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卷 语文试卷 江西省吉安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本次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第Ⅰ卷1至4 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 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骠骑(piao) 皴裂(cun) 悄无声息 (qiao 纨绔子弟(k山) B.滂沱(pang) 沉疴(ke) 抛头露面 (1ou) 同仇敌忾(kai) C.偌大(nuo) 膻味(shan) 蚍蜉撼树(pi) 椎 心泣血(zhui) D.叶韵(xie) 刍议(chu) 犯而不校(jiao) 风捉影(b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沉湎 筹莫 额首称庆 装展.挛来C逦心.龉非 侯车 继往开 走头无路 班配 吊以轻 广袤无垠 颤栗 文过饰 对簿公堂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值得髙中老师重视的是,目前许多学生学得很死,读书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虽然莫言其貌不扬,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博学多识,而且性行高洁, 大有光风霁月的襟怀。 C.所谓全民造句运动,其实是仿造,是模板写作。从最简单的“你妈喊你吃饭” 到“我爸是李刚”,到“刚刚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这样的造句运动正方兴未 D.韩国各派政治势力对于南北关系的态度泾渭分明,不同党派执政都把自己的 政治理念灌输给国民,也在军队中造成了思想混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2013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卷 语文试卷 江西省吉安市 2013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本次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8 页。第 I 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8 页。满分 150 分,测试时间 150 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 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 Ⅰ 卷 (选择题 共 36 分) 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骠骑(piào) 皴裂(cūn) 悄无声息 (qiāo) 纨绔子弟(kù) B.滂沱(pāng) 沉疴(kē) 抛头露面 (lòu) 同仇敌忾(kài) C.偌大(nuò) 膻味(shān) 蚍蜉撼树(pí) 椎 心泣血(zhuī) D.叶韵(xié) 刍议(chú) 犯而不校(jiào) 捕 风捉影(b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沉湎 安 装 一筹莫 展 额首称庆 B.侯车 痉 挛 继往开 来 走头无路. C.班配 迤 逦 吊以轻 心 广袤无垠 D.颤栗 龃 龉 文过饰 非 对簿公堂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值得高中老师重视的是,目前许多学生学得很死,读书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虽然莫言其貌不扬,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博学多识,而且性行高洁, 大有光风霁月的襟怀。 C.所谓全民造句运动,其实是仿造,是模板写作。从最简单的“你妈喊你吃饭” 到“我爸是李刚”,到“刚刚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这样的造句运动正方兴未 艾。 D.韩国各派政治势力对于南北关系的态度泾渭分明,不同党派执政都把自己的 政治理念灌输给国民,也在军队中造成了思想混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A.印度《经济时报》18日报道,印度军事装备70%依靠进口,至今仍未能发展 出完善的国防工业和先进的战斗机,印度同中国在国防工业领域的差距越来越 大 B.美国一些政治领袖和政策专家认为,如果美国积极设法遏制或限制中国的崛 起,就会引起中国的敌对情绪,而这种情绪可以通过巧妙的战略和调解的方式加 以避免。 C.《纽约时报》6日评论说,在中国房价高耸的同时,拥有几十甚至上百套住 房的“房爷”、“房姐”和“房叔”不断浮出水面,中国民众的神经被强烈刺激 着,除了在网上激烈地宣泄愤怒外,却别无他法。 D.习近平的此次访问应当确定俄中的新型关系,谋求得到俄罗斯的原料资源。 中国一旦与西方关系恶化,俄罗斯即便不伸出援手,也会保持中立。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句是 A.没听到批评声,正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一些党员干部丢失了敢于批评、勇于 负责的好传统,面对矛盾、问题甚至违法乱纪行为,选择了“揣着明白装糊涂” B.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我国目前正值发展黄金机遇期,在人们甩开膀子争取业 绩的时候,提带薪休假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C.近日,网易截取了一段央视“面对面·春晚新势力”的采访片段,节目指出 “相比较于2012年春晚,赵本山再度缺席今年春晩,让很多人觉得年味都因此 淡了 D.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泛滥的情况下,理应刹一刹车,下决心治一治。但在 大力改变作风的时候也要注意另一种倾向,这就是在简化形式的同时,工作质量 的下降。 6.下面对名著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最后一次出游回来之后,终于有所醒悟,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对 家人和朋友说:“过去我老是读那些该死的骑土小说,给自己罩上了无知的阴云, 现在这些阴云已涤荡干净,我已清楚这些书纯属胡说八道,只是觉悔太迟。” (《堂吉诃德》) B.话说宝黛二人发生口角之后,心中都很后悔。宝玉怕别人以为他们真的疏远 了,遂主动到黛玉处道歉。言谈中又无意间以“你死了,我去做和尚去”之类的 话唐突了黛玉。这句话也为后来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红楼梦》) C.觉慧真的无法在这个家中呆了下去,他要出去。他与觉新商量,觉新不同意 劝觉慧再忍耐些。觉慧不愿屈服,在觉民暗中帮他准备了路费后,终于逃离了这 个家。(《家》) D.周瑜被孔明气病了,不久接到了诸葛亮的一封信,信中写明了周瑜的所有用 心。周瑜被激,昏了过去,醒来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之 后死去,年仅三十六岁。(《三国演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如果追溯世界上几个古老文明起源的年代,中华文明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 华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不是互相灭绝,而是互 相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 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多元一体的格局最晚在西周就建立起来了,此后虽然历 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
