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一中 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脚踝(huai) 靓妆( liang 羁縻(mi) 教学相长 (zhang) B.菁华(qing) 骀荡(dai) 强横(heng) 胆大如斗 C.伉俪( kang) 骁勇(xiao) 蓓蕾(bei) 数典忘祖 (shu) D.忖度(cin) 剽窃(piao) 抹黑(m6) 逸兴遄飞 (chua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博弈 弥猴桃 珠光宝气 措火积薪 B.谍血 猜谜语 戴罪立功 曲突徒薪 散漫 算总账 改弦更张 待价而估 D.暴躁 惹是非 平心而论 峨冠博带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教育家考泽尔在写给新教师的15封信中,没有耳提面命的倨傲,只有这些让人不 能不读的小句子。在千人一面的专家口吻教育图书里,这就是一个很值得推荐的理由。 B.行驶在路上,一张张贴在汽车后窗的车贴标语,让后车司机看后忍俊不禁大笑之余, 堵车造成的焦躁心情也舒缓了大半。 C.原本饱含“微言大义”的鲁迅杂文,在教学中被“大卸八块”成一堆堆七零八落的“知识 点”,令疲惫不堪的学子们因目无全牛而对这些课文产生畏惧和逆反心理。 D.如果公积金开了随意使用这个先例,难保有关部门不得陇望蜀,再打维修基金这个 “富矿”的主意。总之,一切还是各归各为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质疑,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20日发表声明作出回应承认报告中有关喜马拉雅 川消融速度和可能消失日期的表述充分缺乏科学依据。 B.要缩小城乡教师水平的差距,全国人大代表吕新萍教师建议让优秀教师到中西部去 送课下乡、下山区,由输血转为造血。 C.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新闻参赞邓伟3月14日表示,使馆目前尚未接到在日中国人伤 亡的报告,使馆总领馆工作组正在地震灾区进一步了解、核实在日华侨华人的情况 D.当前学术界有一种好虚荣爱作假的风气,浮躁的人很多,而脚踏实地搞研究的人不 多,肖传国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5.在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
江西吉安一中 2011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脚踝.(huái) 靓.妆(liàng) 羁縻.(mí) 教学相 长. (zhǎng) B.菁.华(qīng) 骀.荡(dài) 强横.(hèng) 胆大如 斗. (dǒu) C.伉.俪(kàng) 骁.勇(xiǎo) 蓓.蕾(bèi) 数.典忘祖 (shù) D.忖.度(cǔn) 剽.窃(piāo) 抹.黑(mǒ) 逸 兴 遄.飞 (ch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博弈 弥猴桃 珠光宝气 措火积薪 B.谍血 猜谜语 戴罪立功 曲突徒薪 C.散漫 算总账 改弦更张 待价而估 D.暴躁 惹是非 平心而论 峨冠博带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教育家考泽尔在写给新教师的 15 封信中,没有耳提面命 ....的倨傲,只有这些让人不 能不读的小句子。在千人一面的专家口吻教育图书里,这就是一个很值得推荐的理由。 B.行驶在路上,一张张贴在汽车后窗的车贴标语,让后车司机看后忍俊不禁 ....大笑之余, 堵车造成的焦躁心情也舒缓了大半。 C.原本饱含“微言大义”的鲁迅杂文,在教学中被“大卸八块”成一堆堆七零八落的“知识 点”,令疲惫不堪的学子们因目无全牛 ....而对这些课文产生畏惧和逆反心理。 D.如果公积金开了随意使用这个先例,难保有关部门不得陇望蜀 ....,再打维修基金这个 “富矿”的主意。总之,一切还是各归各为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面对质疑,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 20 日发表声明作出回应承认报告中有关喜马拉雅 川消融速度和可能消失日期的表述充分缺乏科学依据。 B.要缩小城乡教师水平的差距,全国人大代表吕新萍教师建议让优秀教师到中西部去 送课下乡、下山区,由输血转为造血。 C.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新闻参赞邓伟 3 月 14 日表示,使馆目前尚未接到在日中国人伤 亡的报告,使馆总领馆工作组正在地震灾区进一步了解、核实在日华侨华人的情况。 D.当前学术界有一种好虚荣爱作假的风气,浮躁的人很多,而脚踏实地搞研究的人不 多,肖传国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5.在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
物 感 我 的 感 官 和 灵 这几个人反 应不同,和感受力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①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②旁 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③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 觉得可以砍来造船④这两个字涵义极广⑤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 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⑥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 A.①④⑤②③⑥ B.③⑥②①⑤④C.⑤①③④⑥② D.④①⑤③⑥② 6.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斯梅拉达是以谋杀弗比斯的罪名被判处死刑的,可是弗比斯在接受治疗中从医院 逃出来后,为了不使自己的丑行暴露,竟然不去指证真正的凶手,而任由爱斯梅拉达被送上 绞架。(《巴黎圣母院》) B.贾迎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 入栊翠庵为尼。(《红楼梦》) C.堂吉诃德劝说一个又矮又胖的名叫桑丘的农民当自己的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个把 海岛后就封他做海岛的总督。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运气,于是就答应了堂吉诃德的 请求。(《堂吉诃德》) D.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在当阳县截住刘备,赵云发现刘备的家小走散了,带着三四十人 马,又杀回乱军中寻找,赵云连杀五十余员曹将,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三国演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饮食的文化美学 焦雨虹 饮食从来就不是纯粹的生理活动,人类早期的祭祀活动以食物作为牺牲,其仪式性、宗 教性、政治性从一开始就构筑了饮食与宗教、政治的隐喻关系。饮食美学是文学、文化、政 治、经济、礼仪、宗教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文化中,吃的意义不言而喻。吃是一种文化, 种艺术,甚至是哲理、思想的载体,吃的艺术、吃的文化、吃的哲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关于吃的成语洋洋大观,丰衣足食、餐风露宿、钟鸣鼎食、花天酒地、锦衣玉食 酒囊饭袋等不一而足。粗茶淡饭、箪食瓢饮、不为五斗米折腰等饮食的内容、方式在中国文 化中上升成为人生态度、风格品质的象征。先秦诸予在其政论中也常以饮食为倒,老子就在 《道德经》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用美食烹饪方法来阐明治国安邦之大道。孔予就说过“食 不厌精,烩不厌细”。《管子·牧民》篇中的“衣食足则知荣辱“”和汉朝郦食其所云的“民以食为 天”历来是饮食与政治关系最好的说明 饮食与中国美学的关系更是意味深长。来源于饮食中味觉的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 重要的地位。在美学概念中,与味相关的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往往含义大相径庭,“滋味”余 味趣味¨意味ˆ风味ν韵味ν淡味宀淸味¨雅味¨ˆ奇味”,这些概念意味精微却模糊,若要 体察各种美感的差异,必须超越现象亲自体验,才能发觉现象之后的美和意义。“味”这个来 源于饮食的语词简单而准确地表现了中国美学的前提:以体验论为哲学基础,完全迥异于以 认识论为基础的西方哲学。文人与美食的关系更是源远流长,从古代的苏东坡、李渔、袁枚 到近现代梁实秋、汪曾祺、陆文夫,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佳话无数。在文人笔下,饮食是乡 土情怀的折射,在日常的市井生活中体味细节之美、生活之美,这是生活的艺术和生活的态 度。文学中的美食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构成,《红楼梦》的饮食描写登峰造极,成为各界人
