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国际组织 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课程号:305020172-01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秋 总学时:36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学或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理论 面向对象:国际政治专业及对此有兴趣的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管学院/国际政治研究所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授国际组织的产生、特征、 分类、运行机制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有关的国际组织的理论等内 容。二战后至今,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组织,日益崛起,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 数量众多、领域多样的跨国体系,在成员结构、决策程序、机构运行、规章制度 等方面日益完善,成为在国际社会扮演重要角色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对国际关系 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独特影响。因此,了解和认知国际组织己是国际政治专业的 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 就中国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越米 越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国际组织在中国总体外交战略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 地位,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国际组织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多边外交的主要舞台, 成为中国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是中国运筹与其他国家关系、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互交流与合作的不可或缺的平台,特别是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今
《国际组织》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国际组织 课程英文名称: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课程号:305020172-01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秋 总学时:36 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 学时;实验学时:0 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学或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理论 面向对象:国际政治专业及对此有兴趣的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管学院/国际政治研究所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授国际组织的产生、特征、 分类、运行机制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有关的国际组织的理论等内 容。二战后至今,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组织,日益崛起,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 数量众多、领域多样的跨国体系,在成员结构、决策程序、机构运行、规章制度 等方面日益完善,成为在国际社会扮演重要角色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对国际关系 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独特影响。因此,了解和认知国际组织已是国际政治专业的 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 就中国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越来 越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国际组织在中国总体外交战略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 地位,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国际组织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多边外交的主要舞台, 成为中国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是中国运筹与其他国家关系、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互交流与合作的不可或缺的平台。特别是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今
天,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营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 境,中国肩负的国际责任也更加繁重,这些都需要我们更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 利用国际组织这一重要的渠道来缓解压力与矛盾、维护国家利益和实现国家的战 略目标。因此,加强对国际组织的全面了解和认识,积累国际组织方面的基础知 识,培养相关人才,进行相关研究,也是国际政治专业学生学习、丰富自身中国 外交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当然,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丰厚自身的专业素 养更是本课程希望达到的目标!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单元1:第一章基本理论 参考学时:6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节概念 国际组织在概念上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来说,凡是两个以上的国家, 或其政府、政党、民间团体、个人基于特定的非赢利性目的和任务,以一定的协 议或法律形式而建立的各种常设机构,都可以称为国际组织。而狭义的国际组织 仅指政府间国际组织,它是由两个以上的国家组成的一种国家联盟或国家联合体 是由其成员国政府,为谋求符合共同利益的特定目标,通过符合国际法的协议而 创立的一种常设体系或机构。这一概念指的是严格的国际法意义上的国际组织。 第二节特征 一般来说,国际组织有着这样几方面的特性: 第一,多国性。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由多国成员构 成。无论何种类型的国际组织,其成员的法律地位虽然会存在着巨大差异,但任 何一个国际组织,其成员的来源必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国际组织的成 员可以是国家政府,也可以是民间团体,还可以是个人,但不可能都来自一个国 度:二是活动领域和作用范围一般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具有跨国性。国 际组织是一种以国际合作与理解为目标的跨越国界的机构,国际舞台是其开展活