A.印度《经济时报》18 日报道,印度军事装备 70%依靠进口,至今仍未能发展 出完善的国防工业和先进的战斗机,印度同中国在国防工业领域的差距越来越 大。 B.美国一些政治领袖和政策专家认为,如果美国积极设法遏制或限制中国的崛 起,就会引起中国的敌对情绪,而这种情绪可以通过巧妙的战略和调解的方式加 以避免。 C.《纽约时报》6 日评论说,在中国房价高耸的同时,拥有几十甚至上百套住 房的“房爷”、“房姐”和“房叔”不断浮出水面,中国民众的神经被强烈刺激 着,除了在网上激烈地宣泄愤怒外,却别无他法。 D.习近平的此次访问应当确定俄中的新型关系,谋求得到俄罗斯的原料资源。 中国一旦与西方关系恶化,俄罗斯即便不伸出援手,也会保持中立。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句是 A.没听到批评声,正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一些党员干部丢失了敢于批评、勇于 负责的好传统,面对矛盾、问题甚至违法乱纪行为,选择了“揣着明白装糊涂”。 B.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我国目前正值发展黄金机遇期,在人们甩开膀子争取业 绩的时候,提带薪休假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C.近日,网易截取了一段央视“面对面·春晚新势力”的采访片段,节目指出 “相比较于 2012 年春晚,赵本山再度缺席今年春晚,让很多人觉得年味都因此 淡了。” D.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泛滥的情况下,理应刹一刹车,下决心治一治。但在 大力改变作风的时候也要注意另一种倾向,这就是在简化形式的同时,工作质量 的下降。 6.下面对名著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最后一次出游回来之后,终于有所醒悟,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对 家人和朋友说:“过去我老是读那些该死的骑士小说,给自己罩上了无知的阴云, 现在这些阴云已涤荡干净,我已清楚这些书纯属胡说八道,只是觉悔太迟。” (《堂吉诃德》) B.话说宝黛二人发生口角之后,心中都很后悔。宝玉怕别人以为他们真的疏远 了,遂主动到黛玉处道歉。言谈中又无意间以“你死了,我去做和尚去”之类的 话唐突了黛玉。这句话也为后来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红楼梦》) C.觉慧真的无法在这个家中呆了下去,他要出去。他与觉新商量,觉新不同意, 劝觉慧再忍耐些。觉慧不愿屈服,在觉民暗中帮他准备了路费后,终于逃离了这 个家。(《家》) D.周瑜被孔明气病了,不久接到了诸葛亮的一封信,信中写明了周瑜的所有用 心。周瑜被激,昏了过去,醒来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之 后死去,年仅三十六岁。(《三国演义》)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如果追溯世界上几个古老文明起源的年代,中华文明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 华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不是互相灭绝,而是互 相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 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多元一体的格局最晚在西周就建立起来了,此后虽然历 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
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完整性而没有被打破。因此,中华文明的发展 史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 中华文明和域外异质文明的接触,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印度佛教对中华 文明的影响表现在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等等许多方面,而佛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相 融合便出现了禅宗,禅宗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从明代末 年开始传入中国,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只是对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局部补 充。鸦片战争之后,在救亡的呼声中,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介绍和学习西方先进 的文明,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的方针,便是一个带有标 志性的变化。此后,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科学技术的层面到政治、人文层面的深 化过程。废科举、兴学校,留学、办报,种种新的事物迅速出现,形成一种新的 时代潮流,促使中华文明继续前进。 然而,中华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发育成长起来的,周围的天 然屏障,一方面保护着中华文明较少受到外族的入侵而能够独立地连续地发展 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可惜当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文明实 现了近代化的转变之后,中华文明急需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以丰富发展自己 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却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故步自封,丧失了历史机遇,遂 使中华文明逐渐被排斥到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之外,并处于落后的地位,甚至沦 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发展的趋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一切有 识之士的种种呼号与努力,无非以此为中心。直到今天,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 仍然是尚未完成的历史任务。打开大门,是在保持自己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吸 取世界上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走向世界,是带着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 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之中。 文化的馈赠是双向的,是一种极富活力和魅力的文明交融和创新的活动,各个民 族既把自己的好东西馈赠给别人,也乐意接受别人的馈赠。馈赠的态度是彼此尊 重,尊重別人的选择,决不强加于人。馈赠和接受的过程是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馈赠和接受的结果是多种文明互相交融、共同发展,以形成全球多元文明的髙度 繁荣。因为不同的文明本来就各具本色,吸取外来文明的内容、分量和方式又不 相同,交融之后出现的人类文明仍然是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仍然是异彩纷呈。 回顾历史,汉唐人对外来文明的开放胸襟与拿来为自己所用的宏大气魄,使中华 文化异彩纷呈便是文化馈赠的很好表现。 当今社会,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到来的,既不是单一的全球文明,也不是文明的冲 突,而是文明的自主、馈赠,以及多元文明的繁荣。这种新的文明生态的出现和 确立,是人类进化到更高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必能抓住这个历史的机 遇,实现伟大的复兴,在世界未来的文明进程中再现自己的辉煌,并对全人类的 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节选自袁行霈《文化的馈赠》有删改) 7.下列关于“中华文明”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与世界其他几个古老文明相比,中华文明虽不是最早的,但却是唯一从未中 断过的文明。 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从建立起,就没有任何一种分支分裂出去。 C.中华文明逐渐被排斥到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之外是由于清朝统治者却采取了 闭关锁国的政策,故步自封。 D.中华文明的出现、确立和繁荣,是中华文化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完整性而没有被打破。