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 灵, , 。 。 ; ; 。这几个人反 应不同,和感受力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①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②旁 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③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 觉得可以砍来造船 ④这两个字涵义极广 ⑤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 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⑥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 A.①④⑤②③⑥ B.③⑥②①⑤④ C.⑤①③④⑥② D.④①⑤③⑥② 6.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斯梅拉达是以谋杀弗比斯的罪名被判处死刑的,可是弗比斯在接受治疗中从医院 逃出来后,为了不使自己的丑行暴露,竟然不去指证真正的凶手,而任由爱斯梅拉达被送上 绞架。(《巴黎圣母院》) B.贾迎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 入栊翠庵为尼。(《红楼梦》) C.堂吉诃德劝说一个又矮又胖的名叫桑丘的农民当自己的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个把 海岛后就封他做海岛的总督。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运气,于是就答应了堂吉诃德的 请求。(《堂吉诃德》) D.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在当阳县截住刘备,赵云发现刘备的家小走散了,带着三四十人 马,又杀回乱军中寻找,赵云连杀五十余员曹将,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三国演义》)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饮食的文化美学 焦雨虹 饮食从来就不是纯粹的生理活动,人类早期的祭祀活动以食物作为牺牲,其仪式性、宗 教性、政治性从一开始就构筑了饮食与宗教、政治的隐喻关系。饮食美学是文学、文化、政 治、经济、礼仪、宗教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文化中,吃的意义不言而喻。吃是一种文化, 一种艺术,甚至是哲理、思想的载体,吃的艺术、吃的文化、吃的哲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关于吃的成语洋洋大观,丰衣足食、餐风露宿、钟鸣鼎食、花天酒地、锦衣玉食、 酒囊饭袋等不一而足。粗茶淡饭、箪食瓢饮、不为五斗米折腰等饮食的内容、方式在中国文 化中上升成为人生态度、风格品质的象征。先秦诸予在其政论中也常以饮食为倒,老子就在 《道德经》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用美食烹饪方法来阐明治国安邦之大道。孔予就说过“食 不厌精,烩不厌细”。《管子·牧民》篇中的“衣食足则知荣辱“’和汉朝郦食其所云的“民以食为 天”历来是饮食与政治关系最好的说明。 饮食与中国美学的关系更是意味深长。来源于饮食中味觉的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 重要的地位。在美学概念中,与味相关的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往往含义大相径庭,“滋味”“余 味”“趣味”“意味”“风味”“韵味”“淡味”“清味”“雅味”“奇味”,这些概念意味精微却模糊,若要 体察各种美感的差异,必须超越现象亲自体验,才能发觉现象之后的美和意义。“味”这个来 源于饮食的语词简单而准确地表现了中国美学的前提:以体验论为哲学基础,完全迥异于以 认识论为基础的西方哲学。文人与美食的关系更是源远流长,从古代的苏东坡、李渔、袁枚 到近现代梁实秋、汪曾祺、陆文夫,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佳话无数。在文人笔下,饮食是乡 土情怀的折射,在日常的市井生活中体味细节之美、生活之美,这是生活的艺术和生活的态 度。文学中的美食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构成,《红楼梦》的饮食描写登峰造极,成为各界人
士津津乐道的不朽话题。 文学与美食的传统在建国以后一度断裂。“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那个时代关于吃饭最典 型的描述,吃饭、食物常常是意识形态的对立物,吃饭与革命成为对立面,二者只能选 物质的匮乏以及对物质的鄙视使得文学中基本上没有食物、厨房的正面描写,吃仅仅是为了 填饱肚子。《创业史》中梁生宝蹲在旅店外面凉水就馒头的描写成为那个时代关于吃的经典 描写,《芙蓉镇》里的胡玉音的绰号“豆腐西施”是个带有嘲讽意味的称呼 汪曾祺和陆文夫的小说重新延续了文学与美食的传统。对人性的肯定和文学的人性化让 饮食重新回到了文学,日常生活情趣的描写肯定了人的欲望,肯定了感官享受的合法性和必 要性。 7.下列对文中有关“饮食”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饮食从一开始就构筑了饮食与宗教、政治的隐喻关系,它并不是一种生理活动。 B.饮食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哲理、思想的载体,是政治、文化、经济中的重要环节。 C.饮食历来被人们用来阐明治国安邦之大道,如“治大国若烹小鲜”‘食不厌精,烩不厌 细”等 D.饮食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一定的美学意义,众多的有关吃的成语可以说明这一点 8.下列对“饮食与中国美学的关系更是意味深长”一句的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来源于饮食中味觉的味占据重要的地位,《红楼梦》的饮食描写 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B.“滋味¨余味″趣味”等一些与味相关的美学概念意味精微却模糊,需要仔细体验 才能辨析其中的意义 C.中国美学的前提是以体验论为哲学基础,完全迥异于以认识论为基础的西方哲学。 D.文学中的美食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构成,在文人笔下,饮食体现了一种细节之美 生活之美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吃的艺术、吃的文化、吃的哲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与美食的关系更 是源远流长 B.在建国后,文学与美食的传统一度断裂,美食常被看着意识形态的对立物。 C.《创业史》中关于梁生宝就凉水吃馒头的描写,作者的用意是为了表明“吃仅仅是 为了填饱肚子”。 D.作家对日常生活情趣的描写,对感官享受的描写,是对人性的肯定,是文学人性化 的表现。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青震先生文泰》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痍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 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 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 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 上愤疆场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款,而以其所忧郁发 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 死力相煽枃,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 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