天,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营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 境,中国肩负的国际责任也更加繁重,这些都需要我们更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 利用国际组织这一重要的渠道来缓解压力与矛盾、维护国家利益和实现国家的战 略目标。因此,加强对国际组织的全面了解和认识,积累国际组织方面的基础知 识,培养相关人才,进行相关研究,也是国际政治专业学生学习、丰富自身中国 外交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当然,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丰厚自身的专业素 养更是本课程希望达到的目标。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单元 1:第一章 基本理论 参考学时:6 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概念 国际组织在概念上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来说,凡是两个以上的国家, 或其政府、政党、民间团体、个人基于特定的非赢利性目的和任务,以一定的协 议或法律形式而建立的各种常设机构,都可以称为国际组织。而狭义的国际组织 仅指政府间国际组织,它是由两个以上的国家组成的一种国家联盟或国家联合体, 是由其成员国政府,为谋求符合共同利益的特定目标,通过符合国际法的协议而 创立的一种常设体系或机构。这一概念指的是严格的国际法意义上的国际组织。 第二节 特征 一般来说,国际组织有着这样几方面的特性: 第一,多国性。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由多国成员构 成。无论何种类型的国际组织,其成员的法律地位虽然会存在着巨大差异,但任 何一个国际组织,其成员的来源必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国际组织的成 员可以是国家政府,也可以是民间团体,还可以是个人,但不可能都来自一个国 度;二是活动领域和作用范围一般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具有跨国性。国 际组织是一种以国际合作与理解为目标的跨越国界的机构,国际舞台是其开展活
动,发挥作用的主要空间。三是资金来源的多国化和多元化。 第二,工具性。国际组织是组织成员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工具。来自不同国家 的身份、地位差异极大的组织成员之所以倡导、创立、加入国际组织,是因为它 能服务于有关的共同利益的实现,这是国际组织存在的根本意义。国际组织的成 员通过制定组织文件,依据自己的意愿,设定该组织的宗旨、职能和活动范围, 赋予该组织以权力和行动能力。如果国际组织达不到成员所预期的利益要求,该 组织只能趋于消亡。由于国际组织的行动能力是本组织成员授予的,具有间接性 又不具备实施其主张的直接物质手段,因此国际组织的活动能力和作用范围都是 有限的,必须依据本组织成员的意愿来确定。即使是享有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政府 间国际组织,它也只是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建立于主权制度上的非等级制机构, 而不是世界政府。 第三,非赢利性。国际组织在活动中,不以赢利为目的。虽然它们也可能进 行一定的经营活动,但它们的这类活动大多是为了弥补经费的不足或满足一些特 殊要求。比如,联合国就进行出售邮票和出租一些场地的赢利性活动,但这并非 联合国宗旨和职责之所在,联合国的任务是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这是国际组织 与跨国公司的最本质的差异。 第四,制度化。国际组织不同于多边国际会议,不是一种临时性的权宜之计。 它必须根据本组织的章程,履行组织成员所议定的职责,以达到成立该组织的目 的。这就需要国际组织必须设立能够承担一系列持续职责的常设的正式机构,通 过制度化的途径,使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共同利益实现得到稳定的保障。 第五,一定的独立性。国际组织一旦成立,就拥有了自己的法律人格和单独 意志。它的一整套制度化的机构体系和独立的决策程序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 自主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它不是某个特定成员的代表,它反映的是组织内各成 员的共同利益,具有独立的本体地位和一定的超国家的色彩。 第三节国际组织的分类 对国际组织进行分类是认识和研究国际组织的一个基本途径。国际组织名目 繁多,宗旨不一,组织结构和活动程序各不相同。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将国际组织 划分为不同类型。 若按照基本性质和职能来划分,可分为一般性因际组织和专门性困际组织两
动,发挥作用的主要空间。三是资金来源的多国化和多元化。 第二,工具性。国际组织是组织成员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工具。来自不同国家 的身份、地位差异极大的组织成员之所以倡导、创立、加入国际组织,是因为它 能服务于有关的共同利益的实现,这是国际组织存在的根本意义。国际组织的成 员通过制定组织文件,依据自己的意愿,设定该组织的宗旨、职能和活动范围, 赋予该组织以权力和行动能力。如果国际组织达不到成员所预期的利益要求,该 组织只能趋于消亡。由于国际组织的行动能力是本组织成员授予的,具有间接性, 又不具备实施其主张的直接物质手段,因此国际组织的活动能力和作用范围都是 有限的,必须依据本组织成员的意愿来确定。即使是享有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政府 间国际组织,它也只是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建立于主权制度上的非等级制机构, 而不是世界政府。 第三,非赢利性。国际组织在活动中,不以赢利为目的。虽然它们也可能进 行一定的经营活动,但它们的这类活动大多是为了弥补经费的不足或满足一些特 殊要求。比如,联合国就进行出售邮票和出租一些场地的赢利性活动,但这并非 联合国宗旨和职责之所在,联合国的任务是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这是国际组织 与跨国公司的最本质的差异。 第四,制度化。国际组织不同于多边国际会议,不是一种临时性的权宜之计。 它必须根据本组织的章程,履行组织成员所议定的职责,以达到成立该组织的目 的。这就需要国际组织必须设立能够承担一系列持续职责的常设的正式机构,通 过制度化的途径,使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共同利益实现得到稳定的保障。 第五,一定的独立性。国际组织一旦成立,就拥有了自己的法律人格和单独 意志。它的一整套制度化的机构体系和独立的决策程序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 自主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它不是某个特定成员的代表,它反映的是组织内各成 员的共同利益,具有独立的本体地位和一定的超国家的色彩。 第三节 国际组织的分类 对国际组织进行分类是认识和研究国际组织的一个基本途径。国际组织名目 繁多,宗旨不一,组织结构和活动程序各不相同。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将国际组织 划分为不同类型。 若按照基本性质和职能来划分,可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两
大类。一般性国际组织具有较广泛的宗旨、原则和职能范围,其活动涉及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等国际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因际联盟和 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是这类国际组织的典型代表。专门性国际组织的宗旨铰为单 纯,职能范围受到特定的专业技术限制,活动局限于某个专门领域,如科技、经 济、军事、文化、体育、卫生等。 若按照地域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世界性组织与区域性组织两大类。世界性 国际组织对所有国家均开放,对成员没有地理条件上的限制。各组织的成员数量 不等,最大的是联合国,目前拥有191个成员国。各种世界性的专门组织也属于 这类组织。区域性国际组织一般只吸收特定地区的成员,职能范围也常常局限于 本组织所在地区。 若按照成员的法律地位来划分,可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两 大类。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的最主要行为体一一国家的创造物,其成员一 般为拥有主权的国家。它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在一定范围赋予有关的国际组织以 若干职权和法律行为能力,使政府间国际组织具有了国际法主体资格,在参与国 际事务时能超越其成员的个别利益而采取行动,并能直接以该组织的整体形态来 承担国际义务和权利,成为国际关系领域里具有特定宗旨、目标和行为方式的独 立的行为体。