃了出来,来 到寺里。与了同最初出家的日子一样,他觉得寺里的饭幕难以下咽,吃不完的就 倒进水沟里。住持没有责罚他,暗中把倒掉的剩饭捞起来洗干净后晒成米粒装进 个坛子,半年间装满了一大坛。当年冬天,北山下起了五十年不遇的暴雪。进 出山门的道路被封住了。寺庙里储存的粮食吃光了,包括住持在内的三个人面临 着被饿死的威胁。住持把那坛米粒取了出来,每天取一把熬成米粥,就是凭着这 坛米粒撑了十几天,使寺里三人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一花一世界,粒米藏乾坤。”云源大师长叹一声道,“饱食当念饥饿之窘,时 时要惜一粥一饭。” 了同一夜之间开悟,他辞别师傅,手托僧钵下山化缘。所到之处,只求施给剩饭。 北山周边居民见他津津有味在吃剩饭,很是惊奇,一些浪费粮食的人心里也不免 产生羞愧不安。一年之后,北山周边兴起了节俭惜粮的好风气。 云源大师知道,很是髙兴:“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人惜饭,饭惜人。心生惜心, 万物有情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篇写了同出生在富裕之家,父亲是一位商人,与后来写云源大师出生在 官宦之家形成照应,在结构上暗联。 B.这篇小说以剩饭为线索,以小见大,通过讲述师徒两代出家人的生活小事,倡 导人们要居安思危,节约粮食。 C.小说末段运用佛家偈语,高度浓缩了对事物的价值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 的感悟与探索。 D.云源大师是一位佛法深厚的高僧,既有身教,又有言教,先自己以剩饭为食 月,后又用三十年前自己亲历的事感化了同 5.文章多次写云源大师“一脸威严”,最后说他“威严的脸上有了笑容”,云源 大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6分)
“一粥一饭,普度天下苍生。一粥一饭.当视为万物之源。”跟在了同身后的住 持云源大师手里托着一只空钵,一脸威严地对了同说:“把剩下的斋饭全倒进这 个空钵之中。” 了同不知师傅的用意,但是见到他一脸威严,不敢多问,只得把半钵饭倒进师傅 手中的钵里。此后一连几天,每次见了同有吃不完的饭莱准备倒掉时,云源大师 都会让他把剩饭倒进一只空钵里。 一晃过了一个月,了同慢慢适应了寺庙里的生活,但是始终觉得寺里的斋饭做得 清淡寡味。这一天。他用完餐等到斋堂里只剩下师兄了客一人在打扫卫生。于是 提出能不能把饭莱做得可口一些,还说道:“师兄,你不耙饭菜做得好一些,我 还会继续剩饭的。” 话音刚落,了容猛地把一张凳子狠狠地掇在地上,一脸涨红道:“你可知道,你 每顿饭那些吃不完的饭菜倒进了师傅的钵里,就成了师傅的饭食。” 了同一听吓得大惊失色,连声道:“不,不会的。” 了容道:“自你上山一个月来,师傅已经没有在斋堂挂过单,就以你的半钵剩饭 为食。” 罪过!了同感到羞愧难当,他来到师傅的禅房一下跪倒,请师傅宽恕他的不敬。 云源大师威严的脸上有了笑容,扶起了同给他讲了一件往事。 三十年前,出生于官宦之家的云源大师遭政敌陷害被朝廷灭族。他逃了出来,来 到寺里。与了同最初出家的日子一样,他觉得寺里的饭幕难以下咽,吃不完的就 倒进水沟里。住持没有责罚他,暗中把倒掉的剩饭捞起来洗干净后晒成米粒装进 一个坛子,半年间装满了一大坛。当年冬天,北山下起了五十年不遇的暴雪。进 出山门的道路被封住了。寺庙里储存的粮食吃光了,包括住持在内的三个人面临 着被饿死的威胁。住持把那坛米粒取了出来,每天取一把熬成米粥,就是凭着这 坛米粒撑了十几天,使寺里三人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一花一世界,粒米藏乾坤。”云源大师长叹一声道,“饱食当念饥饿之窘,时 时要惜一粥一饭。” 了同一夜之间开悟,他辞别师傅,手托僧钵下山化缘。所到之处,只求施给剩饭。 北山周边居民见他津津有味在吃剩饭,很是惊奇,一些浪费粮食的人心里也不免 产生羞愧不安。一年之后,北山周边兴起了节俭惜粮的好风气。 云源大师知道,很是高兴:“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人惜饭,饭惜人。心生惜心, 万物有情。”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作者开篇写了同出生在富裕之家,父亲是一位商人,与后来写云源大师出生在 官宦之家形成照应,在结构上暗联。 B.这篇小说以剩饭为线索,以小见大,通过讲述师徒两代出家人的生活小事,倡 导人们要居安思危,节约粮食。 C.小说末段运用佛家偈语,高度浓缩了对事物的价值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 的感悟与探索。 D.云源大师是一位佛法深厚的高僧,既有身教,又有言教,先自己以剩饭为食一 月,后又用三十年前自己亲历的事感化了同。 5.文章多次写云源大师“一脸威严”,最后说他“威严的脸上有了笑容”,云源 大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6 分)
6.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一粒剩饭的佛缘”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信息来源广,考验着大众的分辨能力。自网络信息搜索形式发生变化以来,大众 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更方便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民众能轻松地获取信 息,几乎一切问题,通过网络都能得到详细、准确的解答,从而也降低了对知识 的权威感与信赖感。但多媒体信息便捷复制、及时传播的特点,让民众信息量急 剧增加,同时也超出了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纷繁复杂的信息超出了大众理解与 分辨能力 信息传播迅速,容易造成群众情绪失控。随着自媒体的使用,它改变了传统一对 多的传播形式,变成多对多的形式,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充当信息发 布者。大众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同时也 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壁垒。自媒体的隐蔽性让传播者处在隐蔽状态,让整个传 播更为随意、大胆,让很多谣言、不实信息开始传播,并且一度影响了群众对信 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 (摘编自《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 材料二: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开辟了一条彼此了解的通道, 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媒体领域的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对用户信息的整理、 挖掘和分析显得至关重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 手段,在增强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受 教育程度、经常浏览的页面、停留时长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内客的个性化加工 定制服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精准推送,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 成现实可能。在这里,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 传播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摘编自《新媒体时代传播力的影响要素及其建构路径》) 材料三: 媒体是否位居主流,最终要靠传播效果来检验。全媒体时代,虽说“酒香也怕巷 子深”,但酿不出“好酒”,也难以留住受众。在我们开疆拓土构建的新媒体渠 道上,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通 过设置公共议题,把握社会重大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 有效连接,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局面 行籼m(摘编自《主流媒体如何巩固主流地位》) 讲真话产生公信力,报道热点产生影响力。这些最基本、最基础的传播规律,在 纸媒时代如此,在新媒体时代同样有效。应该看到,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播 规律、宣传规律方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远离热点、回避 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检讨、却时好时坏从未根治的 些现象。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读者别无他选,这种矛盾长期存在却没有过 于显现,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十分突出,而且影响到了纸媒的生死存亡。 因此.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在社会关注的 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受众是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感受一家 媒体的公信力的。只有在日常的报道中,始终关注社会热点,始终满足读者需求