士津津乐道的不朽话题。 文学与美食的传统在建国以后一度断裂。“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那个时代关于吃饭最典 型的描述,吃饭、食物常常是意识形态的对立物,吃饭与革命成为对立面,二者只能选一。 物质的匮乏以及对物质的鄙视使得文学中基本上没有食物、厨房的正面描写,吃仅仅是为了 填饱肚子。《创业史》中梁生宝蹲在旅店外面凉水就馒头的描写成为那个时代关于吃的经典 描写,《芙蓉镇》里的胡玉音的绰号“豆腐西施”是个带有嘲讽意味的称呼。 汪曾祺和陆文夫的小说重新延续了文学与美食的传统。对人性的肯定和文学的人性化让 饮食重新回到了文学,日常生活情趣的描写肯定了人的欲望,肯定了感官享受的合法性和必 要性。 7.下列对文中有关“‘饮食”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饮食从一开始就构筑了饮食与宗教、政治的隐喻关系,它并不是一种生理活动。 B.饮食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哲理、思想的载体,是政治、文化、经济中的重要环节。 C.饮食历来被人们用来阐明治国安邦之大道,如“治大国若烹小鲜”“食不厌精,烩不厌 细”等。 D.饮食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一定的美学意义,众多的有关吃的成语可以说明这一点。 8.下列对“饮食与中国美学的关系更是意味深长”一句的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来源于饮食中味觉的味占据重要的地位,《红楼梦》的饮食描写 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B.“滋味”“余味”“趣味”等一些与味相关的美学概念意味精微却模糊,需要仔细体验, 才能辨析其中的意义。 C.中国美学的前提是以体验论为哲学基础,完全迥异于以认识论为基础的西方哲学。 D.文学中的美食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构成,在文人笔下,饮食体现了一种细节之美、 生活之美。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吃的艺术、吃的文化、吃的哲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与美食的关系更 是源远流长。 B.在建国后,文学与美食的传统一度断裂,美食常被看着意识形态的对立物。 C.《创业史》中关于梁生宝就凉水吃馒头的描写,作者的用意是为了表明 “吃仅仅是 为了填饱肚子”。 D.作家对日常生活情趣的描写,对感官享受的描写,是对人性的肯定,是文学人性化 的表现。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青霞先生文泰》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痍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 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 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 者之馘①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 上愤疆场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款,而以其所忧郁发 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 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 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②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
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日: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 《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 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日“发乎情,止乎礼 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 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黄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 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 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 战士之马,而作和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现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记 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履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嘉靖癸玄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书。 注:①馘,读guo,割下的左耳。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②裒,读puo, 聚集 10.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薄:减轻 B.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处处 始出死力相煽构 构:陷害 D.予尝按次《春秋》以来 按:依照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父之哭其子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其能遗之也乎?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发乎情,止乎礼义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12.对画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 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 B.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 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 C.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 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 D.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 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2分) (1)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4分) 译文: (2)君既没,而一时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4分) 译文: (3)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 之马。(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泊浦
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日: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 《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 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日“发乎情,止乎礼 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 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黄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 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 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 战士之马,而作和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现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记 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履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嘉靖癸玄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书。 注:①馘,读 guó,割下的左耳。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②裒,读 puó, 聚集。 