国际非政府组织则是不同国家的民间团体或个人为一定目的而组织 起来的联合机构,由于法律地位的不同,国际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在行 为能力与责任能力以及组成、运作和作用上都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它们的活动受 到各国政府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是通过加强民间的国际交流,进而从各自的角度 对国际关系发展进程施加间接的影响。但在数量上,国际非政府组织远远超过政 府间国际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国际非政府组织有可能发展成为政府间国际组织 还可以按照封闭性组织与开放性组织、国家间组织与具有若干超国家因素的 组织、常设性国际组织与临时性国际组织、等标准来对国际组织进行分类。国际 组织千差万别,划分标准也是多种多样。这些划分标准并无好坏优劣之分,对某 一标准的采用是基于分类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时,会 出现重叠交叉的现象。因为这些标准本身就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容纳的。 个国际组织可能会符合多个标准的要求。如联合国,它既是一个世界性组织,成 员囊括了几乎所有的主权国家,又具有普遍性职能,活动领域涉及人类生活的方
大类。一般性国际组织具有较广泛的宗旨、原则和职能范围,其活动涉及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等国际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联盟和 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是这类国际组织的典型代表。专门性国际组织的宗旨铰为单 纯,职能范围受到特定的专业技术限制,活动局限于某个专门领域,如科技、经 济、军事、文化、体育、卫生等。 若按照地域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世界性组织与区域性组织两大类。世界性 国际组织对所有国家均开放,对成员没有地理条件上的限制。各组织的成员数量 不等,最大的是联合国,目前拥有 191 个成员国。各种世界性的专门组织也属于 这类组织。区域性国际组织一般只吸收特定地区的成员,职能范围也常常局限于 本组织所在地区。 若按照成员的法律地位来划分,可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两 大类。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的最主要行为体——国家的创造物,其成员一 般为拥有主权的国家。它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在一定范围赋予有关的国际组织以 若干职权和法律行为能力,使政府间国际组织具有了国际法主体资格,在参与国 际事务时能超越其成员的个别利益而采取行动,并能直接以该组织的整体形态来 承担国际义务和权利,成为国际关系领域里具有特定宗旨、目标和行为方式的独 立的行为体。国际非政府组织则是不同国家的民间团体或个人为一定目的而组织 起来的联合机构,由于法律地位的不同,国际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在行 为能力与责任能力以及组成、运作和作用上都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它们的活动受 到各国政府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是通过加强民间的国际交流,进而从各自的角度 对国际关系发展进程施加间接的影响。但在数量上,国际非政府组织远远超过政 府间国际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国际非政府组织有可能发展成为政府间国际组织。 还可以按照封闭性组织与开放性组织、国家间组织与具有若干超国家因素的 组织、常设性国际组织与临时性国际组织、等标准来对国际组织进行分类。国际 组织千差万别,划分标准也是多种多样。这些划分标准并无好坏优劣之分,对某 一标准的采用是基于分类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时,会 出现重叠交叉的现象。因为这些标准本身就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容纳的。一 个国际组织可能会符合多个标准的要求。如联合国,它既是一个世界性组织,成 员囊括了几乎所有的主权国家,又具有普遍性职能,活动领域涉及人类生活的方
方面面。同时,国际组织自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发展过程 中。这给对国际组织进行明确的分类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由于将国际组织分 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这一分类方式简单易行,且便于对国际组织与国家行 为体和国际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因而成为国际关系学界常 用的国际组织分类法。 第四节有关国际组织的理论观点 一、理想主义 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产生背景及其影响 二、现实主义 经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各流派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产生背景及其 影响 三、新自由主义 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产生背景及其影响 四、功能主义与新功能主义 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产生背景及其影响 五、其他理论 建构主义、沟通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 单元学习目标: 了解与掌握国际组织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分类状况及其有关理论流派的 主要观点、代表人物等。 作业:思考题 1、国际恐怖组织和跨国公司是否属于国际组织的范畴?为什么? 2、以地域为划分标准时,跨区域组织如何归类? 知识单元2:第二章国际组织的形成与演变 参考学时:6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国际组织的萌芽与形成
方面面。同时,国际组织自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发展过程 中。这给对国际组织进行明确的分类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由于将国际组织分 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这一分类方式简单易行,且便于对国际组织与国家行 为体和国际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因而成为国际关系学界常 用的国际组织分类法。 第四节 有关国际组织的理论观点 一、理想主义 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产生背景及其影响 二、现实主义 经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各流派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产生背景及其 影响 三、新自由主义 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产生背景及其影响 四、功能主义与新功能主义 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产生背景及其影响 五、其他理论 建构主义、沟通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 单元学习目标: 了解与掌握国际组织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分类状况及其有关理论流派的 主要观点、代表人物等。 作业:思考题 1、国际恐怖组织和跨国公司是否属于国际组织的范畴? 为什么? 2、以地域为划分标准时,跨区域组织如何归类? 知识单元 2:第二章 国际组织的形成与演变 参考学时:6 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国际组织的萌芽与形成