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的非经常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这类性质的活动,就需要进行 非程序化的决策,就要依次地经过全部决策过程。企业全部决策 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西蒙将全部决策过程大致概括 为:从判定问题,确定目标开始,然后寻找为达到目标可供选择 的各种方案或措施,比较并评价这些方案的得失。在这些方案中 进行选择,并作出决定,在执行决定中进行核查和控制,以保证 实现预定的目标。 在第二次大战以后,决策者非常重视对可供选择的措施进行 数量分析,进行分析的工具就是包括线性规划等在内的运筹学。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大大增加了运筹学的实用价值, 使得决策过程增加了科学成份。但是它]不能代替整个决策过 程,它们只是决策者的决策工具。对可供选择的措施进行评比以 后进行的选择,才是决策过程的高潮。它是企业经理人员进行的 最后判断。一旦措施选定,企业经理就要对它负担贵任和负担一 定风险。 西蒙说过管理就是决策,因此,他的决策理论不但适用于企 业组织,而且也适用于一切正式组织机构的决策,特别是政府的 决策,因为绝大部分的政府工作与决策有关。正是由于这一点从 行政管理角度来说,有的学者将《管理行为》译为《行政行为》。 我们可以说西蒙的决策理论主要是关于决策的基本准则和快 策程序的理论。它基本上属于程序问题。因此,具有普遍意义。 《管理行为》一书译本的出版,对于我们进行经济改革决策应有 一定的借鉴作用。 范家嚎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于燕东园竹林深处之家 6
第三版导言 《管理行为》主要是为考察和设计组织的人们撰写的。正如 我在本书第一版序言里所解释的那样,本书的目的是要告诉读 者,如何从组织的决策过程上,去理解组织。我们所有人,差不 多都有资格成为组织的考察者,因为除了睡眠时间之外,我们的 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组织环境中度过的。此外,我们当中的许多人 还有资格成为组织的设计者,因为我们或多或少负有维护和改善 组织的管理职责。就我们作为公民的角色而言,我们也全是组织 的考察者。例如,关于大公司和政府机构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所起 的作用问题,近来已受到人们日益密切的关注。因此,这本书也 可以说是写给所有人的,因为它在关系到我们所有人的组织问题 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 同第二版一样,这一版仍保持初版(第一章一第十一章)原 貌,因为其中没有丝毫内容是我想打退堂鼓的东西。在我探索人 类决策理论的远航过程中,即探索组织结构同决策制定工作的关 系,探索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用于公式化决策制定工作的问题,以 及近来探索人的思维及问题求解活动等课题的远航过程中,《管 理行为》一直是使我获益和可靠的起航港。 不过,一我虽然毫无反悔之意,却很想对原版内容进行相当多 的增补,以阐明和发展原版的某些论点。因此,我在这一版里又 添加了六章(第十二章一一第十七章),其中每一章都是根据以前 发表过的文章而写成的。这些新增章节,既可以说是对前面讲得 比较简单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说明,也可以认为是用前面的分析
模式来具体研究组织问题。 和第二版一样,现在我仍要利用写导言的机会,根据组织理 论研究者们在本书问世后一代人光景里所了解到的东西,进一步 澄清和发挥本书的一些中心思想。这样做,使我得以进一步强调 那些在本书初版中已有论述而后来我又发现是纽织科学及其实际 应用当中最富有意义的命题,也使我有机会讨论本书同某些重要 的理论新进展的关系。 正如我已经指出的,组织理论的有关课题,对于实干家和行 为科学家,都有着相当深远的意义。实干家包括企业、政府和教 育机构的行政管理人员和经理;行为科学家包括经济学家、政治 科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但是,·当一位实干家拿 起本书时,他所要查阅的内容,同一位科学家想要查找的内容, 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在社会科学家当中,兴趣和专业也相去甚 远。因此,本书的所有部分,并不能让一切读者都同样感兴趣。 所以,我想在这篇导言的第一部分里,讲一下本书的结构和安 排,以便读者无论特殊兴趣何在,均能按照自已的方式,更方便 地阅读本书。 