因此,中华文明的发展 史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 中华文明和域外异质文明的接触,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印度佛教对中华 文明的影响表现在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等等许多方面,而佛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相 融合便出现了禅宗,禅宗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从明代末 年开始传入中国,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只是对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局部补 充。鸦片战争之后,在救亡的呼声中,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介绍和学习西方先进 的文明,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提出 “师夷长技”的方针,便是一个带有标 志性的变化。此后,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科学技术的层面到政治、人文层面的深 化过程。废科举、兴学校,留学、办报,种种新的事物迅速出现,形成一种新的 时代潮流,促使中华文明继续前进。 然而,中华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发育成长起来的,周围的天 然屏障,一方面保护着中华文明较少受到外族的入侵而能够独立地连续地发展; 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可惜当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文明实 现了近代化的转变之后,中华文明急需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以丰富发展自己 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却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故步自封,丧失了历史机遇,遂 使中华文明逐渐被排斥到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之外,并处于落后的地位,甚至沦 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发展的趋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一切有 识之士的种种呼号与努力,无非以此为中心。直到今天,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 仍然是尚未完成的历史任务。打开大门,是在保持自己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吸 取世界上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走向世界,是带着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 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之中。 文化的馈赠是双向的,是一种极富活力和魅力的文明交融和创新的活动,各个民 族既把自己的好东西馈赠给别人,也乐意接受别人的馈赠。馈赠的态度是彼此尊 重,尊重别人的选择,决不强加于人。馈赠和接受的过程是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馈赠和接受的结果是多种文明互相交融、共同发展,以形成全球多元文明的高度 繁荣。因为不同的文明本来就各具本色,吸取外来文明的内容、分量和方式又不 相同,交融之后出现的人类文明仍然是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仍然是异彩纷呈。 回顾历史,汉唐人对外来文明的开放胸襟与拿来为自己所用的宏大气魄,使中华 文化异彩纷呈便是文化馈赠的很好表现。 当今社会,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到来的,既不是单一的全球文明,也不是文明的冲 突,而是文明的自主、馈赠,以及多元文明的繁荣。这种新的文明生态的出现和 确立,是人类进化到更高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必能抓住这个历史的机 遇,实现伟大的复兴,在世界未来的文明进程中再现自己的辉煌,并对全人类的 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节选自袁行霈《文化的馈赠》有删改) 7.下列关于“中华文明”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与世界其他几个古老文明相比,中华文明虽不是最早的,但却是唯一从未中 断过的文明。 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从建立起,就没有任何一种分支分裂出去。 C.中华文明逐渐被排斥到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之外是由于清朝统治者却采取了 闭关锁国的政策,故步自封。 D.中华文明的出现、确立和繁荣,是中华文化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 B.西方文明从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一直是对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局部补充。 C.文化馈赠的态度是彼此尊重,决不强加于人,要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D.因为不同的文明本来就各具本色,吸取外来文明的内容、分量和方式又不相 同,交融之后出现的人类文明仍然有可能是千姿百态。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作者的观点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融合,没有断层的历史,虽然中华民族历经两 次异族统治,但是依然可看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B.中华文明发展的趋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一切有识之士 的种种呼号与努力,都以此为中心。 C.中华文明和外界文明有过多次接触,并从中吸取了很多有益的营养,盛唐气 象的出现,于这种态度有分不开的关系 D.只有保持自己民族优良传统并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中 华文明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之中。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 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 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 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 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 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 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 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自邯郸 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 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 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 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晩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 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 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 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 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 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 卒死于寿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赵军固壁不战 壁:坚守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 B.