10.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薄:减轻 B.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处处 C.始出死力相煽构. 构:陷害 D.予尝按.次《春秋》以来 按:依照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父之.哭其子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其.能遗之也乎?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发乎.情,止乎礼义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12.对画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 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 B.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 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 C.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 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 D.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 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2 分) (1)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4 分) 译文: (2)君既没,而一时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4 分) 译文: (3)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 之马。(4 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8 分) 泊歙浦
宋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雁落客愁边”是公认的名句,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简要赏析。(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题任选4题,8分) (1)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湘夫人》) (3)悦亲戚之情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 (陶渊明《归去 来兮辞》) (4)江间波浪兼天涌, 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 其一) (5) 忧愁风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跟着炊烟回家 马国福 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 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 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风的时候 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 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東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 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 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事的人都 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 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一日年复 一年的沉重劳动。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谋生。想到村庄里的 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 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知道,父亲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也许,父亲看透 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 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 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城市生活 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 头前行的力量。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 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 以没有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
[宋]方 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 分) (2)“雁落客愁边”是公认的名句,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简要赏析。(5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 题任选 4 题,8 分) (1)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屈原《湘夫人》) (3)悦亲戚之情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 。(陶渊明《归去 来兮辞》) (4)江间波浪兼天涌, 。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 其一) (5) ,忧愁风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跟着炊烟回家 马国福 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 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 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风的时候,一 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 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 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 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事的人都 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 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一日年复 一年的沉重劳动。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谋生。想到村庄里的 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 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知道,父亲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也许,父亲看透 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 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 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城市生活 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 头前行的力量。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 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 以没有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