这篇导言的第二部分,是专门讲给行政管理人员和经理丁 的。我试图在这一部分里说明,本书所建立的决策理论怎样才能 应用到组织实践中去。与此相应,导言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写给行 为科学家的。这一部分讨论了一般组织理论及本书提出的特定组 织理论和社会科学的其他理论体系的联系。 一、本书的结构 任何一个打算写书的人都会立即发觉,在他记录下来的简单 的、线性的语句和他的复杂思绪之间,存在着某种根本的不一致 性。面对这一困难,写作者总是尽最大努力,把自已的想法梳理 成几个大的部分,并以尽可能系统的方式,把它们衔接起来。在 2
保证不丢却其思考模式中最重要关系之时,他牺牲了其他各个方 面。 《管理行为》的新版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本书初版 内容,第二部分是新增补的六章。下面是这两部分的基本写作计 划。 (一)第一部分的写作计划 第一章是概括性的介绍。 第二、三章(及第一部分的附录)力图扫清某些方法论上的 障碍,以便顺利着手理论的构造工作。 第四、五章是本书的核心篇。在这两章中,我提出了一种人 类抉择理论,或称人类决策理论。这种理论旨在把人类决策的两 个侧面包容于其中。其一是入类抉择的理性方面:其二是人类决 策机制的特性和限度。前者历来是经济学家们的主要偏重点,后 者则是心理学家和实际决策者们所一心关注的。由于这两章是全 书论证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在这篇导言中将特别注意说明这两 章。 第六章实际上讲了另一个问题。尽管这是必要的,但它毕竟 还是转移了。除了这一章之外,本书所涉及的论题,大多是关于 组织“内部”的问题。第六章所讨论的,是发生在组织边界上的 问题一人们加入或退出组织的决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这一 章是对巴纳德(Cnester Barnard)的思想所做的重新叙述。正 是巴纳德,首先为探讨“归属决定”中所包含的人的动机问题, 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思考框架。 第七一十章又回到了本书的主题一组织内部的决策过程。 它们所描述的是,组织究竞如何影响其成员的决策、怎样使那些 决策协调一致,并保证它们符合组织的总目标。 这四章直接建立在第四、五两章提出的理论体系之上,尤其 是,我们在那里所提出的一个技术上的创新一决策的分解,对 5
这四章的论证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不是把决策本身看成不 可分解的基本单位,而是将人的抉择,视为“由前提推出结论” 的过程。因此,在我们看来,进行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前提,而不 是完整的决策(每项决策均包含大量前提的组合)。 把决策分解为各个前提,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可以从许 多方面加以说明。现在我仅讲其中之一。关于管理的集权与分权 的讨论,常常陷入这样一个难题:“真正的决策者究竞是谁?” 由于一项复杂决策就好象一条大河,是由构成决策的无数前提所 组成的众多溪流汇合而成的,所以,上述那类问题毫无意义。任 何大的决策都有许多个人和组织单位参与。集权与分权的问题, 实际上就是把这个复杂系统纳入一个有效的模式之中的问题。 因此,这四章(第七一十章)专门研究决策前提的溪流,以 及这些前提汇合起来去影响组织成员所做决策的方式。(另参见 第12一17页。)第七章讨论权威机制①。第八章讨论信急沟通过 程②,也就是在组织当中用来影响和联结各个成员抉择过程的通 讯过程。 第九章和第十章分别讨论那些溪流中的两类极其重要的决策 前提。一类是第九章所考察的效率准则。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能 使组织在完成其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节省其可以自由支配的稀缺 资源。另一类是对耳标、对集体的忠诚心(认同)。第十章讨论 这种忠诚心。正是它们,使组织各部分的子目标,同整个组织的 总目标趋于吻合。③ 在第十一章里,我又把复合决策过程中所包含的这许多要 ①又译权力机制咸职权机制:依西蒙和巴纳德的定义,似以译汉威机制较妥 一一泽注。 ②又译通讯与联络过程,通讯过程,联络过程成沟通过程一一译注, ⑨认同又译“一体化”。此术语源于弗洛伊德心理学,以译“认同”或“自居 作用”较为恰当:参见第十章一一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