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段考 高三语文试卷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 A.泄露1∂u供职gong舍利子she白雪皑皑ai B.鳜鱼je黄鹂lil 电饭煲bao重足而立 chong C.绯闻fei芰荷j压轴戏zh6u灭此朝食zhao D.漩涡xuan秸秆jie倒春寒dao以升量石 liang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狡狯黄连主弦律歇嘶底里 B.机率马夹柱香声败名裂 C.入闱痊愈协奏曲春寒料峭 D.奏效浏海癞皮狗人浮于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春节期间,徜徉于各大广场、公园的市民们在欣赏不同造型的美景时,不由赞叹,如 今的园艺师真有着手成春的本事 B.近年来,我们战胜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平稳渡过了金融危机,取得了令全世界 侧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C.招聘又不是选美,为什么一定要女的长得人面桃花,男的身高要达到一米七五。 D.孙甜甜虽在首轮比赛中发球出色,打出了4个Ace球,一发成功率还高达77%,但最 终未能战胜对手罗伊特,铩羽而归。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曾经陷入僵局的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以及 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的斡旋取得的。 B.在世界各地,教授汉语的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迅猛 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普通话已成为中国又一种广受欢迎的“出口商品” C.针对某大型超市以普通蔬来冒充有机蔬莱、以虚似商品说明欺骗消费者等,工商部 对涉案门店进行了依法处理 .文件要求,需要参加这次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务必在4月21日前去报到,否则后果 自负。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个景象使很多初来乍到的中国旅行者很受震动,_,_
一、(共 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 ) A.泄露.lòu 供.职 gòng 舍.利子 shè 白雪皑皑.ái B.鳜.鱼 jué 黄鹂.lì 电饭煲.bǎo 重.足而立 chóng C.绯.闻 fěi 芰.荷 jì 压轴.戏 zhǒu 灭此朝.食 zhāo D.漩.涡 xuàn 秸.秆 jiē 倒.春寒 dǎo 以升量.石 liáng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狡狯 黄连 主弦律 歇嘶底里 B.机率 马夹 一柱香 声败名裂 C.入闱 痊愈 协奏曲 春寒料峭 D.奏效 浏海 癞皮狗 人浮于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春节期间,徜徉于各大广场、公园的市民们在欣赏不同造型的美景时,不由赞叹,如 今的园艺师真有着手成春 ....的本事。 B.近年来,我们战胜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平稳渡过了金融危机,取得了令全世界 侧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C.招聘又不是选美,为什么一定要女的长得人面桃花 ....,男的身高要达到一米七五。 D.孙甜甜虽在首轮比赛中发球出色,打出了 4 个 Ace 球,一发成功率还高达 77%,但最 终未能战胜对手罗伊特, 铩羽而归 ....。 5 . 依 次 填 入 下 面 一 段 文 字 横 线 处 的 语 句 , 衔 接 最 恰 当 的 一 组 是 ( ) 这个景象使很多初来乍到的中国旅行者很受震动, , , , , ,
方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两头失落 ①这倒是一个不难让人理解的理由 ②走到欧洲街道上东张西望、暗暗比 较 ③如果我们仅仅因历史过于厚重而失落了现代④看来事情并不是这样 ⑤原本总以为我们拥有历史,人家拥有现代 ⑥但厚重的历史保存在哪里呢 A.②⑤④⑥①③ B.②⑤⑥④③① C.⑤②④③①⑥ D.⑤④③①⑥② 6.下面对名著名篇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唐吉诃德被白月骑士打败后决定履行隐退一年的诺言,当牧人,过田园生活。路上 唐吉诃德和桑丘遇上有人赶着六百多头猪到集市上去卖,大群的猪浩浩荡荡地呼叫着开 过来,把桑丘和唐吉可德都掀翻在地,一片狼藉。唐吉诃德挣扎着站起来,准备用剑复 仇,但由于赶猪人跪地求饶,且桑丘也在一旁阻止,唐吉诃德才作罢。 B.在觉新的办公室,觉慧反复朗读《新青年》杂志里的“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 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不仅激起了觉民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 苦的回忆。 C.雨果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卡西莫多外 表丑陋无比,却有颗善良的心,在爱斯梅拉达被处以绞刑时,勇敢的解救了她。克洛德 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他指使卡西莫多夜劫爱斯梅拉达,在卡西莫多因此受刑时却 假装事不关己。也正是他嫁祸爱斯梅拉达,使她遭受绞刑 D.“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 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 (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 袁行霈 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周 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 王乃天,天乃道,道乃欠。”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 天”,臻于“道”,臻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 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 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城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娀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 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 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 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 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
方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两头失落。 ①这倒是一个不难让人理解的理由 ②走到欧洲街道上东张西望、暗暗比 较 ③如果我们仅仅因历史过于厚重而失落了现代 ④看来事情并不是这样 ⑤原本总以为我们拥有历史,人家拥有现代 ⑥但厚重的历史保存在哪里呢 A.②⑤④⑥①③ B.②⑤⑥④③① C.⑤②④③①⑥ D.⑤④③①⑥② 6.下面对名著名篇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吉诃德被白月骑士打败后决定履行隐退一年的诺言,当牧人,过田园生活。路上, 唐吉诃德和桑丘遇上有人赶着六百多头猪到集市上去卖,大群的猪浩浩荡荡地呼叫着开 过来,把桑丘和唐吉可德都掀翻在地,一片狼藉。唐吉诃德挣扎着站起来,准备用剑复 仇,但由于赶猪人跪地求饶,且桑丘也在一旁阻止,唐吉诃德才作罢。 B.在觉新的办公室,觉慧反复朗读《新青年》杂志里的“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 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不仅激起了觉民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 苦的回忆。 C.雨果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卡西莫多外 表丑陋无比,却有颗善良的心,在爱斯梅拉达被处以绞刑时,勇敢的解救了她。克洛德 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他指使卡西莫多夜劫爱斯梅拉达,在卡西莫多因此受刑时却 假装事不关己。也正是他嫁祸爱斯梅拉达,使她遭受绞刑。 D.“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 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 二、(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 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 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
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 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 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④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 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 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 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 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 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 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 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 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 ⑤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 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节选自2011年《新华文摘》,有改动) 7.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中的“有容,德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 道乃久”都是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 B.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我们可以用“海纳百川”四个字来形容中华文明的 品格。 C.中华文明的整合模式具备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 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特点。 D.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 创造的文明融入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后,就逐渐消亡了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城,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 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B.我国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也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山西应县木塔便是契 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 C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 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 D.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 华文明的许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城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