6.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一粒剩饭的佛缘”的理解。(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信息来源广,考验着大众的分辨能力。自网络信息搜索形式发生变化以来,大众 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更方便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民众能轻松地获取信 息,几乎一切问题,通过网络都能得到详细、准确的解答,从而也降低了对知识 的权威感与信赖感。但多媒体信息便捷复制、及时传播的特点,让民众信息量急 剧增加,同时也超出了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纷繁复杂的信息超出了大众理解与 分辨能力。 信息传播迅速,容易造成群众情绪失控。随着自媒体的使用,它改变了传统一对 多的传播形式,变成多对多的形式,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充当信息发 布者。大众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同时也 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壁垒。自媒体的隐蔽性让传播者处在隐蔽状态,让整个传 播更为随意、大胆,让很多谣言、不实信息开始传播,并且一度影响了群众对信 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 (摘编自《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 材料二: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开辟了一条彼此了解的通道, 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媒体领域的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对用户信息的整理、 挖掘和分析显得至关重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 手段,在增强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受 教育程度、经常浏览的页面、停留时长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内客的个性化加工、 定制服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精准推送,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 成现实可能。在这里,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 传播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摘编自《新媒体时代传播力的影响要素及其建构路径》) 材料三: 媒体是否位居主流,最终要靠传播效果来检验。全媒体时代,虽说“酒香也怕巷 子深”,但酿不出“好酒”,也难以留住受众。在我们开疆拓土构建的新媒体渠 道上,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通 过设置公共议题,把握社会重大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 有效连接,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局面。 (摘编自《主流媒体如何巩固主流地位》) 材料四: 讲真话产生公信力,报道热点产生影响力。这些最基本、最基础的传播规律,在 纸媒时代如此,在新媒体时代同样有效。应该看到,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播 规律、宣传规律方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远离热点、回避 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检讨、却时好时坏从未根治的 一些现象。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读者别无他选,这种矛盾长期存在却没有过 于显现,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十分突出,而且影响到了纸媒的生死存亡。 因此.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在社会关注的 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受众是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感受一家 媒体的公信力的。只有在日常的报道中,始终关注社会热点,始终满足读者需求
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时刻才能产生真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乃至凝聚力和鼓 动力。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社会热点问题上、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一直采取回避 的态度,采取文过饰非的方式,而又寄希望于在重大事件、关键节点上,发挥关 犍作用,事实上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摘编自《以优质内容参与传播竞争》)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发 布信息,自媒体的隐蔽性是信息的传播更为随意、大胆的重要原因。 B.随着网络信息搜索形式的变化,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但急剧增加 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也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C.虽然媒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对每个 用户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但还不能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 D.主流媒体要想位居主流,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 正能量的优质产能。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传播效果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不考虑 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 B.主流媒体要増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就要始终关注社会热点,满足读者需 求,坚持实事求是。在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 C.谣言、不实信息传播,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 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这是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之 D.