西方文明从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一直是对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局部补充。 C.文化馈赠的态度是彼此尊重,决不强加于人,要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D.因为不同的文明本来就各具本色,吸取外来文明的内容、分量和方式又不相 同,交融之后出现的人类文明仍然有可能是千姿百态。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作者的观点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融合,没有断层的历史,虽然中华民族历经两 次异族统治,但是依然可看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B.中华文明发展的趋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一切有识之士 的种种呼号与努力,都以此为中心。 C.中华文明和外界文明有过多次接触,并从中吸取了很多有益的营养,盛唐气 象的出现,于这种态度有分不开的关系。 D.只有保持自己民族优良传统并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中 华文明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之中。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l1~12 题。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 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 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 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 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 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 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 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自邯郸 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 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 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 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 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 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 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 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 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 卒死于寿 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赵军固壁不战 壁:坚守
B.赵使廉颇将攻秦 将:率兵 C.为假相国 假:代理 D.顷之,三遗矢矣 矢:筷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赵王因以括为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乃得解邯郸之围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壮者尽于长平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夫天下以市道交 以勇气闻于诸侯赵 1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出赵孝成王昏庸无能的一项是 ①赵王信秦之间 ②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 瑟耳 ③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④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 之围 ⑤使乐乘代廉颇 ⑥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4 分) 译文: (2)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 理也。(4分) 译文 (3)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小令,然后回答问题。(8分) 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①注:白朴,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蒙古灭金后,终生不仕。 (1)这曲小令首句写景极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后世有评论家说“不识字”的“烟波钓叟”其实就是作者的投影和化身 你怎么看?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B.赵使廉颇将攻秦 将:率兵 C.为假相国 假:代理 D.顷之,三遗矢矣 矢:筷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赵王因以括为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乃得解邯郸之围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壮者尽于长平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夫天下以市道交 以勇气闻于诸侯赵 1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出赵孝成王昏庸无能的一项是 ①赵王信秦之间 ②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 瑟耳 ③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④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 之围 ⑤使乐乘代廉颇 ⑥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 共 114 分) 四、(28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4 分) 译文: (2)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 理也。(4 分) 译文: (3)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4 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小令,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①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①注:白朴,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蒙古灭金后,终生不仕。 (1)这曲小令首句写景极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后世有评论家说“不识字”的“烟波钓叟”其实就是作者的投影和化身, 你怎么看? 15.古诗文填空。(5 题限选 4 题 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