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 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 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④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 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 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 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 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 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 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 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 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 ⑤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 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节选自 2011 年《新华文摘》,有改动) 7.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尚书》中的“有容,徳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 道乃久”都是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 B.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我们可以用“海纳百川”四个字来形容中华文明的 品格。 C.中华文明的整合模式具备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 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特点。 D.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 创造的文明融入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后,就逐渐消亡了。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
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 B.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 途、建立功业。 C.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 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 D.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 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书鲁亮侪 清·袁枚 鲁之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 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 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 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 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 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李揖鲁入曰:“印 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十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 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 久,击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 “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 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 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 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 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乾笑,左右顾 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敕亡素,致 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 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 境,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 沽名蓍,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
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 B.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 途、建立功业。 C.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 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 D.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 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书鲁亮侪 清•袁枚 鲁之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 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 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 问云何?” 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 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 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 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李揖鲁入曰:“印 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 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 久,击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 “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 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 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 出。至屋霤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 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 “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 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 名闻天下。 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要盟。亮侪年七岁,为质子于吴。暴玉坐朝亮 贷使侧读戋崁貝与吴天帐下健儿学嬴越氡至之法故武芨龙绝人云。 (节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三藩:清初封降将,平西王吴三桂守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守广东,靖南王耿 仲明守福建。后,三藩渐成割据势力。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摄:代理 B.鲁不谢,走出 谢:感谢 C.中牟令竟无恙 竟:最终 D.与三藩要盟 要:要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C.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D.为质子于吴 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吴王坐朝亮侪侍侧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赢越勾卒之法故武艺尤绝人 A.吴王坐朝/亮侪侍侧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B.吴王坐朝/亮侪侍侧读书/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赢越内卒之法/武艺尤绝人云 C.吴王坐朝亮侪侍侧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蠃越/勾卒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D.吴王坐朝/亮侪侍侧/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赢越勾卒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4分)
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 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 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 出。至屋霤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 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 “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 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 名闻天下。 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①要.盟。亮侪年七岁,为质子于.吴。吴 王坐朝亮 侪侍侧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节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三藩:清初封降将,平西王吴三桂守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守广东,靖南王耿 仲明守福建。后,三藩渐成割据势力。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摄:代理 B.鲁不谢.,走出 谢:感谢 C.中牟令竟.无恙 竟:最终 D.与三藩要.盟 要:要挟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14 分) 四、(28 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⑴ 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