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 适销对路,使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9.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増强传播力,巩固主流地位?请结 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C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来 几,哀冲太子薨。大同兵乱。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历按苏、松、顺天。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 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二十三年 十月,寇八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殊方下微,擢宗皋右全都 御史代之,寇已去。宗皋言:“密云置要害,宜宿重兵。乞敕马兰、太平。燕河 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白杨,地要兵弱, 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请预拟借调之法,夸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 遇警则移驻居庸。”俱报可。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 兵为援已竞无实坐夺俸一年。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宗皋请罢三军,以 其犒军银竞本镇募兵费。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帝疑有侵冒, 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寻进兵部右侍邓,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俺答三 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风、副总兵林椿与战鸡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 明年再犯大同,总共官张遮及椿皆战兄,宗皋与巡抚陈耀坐夺俸。给事中唐禹追 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教十年未有之大衄。帝乃连宗皋及耀,各杖一百, 耀连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
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时刻才能产生真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乃至凝聚力和鼓 动力。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社会热点问题上、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一直采取回避 的态度,采取文过饰非的方式,而又寄希望于在重大事件、关键节点上,发挥关 犍作用,事实上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摘编自《以优质内容参与传播竞争》)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发 布信息,自媒体的隐蔽性是信息的传播更为随意、大胆的重要原因。 B.随着网络信息搜索形式的变化,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但急剧增加 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也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C.虽然媒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对每个 用户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但还不能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 D.主流媒体要想位居主流,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 正能量的优质产能。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传播效果。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不考虑 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 B.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就要始终关注社会热点,满足读者需 求,坚持实事求是。在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 C.谣言、不实信息传播,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 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这是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D.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 适销对路,使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9.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增强传播力,巩固主流地位?请结 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 C 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来 几,哀冲太子薨。大同兵乱。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历按苏、松、顺天。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 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二十三年 十月,寇八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殊方下微,擢宗皋右全都 御史代之,寇已去。宗皋言:“密云置要害,宜宿重兵。乞敕马兰、太平。燕河 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白杨,地要兵弱, 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请预拟借调之法,夸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 遇警则移驻居庸。”俱报可。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 兵为援已竞无实坐夺俸一年。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宗皋请罢三军,以 其犒军银竞本镇募兵费。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帝疑有侵冒, 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寻进兵部右侍邓,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俺答三万 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风、副总兵林椿与战鸡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 明年再犯大同,总共官张遮及椿皆战兄,宗皋与巡抚陈耀坐夺俸。给事中唐禹追 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教十年未有之大衄。帝乃连宗皋及耀,各杖一百, 耀连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